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用古文寫高考滿分作文,轟動全國的「王雲飛」,如今怎樣了?

2020-12-12 文史道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當文史君第一次看到這篇高考滿分作文,基本上是跪拜式讀完的。

不僅文史君如此,據說當時的閱卷老師看到這篇文章也是驚著了。普通閱卷老師不敢下結論,最後申報語文組組長處,閱卷組長也是反覆讀了好幾遍,最後佩服於考生,給了滿分。

這篇文章完全是採用駢體古文的方式完成的。用詞遣句引經據典,信手拈來極為純熟,並且文中有很多生僻字,現在極少用到,甚至研究古文獻的老師也有四五十個字不能識別,最後還是藉助字典才完成解讀,據說當時光是注釋,就寫了滿滿4頁。

由此可見,這篇文章的難度,和寫作的高度,不亞於王勃的《滕王閣序》吧!接下來,我們一起賞析這篇文章的第一段:

呱呱小兒,但飲牛湩(dòng),至於弱冠,不明犍狀。佌佌(cǐ)之豚,日食其羓(bā)。洎(jì)其成立,未識豜豭(jiān jiā)。每齧毚(chán)臑(nào),然竟不知其夋兔。方彼之時,窋(zhú)詫之態,非闠闠(huánhuì)之中所得見也。

先不說了解其意,單單是這漢字不加拼音的話,估計都有三分之一不認識。其實在明白其含義之後,這文章開篇也寫得很有深意。

呱呱墜地的小孩,只知道喝牛奶;到二十歲,還不知道牛的樣子。幼小的豬,(小孩)每天都吃它的肉;等到成年,也不能分辨豬的公母。人們常常啃吃野兔的兔腿,然而最終卻不知道狡兔有三窟。在那個時候,兔子從洞穴裡出來的神態,不是街市之中能夠看見的。

文章開篇,便用辯證的手法來寫。雖然現在社會發達,牛奶、豬肉、兔肉都是尋常之物,但是小孩子們尤其是城裡的孩子大都都沒見過這些動物,野兔行動時的形態,更是看不見了。

當時高考的作文命題是以「綠色生活」為主題,這位考生用「古為今用」的手法主要描寫的是生態被破壞、環境惡化造成的社會現象,同時呼籲人們保護環境。十分切題。

其中文中更有「所幸者,人知之也,人更之也。然,上作網法,下偩幾何未可知也。」「人者,天地孕育。今其反萬物,此獍也。今其不宜瞡瞡,遺禍搙孫,當修長遠之道以藾萬世。」等警示之語,讓人讀之,感慨良深。

話說這篇文章出來之後,當時在全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自高考制度實行以來,這還是第一篇古文造詣如此之高的文章。令很多學者都驚呼不已。

雖然此前2001年有一位考生也是在高考考場用古文寫了一篇《赤兔之死》,但《赤兔之死》充其量也是用文言文寫就,仿照的是「三國體」的風格。如今這位考生,用純正的古文寫就,難度之高、修養之深,估計都可以媲及韓愈、柳宗元之流了吧!

出名之後,消息不脛而走。很快記者們就採訪到了這位考生。這位考生名叫王雲飛,是江蘇如皋中學高三(12)班的學生,還是一名理科生學生。

王雲飛表示,自己平時就對古文比較感興趣,先後自購了《史記》和《尚書》,曾經把《資治通鑑》翻爛,此前在多次考試中還嘗試寫過武俠小說、文言文小故事等。

用心之深,自當厚積薄發。王雲飛正是以常人無法想像的痴迷和努力,才會有此成就。當時他不僅文章出眾,高考分數也超過了一本分數線。很多學校都為其拋來了橄欖枝。甚至北大也為他發來了邀請。

但最終王雲飛還是選擇了志願上填報的,且已順利被錄取的東南大學。也許很多人為此不解,總以為北大更好。可王雲飛卻說:「作一個有誠信的人,就要做到一口唾沫一顆釘,要終於自己的選擇,豈能向三國呂布那樣反覆無常,豈不讓人恥笑?」。

這也許就是文化人的道德標準吧。文史君以為,深受國學影響的人,往往在自我修養和品行方面都很卓越。所以民國時期的語文課本,非常注重國學知識的教授。

最後王雲飛不僅選擇了心儀的東南大學,還就學了東南大學最享有盛名的土木工程專業。但也有學者以為他選擇這個專業,太過可惜了,以他的古文造詣,直接讀古文獻碩士都沒有問題的,讀者們你們怎麼看?

讀者們,關於「王雲飛的故事」,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相關焦點

  • 「古文奇才」王雲飛是如何做到的?用文言文書寫一篇高考滿分作文
    高考中作文一般佔60分,作為人生重要轉折點的一次考試,每一分都關乎未來,其中作文水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取得高考滿分作文成績的學生可謂是鳳毛麟角,用文言文來寫高考作文取得滿分的學生更是屈指可數。 為了保險起見,許多老師和家長不鼓勵學生以文言文作文。
  • 當年,這位如皋古文奇才的一篇駢體古文爆紅全國!如今,他在何方……
    「最難寫」、「最奇葩」、「最接地氣」、「滿分作文」、「零分作文」等的爭論和吐槽又如期而至。親,你可還記得7年前「最火最火」的古文奇才嗎?想當年,一篇高考滿分駢體文《綠色生活》簡直是萬人矚目!如果是眼下這網絡爆火的光景,那更是分分鐘上熱搜、牢牢霸屏的節奏!
  • 755字的高考作文,有30字閱卷組長查了4頁注釋才懂,被評為了滿分
    他是一名理科生,卻憑著一篇滿分作文被大家熟知;即使丟掉了作文分數,他的高考總分依然超過了一本分數線,但人們只清楚他的高考作文獲得了滿分,他便是王雲飛。
  • 他高考作文只寫755字,30字閱卷老師都不認識,被評滿分走紅網絡
    回答:因為這是唯一全國人民都能看懂的題目。雖說令人啼笑皆非,但仔細想想也不無道理。參加過高考的人,一定對作文「不少於800字」的要求相當熟悉了。大部分考生都是規規矩矩按照要求構思寫作,但也有少部分考生「不走尋常路」,比如用甲骨文寫作,用文言文寫作,這樣的文章往往很容易走紅。走紅之後,自然就會引發議論。
  • 江蘇理科生高考作文滿分,寫了755個字,有30個字老師不認識
    在他參加2010年高考的時候,語文滿分古風作文《綠色生活》引起了網友們極大的關注。王雲飛所寫的這篇高考作文中,他用古文描述了多年以來一直被人們破壞的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造成了如今大地上生態環境的負累,也講述了對農耕年代環境的期待,並在文章末尾表達了自己所希望的生活環境。
  • 高考755字滿分作文其中30個字,古文專家寫了2000字注釋才明白。
    高考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轉折點,若沒有必勝的信念,就很難在千軍萬馬中「殺出一條血路」。然而,為了一枝獨秀,還是有不少考生選擇另闢蹊徑,選擇用文言文寫作文,這雖然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但閱卷老師卻不是「吃乾飯」的,稍有不慎,便會落得個「班門弄斧」的下場。
  • 755字高考滿分作文,30字老師不認識,閱卷老師做了近2000字注釋
    對於王雲飛使用古文進行寫作且非常出眾一事,他的語文老師可謂是又驚又喜,畢竟在現代如此熱愛古文的年輕人實在是為數不多,因此他的老師也非常的欣賞他。然而,由於王雲飛作為高中生需要面對高考若是養成用古文寫作文的習慣無疑是太過冒險了,於是她也只好將王雲飛的作文分數適當的調低一些,怕他在高考中因此而失利。
  • 他以古文寫高考作文,有30字專家都不認識,後被多所高校搶著錄取
    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如今的高考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學生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斷地努力學習,只為在持續三天的高考中博得一個理想的成績。01前幾年就有這樣一位奇才,在2010年江蘇高考中以文言文作文,震撼了閱卷組老師,最後拿下滿分,他也因此一鳴驚人。
  • 高考文言文滿分作文,閱卷專家4頁紙注釋
    現在每年高考報名人數已經超過千萬,雖然大學在不斷的擴招當中,可是優秀的學校總是只有那麼幾所,想要考上好學校的難度那是越來越難,曾今有同學就因為一篇滿分文言文作文考上著名大學東南大學,他寫了一篇不到八百字的作文,裡面還有30字連閱卷組長都不認識,最後大家一致評為滿分作文,在高考數學滿分常有可是語文作文滿分可是不常有。
  • 90後"古文奇才" 用文言文寫高考作文專家稱奇
    王雲飛(圖片來源:浙江在線)  中廣網北京6月29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50分報導,今年的江蘇高考作文,冒出一位"古文奇才",他流暢自然地運用文言文,以賦體加駢文的形式,熟練地引經據典,作文既切題又風格獨特,連研究了多年古文的專家都對他的古文修養大加稱讚。
  • 三個高考作文寫得別人看不懂,被破格錄取的考生,現在怎麼樣了?
    當年作文滿分70分,閱卷老師沒有資格給判70,但是他們一致認為這篇才是真正的滿分作文。《赤兔之死》這篇作文引起巨大反響之後,南京師範大學破格錄取了蔣昕捷,他當年的高考分數是不夠一本線的。南京師範大學收了他之後就問:你文章寫得好,要不要考慮一下文科?蔣昕捷仔細想了一下,就報了新聞系。畢業後他曾經寫過關於蘇丹紅和地溝油的報導,如今蔣昕捷進了阿里,成了部門總監。
  • 高考作文755字得滿分,30字老師都不認識,閱卷組長寫2000字註解
    所以說,每個人對高考都是特別重視的,在這幾天裡,他們將用12年所學來完成這一張命運的試卷。但是在這些人中卻存在著一小部分人,他們永遠與要求背道而馳。可能這在世人眼中是有一些瘋狂的,但是仔細看來他們也是特殊的人才。在2010年高考的時候,有一名江蘇考生寫下了一篇名為《綠色生活》的作文。
  • 他的高考作文755字,閱卷組長寫了4頁注釋才看明白,當場給了滿分
    曾經在2009年的時候就有一位考生,他的名字叫做黃蛉,他的高考作文就震驚全國。這裡所說的震驚全國,並不是表示他的文章寫的有多麼多麼好。而是他用了一種非常怪異的舉止,讓人們印象深刻。閱卷老師們請來了甲骨文的專家,將他的作文逐字逐句的翻譯了出來,於是大家驚訝地發現,他的作文竟然偏離了題目,雖然對甲骨文非常精通,但是對於現代作文的要求,那還是要緊跟現在的形勢,所以這位黃蛉同學,他只是在賣弄自己對甲骨文的精通,作文寫得卻差強人意,於是閱卷老師們只給了他這篇作文6分。
  • 11年過去了,當年那個用甲骨文寫高考作文的學生,後來如何了?
    他用「甲骨文」寫了一篇高考作文,轟動全國,後來被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破格錄取,並在兩年內實現了三本到一本的「兩級跳」,直接進入川大本部,接受一對一的教學。但是,當年他那一篇作文因為偏題,其實只得了6分。黃蛉就讀川大之後,學校十分重視對他的培養,還針對他專門制訂了一套學習計劃。兩年之後,學校給黃蛉安排的導師卻辭職了。
  • 高考作文僅755字,30字老師都不認識,寫2000字注釋後得滿分
    在高考的作文裡,就湧現出許多這樣的文章,而這裡有一篇,便是2010年江蘇高考,就讀於如皋中學的考生王雲飛寫的全文言文作文《綠色生活》。滿分作文「今北方久熰,瀵氿甃眢,坌坲坲, 燾天幠日。土地皴崩,罅可容人。南疆霶霈,洚水肆虐,當此之滈,茅舍盡走。
  • 高考作文800字為及格線,他只寫了755字,卻獲得了滿分,為何?
    越過這道龍門,便能在日後的生活中獲得更美好的天地,或者也可以說,高考是大部分人人生的轉折點。然而總有人是不同於眾的,他們是任性的、瘋狂的,但從某種角度來說,他們也是奇才。 他在高考作文中,以試卷為題,思想為鋒,古文為底,用純正的文言文描繪出內心對社會的想法。
  • 755字的高考作文,30字連老師都不認識,寫了2000字注釋後終得滿分
    在高考的作文裡,就湧現出許多這樣的文章,而這裡有一篇,便是2010年江蘇高考,就讀於如皋中學的考生王雲飛寫的全文言文作文《綠色生活》。欲苫不能,啼口立啾啾……」整篇文章寫得酣暢淋漓,但是這篇作文卻只有755字,而及格線是800字,句句難讀字字晦澀的文言,難道是來考閱卷老師的嗎?又叫老師如何打分呢?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陳平原當年那篇轟動全國的高考作文,誰更好?
    今年浙江高考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火了,但也爭議不斷。,對於普通讀者而言,影響閱讀速度,如果它不是一篇高考滿分作文,放在網上,誰會主動去看,誰會把它看完呢?我們鼓勵學生在作文中多運用詞彙,同時也引用一些名句,但不鼓勵運用了這麼多。寫作服務於生活,服務於工作,服務於溝通。當然,學術上的寫作,就不同而異了。由此,我想起了1977年高考時,我的潮州老鄉陳平原寫的一篇高考作文(附一),他當年寫了一篇轟動全國的高考作文,後來,發表在《人民日報》上,陳平原教授自己也說,「自此以後,再也沒能寫出那樣一篇有影響力的文章了!」
  • 高考生寫下755字作文,閱卷組長批註2000字才看懂,當場給滿分
    學習的能力包括一系列與掌握知識有關的技能:會談、會寫、會觀察周圍世界中的種種現象、會思索、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形象地說,這些技能是工具,沒有這些工具就不可能掌握知識。--[蘇]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說到高考我們都十分熟悉了,這也是近些年比較熱門的話題,高考也是很多學生唯一的出路,想要成功上岸就需要脫穎而出,每年的高考狀元也是我們關注的重點,高分考生也是越來越多,各省的狀元也都引人注目,不過今天要說的卻是高考作文,在高考中很少有人會拿到滿分的情況,就不要說是高考了,就連平常考試都很難拿到語文滿分,其中最大的困難就是作文
  • 以《赤兔之死》獲高考作文滿分的男孩蔣昕捷,如今怎樣了
    ——《赤兔之死》高考滿分作文年年都有,但對廣大群眾來說,能讓人尤為驚豔的卻是鳳毛麟角,因此對高考滿分作文比較關注的除了中學師生大概就只有一些招生工作者。但今年有一篇「特殊」的高考滿分作文卻「紅出了圈」,引發全民熱議,甚至引出背後的一系列問題,這篇正是浙江省的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這篇作文的原文這裡就先不貼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搜一下。為什麼會火?因為在絕大多數人看來,這篇作文「不配」滿分。雖然從引經據典當中能夠窺探出該考生擁有一定的文學積累,但大量生僻詞彙對寫作其實並無益處,甚至有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既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