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日本飲食安全、醫療先進、環境好、治安好,於是很多人萌生了移民日本的念頭,很想去體驗這樣的生活,也有很多人向神居秒算諮詢如何移民日本。
但是,如果你對日本的印象僅此而已,那我勸你還是要三思。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到底什麼樣的人才適合移民日本?
初到日本生活的朋友,總會對平日裡突如其來的溫暖感動到。
首先,是因為日本福利的完善
從生育福利、兒童福利到殘疾人、老年人福利及對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扶助、醫療扶助等各種制度應有盡有。
完善的生育及兒童福利
在日本,孩子一出生就可以領取一筆42萬日元的補助,不管最後寶寶能不能健康出生,這筆錢都是確定到手的。之後政府每月還會支付0歲~15歲的孩子一筆津貼:
0~3歲:一律每人15000日元
3歲~小學畢業:第1胎10000日元,第2胎10000日元,第3胎(或以上)15000日元
小學畢業~15歲:一律10000日元
日本也有「低保」福利
20歲以上的居民,包括在日外國人,如果收入低於基本生活水準的家庭可以享受生活保護。大概每人每月15萬日元,而且各地區政府還會為這些低收入群體租房子,房租當然也是政府出的。
對殘障人士人性化政策
日本社會對於殘障人士有一套很細緻的政策。在日本各處都可以看到殘障人士專用的生活設施,可以方便他們行動。對於各類殘障人士都會開設不同的特設班,和普通人一樣的學習或者就業。
關於日本對弱勢群體的關注,更多信息請參考這一篇:
為什麼日本的弱勢群體,活得像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是什麼神仙操作
對重大疾病患者提供救助
在國內,一場大型手術幾乎讓一個普通家庭一夜回到解放前。但是在日本,通過國民健康保險及更生醫療,僅僅只花十幾萬日元。日本先進的醫療設備加上專業的醫護人員細心照料,使得近幾年赴日看病的人成倍增長。
沒有真正的乞丐
日本也有流浪漢,但是和國內流浪漢不同。日本的流浪漢在享受了政府發放的生活保護金之後,限制比較多,比如不能進出娛樂場所,每個月都要定期到政府創辦的工作介紹機構報到等等。
其次,是因為社會群體的共識
除了政府規定的福利保障,整個社會都在想盡辦法讓每個人生活更舒適一點。關於這一點,需要從細節中發現。
比如建築臨時施工現場,所有的支架都會裝上安全棉,比行人先想到可能帶來的危險。
比如購買了冰淇淋,勺子的包裝都開一半,既衛生又方便拿取。
比如社區裡的信報箱,為防止被水淋溼,開發商早就設計好了雨罩。
所有的細節就是想讓你知道,那些可能會為你帶來不方便的地方,都有人提前為你考慮到了。日本就是這樣一個國家,雖然沒有過分的熱情,卻可以體會到足夠的踏實和放心。
但是,如果你對日本的了解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我勸你還是不要移民日本的好。我們看到的日本所有好的一面,都是要付出足夠的代價和犧牲。
自由和規則,總有一個要犧牲
比如日本最值得驕傲的垃圾分類,幾乎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做到這麼變態的程度。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為了確保分類的準確性,每天晚上,都有專門的人員對分類的垃圾進行檢查。單是一個飲料瓶,就要分成瓶身、瓶蓋和貼膜三類。
在日本的街頭,很少見到垃圾桶,個人垃圾要麼扔在家,要麼拿去商場裡扔。在日本的確可以做到每個垃圾都能找到主人,但無形中極大的增加了垃圾生產者的工作,讓扔垃圾成為一種負擔。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說日本人生活的比較壓抑,因為確實在生活層面沒有像我們這麼自在和豪邁,日常要面對的事實在是太多了。
再比如,日本的服務行業的體驗式最棒的,公共場所的清潔程度也吊打全世界。然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對整個社會高標準的基礎上。所以,初來日本旅遊時,我們不會要求自己像日本人一樣嚴守規則,約束自己的行為,反而覺得生活品質高。
而生活時間久了,很多人會被隨處可見的約束和規定壓得喘不過氣,就會產生抑鬱情緒。很簡單,這就是對日本生活的適應度。
要享受,必須先遵守
這是一個以誠實本分為基礎的社會,標新立異遠不如遵守規則受歡迎。很多人會覺得有些死氣沉沉,但是在這裡,你只需要老實工作認真生活,不用為食品安全、虛假商品、購物被宰、欺行霸市等問題擔心。
想要移民日本的人,往往都是對規則甘之若飴,寧願犧牲一部分自由,也要換取多數時候的按規矩辦事。
要享受日本生活的便利,就必須先遵守日本社會的規則,這樣才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我們很難評判究竟哪一種生活更好,我們只是在陳述一個事實。日本,有著其他國家不能比擬的生活品質,也有外國人一時間難以形成的觀念和意識。
我們希望,真正想要移民日本的人,是內心已經看清了日本的優點和缺陷,但仍然願意選擇這種生活方式,並且願意為了融入這樣的生活做出改變。
但如果你是為了逃離一個地方而去另一個地方的話,哪怕去天堂都不會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