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臺北財富薪資大比拼:上海崛起 臺北沉淪?

2020-12-20 搜狐網

  周璇一曲《夜上海》從1938年起傳唱至今,然而上海人已經不再如同歌詞所說的那般胡天胡地,在跳躍發展的經濟當中,上海人必須積極才能生存。反觀臺北人,儘管所得水準仍高,但似乎也在貧富差距擴大的無奈之中,逐漸失去動力。

  上海,中國大陸最具代表性的經濟金融大城,展現改革開放成果的光鮮櫥窗,承襲上世紀30年代炫幻迷醉的魅惑光影,添加網絡世紀高速動感的脈衝能量,宿命般的,再一次成為全球目光投射的焦點之一。

十裡洋場今勝昔,終究是個不甘寂寞的城市。

  海峽彼岸,臺北,車水馬龍人行匆匆,街道繁華如常,標高508米的金融大樓昂然矗立,高度遠勝上海地標東方明珠電視塔,像是驕傲宣告著臺北城的經濟力量依然旺盛。然而,臺北人並不因此降低對於上海的神往,根據調查,超過三成的臺北上班族表示,若有機會,願意前往上海發展。

  就在今年10月和2003年底,臺灣《錢雜誌》曾兩度與蓋洛普徵信公司合作進行「兩岸理財大調查」,深入了解臺北人與上海人在財富、職場、薪資、投資、消費、理財、金錢價值觀等方面的相對差異。針對這些調查結果,最新一期的《錢雜誌》專門刊出封面故事予以比較分析。

  臺北:薪資水準高

  在這次調查的受訪者基本數據當中可以看出,臺北人的普遍收入水準仍然明顯高於上海。數據顯示,超過五成的臺北受訪者,年收入達到50萬元臺幣以上,而在上海,有56%以上的受訪者一年收入不到6萬元人民幣。看來,即便上海生活給人光鮮亮麗的刻板印象,但多數上海人的一年收入,還不到多數臺北人的一半水準。

  不過,上海人收入遠遜於臺北的狀況,並不能百分之百的全然作為兩地經濟強弱指標。「我們曾經考慮前進上海,」自1993年轉進深圳的錦隆紙品經理呂紹榮表示,「不過,當地的人事成本實在不低。不能只看薪水,還要看到業主必須負擔的高額社會保險金。」

  這位精明的臺商指出,大陸目前的社會保險金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算一算,業主為每個員工提撥的保險金,至少會是薪資的三成比重。」至於上海,「比率更是接近四成!」

  或者可以說,在社會保險制度上,社會主義精神下的上海,以高於資本主義的標準,強調社會公平原則,這些成本牽制了上海人「真能放進荷包裡」的實質收入。令人驚訝的是,即便是在高額的社會保險成本之下,上海上班族的加薪幅度,仍然遠高於臺北。

  上海:加薪幅度大

  從「過去一年調薪幅度」的調查來看,去年有調薪的臺北人當中,77.5%所享受到的調薪幅度都在一成以內,調薪幅度小於5%者,更是達到57%。而在同樣的調查項目當中,過去一年薪資有所調整的上海上班族當中,調薪幅度低於一成者約佔34.5%比重,比例明顯低於臺北的77.5%水準。如果進一步觀察調查數據,會發現臺北的受訪者過去一年竟沒有一位調薪超過三成,而在去年薪資獲得調整的上海人當中,則有超過一成比重的受訪者,其薪資調幅高於30%。

  這個數據十分貼切的反應臺海兩岸近年以來的經濟成長狀況,上海人或許不比臺北人有錢,但是,「從薪資成長的幅度來看,上海人正在急起直追」,這可說是臺北與上海之間薪資環境的基本差異。如果用股票來比喻,臺北像是一檔營運穩健的大型股,而上海,則像是一檔正在高度成長的小型股。

  大型股的好處是穩,缺點是欠缺爆發成長力道,反觀小型股,成長潛力可觀,獲利機會無窮,但風險也就相對較高。事實上,這就是臺北與上海職場環境的重要分別。在接下來的調查數據當中,你會愈來愈清楚的看到兩地職場的不同輪廓。

  上海:愛拼才會贏

  首先,雖然上海人的調薪幅度高於臺北,但就調薪的普及率來看,臺北仍然略高於上海,過去一年以來,有將近45.5%的臺北上班族獲得加薪,而上海則為36.6%。也就是說,在臺北,雖然加薪的速度令人失望,但你至少能像投資一檔股性牛皮的大型股一樣,每年多少增加一些收入水準,而在上海,你獲得調薪的機會相對稍低,但只要努力掙得認同,就能享有高水平的加薪幅度。

  「愛拼才會贏!基本上,這就是上海目前的職場環境。」在上海從事人才培訓事業的吳壽仁,用早期寶島歌王葉啟田的一首《愛拼才會贏》,作為上海當前職場環境的批註。今年年初,吳壽仁被派駐上海,擔任美國領導管理發展中心(LMI)的中國總部營運經理,在對上海工作生態環境進行了將近十個月的觀察之後,他對當地職場有了深刻體認。「環境使然,上海上班族的工作態度真的滿拼的。」

  吳壽仁表示,上海最近幾年是呈現「跳躍式」的成長,然而,相較於商業活動的超高速度成長,制度面的升級速度則是明顯落後,外企面臨語言、文化、習慣的差異衝突。於是,當前的上海急需人才,這會引發兩種影響,第一,你要在這裡工作,就得積極的自我提升,成為符合需要的人才;第二,只要你是企業需要的人才,企業給你的加薪幅度就絕不手軟。

  另一方面,上海的生活水準不低,要在這裡生活,也得仰賴一定程度的薪資水準,「所以,我身邊不少上海本地的朋友,都會主動進修,自我升級,因為要肯拼才會贏,要肯拼才能在這裡生活啊!」吳壽仁表示。的確,不夠拼就不能生存,從上海的調查數據來看,「待業中」的受訪者比重低於臺北,但這些待業的青壯年當中,找工作找了一年以上的,佔了七成之多。

  《夜上海》這首老歌有句歌詞:「華燈起,車聲響,歌舞昇平」。它貼切地形容了上海人的紙醉金迷,如今情況或許仍然如此,上海人終究還是保有一些天生的優越感,食衣住行處處講究。但是另一句歌詞「胡天胡地磋跎了青春」,或許就有修正的必要了。看來,經濟改革之後的上海如夢初醒,對於多數在此打拼的上班族來說,沒有時間可以磋跎,積極的態度取代了胡天胡地。

  臺北:貧富懸殊化

  相較之下,臺北上班族的態度就似乎顯得被動一些。「在我看來,臺北這邊的制度比較完善,所以臺北人感覺上是在一個設定好的軌道上工作,不用忙著給自己多找事兒做。」經常輪派駐點臺北的中央電視臺記者孫巖峰,提出她的觀察。

  在她看來,「制度化」是臺北人顯得相對被動的主要原因。「以加班這檔事兒來說吧,」孫巖峰舉例,「要臺北人加班,可以,但是一定要有加班費,這是制度」,但在大陸的商業城市裡,比較沒有這種制度觀念,「主管要求加班,也就悶著頭的加了吧!如果事後還有加班費可拿,員工會覺得是這個領導的心特好,而不會想到什麼制度問題。」

  不過,除了制度化的原因之外,職場底層員工的無奈感,或許也是造成臺北上班族有心無力的原因之一。據臺北部分調查數據顯示,身份屬於公司主管的受訪者,獲得加薪的比重達到48.5%,身份為白領階級者也有47.5%,兩者獲得加薪的機會均高於45.5%的整體水準,至於代表職場最底層的體力勞工,則過去一年有七成的受訪者未能獲得薪資調整。

  若將這個薪資調整的調查進一步加以交叉分析,會發現貧富差距問題更加明顯,年收入在100~150萬元的臺北人,過去一年有52%的比率曾經加薪,而年收入在150萬元以上者,更有接近七成的薪資獲得調整;相反的,年收入不到30萬元的受訪者當中,則有高達76%的薪資水準不動如山。

  至於上海的情況,收入最高等級者約有32%得到加薪,年收入在6萬至10萬人民幣者的加薪機會最高,而年收入不到6萬人民幣的中低層勞工,至少也有三成以上的機會獲得薪資調整。

  相對之下,臺北人似乎是「愈有錢的愈會加薪,愈窮的愈沒指望」,這是一個貧富差異擴大的趨勢,一種「不均」的問題。如果說,上海的現況是「愛拼才會贏」,那麼,臺北的情況就令人聯想到搖滾歌手伍佰的一句歌詞:「敢是我的命像一支草」,職場底層勞工就算再怎麼拼,也難有出頭天。(言恆)

(責任編輯:銘心)

相關焦點

  • 上海物價比臺北貴
    臺北物價排名全球第四十六,比上次調查下降六名。     特別的是,中國大陸經濟崛起,上海大幅上升十九位,超越臺北,排第四十一位;連北京也迅速上升十位到第五十二位。北京的服裝平均價格高於全球平均,上海飲食和服裝價格也高於臺北。過去臺灣民眾以為大陸物價水平低的觀念,可能要大大改變。
  • 臺北到上海:新上海人
    上海新經濟的誕生,造就了一群由臺商蛻變的新上海人:大資本家、中生代小資、臺灣的海歸派,重新在上海相遇,他們改變上海的命運,也正改變自己的命運。  臺北--上海,就像臺北--高雄,為打拼走天下。  但是在滾滾新上海大潮裡,小心,將軍變棄子?機會成險境?
  • 2018臺北上海城市論壇
    當日,「2018臺北上海城市論壇」在臺北舉行,聚焦循環經濟。兩市與會代表就公共住宅與都市更新、大健康產業、文化、環保與市民服務等4個方面展開分論壇交流,並籤署系列合作備忘錄。 新華社記者李響攝(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臺北12月20日電(記者劉斐 章利新)「2018臺北上海城市論壇」20日在臺北舉行,聚焦循環經濟。
  • 雙城遊記之上海與臺北
    上海,中國大陸第一大城市,四個中央直轄市之一,是中國大陸的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上海創造和打破了中國世界紀錄協會多項世界之最、中國之最。上海位於我國大陸海岸線中部的長江口,擁有中國最大的外貿港口、最大的工業基地。有超過2000萬人居住和生活在上海地區,其中大部分屬漢族江浙民系,通行吳語上海話。
  • 臺北難存錢臺南難賺錢 島內南北薪資水準差異大
    臺北難存錢臺南難賺錢 島內南北薪資水準差異大 2010年12月20日 10:31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上海世博會臺北案例館將移回臺北續展
    海峽之聲網上海站10月20日電(臺北市通訊員沈志蒼 )2010上海世博即將於10月31日閉幕,位於城市最佳實踐區、由鴻海富士康科技集團獨家贊助的臺北案例館亦將完成長達184天的展示。為了讓國人也能參觀這些具臺北科技、環保與人文特質的展示內容,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決定將其獨家贊助的臺北案例館贈予臺北市。
  • 臺北街道名稱大發現!竟然是上海建築師設計的?
    龍應臺曾說,臺北是一張中國歷史大地圖。為什麼這麼說?看過臺北地圖你就明白了。鄭定邦出現兩年後,一位名叫鄭定邦的上海建築師受命來到臺北,為這裡的街道規劃命名。他拿出一張中國地圖,覆蓋在臺北的街道圖上,然後趴在上面把中國地圖上的地名依照東西南北的方位,一條一條地畫在臺北街道上,新的臺北街道名稱由此誕生。
  • 上海龍舟端午在臺北、高雄競渡
    上海龍舟端午在臺北、高雄競渡 2019年06月10日 08:40:00來源:新華網 >   新華社臺北6月8日電(記者何自力 石龍洪)端午期間賽龍舟,是海峽兩岸民眾的共同習俗。
  • 上海遠超臺北 臺灣人對上海人刮目相看
    臺灣時事評論員汪用和說,掌管2000萬人口的上海市長親自撐傘冒雨體驗臺北街頭的庶民生活,真是絕頂的難得,而很多臺灣官員都是隨從撐傘的。4月9日臺灣《經濟日報》在社論中說,上海因市長韓正率團訪臺而一夜在臺暴紅,上海的繁榮令媒體與市井小民豔羨不已。
  • ...上海,兩岸,臺灣,臺北,上海市,臺北市,張志軍,雙城,中國,講壇...
    相關連結:2017滬臺交流十大新聞簡介  1、2017上海臺北城市論壇成功舉辦  7月2日,以「健康城市」為主題的「2017上海—臺北城市論壇」在滬舉行。上海市市長應勇、臺北市市長柯文哲出席論壇開幕式並分别致辭。論壇上,上海市和臺北市衛生部門負責人圍繞「健康城市」作主題演講。
  • 上海臺北城市論壇在滬舉行
    本報上海7月4日電 (記者姜泓冰)以「創新、合作、未來」為主題的「2019上海臺北城市論壇」4日在上海舉行。   「上海臺北城市論壇」自2010年以來在上海市和臺北市之間輪流舉行,是兩市之間重要的機制化交流平臺,也稱為「雙城論壇」。
  • 亞洲街頭小吃大比拼:新加坡PK中國臺北
    但就小吃種類、藝術性、衛生以及便利性而言,奪冠的兩大主力就數新加坡與中國臺北了。那兩者究竟誰能奪冠呢?讓新加坡著名旅遊網站「relax」網站為我們揭曉吧!第一回合   種類大比拼論街頭小吃種類,新加坡具有先天優勢。其早期就是香料貿易的一個主要貿易中心。
  • 「2020上海臺北城市論壇」舉行
    新華社上海7月22日電(記者楊愷 潘清)以「城市防疫交流與經濟合作」為主題的「2020上海臺北城市論壇」,22日通過兩地視頻連線方式舉行。「上海臺北城市論壇」自2010年以來在上海市和臺北市之間輪流舉行,是兩市之間重要的機制化交流平臺,也稱為「雙城論壇」。以往歷次論壇上,兩市之間先後籤署30多項合作備忘錄,取得豐碩成果。上海市市長龔正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雙城論壇」是上海、臺北攜手合作的重要平臺,已成為兩岸城市交流的典範。
  • 『聚焦』2020臺北•上海城市論壇
    2011上海臺北城市論壇       「2011上海臺北城市論壇」 7月25日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行。時任上海市市長韓正、時任臺北市市長郝龍斌出席論壇開幕式並發表演講。       2018臺北上海城市論壇      「2018臺北上海城市論壇」12月20日在臺北舉行,論壇以「永續的城市,永續的發展」為主題,聚焦循環經濟,將通過交流研討,推動兩市在大健康產業、文化、公共住宅與都市更新、環保與市民服務等方面的經驗分享和交流互動
  • 上海虹橋-臺北松山航線正式開通
    上海虹橋-臺北松山航線正式開通  新華網臺北6月14日電(記者 李凱 傅雙琪)8時50分許,臺灣華航CI201航班從臺北松山機場起飛首航上海虹橋機場,這標誌著被輿論稱為「鑽石航線」的上海虹橋-臺北松山航線正式開通。  此前,臺北和上海之間已開闢了桃園機場-上海浦東機場、松山機場-上海浦東機場定期航班。
  • 「上海——臺北城市論壇」促進兩市友好交流
    主持人:2月27號「上海——臺北城市論壇」在上海市新錦江賓館舉行,以臺北市副市長白秀雄為團長的臺北市訪問團出席了論壇,論壇的主要內容圍繞城市的環保、教育、都市發展與交通建設而展開,請看記者從上海發回的報導。
  • 上海大型花燈亮相臺北燈節
    新華社臺北2月24日電(記者喻菲)2018臺北燈節24日開幕。為表達上海市民與臺北市民的雙城友誼,上海市旅遊局代表上海市政府再度參與臺北燈節,以「精彩上海歡迎您」為題的一組大型花燈為燈節增添了歡快氣氛。  據介紹,上海今年的花燈由上海旅遊節吉祥物「樂樂」領隊,將上海代表性元素囊括其中。
  • 「2019上海—臺北城市論壇」在滬舉行
    中新網上海7月4日電 (繆璐 高志苗)「2019上海—臺北城市論壇」4日在上海舉行,今年論壇的主題是「創新、合作、未來」,滬臺雙方將就生物技術產業、青創與智慧城市、文化、醫學科技等方面的經驗展開探討分享和交流互動。  上海市市長應勇在開幕致辭時表示,上海、臺北兩市交流,十年有成。
  • 上海與臺北:多元化城際交流「拉近」彼此距離
    新華社上海12月16日電(記者潘清)本月20日,「2018臺北上海城市論壇」將在臺北舉行。過去8年中,以「雙城論壇」為載體的多元化城際交流,「拉近」了上海與臺北兩座城市的距離。2010年4月,上海市政府訪問團赴臺北出席「2010臺北上海城市論壇」,籤署了文化、旅遊、科技園區、環保等四項交流合作備忘錄。自此,「雙城論壇」在上海和臺北交替舉行,成為兩座城市之間重要的機制化交流平臺。
  • 上海世博會臺北案例館舉辦臺北花卉博覽會推介會
    上海世博會臺北案例館今天舉辦「花現臺北、美麗綻放—臺北花卉博覽會推介會」,臺北館除精心將臺北館以花草變裝之外,現場還由花博奶奶山田外美代與臺北館館長帶領著花博吉祥物「芽比」與花精靈「蘭兒」與「小球「,親自示範跳花博舞。此外,活動中還有花博會的有獎徵答及館內敲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