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是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嘗試校園生活的開始,每年都有這樣的畫面:爸媽送孩子去幼兒園,有的孩子哭聲震天,有的拉著爸媽不讓走。而且有的父母自己都心酸難過,最後也是依依不捨的離開,還三步兩回頭,這種情況新學年很常見!
人們不禁感嘆:養育孩子,真的是操不完的心!但相比於這些父母,我們應該更佩服那些不哭不鬧,對幼兒園充滿期待的孩子以及培育他們的父母。他們的孩子能很快適應這個新環境並交到自己的新朋友!
這樣的孩子通常在學校擁有很好的人緣,很受大家歡迎,同學老師都非常喜歡。他們大多來自於以下幾種家庭。
1 從小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家庭
孩子其實很早就開始有自我意識,嘗試自己去完成一些事了,比如觸摸、推動、移動物體等。而隨著慢慢長大,這種意識更加強烈,啥事都要去嘗試做一下。好多家長此時都感覺自己的孩子太調皮了。那些聰明的父母不會阻止孩子,反而充分的加以引導,鼓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拿放、自己吃飯、自己擺弄的玩具自己收拾、自己拿東西等。加上父母對自己行為的肯定,孩子也能自我肯定。以此培養了孩子的責任心,也鍛鍊了他的動手能力。為他的集體生活打下了基礎!
相反,如果孩子沒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就不可能很快融入集體生活。還是像在家裡面一樣隨意的話,很可能就適應不了。
2 從小與孩子建立安全感、信任感的家庭
第一次離開父母,加上幼兒園又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真正入園後,孩子通常會感到不安,對陌生人感到恐懼。因為他們沒有安全感,也對老師同學沒有信任感。
如果父母從小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對他的情感需求予以積極回應,孩子就會對父母完全信任,擁有安全感。反過來,如果家長總是大聲吼叫,打罵孩子,孩子通常會學著對你吼叫,唱反調。嚴重的會覺得父母不愛自己,從而更叛逆,不信任任何人,變得孤僻!
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積極樂觀,對父母信任的人,0-3歲是建立起依戀關係的關鍵期,特別是2歲以前,父母要讓孩子感受到無盡的愛。指責孩子之前也要加一個「爸媽是愛你的,正因為愛你,所以必須向你提出你的問題...」。對於孩子情緒的變化,要給予及時回應,讓他擁有足夠的安全感與信任感。入園之前,再提前給孩子暢想下校園生活,能交到更多的好朋友,孩子會很樂意接受,並很快適應新生活,因為他相信父母不會騙他的。
3 經常拓展孩子交際圈交際能力的家庭
孩子會走路以後,他們渴望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探索。家長應該有意識地擴大孩子的活動範圍,營造一個有利於結交玩伴的環境。當然也不是帶他到一個地方後,讓他自顧自的玩耍。同時,要帶他跟不同地方不同類型的小朋友一起玩,鼓勵與他人一起交流,要懂得分享等。
相反,孩子如果從小生活圈子小,很少與外人接觸,整天只是圍著家裡人轉,缺少玩伴,很可能導致孤僻。到了幼兒園也根本不知道怎麼跟其他小朋友相處。這很可能打擊到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成為一個不合群的孩子,影響一生!
最後,父母也要向孩子闡述幼兒園老師這個角色的作用和意義,促進孩子與老師之間的配合。另外,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一定要孩子學到什麼東西回來才行。孩子的天性是玩,不是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