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滿分作文,陳平原當年那篇轟動全國的高考作文,誰更好?

2020-08-09 田厝寨

今年浙江高考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火了,但也爭議不斷。

我倒認為,滿分50分的作文,這篇作文給予滿分,倒是不太合理,我認為最好最多給46分,扣掉4分,理由是這樣的:

  • 晦澀的詞語太多,對於普通讀者而言,影響閱讀速度,如果它不是一篇高考滿分作文,放在網上,誰會主動去看,誰會把它看完呢?扣1分;
  • 名言名句堆砌,影響了理解的難度,現代人,講究的是有趣有味,哪有閒功夫一句一句翻閱辭典,或百度頭條搜索,雖然這種閱讀方式不太好,但是目前可能成為主要閱讀方式之一,文章寫出來,需要傳播,被更多人閱讀,被更多人關注,它的價值才能得以彰顯,扣1分;
  • 這是高考現場作文,完全正確。但是,我們不排除,這篇作文裡面的有些詞語、名言是考生在考前就背誦下來的,然後在作文中「套」進去。一個高中生如果真能在短短幾十分鐘內完成這樣一篇作文,而且全部是純粹自己的閱讀積累而來的,只要主題積極向上,給予滿分50分都不為過。但是,筆者以為,這些詞語、名句有考前臨時急抱佛腳嫌疑,不過抱得好,扣2分。

有爭議的東西,肯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妥的一面。好的方面,我認為文章主題鮮明、積極,「生活在樹上——始終熱愛大地——升上天空」,表達一種態度、一種姿態,不人云亦云、鸚鵡學舌,還是很有創新的;其二,這些詞語雖然平時少見,增加閱讀阻礙,但同時,也讓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詞彙,也是有很大的功勞的;其三,偏僻的名句,也給予我們更為寬廣的知識面,何樂而不為。凡事都有兩面性的,所以扣了4分,我認為也是客觀、科學的。

我們鼓勵學生在作文中多運用詞彙,同時也引用一些名句,但不鼓勵運用了這麼多。寫作服務於生活,服務於工作,服務於溝通。當然,學術上的寫作,就不同而異了。由此,我想起了1977年高考時,我的潮州老鄉陳平原寫的一篇高考作文(附一),他當年寫了一篇轟動全國的高考作文,後來,發表在《人民日報》上,陳平原教授自己也說,「自此以後,再也沒能寫出那樣一篇有影響力的文章了!」

陳平原是什麼樣的人?我與陳教授有幾次交集,可能他已不認識我這個無名小卒了。一個是參加他主編的潮汕文化讀本,他來潮州好多次,因這一機緣,見了三四次,聆聽到他非常接地氣的學術味道;一個是在陳教授母親禮堅姨的引薦下,當面向陳教授學習。很佩服教授的為人,這幾年,他為潮州做出了不少貢獻。

陳平原,男,漢族,生於廣東潮州,中山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文學講座教授、北大二十世紀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俗文學學會會長。

年輕時的陳平原

我們再次重讀陳平原當年的高考作文,可能以現在的閱讀審美觀去評價,這可能是一篇普通的高考作文,而且還存在著不少「硬傷」,比如主題表達太直白,選材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沒有什麼創新的敘述,語言還行,但也沒什麼出採,總之,這是一篇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高考作文。可能按現在的評分標準,這篇作文至多40分。

但是,這篇作文為什麼人民日報還要發表刊登呢?在當時那個特定的環境裡,粉碎「四人班」後,全國人民興高採烈,那麼,如果把全國人心這種心情表達出來呢?這篇作文就很睿智地抓住了這一點,而且是出自一名高考學生之手,就更有刊登的價值了。可能很多寫頭條的作者都有這種感覺,為什麼我這篇文章比他們好,閱讀量卻比他們少呢?這就是原因了,因為他寫對了時間,趕上了時間。

陳平原在特定歷史時期,寫了這樣一篇特殊的高考作文,所以人民日報看上了,刊登後,轟動全國,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兩篇文章如果要對比的話,我個人覺得浙江這篇高考作文屬於小眾化而陳平原這篇作文則深深地烙上了時代的印記。

附一:大治之年氣象新

作者:陳平原(1977年冬天,23歲的陳平原和570萬中國年輕人一起,走進了久違的高考考場)

粉碎「四人幫」以後,我們偉大的祖國,迅速走向大治,條條戰線凱歌高奏,捷報頻傳。在這大治之年,每天,都有許多喜訊激動著我的心。在這裡,我要說的是,受「四人幫」危害最嚴重的教育戰線,也變得煥然一新,大有希望了。

不久前,我走訪了我的母校。冬日的早晨,北風呼呼,寒氣迫人。可是,校園裡卻是一片熱氣騰騰的景象。踏進校園,最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廣場兩側矗立著的兩個專欄。左邊那個批判專欄裡,一篇篇批判「四人幫」,破壞教育革命罪行的戰鬥檄文,象匕首,象投槍,直插「四人幫」的心臟。右邊那個頌歌欄裡,琳琅滿目的散文、詩歌、美術,熱情洋溢地歌頌豐功偉績,讚頌大治之年出現的新氣象。突然,一幅題為《春滿校園》的圖畫把我吸引住了。校園,在畫面上佔不到三分之一的地方,作者騰出大部分的空間,用有力的筆觸,濃烈的色彩,描畫出一枝含苞怒放,絢麗奪目的杏花。這別具匠心的構思,可真引人入勝。欣賞著這枝杏花,聯想到那「關不住」的「滿園春色」,真叫人心曠神怡,情思馳騁。

「叔叔」。一個聲音把我從沉思中喚醒。我回頭一看,啊,是我的小鄰居林強。只見他從自行車後架溜下來,拄著拐杖,朝我這邊一拐一拐地走來。我忙迎上去,扶住他。前兩天,林強為了搶救一個在公路上玩耍的小孩,左腿被手扶拖拉機撞傷了。我察看了他的傷勢,接著便責備他:「醫生叫你別來,你怎麼還來?」林強眨了眨眼睛說:「不來,那怎麼行呢?人家在學習,我在家休息,多可惜呀。有小剛用自行車載我,我能來。」

「鈴……」上課預備鈴響了,我攙扶著林強,朝教室走去。林強見我不理解他的心意,便說:「叔叔,前兩年,在『四人幫』的毒害下,我沒有認真讀書。現在,我要三步並作兩步,急起直追。時間,對我來說是多麼寶貴啊。我常想,一天要是有四十八個小時那該多好啊。叔叔,您說,這個時候,我能躺在家休息嗎?」聽了林強的話,我感慨萬分。一年前,林強還是個經常逃學,四處闖禍的「猴王」。可現在變了,變得真快呀。

把林強送進教室後,我便去找學校革委會陳主任。陳主任向我介紹了學校的簡單情況,接著便領我循著琅琅的讀書聲,來到了高一(3)班教室門口。在那寬敞明亮的教室裡,老師正在講解葉副主席的《攻關》詩,同學們聚精會神地聽著、記著。教室門口那張學生成績登記表告訴我,同學們攻關取得了顯著成果。

陳主任感慨地說:「這樣的學習氣氛,這樣的學校新貌,在『四人幫』橫行的時候,是誰也不敢想像的。那時候,毛主席的教育路線被他們篡改的不成樣子。我們這些被罵為『臭老九』的,欲幹也不能。那『智育第一』、『復闢回潮』的帽子壓得人抬不起頭,直不起腰。」陳主任點燃了一支煙,揚起眉毛笑了笑說:「現在可不同了。除了四害,砸開了長期套在廣大教育工作者身上的枷鎖——『兩個估計』。現在,我們可以大幹了。同志們說,現在再不好好幹,可就對不起黨中央了。」

接著,陳主任又給我介紹了《春滿校園》的作者魏老師的情況。魏老師年近六旬,患有嚴重的高血壓病,這兩年一直在家休養。他正在準備辦理退休手續時,黨中央一舉粉碎「四人幫」,他拐杖一扔,立刻跑回學校要求參加工作。學校領導考慮他的身體情況,只分配他教幾節地理課。可他卻份內份外一起抓,經常幫助青年教師備課,最近又主動承擔起輔導準備參加高考的同志的任務。大家都說,魏老師煥發青春,老當益壯了。

下課鈴響了。在那灑滿陽光的校園裡,我和魏老師漫步、談心。魏老師,鬢髮斑白,面龐清瘦,精神矍鑠,大概是因為熬夜,眼裡布滿血絲。當我要求他談談是怎樣搞好教育工作的時候,他搖了搖頭,謙虛地說:「我只做了我應該做的一點點工作。」而當我倆談起四個現代化的宏偉圖景時,魏老師的話可就象打開了閘門的流水,滔滔不絕。他說:「『滿園青山夕照明』。我希望自己能再活二十三年,親眼看看四個現代化的美景。同時,盡我的最大努力,為黨多做一點工作,使晚年放出更大的熱。這樣,當我一旦躺下的時候,我才可以心安理得地說:我無愧於我們偉大的時代。」聽了這一席感人肺腑的話,我不禁為這位老教師寬闊的胸襟,崇高的理想所深深感動。我明白了,我們的偉大祖國之所以能在大治之年突飛猛進,是因為有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有千百萬象魏老師這樣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忠誠黨的事業的革命者。我深信,有這樣偉大的黨,有這樣偉大的人民,任何困難也阻擋不住我們偉大祖國向四個現代化邁進的步伐。

看到這滿園春色,我不禁又想起魏老師那幅畫。當我問起那幅畫的創作經過時,魏老師說:「粉碎『四人幫』以後,教育戰線出現的新變化,每日每時都在激動著我的心,逼得我不得不拿起畫筆。也許有人會說,這校園並沒花呀。可我說,那幾百個在毛澤東思想哺育下茁壯成長的青年學生,不就是幾百朵向陽花嗎?」

說得多好呵。何止我們的青年學生,我們的教師、我們的工人、農民、解放軍戰士、革命知識分子,不也是朵朵向陽花嗎?他們,沐浴著黨的陽光,開放在千山萬嶺,點綴著祖國的嶄新氣象,裝扮著時代的美好春天。(原載《人民日報》1978年4月7日)

相關焦點

  • 《生活在樹上》,讓我想起當年陳平原那篇曾轟動全國的高考作文
    今年浙江高考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附一)火了,但也爭議不斷。我倒認為,滿分50分的作文,這篇作文給予滿分,倒是不太合理,我認為最好最多給47分,扣掉4分,理由是這樣的:晦澀的詞語太多,對於普通讀者而言,影響閱讀速度,如果它不是一篇高考滿分作文,放在網上,誰會主動去看,誰會把它看完呢?
  • 那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讓我想起了魯迅先生的《作文秘訣》
    動手來改,成為「始皇始焚書」,就有些「古」起來,到得改成「政俶燔典」,那就簡直有了班馬氣,雖然跟著也令人不大看得懂。但是這樣的做成一篇以至一部,是可以被稱為「學者」的,我想了半天,只做得一句,所以只配在雜誌上投稿。2020年高考,浙江考生那篇《生活在樹上》的滿分作文,就讓我產生了這種荒謬的感覺。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的背後
    《中國新聞周刊》了解到,這次浙江高考共有8個作文評卷小組,共200多人,審核組有六七人。審核組話語權較大,陳建新既是作文閱卷大組組長,也是審核組組長。 李楠是在今年閱卷約進行一半時見到那篇《生活在樹上》的。當時,作文已經過三評,即有39分和兩個55分,陳建新在和審核組成員討論這篇作文的得分,並暫定為55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實名舉報,是誰縱容如此踐踏高考公平性?
    我真實的經歷,當初在網絡上看見浙江滿分作文時,還是帶著一種十分期待和驚喜的心情去點開的,但是真沒看懂文章,當然它也不可能打動我了,既然高考滿分作文當中的文字和情感跟我無法發生共鳴,我也沒看完,就把它擱在一邊兒了。
  • 感謝那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打破了一個潛規則,惠及全國千萬考生
    感謝那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打破了一個潛規則,惠及全國千萬考生。浙江省教育廳新近回應了「滿分作文」事件,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下課:停止陳建新老師參加國家教育考試工作(含高考評卷等),其餘涉及問題進一步調查。浙江省教育廳的回應給傳得沸沸揚揚的「滿分作文」事件定了一個調——陳建新在這個事件上處理不妥,存在問題。這就打了那些想給陳建新洗白的教育界某些大佬們一記重重的耳光。
  • 高考錄取火熱進行,浙江閱卷事件持續發酵!滿分作文或將被冷藏
    隨著對透露「浙江滿分作文」的陳建新老師處分方式的公布,今後,考生和家長要看到「高考滿分作文」就更難了。其實,從2000年起的20餘年間,真正公開的「高考滿分作文」極為少見,並不是考生中沒有滿分作文,也並非閱卷老師不想公布,而是有著嚴格的規定。大家印象最深的有兩篇高考滿分作文,即《赤兔之死》和《吊屈原賦》,在考生和教育界中引發極大震動,但這都是相關規定出臺之前。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戰場衝鋒一下又何妨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第一個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最終經過多輪批閱,給了一個滿分的好成績。高考,是選拔性考試,換而言之,高考就是戰場,是高三考生的戰場,在戰場上衝鋒一下又何妨?看到這篇作文,不禁又想起了當年一篇滿分高考作文《赤兔之死》,用白話文寫出來的一篇高考作文。
  • 互動:那篇「高深」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你怎麼看?
    最近,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熱議:一篇故意寫生僻字詞、抖冷門哲學術語概念的高考作文,到底能不能當滿分作文?滿分作文及浙江考題詳情支持者認為,這篇文章表面感覺生僻和高冷,但實則符合高考作文的要求:切題,有邏輯,語句好,比起很多考生陳舊又泛濫的名人名言引用,這篇作文引用得新穎、到位,顯出思考深度。
  • 除了浙江這篇高考滿分作文,還有哪些新奇的作文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據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介紹,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 除了浙江這篇高考滿分作文,還有哪些新奇的作文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據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介紹,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 爭議很大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究竟長什麼樣
    浙江滿分作文今年受到較大的爭議,我們來看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2020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的題目,是這樣。讀著讀著,就會有這樣的感覺,第一遍看不懂,第二第三遍還是不懂,懷疑以自己的智商,根本不配看滿分作文。但搞笑的是,有網友用用「文章生成器」生成了一篇文章,竟然與這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高度相似。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普通人「看不懂」,網友:故弄玄虛
    2001年,一篇題為《赤兔之死》的高考滿分作文引起了全國的轟動,南京十三中的蔣昕捷也成為了高考歷史上,第一個作文拿滿分的同學。此後,每年的高考,「滿分作文」都備受關注,因為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有幸閱讀「文採飛揚」的高考「滿分作文」,是一種享受。
  • 高考零分作文轟動全國?滿分作文震撼8億人?記者查證後發現
    作者:宋慧《高考零分作文轟動全國》、《昨天高考滿分作文出來了,震撼8億人……》、《山東高考生的滿分100分作文……這幾天,微信朋友圈被一些高考滿分和零分「神作」出爐的爆款文章刷屏。記者從微信相關後臺數據中看到,某些公眾號推送的有關「滿分作文」《中國式平衡》的文章,閱讀數已超百萬,而多篇跟風推送的公眾號文章,閱讀數竟然也已是「100000+」。今年全國高考上周才剛結束,語文成績就出來了?
  • 高考零分作文轟動全國?滿分作文震撼8億人?記者查證後發現……
    《高考零分作文轟動全國》、《昨天高考滿分作文出來了,震撼8億人……》、《山東高考生的滿分100分作文,看得讓人無語!》……這幾天,微信朋友圈被一些高考滿分和零分「神作」出爐的爆款文章刷屏。記者從微信相關後臺數據中看到,某些公眾號推送的有關「滿分作文」《中國式平衡》的文章,閱讀數已超百萬,而多篇跟風推送的公眾號文章,閱讀數竟然也已是「100000+」。今年全國高考上周才剛結束,語文成績就出來了?作文就能對外公布了?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進行了一番查證。
  • 一個以往高考作文滿分者談今年浙江的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我先亮下自己的觀點,按我看,非但要給滿分,如果允許的話還要再附加二十分。我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福建省高考作文滿分獲得者,當年的作文題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成績還未公布時,我便從貼在學校公告欄上的《高考通訊》報上看到了我的高考作文,後來登在《福建青年》雜誌上,後面還配有了評卷老師的點評文章。之後又收進了《全國高考優秀作文選評》。
  • 揭秘浙江高考滿分作文の背後涉嫌利益鏈
    1 今年一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起了全國人民的爭議,這幾乎是史無前例。這篇作文題為《生活在樹上》,閱卷過程中第一位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老師給了55分,最後又交由閱卷組組長「陳建新」來力排眾議,將其評定為滿分作文,但評完後又表示「不建議學生模仿」。
  • 高考滿分作文震撼8億人?零分作文轟動全國?真的嗎…
    記者就此進行了一番查證……結果我們發現,這篇「滿分作文」疑點重重:1、今年高考語文的作文題中,並沒有與該文章題目相符的內容。據報導,當年高考語文科目考試結束後,唐山勞動日報社環渤海新聞網組織策劃,廣邀唐山的作家、公務員、教師、記者、自由職業者試寫高考作文,很多網友積極響應。在眾多來稿中,環渤海新聞網微信公眾號選取了11篇優秀作品予以登載,其中包括公務員ST寫的《說尺子》。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為模板化作文
    所以對《生活在樹上》這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人們的看法也是毀譽參半的,甚至認為它不值滿分的人,可能要更多一些。有網友認為,《生活在樹上》這篇高考滿分作文有諸多缺點。比如說,部分語句不通順,過量引用像拙劣的翻譯,過量使用生僻詞語,以及邏輯混亂等等。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事件塵埃落定,網友:我更關心考生的高考分數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事件塵埃落定,網友:我更關心考生的高考分數。在輿論的渲染下,浙江考試院最終做出了「停止參加有關考試活動,其他問題進一步調查」的決定,算是暫時給這個「滿分作文」事件暫時劃了一個休止符號,暫時滿足了民眾的某種心理。
  • 從媽媽視角看浙江高考滿分作文
    最近引發網絡熱議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事件,就觸動了我的這個父母視角,而且作為一個曾經高考的過來人,我關心的是,如果我的女兒懂事後面對這樣的現象,我能給她些什麼意見呢。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據說是今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在網絡上引發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