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這3種家庭的孩子,上幼兒園一般不會哭,你家孩子是這樣嗎
小時候聽到自己要背著書包上幼兒園,心中總是萬般期待,想像著班級裡陌生而又熱情的面孔,以及年輕貌美的老師,恨不得在幼兒園"安營紮寨"。
每次放學後也不願意回家,經常"陪伴"在娛樂設施的身邊,盡情享受著懵懂的學生時光。
但如今你會發現很多小孩子對幼兒園都有一種"恐懼",每次上幼兒園都會上演一出"心理諜戰劇",在"上與不上"之間做思想鬥爭。
幼兒園開學那一天,你可以看到"眾生百態",欣賞無數位"金馬影帝"的精湛演技。只要不去幼兒園,孩子可以想出各種"奇謀"。
有謊稱自己身體不舒服的;也有堅持認為幼兒園有怪獸的孩子;更有孩子大喊幼兒園是監獄。
一旁的家長化身"謀士",軟硬兼施,用各種"美麗謊言"勸導孩子踏入美好奇妙的幼兒園,像是"幼兒園有很多你沒見過的玩具"、"你先進去,等一下媽媽也進去陪你"。
部分孩子聽到之後都會半信半疑地走進幼兒園,也有的孩子立場堅定,"誓死不進幼兒園"。
和這些懼怕幼兒園的"影帝"相比,有些的孩子的態度卻截然不同,幼兒園是他們每天心情愉悅的開始,孩子和小夥伴相處得很融洽,也很受老師的喜歡。
為什麼有的孩子喜歡上幼兒園,初次上幼兒園也不會哭鬧呢?主要還是父母及時的引導教育,孩子對幼兒園、班級、同學都有著清晰的概念。
這樣的孩子,性格大都開朗活潑,或是乖巧懂事,獨立性強,知道如何與小夥伴友好相處。他們對父母的依賴性不強,每天上幼兒園反而讓他們有種"成年人上班"的感覺。
除此之外,那些上幼兒園不哭鬧的孩子,多數出自這3種家庭。
1、 人多熱鬧的家庭
如果孩子生活的家庭成員較多,除了父母之外,還有哥哥姐姐或是爺爺奶奶,孩子的性格大都比較活潑外向。逢年過節時,眾多親戚齊聚一堂,孩子和各種親戚互動交談,在無形之中就培養了社交和語言表達能力。
這樣的孩子,思維反應快,情商高,懂得如何快速進社交環境。進入幼兒園之後,有一種在家的熟悉感,和老師、同學也能夠"自來熟"。
2、 父母經常陪伴的家庭
很多不敢上幼兒園的孩子,是因為在陌生的環境沒有安全感,他們會感到焦慮不安,想要逃避一切,回到父母身邊才會有安全感。
這樣的孩子,父母平時陪伴在身邊的時間較少,孩子不願意離開父母,認為去了幼兒園就是和父母的永遠分離。
而父母經常陪伴在身邊的孩子,每天和父母像朋友一樣,父母適當離開也不會產生焦慮。他們反而對幼兒園充滿期待,自然也就不會哭鬧。
3、 幸福和睦的家庭
孩子每天在家中感受到父母無窮盡的溫暖關愛,內心新世界豐富,性格自信開朗,也喜歡結識更多的小夥伴,和他們一起玩耍。
幼兒園對他們來說好似一座"免費遊樂場",可以學習到新奇有趣的知識,表現出色的話還會獎勵"榮譽小紅花"。
孩子對幼兒園的一切都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上幼兒園又怎麼會哭鬧呢?
對於離開父母便喜歡哭鬧的孩子,家長要如何引導培養呢?
1、 提高孩子的獨立自主
有些孩子不願去幼兒園,主要還是缺乏自主的能力,平時在家中的一切行動,都由父母包辦。像是穿衣服、盛飯、整理玩具、打掃房間等瑣事,孩子都沒有獨立做事的能力,去了幼兒園,孩子沒有自理的能力,也就不喜歡去幼兒園。
家長要提高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讓孩子嘗試獨立完成各種生活技能,孩子學會了自己穿衣服、整理東西、盛飯等等,對父母的依賴性也會相對降低,對幼兒園也不會產生排斥。
2、 給孩子各種暗示
小孩子的受暗示性很強的群體,有時家長不經意的一句話,就能引動孩子的行為。
孩子不喜歡上幼兒園,家長可以在生活中給孩子各種暗示,當然不要刻意為之。陪孩子看動畫片或是圖畫繪本時,遇到關於幼兒園的部分,可以著重給孩子暗示。
可以故作驚訝地說:"原來幼兒園這麼好玩啊!比我小的時候好多了,有各種新玩具,還有各種小紅花獎勵,好想再次一次!"
孩子經常受到這樣的暗示,對幼兒園也就充滿了無限的期待,上幼兒園時也就不會哭鬧撒潑。
孩子不喜歡上幼兒園,與其給孩子講各種抽象的幼兒園"好處",倒不如讓孩子自己通過喜歡的圖畫繪本,感受幼兒園的有趣和奇妙。孩子在看繪本的時候,和書中的卡通人物有很強的代入感,看到繪本中各種有趣的事情,孩子會將幼兒園當做書中各種美麗的城堡。
一個優秀的孩子,必然有一對優秀的父母。他們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都說七歲看到老,這也說明了孩子小時候的教育有多重要。
孩子幼兒期養成的好習慣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家長如果引導的好,將會為他今後的良好言行打下一個基礎。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們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但是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認識不到和不解決,要知道,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我學習的過程。
就像斯坦福教授所說:注重孩子早期教育與陪伴,是父母這一生最划算的投資!
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我在小的時候總聽母親給我講故事,這也驅使我養成了良好閱讀習慣。
優秀的孩子必定都是見過世面的,他們的背後也一定站著一對有遠見、有見識的父母
3-6歲其實就是給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最重要的時期,可能有很多家長平時比較忙,忽視了這一點,家長要抓住3-6歲這個性格關鍵期,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品質,未來的路才會更好走。
李玫瑾教授推薦的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很不錯,全套共10冊,中英文雙語,在培養孩子情商的同時,也對孩子的英語啟蒙有很大的幫助。
李玫瑾教授推薦的這套書一共有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發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
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好習慣決定好未來,家長要抓住孩子3-6歲的黃金期,好好培養孩子的情商、習慣和情緒管理,讓孩子受益終生。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這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和羈絆。
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69.9元全套10冊兒童繪本,平均下來一冊都不到7塊錢,不過就幾根棒棒糖或者一頓早餐的價格,甚至更便宜,美食可能吃過就忘,可孩子從繪本裡學到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有需要購買的家長朋友們,點擊以下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