閩南本土文化在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中的應用

2020-11-10 知識文庫

閩南本文文化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徵和傳統的民俗感,所以將閩南本土文化融入到幼兒園園本課程體系中,能夠很好地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本文主要是從閩南本土文化的精髓上,從環境創設、主題活動和遊戲的架構與實施方面,對閩南本土文化在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中的應用分析。

1 篩選閩南本土文化,選擇適合且可以引入幼兒園課程的文化

對民間文化進行開發利用,讓幼兒受到本土文化的薰陶,有利於本土文化的傳承和幼兒心智的發展。但是將閩南本土文化融入到幼兒園園本課程的開發中,並不是一個簡單相加的過程,還需要對文化進行整理、篩選,找尋到幼兒感興趣且能夠接受的教育內容,來豐富幼兒園課程。因此,閩南本土文化在幼兒園園本課程中的應用開發,首先需要對閩南本土文化進行篩選,做出一個系統的挖掘、收集與整理。


在對閩南文化挖掘的過程中,根據孩子的喜好可以直接分為閩南童謠、閩南小吃、民間遊戲、民間工藝以及民俗節日等等。首先,閩南童謠。對於幼兒園的孩子們而言,音樂的世界是比較乾淨的,而且是孩子們所喜歡的,所以我們選擇了一些閩南童謠,比如「邧阿舅、拍鐵哥、天烏烏、老鼠仔」等等,將這些童謠加入到我園的音樂教學課程活動中,推動孩子們對閩南地區及雲霄本土文化的理解和學習,而且還有助於閩南地區及雲霄本土文化的傳承;其次,閩南小吃。美食絕對是一個地方最初的印象,孩子們在幼小的年紀會對飲食有一種嚮往,可以採用美食圖片的方式來教幼兒們認字。比如碗糕、米梭、寸棗、隔壁響、璉寶餅等等,看圖記憶能夠很好地激發幼兒的視覺聯想能力;再次,民間遊戲。


遊戲是吸引幼兒注意力最好的方式,讓他們在遊戲中能夠學習到很多東西。閩南民間小遊戲的種類眾多,能夠適合幼兒園教育的主要有以下幾個:系手絹、跳房子、翻花繩、踢沙包、滾鐵環、老鷹捉小雞、翻豆腐等等。最後,民間工藝和民俗節日。民間工藝和民俗節日是具有一定的關聯性的,可以將民間工藝和民俗節日放在一起進行課程設計,比如五月端午節的賽龍舟、九月重陽節的敬老人、十月中秋節的扎彩燈,正月春節的剪紙工藝等等,這些閩南文化我園在幼兒園教學課程設置時進行設計加入,用於豐富孩子們的課堂生活的同時,還能夠讓孩子們對傳統的文化和民間工藝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2 在幼兒園創設濃鬱的閩南文化環境


在幼兒園園本課程中利用閩南本土文化,還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環境和文化氛圍,這樣能夠給教育的薰陶增添一點說服力,讓幼兒們能夠在教育中感受到環境的影響,一般情況下,環境能夠給文化帶來一定的推動和促進的作用。比如,在進行閩南文化的薰陶教育中,我園的教師們在幼兒學習園地、走廊、樓道、教室的牆面布置上,粘貼懸掛一些帶有畫面或者漢字的圖片,這些照片的內容有朗朗上口的閩南童謠美食,有簡單有趣的民間遊戲,也有詳細介紹閩南傳統的工藝和傳統的節日,讓孩子們能夠看到,加深印象和學習,提高孩子們對本土文化學習的興趣,創建一個濃鬱的閩南文化環境,營造一個和諧、良好的學習氛圍。


幼兒園教學學習的方式比較多,而且幼兒園教育有一個很典型的特點,就是可以引導孩子們在遊戲的過程中進行學習,也就是教師可以圍繞某一個確定的主題展開遊戲,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學習和提高。比如,可以組織學生玩「人插花,伊插草」的遊戲。這個遊戲是一個閩南童謠,具體內容簡單活潑,由七個句子組成的,前三句都是六個字,中間兩句為五個字,後兩句為八個字,句末都有押韻,讀起來郎朗上口,所以很容易在幼兒園遊戲中應用,會受到孩子們的喜愛「人插花,伊插草。人禮笑,伊禮哭。人抱嬰仔伊抱狗。人困新眠床,伊困破灶口。人戴帽,伊戴破糞鬥。人未嫁,伊先跟人跑。」搭配著這首童謠,可以組建一個鑽籠子的遊戲,這樣能夠提高反應能力和身體的靈敏性,培養兒童開朗樂觀的個性。


我園利用幼兒園教學課程中另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區域活動」,這個區域是孩子們興趣的集中地,也是孩子們自由選擇活動的地方。我園在各班的陽臺創設一個帶有閩南文化氣息的活動區域,每個班級都在這個活動區域中展放自己覺得最具有閩南文化氣息的圖片、照片、服飾讓幼兒盡情體驗和感受閩南文化。在二樓走廊開闢一塊區域,布置閩南小吃一條街,集齊幼兒園所有教師的努力來營造一個具有趣味性和民俗性的閩南文化活動區。在一些特定的節日的時候,還可以在文化活動區內準備一些美食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比如在冬至日裡準備的一些「湯丸」,夏日裡準備一些端午的粽子等等,激發他們對閩南文化活動生活區域的興趣。


3 開展多種形式的閩南文化主題活動和遊戲


閩南本土文化在幼兒園園本課程中開發應用的方式有很多種,主題活動和遊戲是最適合幼兒園教學的方法。首先要確定活動的主題,然後需要教師大力挖掘相關的一些資源和信息,只為了活動能夠更加全面具體,鼓勵幼兒的全面發展。比如在進行「端午節」的主題活動的時候,就可以讓幼兒們了解一下什麼是端午節,讓他們分享他們眼中的端午節。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已經學習到一些知識了,所以可以讓他們學習一些更加深入的問題,比如屈原、品行的高潔等等;幼兒園小班的孩子們還沒有接觸過這些信息,所以需要讓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到端午節的粽子,龍舟等方面,激發起他們了解民俗文化的興趣。再比如,閩南人的海神信仰。以「媽祖」為主題的活動。適合幼兒園小班孩子的主要內容是給他們講授媽祖的故事。與地域特點相結合,媽祖保護過往的船隻,救助海難的小故事。但是對於幼兒園中班和大班的孩子們,就可以將主題更加深入一些,可以要求這些孩子們來將故事,讓他們分享自己從家裡老人那邊聽到的有關「媽祖」的故事,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們對媽祖文化有更深一層的了解,而且還能夠鍛鍊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在公共場合發表分享言論的勇氣,鼓勵孩子們以一種平等的態度與教師進行交流,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另外,在組織和開展一些閩南文化的幼兒園活動的時候,要注意豐富主題活動形式的多樣化,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吸引幼兒們的注意力。孩童對新奇事物的好奇心是非常大的,他們很容易被一些新奇的事物將注意力吸引過去,所以組織課開展閩南文化活動的時候,要注意形式的多樣性,比如說在組織「扎花燈」的活動的時候,可以是傳統課堂的扎花燈教學,也可以是遊戲活動中的「扎花燈」比賽,還可以利用幼兒的繪畫比賽來對花燈進行設計比賽等等,增添一些「許願燈」、「心願燈」、「花燈展」、「民間扎花燈藝術」等方面的活動,豐富主題活動的內容,多種形式提高幼兒們的興趣,而且在對扎花燈進行比賽和學習的過程中,還能夠培養孩子們創新合作的意識,鼓勵幼兒們進行創新、團結、合作等方面的發展。


最後,採用民間遊戲的方式來豐富幼兒園園本課程教學。幼兒園教學中經常會選擇將一些故事放到遊戲中,讓孩子們在遊戲的過程中進行學習。民間遊戲進入幼兒園園區最初應該考慮的問題是遊戲對象的問題,要根據對象的不同來選擇適合的遊戲。可以為小班的孩子們選擇「系手絹」、「老鼠鑽洞」這種運動量較小且比較安全的遊戲。遊戲的設計中可以加入一些具有閩南特色的童謠,這樣能夠將遊戲與閩南本土文化結合起來;對於中班和大班的孩子們,可以組織他們進行一個「賣湯圓」的主題活動,在教室裡播放賣湯圓的記錄片,然後讓他們在活動區組成一個賣湯圓的遊戲,親身體驗賣湯圓的心情,然後再對其他的閩南特色美食進行一個提問,勾起孩子們對閩南美食文化的興趣。


總而言之,閩南本文文化內容非常豐富,而且具有很明顯的地域特點,無論是閩南美食、還是民間遊戲以及一些童謠,都可以很好地融入到幼兒園課程教學中去。能夠豐富幼兒園課程的遊戲和具體內容,加深幼兒們對閩南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強化文化歸屬感,從小進行文化的輸入能夠很好地將文化進一步發展起來,因此,閩南本土文化在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中的應用具有深遠意義。


作者:陳德蓉

作者單位:福建省雲霄縣雲陵鎮中心幼兒園

相關焦點

  • 對構建幼兒園園本課程的思考
    課程研究和開發的目的是幼兒的發展而非課程本身,因此拓展課程資源、注重課程評價的多元化,是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研究的必然趨勢。 1.有效利用 自然 資源 園所周邊豐富的自然資源應該被開發為課程實施的場地和素材。
  • 文化資源在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中的運用
    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是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學作品也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西安高開保育院、內蒙赤峰紅山區第五幼兒園浙江寧波北侖區中心幼兒園的實踐探索告訴我們,在幼兒園園本課程的建設中,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這些文化資源,讓教師和幼兒感受體驗文化,形成對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地方文化是幼兒身處其中可以感知和體驗的文化資源,包括獨特的生活方式。
  • 湘西本土文化資源在幼兒園課程,彰顯民族特色實現課程民族化
    1 將本土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彰顯民族特色,實現課程民族化和園本化湘西位於湖南省西北部、雲貴高原東側的武陵山區,與湖北省、貴州省、重慶市接壤;境內居住著土家、苗、回、瑤、侗、白等 40 個民族,其中以土家族和苗族為主體民族, 佔人口總量近 80﹪,土家族文化與苗族文化一道,構成了湘西燦爛輝煌的民族文化。
  • 地方飲食文化資源在幼兒園課程中開發的研究
    3(三)幼兒園關於地方飲食文化課程開發意義的研究 3(四)地方飲食文化在當下幼兒園課程中開發的現狀 5四、研究過程 5(一)研究對象 6(二)研究方法 6五、地方飲食文化資源在常州市幼兒園中開發的現狀 6(一)常州市飲食文化資源開發較多的幼兒園分布情況 6(二)常州市飲食文化資源在幼兒園課程開發中的組織形式
  • 共享、反思、成長——市中心幼兒園「抱石文化」園本課程建設專題...
    為進一步推進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加強園所之間的學習與交流,提升教師的對園本課程駕馭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在新餘市教科所及新餘市符春梅幼兒教育名師工作室的推動下,對市直4所公辦園開展了「基於兒童視角下的園本課程建設與實踐專題研討活動」。
  • 探索課改新樣態行動 推動課程園本化實施——嘉興市幼兒園課程園本...
    一、經驗共享:聚焦課改,實踐中推進來自全市多所幼兒園的園長、老師們通過團隊教研、經驗介紹等方式向在坐的各位專家、同行分享了其課程園本化實施過程中的寶貴經驗。海鹽縣機關幼兒園張凱波園長通過《整合優化 拓展創生——幼兒園課程園本化的探索與實踐》的觀點報告從幼兒園的需求與現狀出發,從課程環境、課程活動、主題架構進行優化,側重園本課程與基礎課程的整合。
  • 樂亭縣新寨鎮蘭坨幼兒園開發「園本」課程,讓舊布頭「變廢為寶」
    樂亭縣新寨鎮蘭坨幼兒園開發「園本」課程,讓舊布頭「變廢為寶」 2020-11-19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閩南童謠繪本》叢書出版 讓孩子感受本土文化魅力
    廈門網訊 (廈門晚報 記者 龔小莞)《閩南童謠繪本》叢書日前由鷺江出版社推出,包含《正月正》《火金姑》《落大雨》《紅龜粿》《指甲花》《點心攤》六冊,收集了106首閩南童謠作品,可作為閩南地區小學、幼兒園的特色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
  • 同安區幼兒園辦閩南文化節 孩子家長共同品味同安深厚的歷史文化
    ­  孩子們在快樂的體驗過程中感受到閩南傳統文化的魅力。­  同安區教育局在弘揚閩南文化、推動閩南文化進校園上不遺餘力,長期以來在全區中小學幼兒園開展豐富多彩的閩南文化傳承活動,「從娃娃抓起」,樹立孩子們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  孩子熱情高>>現場感受閩南傳統文化­  活動期間,握著體驗券走進實驗幼兒園,可以看到一群就讀大班的學生認真充當「志願者」。
  • 【課題研究】基於核心素養的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
    園本課程是幼兒園按照國家與地方政府課程的基本精神而進行的課程選擇、重組與整合而形成的適合幼兒園特點的個性化課程體系。本研究選擇幼兒園園本課程內容的構建作為研究內容,以天津市河東區第八幼兒園的小、中、大班幼兒為研究對象,採用行動研究的方法,力求從「核心素養」的精髓和內容入手,重點解決建設教學活動資料庫問題。基於核心素養的園本課程建設要以核心素養為指導思想。
  • 本土文化融入我園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教師觀點
    引言 「序哲教育」微信公眾號從即日起將特別關注幼兒園文化建設。文化是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能夠傳承的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等。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是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是幼兒園文化建設的背景、基礎、資源和規範。
  • 多種方式傳承閩南文化 幼兒園裡傳唱新童謠
    作為傳承人,楊安東曾經創作《誇惠女服飾》《惠安女》《閩南人個個猛》《來惠安好佚佗》《蟲尋埔亞姨》《咱厝人講咱厝古》《新農保》等多首閩南新童謠,分別獲獎。特別是2003年創作《惠安女 水茫茫》(原誇惠女服飾)閩南方言新童謠,已作為幼兒大班學前(閩南童謠)本土文化教材,在閩南地區推廣。
  • 園本課程改革,離不開真實生活、本土文化和多元共生!
    尤其各個幼兒園都在努力創生自己的園本課程的今天,如果你能得出自己思考的答案,你就有了教育的定力。讓自己的幼兒園在風口站住腳跟,不讓胡亂的創新耽誤孩子的童年,是許多園所管理者樸素的心願。那麼幼兒園教育創新的邏輯起點是什麼?幼兒園園本課程改革的方向又是什麼?日敦社幼師學院和銘初新教育提出了三個方向——真實生活、本土文化、多元共生。
  • 同安區幼兒園辦閩南文化節 孩子們說好開心
    孩子們在快樂的體驗過程中感受到閩南傳統文化的魅力。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盧漳華 通訊員韓 超)是誰用鄉音表演木偶戲,演繹掌上乾坤?是誰在大理石上畫糖人,手指翻飛栩栩如生?――12月28日至29日,同安區實驗幼兒園舉辦一年一度的閩南文化節,現場邀請閩南民間藝人展示傳統手藝、更有各種閩南美食任意吃、現場體驗閩南傳統美食製作等活動,吸引了1700多名孩子和家長共同品味同安深厚的歷史文化。  同安區教育局在弘揚閩南文化、推動閩南文化進校園上不遺餘力,長期以來在全區中小學幼兒園開展豐富多彩的閩南文化傳承活動,「從娃娃抓起」,樹立孩子們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
  • 幼教視訊 | 讓本土資源融入幼兒園
    本土資源是貼近幼兒生活的資源,幼兒園應充分挖掘和利用家鄉本土文化資源,將其融入幼兒園環境創設及課程開發中,激發幼兒對家鄉、本土文化的熱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創設,並有效地利用環境,促進幼兒的發展。」
  • 喜報|新村幼兒園研究課題 「幼兒園體驗活動課程的開發研究」 喜獲...
    體驗教育文化的研究確立了新村幼兒園的課程文化基調,體驗式教學制度、體驗式環境創設、體驗式師幼關係的建構已成為新村幼教集團的品牌符號。體驗課程實施以來,教育質量明顯提高,家長滿意度不斷上升,幼兒發展全面而和諧。
  • 踩高蹺、揪尾巴……嶺南文化融入幼兒園的遊戲中!
    記者12月15日獲悉,番禺區大石街中心幼兒園在幼兒日常保育中積極開展嶺南特色遊戲項目,引起了華南師範大學等研究團隊的關注,《番禺區幼兒園嶺南遊戲資源開發項目應用研究》日前項目正式開啟。近日,在大石街中心幼兒園的操場上,小朋友們正在和老師一起開展各種遊戲活動。
  • 融入完整課程 凸顯園本特色
    為了我園的園本特色——二十四節氣能更好地融入《幼兒園完整兒童活動課程》,進一步提高教師們的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整體水平。11月27日,思暘鎮幼兒園開展了特色課程融入《完整課程》的教研活動。本次活動共10人參加,活動由顏慧仙園長主持。首先,顏園長根據課程背景條件、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路徑進行分析。
  • 曙光幼兒園特色建設、內涵發展 與辦園實踐經驗解讀專題研修班
    :本真教育、詩意人生 —— 曙光幼兒園文化建設夢想與使命——行動與路徑——詩意與芳華》幼兒園文化建設是素質教育的載體,是幼兒園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幼兒園顯性和隱性文化現象的總和,是辦園理念成熟的重要標誌。
  • 堅決反對||幼兒園文化建設中刻意去追求「本土味」「鄉土味」
    關於幼兒園文化幼兒園園長說:幼兒園文化無處不在,有的體現在老師的言談舉止中,有的體現在孩子的一舉一動中,有的體現在幼兒園環境中的一點一滴、一草一木,這些都是幼兒園文化的「代言人」。環境創設如何體現鄉鎮幼兒園的「鄉土味」「本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