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世界是自我意志映射出來的假象

2020-12-11 原創職場短篇小說

談意志(三)

意志本身就是假想的產物,我們所接受的意志都是後天輸入的,從不同的人身上疊加而來。那些自稱為「獨立的我」並非真正的完全新生,他大腦裡裝的思維可都是「別人」的意志,僅有極少數是原創的。一個成年人的思維,是從成千上萬種意志中,隨機搭配,從而構成了表面上看似「獨一無二」的你。

你我都受著周圍人的意志影響,連最聰明的人也是。要是一個人的意志在所有人之上,那麼他就沒有朋友,只能找個孤島居住,且不跟任何人說話,不去做任何一件事情。

在人類活動裡,意志的交叉疊加時刻都在發生,我們結識不一樣的朋友,去到不一樣的地方,碰到不一樣的事情,都是一次新的強意志疊加。好啦,就不說新的,哪怕是舊的,我們日常生活裡那些一層不變的東西,也都在跟你的大腦進行意志交換,只是你常常忽略了而已。

就拿電影、小說、明星來說,我們所熟知的這些無不是通過各種渠道在渲染傳播。我們在手機在看到,在電視上看到,在電梯廣告裡看到,在朋友耳裡聽到。你瞧,意志(例如說某明星)並沒有變,但是卻在不同層面給你施加了影響,它通過百人千面的沉澱(循環),最終讓你認可並接受了它,甚至與周邊人在思維上達成了「共識」,這就是強意志的本性。

所有那些我們習以為常並默認為「正統」的東西都是被設計出來的。意志最先被創造出來,而後擴大跟風並形成了循環。

拿我們最熟悉也最容易忽視的「時間」來舉例。對於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這已經是共識了,但是我們反過來想想,太陽東升西落,白天黑夜交替更迭,如此景象反覆重演。外界客觀存在不變,而人卻要為它規定意志,定了個時間點:天。天的累積而後有了月,月累積年,年累積稱作世紀,於是人類便有了歷史。而客觀存在卻是每天相同的日升日落,白天黑夜的更替循環。這些現象跟時間可壓根就沒有關聯的呀。

意志被創造出來是為了指引,不同的意志劃定了不同的框架界限。意志並無對錯之分,只是被劃分了道德界限,哪些是對的值得提倡,哪些是不對的全力打壓。社會意志的多樣性應該共存,有些在道德之內法律之外的事物其實也可以融入社會。這麼說並非要反社會,而是意志本應該扁平化,去掉「有色」眼鏡。人的思維中心在哪,人就掉入了哪種意志循環中。結婚、工作的偏向,就說明意志的強加點。

一樣東西能吸引你,就證明這樣東西能夠強加意志給你的思維;反之,則說明此意志無法強加給思維。我們常說的俗語「蘿蔔白菜各有所愛」這句話,表面上看這解析了為何不同的人喜歡不同的東西,但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強意志力」。在聽到這句話之後的人,其實是受了這句話本身的影響,才有了新的判斷。最典型的句子,某個大V說某某電影是經典電影,那麼他的粉絲就把電影封為經典,其實粉絲們受的是大V的意志影響,而非電影本身。

一件東西在比喻(類比)之後就悄悄轉移了意志,後來者所接收到的意志並不是原先事物本來的意圖,而是被創造出來的另一種意志。

所有的東西都受意志掌控的,如果我們想做一個透徹的人,就要儘量抽空思想,甚至連「抽空」這兩字都要忘掉。

相關焦點

  • 了解真實的自己,分清自我與真我
    我們很多時候以為自己看到的,認為的自己,就是真實的自己,其實不然,我們看到也許只是一些假象,而這些假象有可能誤導了我們,甚至會阻礙了我們去真正的認識自己、完善自己。了解真實的自己,就要先弄清楚,什麼是自我,什麼是真我,而那個才是最真實的自己。我們很多時候以為自己看到的,認為的自己,就是真實的自己,其實不然,我們看到也許只是一些假象,而這些假象有可能誤導了我們,甚至會阻礙了我們去真正的認識自己、完善自己。
  • 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主要講了些什麼
    前面三個層次是自然科學、邏輯學和數學的基礎,最後一個層次涉及倫理學(實踐哲學,包括政治、歷史等等)的基礎,它的特殊性就在於其對象(意志)不能單純當作客體看待,而是主體和客體的同一。從這裡就過渡到叔本華視為「最高意義上的哲學真理」的意志本體論。不過,所有這四個層次都還不是世界的本體,而只是世界的「表象」即康德意義上的「現象」,我們所有的知識只能認識這些表象,而不能認識它們底下的意志。
  • 讀書 鄧曉芒: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主要講了些什麼?
    從這裡就過渡到叔本華視為「最高意義上的哲學真理」的意志本體論。不過,所有這四個層次都還不是世界的本體,而只是世界的「表象」即康德意義上的「現象」,我們所有的知識只能認識這些表象,而不能認識它們底下的意志。
  • 從自由意志談起:自我意志的覺醒,我們真的完全是被動的原生家庭「受害者」?
    今天不得不談一下自由意志這個話題。我談的倒不是自由意志本身,它是否存在,它的本質是什麼等,這個話題本身因為太深奧了,我也沒有那麼大的能耐。我已經假設它是存在的,自由意志是存在的,相對應的自我意志也是存在的,也就是說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自我意志。我也假設讀者都知道自由意志並且認可每個人都有一個自我意志。
  • 真實的世界和你想像的世界完全是兩回事
    你可以理解為他們活在一個虛幻的、通過自己假想出來的世界。活得真實,願意接受自己真實的樣子,能夠勇敢面對真實的世界,能夠以自己真實的形象去與這個世界打交道真的無比重要。其實很多人會把人默認分成三六九等,在強者面前偽裝真實的自己,在弱者面前又為了找回一些內心的平衡感而過度索取或完全不尊重他人。
  • 我們活在意志與表象的世界裡
    一旦人們懂得用自己的「認知」和「概念」來理解和「規定」世界的時候,也就是擁有所謂的「智慧」以後,就會認假為真,把這種理解和認知界定,當作世界本身來看,就會因此違背和脫離了真實的世界,當然要添很多煩惱,遭遇很多苦難;所以人類從此「失去了伊甸園」,心靈的樂園不再! 所以,我們並不是被上帝趕出來的,而是自己跑出來的。因為被名相所困,失去了自己的樂園。現在想要回家,卻迷失了回歸的路!
  • 附:假象
    最後,還有一類假象是從哲學的各種各樣的教條以及一些錯誤的論證法則移植到人們心中的。我稱這些為劇場的假象;因為在我看來,一切公認的學說體系只不過是許多舞臺戲劇,表現著人們自己依照虛構的布景的式樣而創造出來的一些世界。
  • 月球不在太空,人們被假象給矇騙了?真實的位置難以想像
    月球不在太空,人們被假象給矇騙了?真實的位置難以想像 浩瀚的宇宙無疑是非常神秘的,在漆黑的夜晚,目之所及,除了月亮和數以萬計的星星外什麼也看不到,這時候人們就會覺得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了,這樣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 影評|《匹諾曹》:作為映射成人世界的童話
    這是這個童話不完美的開頭,它註定了木偶匹諾曹的故事以灰暗的基調加以敘述,映射成人世界的現實軌跡,用結尾的光明與新生完成一場童話空間裡的成長之旅。老木匠戈佩託終於有了孩子。這個孩子是老戈佩託的傑作,他創造了他,並為之取名匹諾曹。這個孩子讓老戈佩託從貧苦中品味到了快樂的滋味,它就如同別人施捨給自己的麵包和奶酪的香氣那般足以驅散生活的陰霾。
  • 2020年男護士團建會舉行 磨練意志突破自我
    2020年男護士團建會舉行 磨練意志突破自我 新聞來源:遂寧新聞網
  • 區塊鏈世界裡,映射是什麼?
    本文為【言幣有中】第二期,內容為大家都關注的「映射」。一直以來,「映射」這個詞不少在社群裡被提起。到底什麼是映射?為什麼要映射?如何映射?來,今天一文為你講述區塊鏈世界裡的「映射」。一、什麼是映射?在主網還未上線的時候,項目方可能選擇在以太坊租房子,用以太坊的資源來發幣;等主網上線了,自己的房子建造、裝修好了,就可以把之前的財產從以太坊搬出來了。映射,就是這個「搬家」的過程。原來租的房子裡有多少資產,那麼等主網上線映射後,搬家結束了,新建好的房子裡也將有等價值的資產。
  • 哲學家王東嶽:我們都生活在假象中卻不知客觀世界是什麼
    第三叫市場假象。市場裡不同的商人給你做不同的介紹,對這個世界做不同的解釋,你在紛紜的解釋系統之中,建立你對世界的理解。與其說是一個理解系統,不如說是一個噪音幹擾系統,這叫市場假象。第四叫劇場假象。你去看戲或者看電影,覺得故事很真實,但是,這都是之前就定好的脈絡和結局,你看到的不過是一個預先設定的邏輯過程。要知道我們所有人對這個世界的看法,都在劇場假象之中。比如你信《易經》,那麼你就是按照易經的符號展開;你信神,世界就是神創造的;你信科學,世界就是按科學模型展開的。我們所有人看到的世界,一定是腦子中預先留下的那個理念的展開。
  • 自由意志是錯覺,潛意識是算法,人類是被創造出來的虛擬角色?
    之前咱們有文章專門聊過一個話題——我們的世界是虛擬的,在那篇文章中咱們先介紹過一個關於人的自由意志的著名實驗。這個實驗是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心理學教授班傑明.李貝特組織實施的。這個實驗是通過研究神經信號與意志行為之間的關係來證明自由意志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客觀存在。
  • 關於世界的三個真相,你越早知道越好
    關於世界的三個真相,你越早知道越好1、你看到的世界其實是源自你的內心偏見我們所看到的世界真相併不一定現實,世界是假象的,很多時候源自我們的內心偏見。心理學裡講述了視網膜效應,這種效應的 意思就是當我們自己擁有一件東西或一項特徵時,我們就會比平常人更會注意到別人是否跟我們一樣具備這種特徵。
  • 尼採:意志是生命的本質
    尼採(1844年至1900年)承襲了叔本華的悲觀主義,認為基督教和傳統哲學已經脫離了真實世界,人們過去認為真實的世界實際上是一個偽世界,尼採認為上帝已死。人生存在許多的不確定性和偶然性,並非完全按照自我的意志來發展,而且人類是個群體,每個人都是群體中的一份子,人與人之間的命運是相互關聯的,人類的發展也是交互的,利益是互通的,即使想要掌握命運,也需要依靠群體的力量,否則也是孤掌難鳴。
  • 區塊鏈「發幣」 需「監管+真實貨幣基礎映射」
    在數字貨幣的世界裡,發行通證是一件低成本、低技術、高回報的行為。這也導致了一些平臺借「區塊鏈」之名,通過發行各種形式的「空氣項目」進行融資炒作。不斷翻新的「花式割韭菜」,致使市場烏煙瘴氣。前段時間為了遏制這種炒作風氣,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先後開展了摸排整治行動,打擊違法CX和ZJP模式。
  • 軍事夏令營:突破自我 磨鍊意志
    今年暑假,在我縣有許多中小學生積極、勇敢的選擇參加了軍事夏令營活動,他們在體驗部隊生活的同時磨鍊了意志大家表示,之所以參加軍事夏令營活動,就是想讓自己提高綜合素質,塑造優秀的軍人品質,戰勝怯懦、戰勝懶惰、戰勝自我。
  • 論柏格森的時間與自由意志
    此時 ,非理性主義作為一股新的思潮逐漸興起,他們倡導以一種人類自身的本能、意志和感覺等方法出發去認識世界,既反對感性經驗,也反對理性思維模式。柏格森主義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誕生,對於理性主義向非理性主義轉變的過程中產生了重要的作用。柏格森從意識狀態著手求得綿延,自由意志就是綿延最根本的特性,是基本的自我在意識行動中表現出來的存在。
  • 意志與表象的不同世界
    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第一版序言中,叔本華明確告訴讀者,他的哲學是從康德的成就出發的。康德將世界一分為二,分為本體與現象。叔本華的哲學就是以此為出發點。他認為世界有本體與現象之分。但與康德不同的是,他並不認為本體不可知,至少我們知道,本體就是意志,現象界的萬事萬物,只是意志的不同表現。
  • 真有自由意志嗎?
    那這樣子,從這個眼光來看的話,我們的心、我們的意志,其實是受物質所控制啊!那我們怎麼可以說,我們有所謂的自由意志呢?可是其實我們相反來想:我們的心既然受這些物質所影響,所以顯然我們的意識心他不是真實。 那我們怎麼樣來理解這些事情?我們首先來看看腦神經科學的科學家他們的一些基本看法,特別是最近幾年之內,在天下雜誌裡面有一篇文章,它就提到一種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