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考場作文導寫及分析

2020-12-16 騰訊網

  一、題目展示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某小學四年級一位10歲男孩的媽媽在網上發文說,孩子在學校被兩名同學欺凌,同學將有廁紙、尿液的垃圾筐扣到孩子頭上並嘲笑。孩子回到家說起此事時「抖成一團」「嚎啕大哭」,並出現失眠、厭食、易怒、恐懼上學等症狀,被診斷為急性應激反應。她向學校反映此事,惡作劇的兩個孩子供認不諱。但一名對方家長覺得「就是孩子淘氣」,拒絕道歉。學校定性此事為「就是開了一個過分的玩笑」,並讓她放棄「處理懲戒施暴的孩子、讓施暴者的家長道歉」等訴求。文章發表後,在網上引發了熱議。

  對於這件事,你怎麼看?請寫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金榜教育·2017屆安徽省示範高中高三第六次聯考)

  二、寫作指導

  這道作文材料以「校園欺凌」事件為依託,表現了當前校園生活中的不良現象,反映出「校園欺凌」給學生帶來的身心傷害。關注教育,表達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的看法,是近幾年高考考查的熱點,如2013年全國新課標II卷作文材料關注校園「同學關係」的問題,2016年全國新課標I卷漫畫作文談談「如何看待分數」等,而該則材料延續了這一主題,體現了當代基礎教育關注青少年思想情感導向的主旨,符合新課改「讓學生有話說,讓學生充分表達與增強交流能力」的要求,是一道能夠考察學生各項寫作能力的作文題。

  從內容上看,這則作文材料取材新聞事件,涉事對象有三方:兩名同學欺凌一位10歲男孩,罔顧「同學之間,有愛為先」的美德,給對方造成了嚴重的身心傷害;一名施虐孩子的家長拒絕道歉,覺得「就是孩子淘氣」,忘卻了為人父母者應該承擔的責任;校方定性此事為「過分的玩笑」,並讓受虐家長放棄合理訴求,缺乏秉持公正、敢於擔當的精神。根據以上分析,審題時可運用「以果溯因法」,即從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到適合自己拓展思維的寫作方向,表達出對此類事件的「態度」和「看法」。根據「一人一角度」的原則,可以確定以下幾種立意:

  1、從學生的角度,可以立意為:學會愛和尊重,遠離校園欺凌;

  2、從家長的角度,可以立意為:言傳身教,做好孩子第一任老師;

  3、從學校的角度,可以立意為:秉持公正,敢於擔當;

  4、綜合各方面考慮,可以立意為:各負其責,呵護孩子健康成長。

  從形式上看,這是一篇「任務驅動型作文」,寫作時可採用「述析聯結」式結構:首先簡明扼要地概述事實材料;接著分析原因、判斷性質、指出影響;然後聯繫社會,拓展廣度;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重點放在「分析原因」和「解決問題」兩方面。當然在具體行文時,考生可根據立意而採取自己最擅長的結構來寫作。

  從文體選擇上看,根據題幹要求「對於這件事,你怎麼看?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當然要寫成議論文。在寫作時,一定要有基於材料的意識,做到觀點源於材料,論述圍繞材料,遷移回歸材料,不能拋開材料或輕視材料,否則會滑入話題作文的泥潭。

  三、作文展示

  1、別讓校園成為法外空間

  10歲小男孩受到的欺凌令人痛心,而審視時代、反省社會的同時,身處象牙塔中的我們,更多地感受到的是一種人人自危的惶恐。當欺凌不再是別人的故事時,當求助師長僅只換回一句敷衍時,又有多少孩子會揮起稚嫩的拳頭進行反抗,而不再相信法律和公平的存在?在公共安全教育如春雨般滋潤各地之時,校園不應成為校園暴力的法外空間。

  (述評材料,提出觀點並扣題,簡潔有力。)

  對公平和法律的信仰,必是從小目睹法治之優越之和諧才能養成的,在此層面上,長期對校園暴力以「打圓場」的方式處理,終會釀成惡果。當年錘殺室友的馬加爵犯下彌天大罪之後,人們分析他的童年軌跡,發現他從小就是一個內向,常被欺負的孩子。多年的怨氣無法釋放,最終在失去理智之下鑄成大錯。我們在憤恨他的殘暴時,又有誰能想到二十多年來他有多少次無助地哭泣?他或許正是一點點喪失對正義的嚮往,才從受害者變成了恐懼的施暴者。對校園暴力的敷衍了事,其導致的惡果是讓施暴者看輕暴力的成本,讓受害者失去對的正義信任,這就好比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會在未來的某一天以極端的方式爆炸。

  (分析「長期對校園暴力以『打圓場』的方式處理」的惡果,引用並分析馬加爵的事例,令人警醒。)

  《未成年人保護法》把青少年罩在一個安全的象牙塔內,抵禦了外界的侵害,這固然值得推崇,但這並不意味著對校園暴力事件採取無底線的容忍態度。涉及侵害他人權益時,所有偏袒都應該拋掉。美國在這方面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鑑。前些年,在美國幾位中國女留學生之間發生了一起惡性欺凌事件,一位中國留學生在異國竟受到同胞的辱罵,圍毆和人格侮辱。美國法庭並未將其看作學生的淘氣,而是判處了涉案學生三到五年的監禁,認定其侵犯人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在處理校園暴力可以借鑑此做法。法律應達到的效果是讓犯罪者受到懲罰,讓受害者感到正義的伸張,讓其他人看到犯罪的成本。對於未成年人涉案可以從輕處罰,但並不能如材料中校方定性的「就是開了一個過分的玩笑」來搪塞,這種推卸責任的態度只會讓校園成為法外之地,為類似的事件的再次發生提供可怕的「溫床」。

  (從法律層面論述校園不應成為「法外之地」,例舉美國的做法,值得借鑑。)

  如何避免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呢?我認為,首先,家庭的積極引導不能缺位。對於孩子平時表現的「攻擊性」,父母要引導他們不斷戰勝衝動,萬不可助長孩子的戾氣。其次學校要加強管理,強化監督。學校是孩子成長的搖籃,校園本是一片淨土,欺凌事件是開在這片淨土上的「惡之花」。因此,學校應該主動承擔起監護人的角色,有效保護每一個孩子,尤其要對那些身心不健康的孩子進行科學地引導,及時修剪他們身上瘋長的枝丫,讓整個校園充滿和諧,讓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同時社會是孩子成長的大環境,法律應該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校園欺凌發生的原因在於暴力實施者不懂法,受害者缺乏維權意識,因此就應該讓法律走進課堂,用法律的保護傘,讓每一個孩子都免受欺凌。

  (從家長、學校、社會三方面提出解決措施,條理清楚,具體可行。)

  教育面前無小事,校園不應成為法外空間,校園暴力是對別人權益的踐踏,理應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妥善處理,惟願整個社會能以此次事件為契機,反思當今教育存在的問題,群策群力,採取有力地措施,讓校園欺凌事件不再發生。

  (再次點題,提出希望,總結全文。)

  總評:

  1、本文標題「別讓校園成為法外空間」即文章立意,直接亮出觀點,鮮明顯豁,簡潔有力。

  2、採用總分總的結構行文,開頭亮出觀點,然後從正反兩方面論述「校園不能成為法外空間」的原因,接著提出三條具體措施,最後總結全文。思路清晰,結構嚴謹。

  3、表達上,善用比喻,形象生動。如「學校是孩子成長的搖籃,校園本是一片淨土,欺凌事件是開在這片淨土上的『惡之花』。」,運用比喻,把「學校」比作「搖籃」、把「欺凌事件」比作「惡之花」,生動形象地寫作了學校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以及避免「校園欺凌」的必要性,引人深思,充分展示了較強的語言駕馭能力。

  2、校園暴力之我見

  看罷上述材料,心中仍憤慨不平。這就是所謂的教育嗎?十歲,本應該是天真爛漫、享受人間美好、雙眼未被世俗沾染的純真歲月,可兩位十歲孩童卻用稚嫩的雙手向同學施以「暴行」,這本就令人可怕,但更恐懼的是,當被虐孩子的母親來學校質問,討求公平時,兩個施虐兒童竟然毫無羞恥感地承認,其中一位家長冠冕堂皇的理由、校方息事寧人的態度看上去更讓人憤怒。

  (概述材料後,用「憤慨不平」表明情感態度,矛頭直指施虐兒童、家長和校方,「可怕」「恐懼」「憤怒」等詞的運用,態度鮮明。)

  當然,那些「吃瓜觀眾」只會笑著調侃又是兩個「熊孩子」的出現,可這些真的只能用「熊孩子」一筆帶過嗎?想到前幾年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在電梯裡親手打死一個小嬰兒,一個初中男生將同班女生從頭到腳澆上汽油點著,那些對「熊孩子」行為一笑而過的人還能笑得出嗎?

  (此段用「當然」宕開一筆,設想「吃瓜觀眾」的調侃,再列舉身邊的惡性事件,用「那些對『熊孩子』行為一笑而過的人還能笑得出嗎」引起下文,銜接自然。)

  當下「校園暴力」事件越發層出不窮,究其原因,不過有三:

  一是家長對校園暴力的危害性認識不夠。現在獨生子女一代都是家中的小皇上、小公主。很多時候,看到孩子的行為中露出惡的苗頭,家人都會百般包容。正如材料中一位施虐兒童的家長覺得「就是孩子淘氣」,認為這不過是天真的惡作劇,這種錯誤的認識導致了校園暴力的發生。可天真與愚昧、理性與無知只有一紙之隔。蘇格拉底用生命捍衛民眾的權利,可他卻被他心心念念的樸實百姓投票賜死;文天祥兵敗被押,已近亡國的人們卻害怕他不能死節,便提前給他寫好墓志銘寄去。同樣,家長認識的不夠,為校園暴力的一再發生推波助瀾。

  墨家堅持「人性惡」,認為只有通過教育的感化才能除去汙點,而學校無疑是執行這一功能最好的地方。但我們可以看出問題的第二點便出在學校教育上。校方定性此事為「就是開了一個過分的玩笑」,並讓被虐孩子的母親放棄合理的訴求。這種得過且過的態度著實令人心寒,要求母親放過兩個孩子一馬,看似宅心仁厚,實則是不負責任。如果校方對此等惡性事件不進行處理的話,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會有第二個、第三個類似的暴力事件發生,這樣的教育必將走向失敗。

  其三則是社會輿論的錯誤導向。瀏覽報刊,常常會發現這樣的新聞,某地老師一旦教育懲罰孩子,便會引來軒然大波。前段時間一群學生圍攻老師,輪流對其辱罵、推搡,他們中一些人負責拿手機拍攝。老師一旦反抗,可能就會承受無數汙名。如果輿論無法公平評判事情的真偽而僅只盲目同情孩子,那麼必將有更盲目狂妄的下一代成為社會的「毒瘤」,進而毀滅我國詩禮之邦的傳統。

  (從三方面具體論述「校園暴力」產生的原因,條分縷析,說服力強。)

  電影《致命ID》中,最後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殺手在內心搏鬥後,代表童年的小男孩人格隱秘地活下來。當我們認為他的內心接受善良時,他卻因此犯下滔天罪行。很多人對影片結局感到一頭霧水,其實這正是暗喻殺手童年的心理陰影養成了他的犯罪人格,這就足見我們要在早期重視對孩子進行向善的引導和對罪惡的懲戒。其實只有採取合適的措施,校園暴力也是可以避免的。韓寒看到女兒隨意打死昆蟲,他假裝嚴厲地斥責,看到女兒流淚並認識到世間萬物生命的可貴時,他又偷偷地在女兒為蟲子埋好的「墳墓」上插上一朵花,告訴女兒蟲子已綻放成一朵小花了,相信這樣的教育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值得所有人學習。

  (此段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選用電影與現實中的事例,虛實結合,引人深思。)

  最後,我真心希望社會、學校、父母都能各負其責,呵護孩子健康成長,還孩子們一個安寧的學習環境,讓他們獲得身心的健康成長,讓「校園暴力」不再發生。

  (最後總結呼籲,提出希望。)

  總評:

  本文亮點有三:其一,態度鮮明,感情真摯,能讓讀者透過字面感受到作者的「憤慨不平」,很好地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和「看法」。

  其二,採取遞進式結構,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行文,分析時緊扣材料,層層深入,條分縷析,能很好地證明觀點。

  其三,論據新鮮典型,分析透徹,令人深思。例如蘇格拉底被他心心念念的樸實百姓投票賜死;已近亡國的人們害怕文天祥不能死節提前給他寫好墓志銘等等,引人思考造成「校園暴力」橫行的深層危害性。

  總之,本文結合材料確定觀點,緊扣材料分析原因及對策,論據新鮮典型,表達流暢自然,是一篇典範的考場一類文。

  四、時文借鑑

  校園欺凌,不是「開過分了的玩笑」

  這個周末,無數人的手機被一篇《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微信文章刷了屏。

  「十年前的今天,我拼著命生下了兒子;十年前的今天,兒子拼著命來到我身邊。每對母子都是這樣拼著命才能相見,可是我卻沒有保護好他。」這樣的文字讓每一個為人父母者讀來動容。雖然事情的具體細節還在核實,但校園欺凌的話題,再一次引發了社會的集中關注。

  不久前,陝西省藍田縣一個初中女孩因被嫁禍「在其他宿舍偷錢」,留下字條後離家出走;16歲的福州永泰縣東洋中學學生小黃遭同班同學圍毆至脾臟嚴重出血……屢屢發生的校園欺凌事件,暴露出學校、老師、家長、孩子等各方面的應對和處理能力依然嚴重不足。的確,《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發布還不到一個月,真正發揮作用還需要各方面認真消化落實。

  校園欺凌,不能只是一個「開過分了的玩笑」。目前可以說,事件的有效預防,事件發生時的及時、妥善處理,事件發生後的懲戒和科學教育,都還十分缺乏。

  學校及整個社會對於校園欺凌的危害性和應對方法,亟待在深層認知上提高。

  校園欺凌事件中,對受害者的界定,是一個需要審慎打量的命題。

  顯見的自然是受欺凌者,如果長期生活在暴力的陰影下,受欺凌者會遭遇嚴重的心理創傷,而這種傷害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心理治療和幹預,往往會延續至成年後,影響當事者一生的性格發展和身心健康。

  然而容易被忽視的是,受害者還包括那些施暴者以及看起來與事件不直接相關的學生。規則和秩序對於社會組織的構建,對於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至關重要。如果沒有良好的規則與秩序,施暴者會變本加厲,無意施暴的人也難免最終滑向另一端。

  換言之,校園欺凌事件中,其實沒有旁觀者,在自覺和不自覺中,每個人都已經成為秩序構建的一部分。

  這就需要教育主體,尤其是學校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真正開展有溫度、有尊嚴感的教育,努力做到將學生放在教育的中心環節,用心關注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品格養成。學校應當建立完善的校園欺凌預防、幹預和處理機制,關注每個孩子的不尋常表現,做到事前早發現,尤其是糾正部分孩子「欺凌行為是可以容忍的」「未成年人不需要擔責」等錯誤認知,從源頭上杜絕暴力事件發生的可能;事中及時處理,不讓欺凌和暴力現象躲過各方視線;事後對施暴者進行必要的幹預、懲戒和教育,促其行為轉化。同時,要用心開展超越知識層面和技能層面的人文教育,這些教育關乎生命尊嚴、關乎秩序構建、關乎與他人友善共處。只有這樣,教育才能真正成為有尊嚴、有溫度、有質感的教育。

  校園欺凌事件之所以成為頻發的「世界性」的社會問題,有其複雜的成因,幹預的尺度也不易把握。這就更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各界以更為積極的態度承擔起預防校園欺凌的責任擔當。

  一方面,從根本上認識到欺凌事件的深層次危害,及時幹預任何欺凌和暴力行為,尤其不能縱容甚至包庇。另一方面,以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更好的人為出發點,堅持寬容而不縱容的教育方向,給施暴者以改正的機會,特別防止「貼標籤」的行為。同時,當事方的反應、媒體的事後報導,也要格外注意尺度和方式,避免校園暴力擴散成網絡欺凌,給受害者帶來二次傷害。

  教育的實質,其實就是用心靈影響心靈。避免校園欺凌,老師、家長與學生之間,從內心深處尊重彼此、珍視彼此,校園才會真正成為被美好和希望浸潤的地方。(趙婀娜,2016年12月11日《人民日報》)

  借鑑點:

  1、言之有理。本文標題「校園欺凌,不是『開過分了的玩笑』直接表明自己的觀點,立意符合新聞事件的要求,鮮明準確。尤其是對「受害者」的界定全面合理,文章除了指出顯而易見的「受欺凌者」外,作者還指出「受害者還包括那些施暴者以及看起來與事件不直接相關的學生」,這是大部分考生在審題時容易忽視的內容。因此,在今後的審題上,注意引導考生透徹地理解材料,透過現象看本質,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從而為準確立意奠定基礎。

  2、言之有據。本文觀點從材料(第二段)中來,定向述評。論據切合觀點,說服力強,如第三段中對相關「校園欺凌」事件的拓展,讓人真切感受到校園暴力的可怕,從而為下文的論述進行了鋪墊。而大部分考生在寫作時欠缺的往往是不能適當延伸,就事論事,或者論據與觀點游離,有水油分離之感。

  3、言之有序。本文採用總分總的結構模式,開頭述評材料,接著重點分析原因並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最後提出希望,重點放在「原因」和「措施」上,思路清晰,結構嚴謹,堪稱典範。而大部分考生存在的問題時:分析原因時流於表層,不能深入,缺乏深度和廣度;提出「措施」時,有的考生缺少或一筆帶過,缺乏嚴密度。

  4、言之有文。本文語言準確,文辭生動,富有文採。如「尤其是糾正部分孩子『欺凌行為是可以容忍的』『未成年人不需要擔責』等錯誤認知,從源頭上杜絕暴力事件發生的可能;事中及時處理,不讓欺凌和暴力現象躲過各方視線;事後對施暴者進行必要的幹預、懲戒和教育,促其行為轉化。」,從源頭、事中、事後三方面進行論述,條理清晰,準確生動,語言具有表現力和張力。這也是值得考生仔細揣摩和借鑑的地方。

相關焦點

  • 校園欺凌行為始發緣由分析
    日期:[2019年06月19日] -- 菏澤日報 -- 版次:[A6] 校園欺凌行為始發緣由分析 □張翰博   校園欺凌行為的發生從很久之前就已存在並延續至今,如何減少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 「三步作文法」——用思維導圖寫作文(寫景)
    前面的文章中,我介紹了思維導圖的三步作文法(審題、構思、成文);也詳細的介紹了思維導圖作文模型;用思維導圖作文寫事、用思維導圖作文模型寫人。今天我想和朋友們一起探討如何用思維導圖的方法來寫景。用思維導圖作文——寫景
  • 孩子作文寫不好怎麼辦?用「思維導圖」寫作文,孩子進步神速
    從小學開始,孩子們就開始慢慢的開始寫小作文,隨著年齡的增加作文的難度也是不斷的加大。有部分孩子就漸漸地討厭寫作文,每一次就是記流水帳的去湊字數。這不,不久之前我鄰居的團團媽在跟我聊天的時候就拿出了自己女兒寫的作文給我看,在看了之後也是又覺得好笑,但是又覺得氣人。一說到教孩子寫作文更加是頭疼,每次都是自己先被氣飽了。
  • 英語四級作文必背範文:四級作文預測範文——反校園欺凌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四六級作文>正文英語四級作文必背範文:四級作文預測範文——反校園欺凌 2018-12-14 10:49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作文寫作 | 如何用思維導圖寫作文?
    即用圖形的獨特功能來幫助提高記憶、分析、決策、創新等思維技能。例如,關鍵詞發散圖輔助提高記憶力。⑶啟迪智慧——以形啟發智慧,即用圖形的形狀結構,啟發思路,感悟智慧。例如,引發無限遐想的太極圖。下面這張圖片是以《20年後的我》為題所做的作文思維導圖剖析。
  • 校園欺凌問卷調查題目怎麼設置?學校如何防治校園欺凌
    ­  要判斷欺凌行為在一個班集體中徹底消除,有五點要素需要具備:欺凌者向被欺凌者正式道歉;被欺凌者真正回歸班集體的學習及活動;欺凌者的壓力等問題得以解決;雙方關係修復;雙方及周邊同學能夠開始新的集體活動並團結友愛。­  建立長效機制是有效防治校園欺凌的保障。
  • 2020公務員面試熱點:校園欺凌事件頻發,整治校園欺凌刻不容緩
    校園欺凌和暴力發生在全世界範圍內的青少年中,201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一份全球校園欺凌現狀報告顯示,每年約有2.46億兒童和青少年遭受學校暴力和欺凌。儘管這樣的數字看起來難以置信,可這只是冰山一角。更為痛心的是大部分遭受欺凌的孩子都選擇了沉默。
  • 江蘇省常州市未成年人校園欺凌犯罪形勢分析報告
    2016年以來,校園欺凌犯罪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教育部等九部門出臺《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制定與完善校園欺凌的預防和處理制度,及時發現、調查與處置校園欺凌事件。「這一政策有效表明了黨和國家對校園欺凌事件的重視程度,並且溫和性地表達了政府部門推進校園欺凌法制化治理的價值意願與工作方向。」
  • 中考英語作文萬能公式 考場作文深度分析
    自己的英語作文水平如何,能否有把握每次都把英語作文寫的很好?2. 考場上時間有限,是否每次都能發揮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兩點是很難保證的。那麼,這篇文章,就是幫助解決以上這兩個問題,幫助你在考試之前把英語作文寫完,考場直接默寫出來,且寫出來的就是滿分!
  • 中考作文001分層作文決勝考場,孩子的考場作文應該這樣寫
    首先談談初中作文和小學作文的區別。從寫作能力而言,小學和初中要學會流暢生動地敘述,寫人寫事寫景寫物都要寫出真情實感,避免堆砌好詞好句、名人名言之類的,避免寫假大空的話,寫套作,寫模板作文。這個階段,應當能夠學會細緻觀察,體會自己內心的情感,很準確地表達出來。
  • 誰是校園欺凌的隱形推手
    在校園欺凌面前,無論是「魏萊們」為首的霸凌者還是屢遭欺凌的「陳念們」,之所以捲入校園欺凌,都有其背後深刻的因素。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嗎?何種家庭教育下的孩子更容易捲入校園欺凌?校園環境又會對校園欺凌產生何種影響?
  • 重慶市彭水縣紮實開展校園欺凌和暴力專項治理工作
    近期,彭水縣教委在全縣各中小學深入開展校園欺凌和暴力專項治理,構建齊抓共管欺凌防治工作格局,堅決杜絕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發生。  一是高度重視,強化組織領導。縣教委專門成立校園欺凌和暴力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結合全縣教育工作實際情況,制定校園欺凌和暴力專項治理工作方案,從治理目的、治理措施、工作要求三個方面就全縣教育系統開展校園欺凌和暴力專項治理工作進行周密部署和詳實安排。全縣各中小學主要領導親自研究部署,精心組織謀劃,確保責任落實到人,工作落實到細。  二是豐富形式,加強宣傳教育。
  • 2019專四作文範文:反校園欺凌(帶翻譯)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四六級作文>正文2019專四作文範文:反校園欺凌(帶翻譯) 2019-03-13 13:54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預防校園欺凌|向校園欺凌說不!
    一、定義: 中小學生欺凌(下稱「學生欺凌」)是指發生在校園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 欺凌事件是指的有圍觀者,並在班級、校園或校外產生一定不良影響的欺凌行為。 二、表現形式:
  • 漣水縣向陽小學開展「防止校園欺凌 共建和諧校園」主題晨訓活動
    為防止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共建和諧校園,增強學生的法律知識,預防校園暴力事件發生,提高同學們的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積極落實縣局精神。12月23日,漣水縣向陽小學利用早訓導課對全校2700餘名學生進行「防止校園欺凌 共建和諧校園」主題訓導教育活動。
  • 預防校園欺凌,構建陽光校園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肖澤英報導:為了進一步做好校園安全整治工作,防範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切實有效降低和控制校園欺凌事件的危害,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信豐縣古陂鎮中心小學開展了一系列校園防欺凌活動。  國旗下的專題講話  近日,該校舉行了以《反對校園欺凌》為主題的專題國旗下講話。校長葉常青在國旗下作了專題講話,他的講話讓全體學生明白,在發現校園暴力、欺凌事件時,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在受人欺侮,遇到危險或可能發生危險時,要主動、及時地和老師、家長取得聯繫,積極爭取學校、社會和家庭的保護和幫助。
  • 語文作文分析之考場作文能否套題
    ,有同學特別想要一篇萬能作文,到考場上可以無論遇到啥題目都能套用,以不變應萬變。嗯,這樣就可以寫2013年的濟南中考作文題目——《定格在記憶中的畫面》了。備註下時間,是夏季,這樣還可以寫2014年的濟南中考作文——《一個夏日的早晨》嗯,以上例子展現了同學們對作文套題的美好幻想。
  • 2019年福建省質檢作文題解讀、導寫及範文
    請你寫一篇發言稿,在校園科技文化節上發言,分享你的未來生活拼圖與理由。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請你寫一篇發言稿,在校園科技文化節上發言,分享你的未來生活拼圖與理由。
  • 2018年學校安全事故十大典型案例分析(第一篇:校園欺凌)
    2018年學校安全事故十大典型案例分析(第一篇:校園欺凌)
  • 2017年6月英語四級作文練習:反校園欺凌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作文>正文2017年6月英語四級作文練習:反校園欺凌 2017-02-24 11:26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