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臭毛病太多很難改咋辦?教你2個策略,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2020-12-15 蟲兒媽媽育兒

父母們總是希望孩子能養成一些好習慣,比如,早睡早起,有禮貌,學習自覺等,同時希望孩子改掉一些壞習慣,比如,丟三落四,沉迷電視和遊戲等。

但在不知不覺間,孩子已養成了太多壞習慣,臭毛病太多了,咋辦?

今天給大家分享2個策略,讓你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首先,要明確一點,壞習慣是無法根除的,因為人類運行某個習慣是在潛意識層面發生的。這個習慣就跟埋藏在大腦深處的一個定時炸彈一樣,只要條件滿足,它就有可能被激活。所以,要想拆除這個炸彈,我們要做的不是刪除,而是要替換,用一個好習慣去替換這個壞習慣。

如何培養一個好習慣?


《習慣的力量》一書中,作者查爾斯-都希格提出,養成習慣,一定要建立一個習慣迴路。什麼是習慣迴路?簡單來說就是,讓習慣的三要素形成一個閉環,也就是,讓線索-行為-獎賞三者閉合成環。

拿孩子玩遊戲為例,線索就是,一切能讓孩子產生玩遊戲想法的人、事、物、環境和情緒,如果孩子覺得無聊時會玩遊戲,那麼,無聊的感覺就是線索。

行為就是玩遊戲這個動作。

而獎賞就是,孩子通過玩遊戲抵禦孤獨感,同時獲得成就感和愉悅感。

再比如我們跑步,線索可以是一個時間,比如,早晨6點,我們可以在這個時間點晨跑,也可以是一個地點,比如,在健身房的跑步機上,或是在公園的湖邊。行為就是跑步本身,而獎賞就是,跑步後,出一身汗,我們的壓力得到了釋放,能量充沛,全身充滿了活力,這讓我們十分愉悅。

當線索、行為和獎賞這三個要素齊全,而且能閉合成環,只要重複再重複,就能形成新的習慣。重複多少次呢,相關理論也有很多,最常見的是21天理論和66天理論,因人因事而異。

好習慣為何比壞習慣難養成?


但很多父母很快發現,好習慣建立起來非常困難,比如,之前說到的早睡早起,學習自覺之類的習慣,就算父母拿著棍子,站在孩子身後,時時盯著,重複100次也未必有好的效果。

而一些壞習慣卻是很容易就養成了,比如,玩遊戲,吃零食,睡懶覺,孩子簡直是分分鐘就進入角色了,根本不用21天就能輕鬆養成習慣。

這是很正常的。

無論是壞習慣還是好習慣,都是三要素閉合成環的結果,只不過,好習慣的三要素並不容易湊齊,所以,讓孩子建立一個好習慣,難度是比較大的。

很多好習慣,往往都是反人性的,比如,整理房間的習慣,主動複習和預習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這些習慣在建立之初,需要靠意志力去介入,而孩子的意志力是比較薄弱的,所以,最後常常以失敗告終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呢?

這裡為大家提供2個策略。


1、為孩子精心設計一個好習慣的迴路。


把你想讓孩子養成的行為嵌入到習慣迴路中。

如果我們的目標是讓孩子養成一個閱讀的好習慣

先確定線索:可以是時間線索,我們可以跟孩子約定每天睡前用30分鐘來閱讀。

再想想獎賞:站在孩子的角度,你的孩子希望得到什麼,比如,爸爸媽媽的陪伴,溫馨的親子時光,有趣的親子互動,我們可以在閱讀過程中設置一個討論的環節,討論書中的人物,故事,當孩子提出自己的觀點,一定要不吝嗇你的讚賞,讓孩子充分地體驗愉悅感和成就感。

那麼這個習慣迴路就完備了。

接下來,你只需要反覆這個迴路,重複再重複,效果好的話,或許不用21天,一個閱讀的好習慣就會慢慢養成。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觀察孩子的反應,看他是否喜歡你的獎賞,如果不是太喜歡,那你還得想一些更吸引他的方式。

兒子幼兒園的時候,睡前都是我給他講故事,上小學一年級以後,我就給他找了一些拼音版的兒童故事書,然後讓他給我講故事,兒子開始不太願意,所以,我們討論了一下,最後定了一個規則:他先給我講一個故事,然後我也給他講一個故事。

兒子特別喜歡這樣的方式,每天睡覺前都會自己把要講的故事書找出來,興高採烈地給我講,講完後,他就躺進被窩,聽我給他講一個故事,然後美美地進入夢鄉。

現在兒子小學二年級,每天放學回家,他會主動去看一些課外書,比如《玩轉科學》、《哈佛900個思維遊戲》,《三國演義》都是他特別愛看的書。不知不覺地,兒子的閱讀習慣已經初步養成。

2、將一個壞習慣迴路中的行為要素用一個比較好的行為替代。


還是回到最讓家長頭痛的壞習慣之一「玩遊戲」上。

現在的孩子真是太喜歡玩遊戲了。

每次去逛超市,在兒童電子產品區總能看到很多小孩坐在桌邊玩平板小遊戲,一坐下就起不來,能一直玩上個把鐘頭,家長拖都拖不走。

還有的孩子在家裡,只要有機會,就會拿著平板和父母的手機擺弄。

我們先拆解一下孩子的這個習慣,你會發現,孩子一個人無聊時就會吵著玩遊戲,那麼,在這個習慣迴路中,線索是他的情緒,當孩子無聊時,或是寂寞時,他會想玩遊戲,而他希望通過玩遊戲,消除孤單感,獲得成就感,你會發現,「線索」和「獎賞」是不需要去刻意改變的,錯誤的只是中間的行為。所以,你只需要替換掉中間的行為就好。

父母可以帶孩子做一些戶外活動,或是給孩子創造機會讓他多跟其他孩子一起玩,只要你能找到可以讓你的孩子不孤單,同時能獲得成就感的行為,那麼,替換並不會太難。

蟲兒媽媽說:


為人父母,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除了需要不辭勞苦,還需要一些創新和創意,在讓孩子養成好習慣上,我們需要把注意力從「行為」要素轉移到「線索」和「獎賞」上,不要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告訴孩子:你要養成這個習慣,你要養成那個習慣,而是要從「線索」和「獎賞」下手,為孩子精心設計一條習慣迴路,讓孩子不知不覺地步入正軌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的臭毛病太多很難改咋辦?教你2個策略,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父母們總是希望孩子能養成一些好習慣,比如,早睡早起,有禮貌,學習自覺等,同時希望孩子改掉一些壞習慣,比如,丟三落四,沉迷電視和遊戲等。但在不知不覺間,孩子已養成了太多壞習慣,臭毛病太多了,咋辦?今天給大家分享2個策略,讓你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首先,要明確一點,壞習慣是無法根除的,因為人類運行某個習慣是在潛意識層面發生的。這個習慣就跟埋藏在大腦深處的一個定時炸彈一樣,只要條件滿足,它就有可能被激活。
  • 怎樣讓孩子主動洗手,三個方法幫你的孩子養成好習慣
    我們常常說,好的習慣要從小養成,那麼我們就要從小培養起大家一些使用的習慣,比如勤洗手。是否存在這樣的情況,孩子不愛洗手?每天都要提醒他玩一會就要洗手,吃東西前先洗手?下面3個方法幫你的孩子養成洗手好習慣。
  • 怎樣才能讓孩子養成自覺主動的好習慣?就這個方法管用!
    現在太多的孩子有這樣不好的習慣,比如:玩過的玩具、用過的東西都不會主動放回原處,非得媽媽一再提醒。提醒多了還不耐煩,也受不得批評,一批評就亂發脾氣,甚至又哭又鬧。作為媽媽的我們,本來就在耐著性子提醒,經孩子這麼一鬧,心裡絕對焦急難平,火冒五丈都是少說的。關鍵你再三提醒糾正,他還是記不住,下次繼續犯同樣的毛病。這樣的僵局該怎麼破?有的家長說,那還能咋辦?批評不成就打屁股唄,讓他長點記性。但是批評都不樂意,輕微的體罰會起多大作用呢?何況,任何不主動的行為靠強制是養不成習慣的。
  • 孩子總是很多壞毛病?了解「條件反射理論」,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孩子吃飯的時候只顧著看電視,吃到最後不僅飯也涼了,腸胃也未得到正常的進食,又或者放學一回家就直撲電視和手機,將自己的課後作業拋之腦後等等平時的小習慣都會影響孩子未來的成長發展……然而面對這麼多講不聽的壞毛病,家長究竟該怎麼辦呢?好習慣的養成需要什麼方法呢?
  • 孩子不願意刷牙,不願意運動,作為家長如何幫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
    有一個媽媽說孩子的壞習慣特別多,比如說不愛刷牙,幼兒園裡面有很多小朋友已經開始有齲齒了。跟孩子講了很多遍不刷牙的壞處,他就是不配合就像要了命一樣。不就是刷個牙嗎,怎麼就變得這麼難呢?她說網上有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的說法,能不能夠在二十一天之內讓孩子養成刷牙的習慣?
  • 孩子好習慣難養成,那是家長作祟,你還在旁邊沾沾自喜
    到底是什麼邪魔作祟,導致孩子無法養成好習慣?別去懷疑各種事情,孩子無法養成好習慣,跟家長離不開關係,一切都是你自己作祟!為什麼我會這樣說?今天我們就去扒一扒,孩子難以養成好習慣的五大真相,或許你自己都沒想到。真相1 父母的認知錯誤在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之前,你必須要知道一個現實:習慣的養成並沒有那麼簡單。
  • 李玫瑾:娃有這3個壞毛病家長別慣著,該打就得打,長大就難改了
    為此李玫瑾教授還特意舉了個例子:孩子3、4歲的時候跟你鬧,大不了在地上打滾,但是等孩子14歲之後,孩子可能就會跟你鬧,他會怎麼跟你鬧呢?孩子的壞脾氣是可以改的,只是我們沒有掌握正確方法,我的親身經歷讓我知道,想要改掉孩子的壞脾氣,家長不僅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更要給孩子選擇一套適合他的情緒管理書籍,教他學會管理情緒。
  • 幫助孩子養成這7個好習慣,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有些孩子每次考試前就一團亂麻,做作業時三心二意,早晨起床上學常常找不到襪子,零用錢花不到月底就一分不剩……當孩子有這方面的壞毛病時,父母一定要教會他懂得計劃的重要性。不妨讓孩子在睡前梳理好第二天的日程,讓孩子抄在便利貼上方便執行。養成這個好習慣,孩子絕對終生受益!
  • 孩子挑食滿屋子追著餵飯,沒有養成好習慣,再好的孩子也難帶
    6歲以前是養成習慣的關鍵時期,不要總是覺得孩子小,不懂事,長大就好了。從小沒有養成好習慣,長大只會越來越糟糕!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孩子6歲前要管好,不然以後就管不了了。孩子4歲時你拒絕他,他最多在地上打滾,等他14歲拒絕他的時候,他就會離家出走,服毒自殺了。
  • 家庭教育的成敗,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家長能否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以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有所作為,因此,培養孩子的品行習慣,都顯得非常重要,俗話說:習慣決定命運,不幫孩子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才能讓他在未來的人生當中,實現可持續的進步和發展,從而有機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但是好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要開始培養,成熟的父母
  • 給孩子三樣東西,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第一,你下車後要替你女朋友開門;第二,你女朋友入座時你應在她椅子後幫她;第三,她說話時你要溫情地看著她;第四,她需要什麼東西你一定要搶先做好,不要讓她動手。」那個步兵說記住了,於是就走了。 第二天,當朋友打電話問步兵昨晚如何時,步兵沮喪的說:「我沒有希望了!」於是朋友問他:「你是不是忘了替她開車門?」步兵說:「不,我替她開了車門,她很高興!」朋友又問:「你是不是忘了幫她入座?」
  • 教孩子養成好習慣 養成好習慣的辦法
    從小給孩子養成好習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培養好習慣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培養好習慣的方法  一、適當為孩子確立規矩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適時為孩子確立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
  • 父母不要盲目埋沒了天才,孩子這3種臭毛病,是智商高的表現
    老同學湊在一起除了聊聊學生時代的回憶,更多的是還在談論著彼此的孩子。有的在炫耀自己的孩子有多麼聽話,學習成績有多麼優秀,這個時候就會有一部分同學馬上湊過來取經,「你的孩子怎麼培養的啊,我們的孩子太調皮了,這個『臭毛病』太多了,怎麼糾正不過來,快教教我們」之類的話語不絕於耳。
  • 怎麼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自從用了這個小程序後,我就記得很清楚了,而且每完成一項,我就會做個鼓掌的小標記,以獎勵自己。這個小小的標記,不但帶來好習慣,而且還帶來充實感。慢慢的,我發現,這些我不用寫下來,這些小行為變成了自動化模式,到那個點,我就自動去做這個事兒,習慣就養成了。所以,對孩子也是這樣。
  • 養成這5個好習慣,可以讓孩子受益終身
    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只有從小就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才能讓他們受益終身,即使他長大後沒有成才,至少也不會成為作奸犯科的那種人。那麼家長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呢?但社會是殘酷的,沒有人會無償的幫你,更沒有人會平白無故的看好你。所以,只有把自己變得有能力,有本事,才能擁有驕傲的資格。2.拒絕拖拉磨蹭首先,做事拖拉會讓別人覺得你是一個不靠譜的人,久而久之,別人也就不願意把重要任務交給你了。
  • 孩子小學畢業前,家長再難也要給孩子養成4個習慣,將來會感激你
    這足以說明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而好習慣的養成應該從孩提抓起,並陪伴著我們的一生,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將成為我們未來人生道路上的助推器或是絆腳石。因此,家長們對於孩子好習慣的培養刻不容緩,加以重視。
  • 孩子小學畢業前,家長再難也要給孩子養成4個習慣,將來會感激你
    這足以說明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而好習慣的養成應該從孩提抓起,並陪伴著我們的一生,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將成為我們未來人生道路上的助推器或是絆腳石。因此,家長們對於孩子好習慣的培養刻不容緩,加以重視。那麼問題來了,家長要在孩子幾歲時培養其好習慣為最佳時期呢?
  • 養成這些好習慣 讓孩子受益一生
    因此,父母應該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那麼,孩子要養成哪些好習慣呢?自立自強的習慣日常生活中,孩子能做的事情父母要讓孩子自己動手,比如先試著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慢慢再給孩子提供和創造動手的機會。孩子的人生早晚都是他自己的,所以應該讓他在很小的時候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
  • 習慣要從上學那一刻抓起,臭毛病養成就很難糾正,你說對嗎?
    恐怕都跟你的習慣有關。我告訴他,這就是習慣的問題,孩子的習慣從踏進校門的那一刻起,就要培養,到了五六年級,這種臭毛病已經養成了,就很難改變。所以培養孩子的習慣要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當孩子上一年級時,就讓他早晨按時起床,自己穿衣服,自己洗臉,自己吃早餐,自己背上書包去上學。上課時注意力高度集中,兩眼注視著黑板,跟著老師讀說聽寫算。老師布置完作業,立即就寫,20分鐘的作業,堅決不拖到一個小時。
  • 《臭毛病》:從魔怪到天使,女孩轉變的背後,藏著深刻的教育啟示
    3.反其道而行之,通過壞毛病說好習慣一般的繪本是用一個正面人物來告訴孩子如何養成好習慣,而《臭毛病》卻反其道而行之,講的全是孩子的壞毛病。繪本中的主人公露喳喳,身上有各種臭毛病,不愛洗澡、不愛吃飯、大聲放屁、對爸爸媽媽說難聽的話,欺負小朋友……最終這些壞毛病如何被改掉。這種逆向思維的方法,通過壞毛病來說好習慣,更容易讓孩子們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