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那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打破了一個潛規則,惠及全國千萬考生

2020-08-14 教育專車

感謝那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打破了一個潛規則,惠及全國千萬考生。

浙江省教育廳新近回應了「滿分作文」事件,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下課:停止陳建新老師參加國家教育考試工作(含高考評卷等),其餘涉及問題進一步調查。浙江省教育廳的回應給傳得沸沸揚揚的「滿分作文」事件定了一個調——陳建新在這個事件上處理不妥,存在問題。這就打了那些想給陳建新洗白的教育界某些大佬們一記重重的耳光。

網友們更關心後續事態如何發展,關心那篇作文最終怎麼定分,陳建新後續處理怎樣。其實我覺得這些都是細枝末節,沒必要刻意關注了,相信浙江省教育廳會妥善處理的。我們最應該看到浙江省這篇滿分作文給以後的高考帶來的新變化,應該感謝這篇滿分作文,是這篇滿分作文打破了一個潛規則,必將影響全國高考。

閱卷大組組長具有相當大的話語權,人們常說高考是指揮棒,那麼語文作文閱卷大組組長是不是可以看作是一名總指揮?他的個人喜好是不是能決定整個高中作文教學?他的一句話可以把一篇作文由天上打到地上,也可以由地上提到天上,那麼他就是高中生敬仰的神,就是所有高中學校及高中語文老師追捧的明星。

一個長期擔任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的人,因其擁有至高無上的話語權,在這逐利的時代,一個「組長」的身份會給他帶來多少名和利?這也是此次事件中陳建新被人舉報的一大原因。任何職務擔任時間久了,免不了私心膨脹目空一切,陳建新力排眾議打滿分並公布,也許就是這種心理作祟。

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炸出了一系列由來已久的問題,掌握話語權的閱卷組長是否讓一個人長期擔任?如何預防由此產生一些不良現象?閱卷大組組長掌握著作文評卷的標準,這樣的人能不能參加平時的高考輔導?我們歷來強調「考、教、評」分離,各自獨立,就是為了保證高考的公平公正,如果「裁判員」可以直接參與各種高考輔導等活動,那麼還要「教」幹嘛呢?

上有所好必下有所效,經閱卷大組組長認可並點評的滿分作文,必將成為各大出版社最大的賣點。只要署名閱卷大組組長之名,沒有一本書不好賣,基本都能賺個盆滿缽滿;當然學這類滿分作文的考生也許都能獲得一個好分數;只是苦了高中作文教學、苦了辛勤教學的高中語文老師,為了分數就違心教學生「新八股文」,否則必將遭遇慘敗。

相信浙江高考滿分事件後,像陳建新類似情形明年必將得到全面改觀,這對廣大高考生、高中作文教學、高中語文老師來說絕對是一大幸事,大家都憑自己的真實所學開展教與學,憑自己的真實本事搶分數;一些所謂高考內幕講座從此消失在高考迎考複習中;更不希望像浙江省《生活在樹上》所謂的滿分作文成為高中生學習的範文。

一篇滿分作文,破了一個潛規則,讓高考更加公平公正,惠及全國千萬考生,難道我們不該感謝嗎?當然,我們還得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那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讓我想起了魯迅先生的《作文秘訣》
    動手來改,成為「始皇始焚書」,就有些「古」起來,到得改成「政俶燔典」,那就簡直有了班馬氣,雖然跟著也令人不大看得懂。但是這樣的做成一篇以至一部,是可以被稱為「學者」的,我想了半天,只做得一句,所以只配在雜誌上投稿。2020年高考,浙江考生那篇《生活在樹上》的滿分作文,就讓我產生了這種荒謬的感覺。
  • 互動:那篇「高深」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你怎麼看?
    最近,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熱議:一篇故意寫生僻字詞、抖冷門哲學術語概念的高考作文,到底能不能當滿分作文?支持者認為,這篇文章表面感覺生僻和高冷,但實則符合高考作文的要求:切題,有邏輯,語句好,比起很多考生陳舊又泛濫的名人名言引用,這篇作文引用得新穎、到位,顯出思考深度。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陳平原當年那篇轟動全國的高考作文,誰更好?
    今年浙江高考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火了,但也爭議不斷。,對於普通讀者而言,影響閱讀速度,如果它不是一篇高考滿分作文,放在網上,誰會主動去看,誰會把它看完呢?但是,我們不排除,這篇作文裡面的有些詞語、名言是考生在考前就背誦下來的,然後在作文中「套」進去。一個高中生如果真能在短短幾十分鐘內完成這樣一篇作文,而且全部是純粹自己的閱讀積累而來的,只要主題積極向上,給予滿分50分都不為過。但是,筆者以為,這些詞語、名句有考前臨時急抱佛腳嫌疑,不過抱得好,扣2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的背後
    《中國新聞周刊》了解到,這次浙江高考共有8個作文評卷小組,共200多人,審核組有六七人。審核組話語權較大,陳建新既是作文閱卷大組組長,也是審核組組長。 李楠是在今年閱卷約進行一半時見到那篇《生活在樹上》的。當時,作文已經過三評,即有39分和兩個55分,陳建新在和審核組成員討論這篇作文的得分,並暫定為55分。
  • 爭議很大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究竟長什麼樣
    浙江滿分作文今年受到較大的爭議,我們來看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2020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的題目,是這樣。讀著讀著,就會有這樣的感覺,第一遍看不懂,第二第三遍還是不懂,懷疑以自己的智商,根本不配看滿分作文。但搞笑的是,有網友用用「文章生成器」生成了一篇文章,竟然與這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高度相似。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事件塵埃落定,網友:我更關心考生的高考分數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事件塵埃落定,網友:我更關心考生的高考分數。在輿論的渲染下,浙江考試院最終做出了「停止參加有關考試活動,其他問題進一步調查」的決定,算是暫時給這個「滿分作文」事件暫時劃了一個休止符號,暫時滿足了民眾的某種心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與陳大組長的「狐狸尾巴」
    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了巨大爭議,很多人把矛頭對準了「浙江一考生」。雖然這位考生的作文並不完美,的確不應該獲得滿分。客觀上這位考生確實受益了,但責任不在他,不應該把批評對準他一個人。這樣一篇在閱卷之初,在閱卷老師之間就有分歧的作文,為什麼最後居然得到了滿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對廣東考生有何啟發?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 關於浙江那篇有爭議的滿分作文,我們和海口的老師聊了聊
    網傳消息中,這是2020年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的題目。消息稱,這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那麼,高考作文的閱評標準是怎樣的?高考作文在寫作上又該注意什麼?對於這篇備受爭議的滿分作文,海口的老師們會作何評價呢?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到底值不值滿分
    最近,浙江高考一篇帶有哲學意味的作文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網上反對的人認為這個考生刻意賣弄,行文生僻,讓人產生閱讀障礙。我們先看看這篇作文,它到底好不好。總的來說,這篇作文確實是一篇好的作文,文章條理清晰,邏輯一致,而且很多思想確實有深度。第一位閱卷老師對這篇作文打了39分,後面的老師打出55分,說明老師經過仔細的閱讀是肯定了這篇作文的水平。最後,我們回到人們爭議的焦點——這篇作文到底值不值滿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樹立了一個壞的標杆
    今天不幸看到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如果我是閱卷老師,頂多給他「中上」成績,絕不可以滿分!理由如下:寫文章是為了表達觀點,表達觀點是為了交流。如果一篇非專業性的文章讓大多數人看不懂,那就失去了交流的意義了。但凡能夠流傳於世的作品,都是明白曉暢、通俗易懂的,從古到今,皆是如此。
  • 除了浙江這篇高考滿分作文,還有哪些新奇的作文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據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介紹,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 除了浙江這篇高考滿分作文,還有哪些新奇的作文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據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介紹,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 揭秘浙江高考滿分作文の背後涉嫌利益鏈
    1 今年一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起了全國人民的爭議,這幾乎是史無前例。畢竟是全國十幾億人最重視的高考,這樣的評分結果,一定會誤導高中教師和高中學生對高考作文標準的理解,勢必會影響很多學生日後的寫作風格。
  • 一個以往高考作文滿分者談今年浙江的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我先亮下自己的觀點,按我看,非但要給滿分,如果允許的話還要再附加二十分。我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福建省高考作文滿分獲得者,當年的作文題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成績還未公布時,我便從貼在學校公告欄上的《高考通訊》報上看到了我的高考作文,後來登在《福建青年》雜誌上,後面還配有了評卷老師的點評文章。之後又收進了《全國高考優秀作文選評》。
  • 說說那篇滿分作文……
    來自浙江的那篇滿分作文想必大家都看到了。老師在閱卷的時候是不可能在一篇作文上停留太久的,這就要求考生要在那1000個格子裡儘可能地展現自己的所知所學,海德格爾、卡爾維諾、麥金太爾……一搬出來就給了閱卷者第一印象:這起碼是一個知識豐富、素養較高的人,從而在給分上就有了優勢。在這樣的情況下,文章內核的重要性被稀釋了,真情實感的投入被否決了,能不能在第一時間抓人眼球成為了最關鍵的勝負手。
  • 浙江的這篇滿分高考作文,會給以後的高考帶來嚴重的歪風邪氣
    浙江高考的一篇滿分作文浙江一考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第一個閱卷老師評了這篇作文公布出來之後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它不像之前的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或者(杯中窺人)讓大家心服口服。這篇作文滿篇都在引用國外哲學家的的語句(好像中國的哲學家不值得他引用一樣),然後用生活中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和場合不會用到的生僻詞語。 而且作為一篇議論文,最起碼的論點,論據,論證都沒有。 通篇就是一個套路,生僻字排比句加上引用外國哲學家的自語,生搬硬套的湊夠了900個字。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負面案例
    1浙江高考出了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全文附後)這篇作文為什麼能得滿分?它真的是一篇好作文嗎?如果不好,它又壞在哪裡?說實話,我把這篇作文來回看了兩遍,好像懂了,又好像沒明白。似乎大多數網友也和我的觀感一樣, 「不知所云」「堆砌」「空洞」「翻譯腔太重」。也有不少人說「邏輯嚴密」「文字老到」「說理深刻」。
  • 由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的思考
    每年高考後,高考滿分作文的話題總是一度引發熱議,今年也不例外。近日,一浙江考生的高考滿分作文在網際網路引起了大量的討論。事情是這樣的,該考生寫了一篇《生活在樹上》的作文,這篇文章從開頭第一段就大量引用哲學人物,使用晦澀難懂的詞彙,使人一眼讀來,不知道寫的是什麼內容。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起熱議!是故弄玄虛還是真有水平?
    近日,一份來自浙江的高考滿分作文在網上引起熱議。一般來說,能拿到滿分的作文那說明該考生的實力是被大多數人所信服的。但該文被多數人所反對,認為配不上這麼高的分數。以下為這篇文章。 生活在樹上 浙江一考生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