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高考一篇帶有哲學意味的作文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評卷的老師認為這篇作文思想深刻,邏輯嚴謹,行文老到,是一篇滿分佳作。網上反對的人認為這個考生刻意賣弄,行文生僻,讓人產生閱讀障礙。
我們先看看這篇作文,它到底好不好。2020年,浙江高考的作文題目是:
我們可以看出,這篇作文的目的很明顯,就是每個人的人生坐標都包含了家庭和社會,每個人走上社會都會面臨家庭對我們的預期,和我們在社會中的角色。
那麼在家庭的預期和社會的角色中難免會有落差和錯位,對於這種落差和錯位,要如何思考,以及如何建立我們自己的美好希望。
浙江這名考生《生活在樹上》引用了義大利著名作者卡爾維諾的小說《樹上的男爵》來表明自己對理想的追求和對傳統觀念的蔑視。
《樹上的男爵》的主人翁柯希莫是一位男爵,從十二歲開始決定去樹上生活,從此一生都在樹上度過。
柯西莫在樹上打獵、讀書、戀愛、旅行,他和各種各樣的人交往,與著名的哲學家伏爾泰和盧梭通信;他幫助小城建立了防火系統,挫敗了土耳其海盜,打退了狼群的襲擊;指揮戰爭,得到拿破崙的讚譽……
小說中&34;和&34;是兩個對立的概念。&34;象徵平庸、世俗、乏味,&34;象徵理想、高尚、富有精神性,&34;高於&34;。
柯希莫爬到樹上象徵他不甘於平庸的生活,他堅持決不下樹象徵他不放棄自己的理想,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是一種&34;。
回到這篇高考作文,考生用七段文字表述了自己的想法。拋開生僻的文字,用簡單的話來說,在前面,這位考生用《樹上的男爵》表達了對家庭和社會傳統期望的態度,那就是它們已經失去借鑑的意義,同時說靈魂天生追求卓越,而對於期望的落差和角色的錯位要思考,避免落入虛無主義。
而且說家庭和社會的符號是貧瘠和刻板的,對於家庭和社會所賦予人的看法,我們需要增加體驗和閱歷。在追求生活意義的道路上,要保持自我,否則既失去外界的預期又丟失了自我。
後面,他用盧梭和陳年喜的例子說明了,在家庭和社會中要客觀的看待人和尊重人的處境。因為,期望的落差只是理念的區別,在實踐上區別未必那麼明確。表達了在生活中,不只是我們塑造生活,同時也是生活塑造我們的思想。
在倒數第二段他引用了維根斯坦的名言,&34;,告訴人們對理想和希望要適當的保持沉默。
文章最後用《樹上的男爵》的理念收尾:人既要擁有卓越的理想,又要熱愛普通的人們,這樣才能達到人格的升華。
總的來說,這篇作文確實是一篇好的作文,文章條理清晰,邏輯一致,而且很多思想確實有深度。
第一位閱卷老師對這篇作文打了39分,後面的老師打出55分,說明老師經過仔細的閱讀是肯定了這篇作文的水平。
最後,我們回到人們爭議的焦點——這篇作文到底值不值滿分。也許這篇作文如果不是滿分作文,人們的反應也許就沒那麼強烈了。
這篇作文是一篇難得的佳作,但是很多反對的觀點也是合理的。這篇作文確實有幾個不妥之處。
首先是生僻字過多,喜歡用複雜的長句,這會增加人們的閱讀難度。
同時,用典不夠明顯,我們說賦比興是常用的修辭手法,比就是類比和比喻,興是興感。這兩種修辭的要點是&34;。類比說理,一定要明白和淺顯,才能讓人容易接受道理。興感一定要婉轉而隱微,才能引起他人的共鳴。
作家馬伯庸在微博上評論說,這篇文章很難用&34;或者&34;來簡單地評價。文章用了一大堆生僻詞、生僻典故以及祓魅與賦魅,實踐場域的分野、理想期望範式等學術語句。&34;
但馬伯庸認為,問題在於,沒這個必要。作文裡要表達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實、樸素的詞句來組織,信息一點不會損失。四個字來總結就是:辭不配位。他認為,真正的問題,出在閱卷老師身上。這位作者有閱讀量,有知識面,也有表達能力,戰術上選擇也沒問題,未來必有前途。只是在戰略上,千萬不要覺得這麼寫是一條好的出路。
至於這篇作文值不值滿分,雖然人們有爭議,但是評分是一個專業的工作,我們要尊重老師的評審。就像在球場上對裁判的服從是基本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