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資源】《中國植物志》電子版

2021-02-08 北林圖書館

《中國植物志》電子版

館藏連結: ftp://202.204.121.38/zgzwz


《中國植物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種類最豐富的一部巨著,全書80卷126冊,5000多萬字。記載了我國301科3408屬31142種植物的科學名稱、形態特徵、生態環境、地理分布、經濟用途和物候期等。該書基於全國80餘家科研教學單位的312位作者和164位繪圖人員80年的工作積累、45年艱辛編撰才得以最終完成。2009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該書的編研工作基於大規模野外考察和標本採集,基於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包含了許多新信息、新內容,有很高的科學價值,這在國際上是空前的。該書的作者們,還參加了植物科屬的分類、系統、進化等有關研究,發表了許多有價值的論著,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和中科院或省部委獎多項。這些成果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植物志》的學術水平。

《中國植物志》的全部正式出版,不僅摸清了我國的植物資源,還可以為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例如在商貿、檢疫、公安和國防等方面,給國際貿易糾紛和偵探破案等提供有力的幫助。植物分布對地層鑑別、環境變遷和尋找礦藏提供重要信息。此外,在宣傳和普及植物科學知識、提高公眾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等方面也發揮巨大作用。


相關焦點

  • 中國植物志
    點擊文章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中國植物志沒有聽說過中國植物志的小夥伴們,讓知了我來隆重介紹一下
  • 【中國科學報】《中國植物志》英文版發布
    據9月23日召開的中國植物多樣性與保護國際研討會透露,由中國科學院主持的重大國際合作項目Flora of China(《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前後歷時25年的編撰,已於今年9月全部完成並出版。  Flora of China對80卷125冊的《中國植物志》進行了全面修訂,並譯成英文,共有文字25卷,圖版24卷,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水平很高的英文版植物志。
  • 歷時25年編撰的《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完成
    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記者 吳晶晶)記者從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獲悉,前後歷時25年,由中美等國共同完成的重大國際合作項目《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已於2013年9月全部出版完成。    《中國植物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志,共80卷125冊,2004年出版完成,並於2009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 「《中國動物志》、《中國孢子植物志》和《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
    驗收會現場3月30日至4月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科學部會同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在北京組織專家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動物志》、《中國孢子植物志》和《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的編研
  • 《南海諸島植物志》(英文版)出版發行
    )一書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發行。   《南海諸島植物志》(英文版)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邢福武主編的《南海諸島植物志》(英文版)一書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發行。  《南海諸島植物志》(英文版)介紹了南海諸島的自然地理、植被和植物區系等特點,共收錄南海諸島的植物共93科、305屬、452種(包括變種),對島上每一種植物的科、屬、種,以及地理分布、生境和經濟用途等進行了簡要介紹。其中南海諸島的植物分布涉及49個島礁,改變了許多島礁長期以來缺乏植物記錄的局面。
  • 剛剛首發的《樂清植物志》收錄野生和栽培植物2437種
    由於老陶的《樂清植物志》成書較早,當今的樂清植物物種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根據李振南的平日調查,樂清的植物種類已遠遠超過1922種。於是李振南還對《樂清植物志》的物種再次進行增補。增補後的樂清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共有2437個種與變種(包括重要變型種、引種栽培及歸化植物),隸屬於212科1149屬。這個數據基本代表了樂清植物資源的現狀。
  • 《香港植物志》第一卷英文版出版面世
    由華南植物園及香港植物標本室(Hong Kong Herbarium)共同合作主編的《香港植物志》(第一卷)英文版,於4月9日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書店(www.bookstore.gov.hk)出版發行。
  • 美國國會圖書館中文館藏與漢學研究資源
    從創館之初,國會圖書館就以保存全人類的知識為目標,致力於建立一個包羅世界各國、各地的文明和知識精華的館藏。1、美國國會圖書館的使命「圖書館的使命是要向美國國會及美國人民提供它的館藏資源,以供所用,同時也要為後代子孫維持及保存全人類知識和創新的紀錄。」
  • 《印象》珍稀館藏·文明互鑑
    自2005年開始,上海圖書館每年都會推出「年度館藏精品文獻展」,今年的館藏文獻展,是第一次以館藏外文文獻為對象的主題展覽,聚焦「文明互鑑」,一共展出徐家匯藏書樓的104組藏品,其中近60%是1800年以前出版的「西文善本」,部分珍稀文獻還是首次對外展出。
  • 美國佛教數字資源中心聯合浙大啟動 「梵文及中文館藏網絡」
    在未來的三年時間裡,「梵文及中文館藏網絡」將首先鑑別、分類和聯結現有的數字資源,使用最新的語義網和關聯開放的存儲技術來管理電子文檔。在您看來,這次啟動的梵文及中文館藏網絡在「佛教通用數字檔案館」中具有怎樣的意義?浙江大學佛教資源與研究中心主任何歡歡:近百年來,歐美及日本佛教學界的主流研究大都傾向以梵文和藏文為基本材料,重視印度佛教與藏傳佛教的交互研究,以中文為根基的中國佛教研究沒有受到足夠的關注。這一方面有著一定的歷史社會原因,但主要還是因為中文佛教文獻的國際流通渠道較窄。
  • 實用的圖書電子版搜索網站推薦
    今年因疫情,圖書館的圖書資源可能在家利用不到,網頁搜索的圖書多為在線閱讀,很多都不能完整閱讀,所以在此收集了許多圖書電子版搜索網站,方便讀者在家查找所需圖書的電子版。1.全國圖書館參考諮詢聯盟網站截圖全國圖書館參考諮詢聯盟是由我國各類型圖書館自願參加的公益性組織和技術平臺,以數字圖書館館藏資源為基礎
  • 【圖書館】舉辦館藏電子資源大型問診活動
    為了幫助廣大師生更好更深入地了解資料庫的功能及操作、充分利用我校圖書館優越的電子資源及資料庫、發揮其應有的作用,4月19日下午,由圖書館主辦的第22個『世界讀書日』系列主題活動之館藏電子資源大型問診活動在北校圖書館南門正式舉行。
  • 《南海諸島植物志》(英文版)出版發行—新聞—科學網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邢福武主編的《南海諸島植物志》(英文版)一書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發行。
  • 《博物館館藏資源著作權、商標權和品牌授權操作指引》深度解讀
    本期課題:《博物館館藏資源著作權、商標權和品牌授權操作指引》深度解讀。博物館在進行館藏資源開發利用和開展相關授權工作的時候,首先要清楚知曉博物館有什麼可以授權。正如《指引》文件的標題所示,其核心部分即館藏資源的著作權、商標權和品牌。
  • 中國美術館集中展出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
    中新社北京12月11日電 (記者 應妮)「不朽的傳承——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選展」11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展,展覽從該館收藏的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中精選作品118件,涵蓋油畫、中國畫、版畫、攝影、綜合材料等多種媒介。
  • 中國圖書海外館藏影響力報告:大陸英文圖書出版初具規模
    「中國圖書海外館藏影響力報告」發布現場 鍾欣 攝中新網北京8月24日電 (記者 應妮)「2018中國圖書海外館藏影響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2018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發布。報告顯示,2018年共有130家出版機構的871種英文書被收藏,這說明中國大陸出版機構的英文圖書出版在語言人才積累、渠道推廣、以及優勢內容資源等方面,已經初具規模。報告通過海外圖書館藏數據視角,為中國出版界提供每年新品的海外圖書館市場反饋和梳理,這種基於第三方客觀數據的專題效果評估,得到了中國出版界的主管部門以及眾多出版社的積極評價和響應。
  • 館藏寶貝也能在線放大看了,杭圖館藏古籍資料庫正式開通
    第一批發布的古籍數字資源,共計221部,內容豐富,質量上乘,涵蓋了稿本、抄本、名家批校題跋本、套印本等諸多特色館藏,如有《王文韶日記》《[浙江黃巖]柔橋王氏家譜》《武林風俗記》等稿本,《書經集傳》《明詩綜》《說文部首歌》等批校題跋本,《李長吉歌詩》《周禮》《孟子》《蘇文忠公策選》等套印本,是杭州圖書館館藏古籍善本中的精華之選。
  • 《中國植物志》植物中文正式名讀音的統一
    (井井只是改了改格式2333)原文名為《<中國植物志>植物中文普通名的訂正和讀音的統一》,知網連結已於文末給出
  • 館藏介紹
    3.革命歷史檔案館藏海南革命歷史檔案共有檔案263卷。檔案構成一部分系原瓊崖紅色政權黨政軍機構保存,解放後移交海南軍政委員會檔案部門,一部分系複製於廣東省檔案館和中央檔案館,另有徵集進館1925年至2001年涉及革命歷史內容的原始檔案和回憶錄。
  • 武漢發布首份紅色旅遊手繪地圖,景區設置電子版
    武漢發布首份紅色旅遊手繪地圖,景區設置電子版。據報導,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消息,武漢發布首份紅色旅遊手繪地圖,並將地圖製成電子版。首度發布的《武漢紅色旅遊手繪地圖》將一改往日旅遊地圖以紙質印刷版為主發放形式,將地圖製作成電子版,其生成的二維碼將在武漢各大紅色場館及AAA級以上景區顯著位置予以設置,屆時遊客可用手持電子設備通過微信掃描獲取電子版地圖。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圍繞「英雄城市 紅色傳承」主題,整合全市近百處重要紅色旅遊資源設計並完成《武漢紅色旅遊手繪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