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印象(五)日本飲食

2021-02-17 凌伯

   

    請點擊上面「凌伯」關注公眾號

     據考證,日本料理借鑑了一些中國菜餚傳統的製作方法並使之本土化,其後西洋菜也逐漸滲入日本,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日本菜系。 料理在漢語中的本意是處理、整理,料理一詞在日語卻是菜餚的意思。隨著日本經濟的急劇擴張,日本生活方式也逐漸向世界各地擴散。作為世界美食中的一員,日式小屋、榻榻米、穿和服的服務員、以及色彩鮮豔、餐具考究的日本菜,構成了飲食世界獨特的風景。日本菜的口味和飲食方式也開始廣被接受。

  二.烹飪技術 

  (一)「五味五色五法之菜」 

  日本料理技法,自古有「五味五色五法之菜」說法,其具體所指為: 

  五味――甜、酸、辣、苦、鹹; 

  五色――白、黃、紅、青、黑; 

  五法――生、煮、烤、炸、蒸。 

  日本料理的調味以甜、鹹為主,講究菜餚的色澤鮮豔、清淡而少油膩,保持原料固有的味道及特性。 

  日本料理在口味上比較注重因時而調、因時而變,選料和口味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如:春夏多以海鮮及時令蔬菜為主,再配以時令花葉作為點綴;秋季則利用銀杏、松枝等作為裝飾,看上去色澤柔和、舒暢,給人以藝術享受。日本人吃魚,講究春季吃鯛魚,初夏吃松魚,盛夏吃鰻魚,初秋吃鯖花魚,仲秋吃刀魚,冬天吃鯽魚和河豚。 

  日本料理講究菜餚與盛器的配合,不拘一格,形色之美聞名世界。菜餚造型、拼擺多以山、川、船、島等為圖案,以三、五、七單數擺列,品種多、數量少、自然和諧。餐器具以瓷質和木質居多,型制多變,常見的如:方形、圓形、船形、五角形、獸形、仿古形等等。餐器具的整體格調以高雅、大方、古樸為特色,實用而不失美觀。 

  (二)日本料理三大類別 

  1.本膳料理。傳統正式日本料理,源自室町時代(約14世紀),菜式由5菜2湯到7菜3湯不等。現在除少數正式場合,如婚喪喜慶、成年儀式及祭典宴會外,正式的「本膳料理」已不多見。 

  2.懷石料理。高級料理的別稱。「懷石」由禮師們在進行修行與斷食中,強忍飢餓,而懷抱溫熱的石頭取暖而得名。「懷石料理」原本是搭配茶道,將茶的美味發揮出來的料理,現今已成為高級料理的代名詞。懷石料理很講究器皿的形狀、顏色與菜餚配合,以及季節的變化。春天多用透明的玻璃器皿,冬天則以瓦制碗碟上菜;春天有悅目的櫻花,秋天有芳香的柚子,四季菜式有很大分別。一席懷石料理有9~11道菜(菜式數目多是單數)。經過改良的懷石料理在份量及菜式數目上作了簡化。 

  3.會席料理。即宴會料理。會席料理不像本膳及懷石料理那麼嚴謹,吃法較自由,除注重美味以外,以較輕鬆的方式享用宴會料理。 

  (三)菜式 

  先付――即下酒菜,口味以甜、酸、鹹為主,份量小,花樣多。 

  前菜――即冷菜,有單盤和拼盤之分。 

  先碗――即清湯,飯前上的湯,清澈見底,口味清淡。 

  刺身――即生魚片,有人直接音譯成「沙西米」,日本料理的著名菜式。刺身,是將新鮮的魚或貝肉,依照適當的刀法切成,享用時佐以醬油與山葵泥(Wasabi)調和之沾醬的一種菜式。用料以金槍魚、鯛魚為最高級,一般配白蘿蔔絲、蘇子葉、蘇子花、菊花、辣根(日本芥末)上桌。吃法上有的蘸醬油,有的在醬油裡放檸檬汁、菊花葉;也有蘸用清酒泡紅酸梅的汁,加上點辣根。刺身,並非全是生食的,有些刺身也可進行適當的加熱處理。常見的加熱方法,一是炭火烘烤,例如,將鮪魚腹肉在炭火上略為烘烤,待發出香味,再埋入冰中,然後切片;二是熱水浸燙,生鮮魚肉以熱水略燙,再浸入冰水中,讓其急速冷卻,切片後成為外熟內生的刺身,別有風味。 

  煮物――即燴煮料理,用兩種以上材料,煮製後分別保持各自的味道,上桌時放在一個盛器中。 

  燒物――燒物,是日本料理中的主要菜式,即我們所謂的「燒烤」。一般以魚、牛肉、豬肉、雞肉、蝦、羊小排、貝類等為加工。常見的燒烤方式是:素燒,將色拉抹在原料上,放入烤箱烘烤;照燒,一邊烤,一邊往原料上塗抹醬料,直到食物成熟;串燒,將食物串在竹籤上,置於明火上反覆燒烤;鐵板燒,利用燒熱的厚鐵板的溫度使原料成熟;巖燒,先將石頭或巖石燒燙,再用石頭將原料燙熟;支燒,用竹籤將魚或蝦固定成形,再放燒烤至熟;鹽烤,以在原料表面抹上食鹽,再進行燒烤。按日本的習慣,燒物不可回鍋,必須趁熱食用。 

  揚物――即炸菜,以炸「天婦羅」最著名。「天婦羅」為用麵糊的炸菜的統稱,據說方法源於中國,名字來自荷蘭。海鮮「天婦羅」以蝦為冠,蔬菜的根、莖、果實、葉及菌類也是做「天婦羅」的常用原料。「天婦羅」掛糊越薄越好、越熱越香,最好現炸現吃,並配以「天婦羅」汁、蘿蔔泥、檸檬。「揚物」一般都會附上已經調味的沾料與白葡萄研末,食用時可將研末放入沾料中調勻,一邊沾一邊吃。 

  酢物――即醋酸菜,有開胃和解油膩之功效。以海味為原料的醋酸菜往往加入薑汁或辣根粉,以解腥味。既可與冷菜同上,也可在醬湯之前上。 

  蒸物――有時與煮物歸為一類。以茶碗木須(加有其他原料的蒸雞蛋羹)、冷雞蛋豆腐一類的菜品為常見。 

  止碗――即醬湯。醬湯,用大豆醬加蔬菜、豆腐、香菇及海味等煮製而成,以醬為主。在日本,人們甚至把醬湯視為「母親的手藝」。米飯就醬湯吃,是日本傳統式的早餐。醬湯於8世紀初隨著佛教從中國的傳入,醬也從中國傳入日本。它先在寺廟與宮廷中興起,後在民間被廣泛食用。現在日本研製生產了各種速成醬湯,可用開水衝食,並且便於攜帶。醬湯為日本人每餐必備之物,一般與飯同上。 

  漬物――即鹹菜。日本人每餐必備,高級宴會也不例外,以胡蘿蔔、鹹菜和醬瓜最受歡迎。 

  食事――即主食,包括各種飯,麵條和壽司。麵條以菜麵條和蕎麥麵最常見。米飯除白米飯外,還有赤豆飯,慄子米飯、蓋澆飯(鰻魚飯、天婦羅飯)等。 

  壽司――即醋飯,也譯作「四喜飯」,是將醋攪進煮好的白米飯中製成的飯糰。但糖醋的配合、用的原料可隨個人口味而定。在日本有專門的壽司店,而各家料理均自成一味。吃壽司有壽司汁,裹有魚片的以魚片的一邊蘸汁,以免米飯散開。簡單的壽司裡包著醃菜、肉鬆;高級的會加入魚、貝、魚子醬等餡料,口味可千變萬化。 

  甜食――一般為時令水果。 

  鍋物――即火鍋。日本的地方特色火鍋名目繁多,如:北海道石狩鍋、茨城縣安可鍋、廣島土手鍋、山口縣魚鍋、東京的柳川鍋、壽喜燒、涮涮鍋、紙火鍋等等。其中的紙火鍋較為奇特,據說紙火鍋發明於1940年,原是日本「雪雁火鍋」的專門器皿。這張「紙」可在高溫下烹煮3小時,並有吸附雜質、油膩,維持湯底清爽的作用。 

  鐵板燒――即「即席料理」。大家圍坐在大而扁平的鐵板周圍,燒熱鐵板後擦油,放上原料煎熟,廚師當場操作,邊吃邊煎。 

  色拉――在西式色拉做法的基礎上融入日式烹調元素,風味獨特。知名的日本色拉如:鮑魚色拉、龍蝦色拉、蘆筍蝦色拉、綜合色拉等等。 

  三 飲食習俗 

  (一)日常食俗 

  日本料理特色:清淡、不油膩、精緻、營養、著重視覺、味覺與器皿之搭配。 

  日本的主食為稻米,米飯是基本的形式。日本食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日本歷史上的彌生時代,現在所吃的「米飯」據說最早出現在日本歷史上的平安時代。其他的主要糧食有小麥、大麥、小米、玉米、蕎麥、糯米、大豆、小豆、甘薯等。這些主要糧食有的做成蒸飯、煮飯、稀粥、雜燴粥、炒飯、豆沙飯糰、粽子等,有的則做成米粉團、年糕、麵包、烤餅、麵條、饅頭等作為麵食用。 

  日本飲食中的副食以魚貝類為主,是動物性食品的主要來源。 

  據稱,日本早先也有肉食的習慣,但由於佛教的影響,食肉之人有所減少,所以對魚貝類食物的需求越來越多,當然,這也與日本四面環海的特定地理條件有關。 

豆類食品作為植物性蛋白的主要來源,在日本飲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常見的食物有豆腐、油豆腐、豆豉等。此外,四季時蔬是日本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人很喜歡醬和醬湯,因為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鐵質,且容易消化,適於老弱病殘者食用。日本人一般不吃肥肉和豬內臟,也有人不吃羊肉和鴨子。有喝茶的習慣,一般都喜歡喝溫茶。 壽司是日本民族喜愛的食物。值得一提的是,製作鄉土壽司是日本冠婚葬祭等活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包括捏制、模具壓制和散制等。日本的鄉土壽司都要使用當地盛產的海產品,在家庭內製作。由於這種壽司充滿鄉土氣息,所以被喻為「家鄉的美味」。說到日本料理,不能不談鍋料理。日本的鍋料理與我國的砂鍋菜相似,不同的是先把生鮮材料藝術地擺在砂鍋裡,吃的時候點上火,一邊煮一邊吃。 

  (二)節慶食俗 

  日本是民俗節日較多的國家,因此節日菜餚也豐富多彩,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節日菜餚本身也成為年節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日本人逢年、過生日總喜歡吃紅豆飯,以示吉祥。正月裡,東北地區的日本人習慣將搗過的年糕分製成一個個小型圓年糕,贈給家人。與年糕湯有所不同的是,這種小年糕可以隨便吃個夠,沒有任何數量限制。還有的地區把小年糕視為年神贈送給大家的禮物,吃年糕即接受年神的恩惠。日本人稱這種小年糕為年五。 

  除年節菜餚以外,日本人家庭每逢出生、婚嫁之時也要準備特殊的菜餚。 

  按照日本的傳統習慣,婦女生產前後家人要烹製產飯,供產神、產婦、嬰兒食用。供後將飯盛入碗內,給產婦和鄰居分食。參加吃產飯的人越多越好。 

  按照日本傳統習慣,訂婚時應食鮑魚乾、魷魚乾、鯉魚乾、真鯛等。舉行婚禮時要辦酒宴,婚宴上要有小豆飯、粘糕。酒宴結束時要端出牡丹粘糕。結婚酒宴要請親戚、新婚夫婦的朋友以及近鄰參加,大家共進美餐以鞏固相互間的關係。席間還要分糖果點心給孩子們以示締結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在舉行神前結婚儀式時,由神女獻上的三三九度杯內的神酒必須喝得乾乾淨淨,否則不吉利。在日本人看來,結婚不僅是男女間性生活的開始,同時也是參加社會生產,為繁衍後代盡義務。蛾便是這種義務的象徵。舉行神前結婚儀式時使用的長把酒壺上畫著雌蛾,短把酒壺上畫著雄蛾。舉行儀式的時候,由新郎持短把酒壺給長把酒壺添酒,即示意雄蛾給雌蛾注酒,新娘則持代表雌蛾的長把酒壺,把酒注入酒杯中,兩神社神女交替使用酒杯,為新郎、新娘敬酒,這酒就是三三九度杯。 

  (三)信仰食俗 

  佛教禁止食肉。日本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人幾乎沒有食肉的習慣,特別是不食用家畜。吃豬肉、熊肉等必須在屋外進行。齋戒期間日本人慎食包括魚類在內的所有肉食,同時禁食諸如蒜頭、大蒜等氣味很重的食物。 

  神饌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稻米。古時候日本人習慣將初生的嫩稻穗剪下來供神或者將它們懸掛在神壇上。用米粉做成卵形生粘糕,這很可能是古時日本人食稻米的一種方法。上供用的米飯稱為「高盛飯」,將米飯盛得多多的讓其冒尖,然後經調整使其呈三角狀。粘糕是日本人的傳統食品,上供用的粘糕稱「鏡粘糕」,以示神聖之意。上供酒為傳統的白酒、黑酒。過年時,日本人將兩塊白色的圓年糕重疊在一起,作為年神的神座。如果旁邊還擺有其他的糧食作物,那便是糧神的神座。 

  日本人過年吃的年飯一般都要在歲末時做好。歲末往往是日本家庭主婦最忙碌的時候。如果說年前將飯做好,是為了讓家庭主婦們過節好好休息的話,那就太膚淺了。實際上,正月祭祀年神的色彩最濃。人們在年神來到之前做好年飯,供在神前,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年飯也是為了隨時為神服務。 

  日本人齋戒、素食的時候十分重視火、食物和水。他們認為祭神時必須使用潔淨之火。根據傳統日本人非常忌諱將死屍或帶血之物帶進神聖之地――祭場。婦人月經及產後是嚴禁接近祭場的。依照嚴格的規定,神職人員和頭人不能與家人、俗人同時食用普通的火烹製出的食物。他們在舉行禁忌的前一天或者前幾天必須進入稱「齋館」或者「素食屋」的場所守齋。食用特殊的火燒制的食物。為了烹製供品和調製甜酒(供酒),以伊勢神宮為首的不少神社大年三十夜晚向人們贈送新的火種。人們用草繩將聖火引回家中,用它引燃灶火做年夜飯,點燃神棚上的供火。

 ————————————————

版權說明:文章收集於網絡,感謝原創作者的辛苦創作,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謝謝!

————————————————

請長按下面二維碼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

相關焦點

  • 王代軍:在日本旅遊印象
    2020年1月的春節,利用春節的休假,隨團去日本旅遊。去了日本名古屋市,名古屋的箱根,還去了東京、京都、關西、奈良、大阪等處。聽導遊介紹,以及自己看到的一切,對日本各方面印象不錯。一、各方面印象(一)在經濟、環保、物價方面據導遊介紹,日本是高度發達的、高度文明的資本主義國家。日本的GDP同中國。日本的人均月收入44萬日元。
  • 日本飲食文化——日本料理
    日本飲食,無論在什麼樣的場合用餐,美食擺上桌,拿起筷子準備用餐之前,都會看到他們虔誠的眼神,雙手合十,對著滿桌的美食表達感謝和敬意,並真誠的說道「我要開動了」。 這項舉動並不僅僅是「禮儀規範」而裝裝樣子,而是發自內心的虔誠與感謝。
  • 日本料理真的很清淡嗎?來看看真實日本人的飲食,和清淡毫無關係
    在聊美食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聽到說日本飲食非常清淡,很健康很值得學習提倡。但實際上,很多事情容易停在表面的印象流,等你真正去了解真實情況之後,就會發現並不是那麼回事了。日本飲食真的很清淡嗎?毛哥經過近十年多無數次的實地考察之後,想告訴大家,日本飲食真的談不上清淡!
  • 日本的飲食文化!
    日本料理起源於日本列島,逐漸發展成為獨具日本特色的菜餚。日本和食要求色自然、味鮮美、形多樣、器精良,而且材料和調理法重視季節感。日本料理,主要分為兩大類『日本和食』和『日本洋食』。簡單理解日本人自己發明的食物就是『和食』。
  • 料亭「紫」邀請主婦體驗日本飲食文化
    近日,上海世博會日本產業館的懷石料理——料亭「紫MURASAKI」,迎來了12位特別的客人。她們都是住在上海的家庭主婦,受邀來到日本最大的醬油釀造廠商龜甲萬公司打造的料亭「紫MURASAKI」,來體驗日本飲食文化,品嘗頂級料理。龜甲萬公司上海世博會項目負責人深澤先生介紹說,通過向主婦們介紹日本料理的製作方法和醬油知識,希望能夠加深一般大眾對於日本飲食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 美國和日本在飲食文化方面的習俗
    對於不同的國家來說都有屬於自己本國的飲食特色,在食物品種以及在食物的吃法上也有很大的不同,當然最為主要的就是健康與安全。下面我們就來看下美國和日本在飲食文化方面的相關介紹。二、日本日本人一般喜歡把稀飯當做早餐,午飯五晚飯主食是米飯,同時餃子、春卷也漸漸受到了日本人的喜愛,日本人非常的喜歡吃中餐,特別是京菜、粵菜、川菜,日本人對於飲食非常的嚴格,在製作菜餚的時候非常喜歡使用海味、青菜製作。
  • 《日本的飲食系列(蔬菜篇2)》――關於日本番茄的進化史
    日本的蔬菜種類原本並不多。從室町時代到江戶時代初期,日本引入了大量的蔬菜種類。之後經歷了鎖國,直到江戶時代後期日本又從國外引入新品種,配合日本的風土口味進行了改良,才有了如今的狀態。此後,雖然日本引進了大量的蔬菜種類,但不是每一個新品種的引進都一帆風順。 這其中也包括了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深受日本家庭喜愛、為餐桌增添色彩的番茄。番茄剛引進的時候甚至是並不受歡迎的食物之一。據說番茄最早在江戶時代初期的1670年左右登陸日本,最初它被稱為唐梨或珊瑚茄子。
  • 日本人的健康飲食經
    原標題:日本人的健康飲食經 近期發表在《柳葉刀》上的研究顯示,日本人擁有世界上最高的健康預期壽命——80歲。日本人有什麼健康長壽經驗呢?近日,日本著名健康作家森山奈緒美在接受美國「今日網站」採訪時給出了答案。 1.分量小。
  • 日本九州5日原味印象之旅
    乘車前往【九重夢大吊橋】,位於日本大分縣九重町的九重「夢」大橋號稱「日本最長最高」,長390米,高173米,寬1.5米的吊橋橫跨於鳴子川溪谷之上,行走於橋上,有在天空中漫步的感覺,在橋上可以眺望兩側的九重連山,俯視讓人屏息的絕谷。
  • 日本人比較長壽?談談日本人的飲食習慣
    日本人其實真的不愛運動,但為什麼總說日本卻是長壽國家排行榜上的榜首呢?今天阿杏就來和他們談一下飲食習慣。1、飲食多樣,不吃太飽日本是個很重禮儀的國家,而且他們的性子沒那麼急,所以吃飯的速度就會比較慢,不急不躁,細嚼慢咽的吃飯會更易被吸收和消化。其實對於健康來說,這樣吃飯真的是個很不錯的習慣,值得大家去學習。3、多吃海產,少吃紅肉
  • 日本獨特的廁所飲食文化:便所飯
    日本的廁所可不像咱們印象之中的又髒又臭,他們也不是重口味。人家到廁所吃飯是很有講究的,他們還有個專有的名字叫做「便所飯」。01、廁所裡面有「廁神」,必須打掃的乾乾淨淨區別於咱們傳統的排汙納垢之地,日本人對廁所這個地方是很尊敬的,這是因為在他們的文化之中,廁所裡住著一位司掌生育的漂亮女神,她可以保佑家裡的子孫後代健康、漂亮。為了討這位女神歡心,人們就需要把廁所打掃的乾乾淨淨,一塵不染。
  • 日本關西的祭典熱鬧過頭?讓人顛覆原有的日本人印象?
    山車祭的高潮「Yarimawashi(やりまわし)」,山車在交叉路口追求直角角度,然後急速轉彎,每年都有因為山車轉彎沒控制好,撞到民房、建築物毀損、人員受傷的情況發生,所以在日本人的印象中也是一個蠻危險的祭典。這樣亂來的山車祭看在外國遊客眼中,似乎顛覆了對日本人的既有印象。「日本人基本上給人溫和的感覺,沒想到會看到這麼多日本人一起大聲叫喊,有點意外。」
  • 日本駐穗總領事石塚英樹:飲食文化的核心是親民
    從今天起,廣州日報推出《不出廣州,吃遍亞洲》系列策劃,將邀請亞洲各國駐穗總領事或其他領事等外交官,為廣州市民遊客推薦本國美食,暢談對廣州美食文化印象。在本期,日本駐穗總領事石塚英樹(Ishizuka Hideki)講述了他的粵菜情緣及中日間源遠流長、彼此影響融合的美食文明歷程。
  • 日本飲食文化讓人震撼,難怪日本人都長壽,都是一口一口吃出來的
    初到日本,讓我最覺得不可思議的就是,想找個日本的早餐鋪吃頓早餐實在是太難了。日本滿大街,很少能看到早餐鋪,就算是有,也要將近九點多鐘才開門。最後餓的我飢腸轆轆,只能在一家便利店裡,隨便買了一份三明治吃了。仔細觀察了一下,日本很少有人願意出來吃早餐,只要條件允許,大家都會在家用餐。
  • 是不是日本特有的飲食文化?
    一說起茶泡飯,相信大多數人會第一時間聯想到日本美食,畢竟在日本的許多影視作品和動漫作品中經常會提到茶泡飯的存在,像小編就對《深夜食堂》中的「茶泡飯三姐妹」印象頗深。為此特意還在家自己做了一次茶泡飯,然而......失敗了。
  • 為何日本在我們的印象中是一個小國
    日本,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一個迷你國,彈丸之地而已,這個由北海道、四國、九州、本州以及7200多個小島嶼組成的國家,真的只是一個迷你國嗎?從衛星地圖上看日本狹長的地勢,也會讓人誤會為是一個面積很小的國家,如果日本加上海域面積,其領土面積可以達到450萬平方千米,世界排名可以擠進第一序列,所以在國土面積上,日本並不是大家印象中的小國。
  • 在日本居酒屋:這5件事讓我印象深刻
    日本的居酒屋是一個很神奇的地方,為何這樣說呢?因為這裡能夠看到日本人不同的一面,並且這裡的日本人也一改往日「冷漠」的神情,變得十分健談。日本的居酒屋,無論去過多少次,有5件事總是讓我感到印象深刻。日本人最初的乾杯,一般都是選擇啤酒,日本人在居酒屋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とりあえずビール(總之先來啤酒吧)。如果這個人想喝其它的飲料,也大多會先喝完這杯啤酒之後再點。為何日本人會這樣做呢?其實我也問過他們,聽到最多的回答是:其他人也都是喝啤酒,第一杯想要跟大家喝一樣的。這裡就能夠看出來一點,那就是日本人的「協調性」,即為了照顧大家,是可以犧牲自己的想法的。
  • 日本人不憎恨美國的兩顆原子彈?-日本人對美國的印象-及原因探究
    日本人對於中國人的看法,我相信去過日本、和日本人交流過和看過我的視頻的朋友都明白 — 由於歷史的原因和日本媒體的誤導等原因,日本人民對於中國的印象是比較負面的,曾經看過幾個調查,日本人對於中國的印象的負面程度在世界都是排前幾名的。當然,這個都是相互的,我們普通民眾對於他們的印象也是負面的。
  • 如果對日本的印象還停留在遊客階段,我勸你還是不要移民日本了
    大家都知道,日本飲食安全、醫療先進、環境好、治安好,於是很多人萌生了移民日本的念頭,很想去體驗這樣的生活,也有很多人向神居秒算諮詢如何移民日本。但是,如果你對日本的印象僅此而已,那我勸你還是要三思。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到底什麼樣的人才適合移民日本?初到日本生活的朋友,總會對平日裡突如其來的溫暖感動到。
  • 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日本飲食攝入量標準》(2020版)
    食品夥伴網訊 12月24日,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日本飲食攝入量標準》(2020版)。《日本飲食攝入量標準》是基於《健康增進法》(2002年第103號法案)第16-2條的規定,由厚生勞動大臣設定營養標準且每五年修訂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