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去幼兒園哭鬧嗎?看看這六種「禁忌」行為,你中招了嗎?

2020-09-11 幼兒園蝴蝶老師

如果說什麼地方的哭聲讓人驚悚,幼兒園小班教室算一個!本周一小班開學,我有幸被派到一個小班幫忙一天。

班裡有三十個左右孩子,大概20個孩子在哭,比例佔據了66%。他們屬於下圖中的紅線和藍線兒童。

紅線兒童情緒反抗最為激烈,我們可以推論為「急性子」兒童。

他們的哭聲很大,根本不停歇。無論老師說什麼也沒用,反正就是哭。這樣的孩子一般是家裡的小霸王小公主居多,很少受到懲罰,不懂得集體生活的規矩,不願聽從勸告,因此對幼兒園這樣的新環境適應性最差。

藍線兒童略好於紅線兒童,雖然也會哭泣,但是注意力可以被動畫片、遊戲、玩具所轉移。

一旦感興趣的事情沒有了,他們就會重新哭泣。這樣的孩子可以被老師撫慰,以午休時哭泣最多,那個時候最想家。他們的性格介於急性子和慢性子之間,兼有二者特點。他們對幼兒園的適應性也比較差。

當然,班裡還有1/3的孩子不哭,他們告訴我「好吵」,對那些哭泣的孩子表示不滿意和不理解。

這些不哭的孩子為什麼不哭呢?他們屬於下圖中的綠線型兒童,也就是俗稱的「慢性子」。

圖片原創手繪,抄襲必究。

  • 慢熱型孩子還沒明白幼兒園是怎麼回事,正沉浸在家長許諾的美好世界裡,如「幼兒園可以讓你玩滑梯」、「幼兒園有很多新玩具」等,所以暫時沒有哭鬧,反而對哭鬧的小朋友覺得很困惑。
  • 過三兩天後,他們才會明白「上幼兒園要和家長分開很長的時間」,「滑梯不是天天能玩的」,對幼兒園的反抗情緒開始爆發,開始抗拒幼兒園,哭鬧行為開始出現。
  • 如果家長堅持送孩子來園,沒有過度激發孩子對幼兒園的反抗情緒,而是多鼓勵孩子、旁敲側擊「表揚上幼兒園的孩子」,在一個月後,這些「慢熱型」孩子才會在表面上適應幼兒園生活。

如果想讓孩子完全適應幼兒園生活,家長、老師和孩子自己都要堅持努力。畢竟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從行為到心理的適應都需要一段時間。

一般來說,入園第一周孩子們都開始哭鬧,有的表現的比較激烈,有的比較隱晦。這是很正常的反映,也是「入園焦慮期」的開始。

不過,第一周是最困難的一周,如同黎明前的黑暗。如果你的孩子堅持入園,那麼恭喜你贏得了第一場「入園戰鬥」的勝利。後面的「入園戰鬥」還需要繼續努力!


怎麼順利度過「入園焦慮期」?怎麼打贏這場孩子、家長「步入集體生活」的第一戰役?這裡有六個忌諱行為,家長看看自己中招了嗎?

一忌:三天上學兩天休息(×)。

  • 我親眼看到,有的小班開學第一天滿勤,第二天就有請假的,第三天人數更少。老師打電話詢問緣由,有家長說「孩子感冒了」,也有的說「孩子上火了」,還有的家長更直白「孩子哭的厲害,實在送不了了,讓我們緩一緩吧!」
  • 我帶小班時,就有個小女孩經常請假。T她一來幼兒園就會尿褲子,也不敢說話。家長一看孩子遭罪,又讓孩子休息了。以至於半年後,這個孩子還和半年前沒什麼區別,而同班的孩子已經會自己疊衣服、在集體生活中過得很快樂。
  • 其實,如果孩子這樣「三天上學兩天休息」,會給孩子造成錯覺,「幼兒園可以去,也可以不去」!慢慢的孩子會為「不去幼兒園」找各種藉口,與同班的孩子差距就會拉大。
  • 這樣做更好(√):
  • 家長儘量變著方法鼓勵孩子上幼兒園,比如「XX姐姐很厲害,等我們寶寶上幼兒園,也能這麼厲害」、「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就是棒,能幫助媽媽了」等。

二忌:追問幼兒園情況(×)。

  • 很多年前,表弟上幼兒園,舅媽每天都問他同一個問題「今天學什麼了?給我講一講。」開始時表弟還興衝衝的說兒歌,後來不到一個月,表弟說什麼也沒學,再也不肯說幼兒園的事情了。
  • 很多年後我當媽媽,當大寶剛上幼兒園,愛人也忍不住問她「在幼兒園吃什麼了?有老師打你嗎?有小朋友欺負你嗎?」大寶就開始怕老師、怕小朋友了。
  • 後來我意識到這樣的問話毫無意義,這是在暗示孩子「幼兒園老師會打人」、「幼兒園小朋友會欺負人」。這些消極暗示會加劇孩子的「入園焦慮」,延長適應幼兒園的時間。
  • 這樣做更好(√):
  • 孩子回到家,家長可以詢問孩子「今天在幼兒園玩什麼遊戲了?媽媽也想玩」、「今天認識新朋友了嗎?他叫什麼名字」、「今天最好吃的飯是什麼」、「你需要媽媽怎麼幫助你」等。

三忌:盲目許諾,如「第一個接你」(×)。

  • 當孩子哭著說:「媽媽第一個來接我!」你忍心拒絕孩子嗎?於是好多家長隨口承諾:「好,媽媽第一個來接你!」殊不知,這樣的話就是給了孩子一個幻想。
  • 孩子在幼兒園一天都會惦記這件事,等著媽媽第一個來接。他也會和老師、同伴一直說「我媽媽第一個來接我」!這是他留在幼兒園的信心來源。
  • 一旦接孩子時家長沒在第一個位置,很多孩子都會哭起來。因為孩子覺得家長說話不算數,說好的事情卻變了,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就大打折扣了。
  • 這樣做更好(√):
  • 給孩子的承諾要能夠實現,比如讓孩子做選擇題,「你想讓爸爸接還是媽媽接」、「你想媽媽開車來接你還是走路來接你」等。

四忌:在家好好補補(×)。

  • 每天從幼兒園回到家裡,很多家長可能和我一樣,變著花樣給孩子補充營養,就怕孩子孩子在幼兒園哭鬧多,沒有好好吃飯喝水,在家一定要補一補。
  • 不過醫生和很多幼兒園老師會發現,下周一來園的孩子又少了一些,因為周末在家吃的大魚大肉多了 、吃的冰激凌多了,孩子積食發燒了。
  • 也有的家長出於補償心理,覺得孩子在幼兒園沒玩痛快,在家裡可得讓孩子放開玩,甚至帶孩子出遠門去旅行。這樣的孩子下周一也會請假,因為玩的時間太久,孩子吹風感冒了。
  • 這樣做更好(√):
  • 就我從教的經驗而言,明後天的周末不要帶孩子玩的太瘋狂,一兩個小時後就要休息,飯菜清淡多喝水,和幼兒園作息時間保持一致,這才是對孩子真正的「充電加油」!

五忌:胡亂威脅孩子,如「讓老師打你」、「不要你了」(×)。

  • 我在幼兒園門口親耳聽到,一個新生爸爸威脅兒子,「再不聽話,就讓老師打你!」什麼時候幼兒園老師打孩子成了必然會發生的事情?這讓老師和孩子都很傷心。
  • 也有的家長對哭鬧的孩子說,「不上幼兒園就變成乞丐,變成笨蛋,我就不要你了!」孩子看著父母的變臉驚恐不已!孩子本來就怕幼兒園,現在連爸媽都怕了。
  • 這樣做更好(√):
  • 孩子們的目的很單一,就是「家長永久的愛」而已。家長可以參考這些話,如「儘管你哭的很難看,爸爸媽媽還是很喜歡你」、「我好想上幼兒園,像你一樣」、「剛上幼兒園會哭很正常,爸爸當時也哭呢,後來就覺得幼兒園挺好玩」等。

六忌:孩子哭,家長也跟著哭(×)。

  • 看著孩子哭鬧進了幼兒園,很多家長也在抹眼淚。去年我在小班走廊上,看到一個媽媽哭的不能自己,真是心酸。
  • 不過這樣的做法不是最佳的,如果讓孩子看到家長哭泣、或者知道了「家長哭泣」的事情,他會把緣由都歸結於「自己上幼兒園」這件事上來,可能會更抗拒來園。
  • 這樣做更好(√):
  • 「入園焦慮期」不僅是對孩子說的,而且是對家長講的。負責照顧孩子的家長也要找一些事情,緩解自己的焦慮,找一些喜歡的事情去做,逐漸適應沒有孩子在身邊的日子。當自己的生活充盈起來,孩子也能感受到家長的正能量。

總的說來,送孩子上幼兒園,很多事情家長都可能中招,比如三天上學兩天休息、追問幼兒園情況、盲目許諾、胡亂威脅孩子、在家給孩子好好補補、孩子哭你也哭等等。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樣孩子不會一天就適應幼兒園生活。家長還要從自身找原因,和老師多溝通,才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入園焦慮期」。盼望著,孩子開心上幼兒園的那一天早點到來!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會哭鬧?請家長自查這六種「禁忌」行為
    怎麼打贏這場孩子「步入集體生活」的第一戰役?如果孩子上幼兒園哭鬧,也許就是家長的行為不當。這裡有六個忌諱行為,家長看看自己中招了嗎?一忌:三天上學兩天休息(×)。其實,如果孩子這樣「三天上學兩天休息」,會給孩子造成錯覺,「幼兒園可以去,也可以不去」!慢慢的孩子會為「不去幼兒園」找各種藉口,與同班的孩子差距就會拉大。
  • 這五種常見的翡翠佩戴禁忌,你中招了嗎?
    這五種常見的翡翠佩戴禁忌,你中招了嗎?這五種常見的翡翠佩戴禁忌,你中招了嗎?這五種常見的翡翠佩戴禁忌,你中招了嗎?這五種常見的翡翠佩戴禁忌,你中招了嗎?這五種常見的翡翠佩戴禁忌,你中招了嗎?
  • 來自這3種家庭的孩子,上幼兒園一般不會哭,你家孩子是這樣嗎
    來自這3種家庭的孩子,上幼兒園一般不會哭,你家孩子是這樣嗎小時候聽到自己要背著書包上幼兒園,心中總是萬般期待,想像著班級裡陌生而又熱情的面孔,以及年輕貌美的老師,恨不得在幼兒園"安營紮寨"。但如今你會發現很多小孩子對幼兒園都有一種"恐懼",每次上幼兒園都會上演一出"心理諜戰劇",在"上與不上"之間做思想鬥爭。幼兒園開學那一天,你可以看到"眾生百態",欣賞無數位"金馬影帝"的精湛演技。只要不去幼兒園,孩子可以想出各種"奇謀"。
  • 被誤解的「佛教禁忌」,你中招了嗎?
    我們都知道,在民間的通俗信仰中,有著眾多的禁忌。這些禁忌在流傳的過程中逐漸變了味道,甚至被曲解,這些人為的禁忌被強加在佛教身上後,讓人們反而對佛教產生了深深的誤解,其中這3個「佛教禁忌」誤解最深,你有中招嗎?
  • 普洱茶四種禁忌喝法!你中招了嗎?
    喜歡普洱的茶友一定是天天都會喝普洱,但你真的喝對了嗎?今天泠泠來跟大家聊一聊,普洱茶四種禁忌喝法,快來看看你中招了嗎?小夥伴們都記住了嗎?你還知道哪些喝普洱茶的禁忌呢?歡迎評論留言關注哦。
  • 為何初進幼兒園哭鬧不止,孩子心中的焦慮你聽到了嗎?
    為何初進幼兒園哭鬧不止,孩子心中的焦那麼這裡出現了兩個極端,一種是哭鬧不止,一種是安靜乖巧,是什麼造成了這兩種極端呢?為何初進幼兒園哭鬧不止,孩子心中的焦那麼從這裡可以看出:孩子初上幼兒園的表現,是初入幼兒園這個小社會的階段,所引起的階段性的心理衝突。這是正常的。
  • 你知道嗎?這4個問題不去問孩子,孩子更樂意去幼兒園,別中招
    我們在和孩子講話的時候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知道該如何和孩子講話,但是當孩子上幼兒園之後,我們又特別想要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所以一些家長會詢問孩子,她們很擔心孩子在學校被別的小朋友欺負,但是這幾個問題是我們不可以問孩子的。
  • 溺愛孩子的這幾種表現,有人"中招"了嗎?
    其實,很多父母都知道「溺子如殺子」的道理,但是家裡只有這一個寶貝,所有的愛都給他並不過分,只是要把握好分寸。有的父母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溺愛孩子,有的父母是忙起來就疏忽了孩子的管教,等到發現孩子已經養成了壞性格,才後知後覺地想糾正,這時可能就晚了。
  • 第一天去幼兒園很淡定的孩子,主要來自於這3種家庭,你家是嗎?
    現在孩子到了3歲左右,就要開始上幼兒園了,這也是他們和父母分開的第一步,在幼兒園門口,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為了能夠不和爸媽分開,就會通過大聲哭鬧來宣洩自己的不滿或者害怕,但是有些孩子卻很淡定,不哭也不鬧的和爸媽告別,然後獨自去面對陌生的環境。
  • 幼兒園開學第一天失控! 情緒會傳染,你的孩子中招了嗎?
    慢慢熟悉幼兒園的生活-4-積極情緒的感染老師可以引導那些不哭鬧的孩子主動與經常哭鬧的小朋友交往當小朋友們彼此之間嘗試交流與互動的時候會感受到與同齡人交往的樂趣正如悲傷的情緒會相互傳染-1-馬上離開當老師接過孩子的時候家長最好馬上離開儘量減少抱在一起哭站在幼兒園門口不肯走等遲遲不願意離開的行為這些行為不僅會加劇孩子的焦慮還會讓家長自己更加不舍-2-
  • 開學了,你的寶貝會哭鬧嗎?
    又是一年開學季,你家寶寶會哭鬧嗎?馬上又到開學季了,幼兒園門口哭鬧的場景仿佛已經歷歷在目。扒拉著幼兒園大門哭的,抱著爸爸的腿說不想上幼兒園的,牽著媽媽的手說帶我回家的。這是為什麼?幼兒園有什麼讓孩子們害怕?還是孩子們需要更勇敢堅強?今天十點媽咪要帶著各位寶爸寶媽們了解「分離焦慮」,走進孩子入園哭鬧的問題,解決我們送孩子入園的揪心煩惱。
  • 今天,你家的孩子哭著不願去幼兒園了嗎?
    而被打出鼻血的男孩子,其實在班裡明顯是有一定的話語權——他曾經對一個小女孩惡語相向,同桌的小男孩也開始模仿他的行為;看到有人模仿自己,或者是認同自己,小男孩對著後面的小女孩發難,怒吼:你給我坐著!旁邊的小跟班兒也站起來,雖然口氣不惡劣,卻明顯模範著同學的行為嚷嚷。
  • 這3種孩子在幼兒園最受老師"歡迎",和送禮沒關係,你家中了嗎
    這3種孩子在幼兒園最受老師&34;,和送禮沒關係,你家中了嗎?對於孩子來說,在進入幼兒園之前,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和自己的家人待在一起的,因此進入幼兒園對他們來說是第一次離開父母,自己獨自面對老師和同學,這也是孩子走進集體生活的第一步。
  • 不想上幼兒園,去幼兒園就哭鬧,孩子有這3種表現可能是受欺負了
    一開始時,家長可能會覺得孩子會認生,也不太在意。但是,小編提醒各位家長,孩子想去上幼兒園,原因可能不是認生哦,也可能是受到欺負了。不想上幼兒園,去幼兒園就哭鬧,孩子有這3種表現可能是受欺負了1、孩子哭著鼻子、紅著眼睛回到家裡有的小孩很乖巧早熟,知道父母工作很忙,即使在學校受了委屈,也會自己默默忍受。又或者,害怕在幼兒園裡發生的事情被父母責罵,也會藏住受委屈的事情。
  • 初入幼兒園,不適應的孩子會有這3種行為,家長們都了解嗎
    隨著秋季過了一大半,孩子們上學也一個月了,之前每次上學都會哭鬧不止的他們,現在已經可以做到自己跟小夥伴去學校了。每天早餐還沒吃完就迫不及待想要去學校,放學去接的時候還不是特別情願回來,當然,大多數的孩子都是這樣的。
  • 孩子到了該上幼兒園總是哭鬧著不去,老師這樣做對嗎?
    橙橙現在三周半了到了該上幼兒園的時候了,每天送到學校一直哭。剛上的第一個星期上了四天,因為在學校哭鬧爸嗓子哭沙啞了,導致發燒,到第二個星期一,還有點咳嗽,又在家一天,星期二早上八點多把橙橙送到學校,到上午快十一點老師打電話說哄不好孩子,讓去把孩子接走。
  • 如果想讓孩子快速適應幼兒園,那麼這5種行為,父母儘量不要做
    文/小朵朵說育兒每個孩出生都是在家長身邊成長的,第一次離開家長步入社會,就是在上幼兒園的時候,當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就像母子分離一樣,孩子各種哭鬧,家長各種不舍,幾乎很少有小朋友喜歡去幼兒園,而且有的孩子適應能力很弱,都一個星期了還吵著不願意去幼兒園。
  • 「慣子如殺子」,這五種溺愛行為坑了孩子,你可能已中招
    但是這樣的孩子長大就真的會懂事嗎?但是仍然有很多家長選擇無視,選擇繼續溺愛孩子。我總結了一些溺愛孩子的行為,大家可以看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經中招了。「慣子如殺子」,這五種溺愛行為坑了孩子這就導致孩子從小就不知道犯了錯誤是要付出代價的,潛意識下就是自己無論犯了什麼錯誤有父母幫自己扛著。這種心理如果不及時的改變,小時候家長能抗,孩子總有長大的一天,犯了大的錯誤難道做父母的還能繼續抗嗎?這不是坑了孩子嗎?
  • 幼兒園就要開學了,在現在疫情狀態下,你會讓孩子去幼兒園嗎?
    疫情接近尾聲,各地對符合開園條件的幼兒園自5月6日起,由各縣區統籌安排,實行分批錯峰、按需彈性開學。  聽到這則消息以後,你會送你的孩子去幼兒園嗎?  有一部分家長想著,孩子大熱天不開空調戴口罩, 大熱天去那一個月幹嘛?  我覺得孩子一定要去幼兒園,哪怕只剩下最後一個月了也要去。
  • 育兒的法寶與五大禁忌,你知道嗎?
    稱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能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獨立完成事情,讓他們感到有能力而堅強;相反地,責備甚至批評孩子比不上其他人,會使孩子憂心喪志。避免把語言當作武器刺激孩子,例如批評「你怎麼這麼笨!」或者是「你做的事比你弟弟還幼稚!」這一類的話造成的傷害,就如同體罰一樣,甚至更嚴重。說話前先想一想孩子的心情,更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在他們犯錯時,告訴他們:「人都是在犯錯後,反省自我,成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