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課不上錢不退上百學生投訴無門
圖片說明:英傑教育在街頭投放廣告。受訪學生供圖
圖片說明:英傑教育老闆道歉。
據《青年報》報導,原本就讀的培訓機構英傑教育一夜之間易主改了名,而入學報讀雅思、託福課程學生們繳納的上百萬元學費也無人交代。昨天,青年報記者接到松江大學城多名學生爆料,稱自己就讀的留學培訓機構原校長紐西蘭籍臺灣人張杰宇(Ken Chang)失聯。接手的「100教育」否認收到過英傑的「學生安置費」,認為自己也是受害者。面對消失的前校長和「不認帳」的現校長,百餘學生陷入了無助的境地。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的小徐告訴記者,她在英傑教育繳付了1.8萬多元的學費。因為許久不去上雅思課了,所以就和校長Ken提出退費的事。「昨天他在微信上回復我了,說你先上課試試,不滿意的話再退。我以為學校是正常經營的,就和一個朋友相約去學校,去了之後才發現機構被轉讓了。新機構「100教育」的工作人員稱Ken跑路了,說此前Ken答應給他們一筆學生安置費,他們才接手學生,如今卻聯繫不上Ken。」
現場,一起聞聲趕到的學生面對面建群,並和「100教育」的人一起報了警。「警察說三天內給我們答覆。建群之初只有二三十個人,漸漸地變成了100多人的大群。」小徐說。
小徐還透露說,英傑教育原名叫菁英教育,去年才改名為英傑教育。「我們這批老學員都知道它改名了,但不知為何換。因為授課老師都是一樣的,所以沒有太在意。」
在華東政法讀書的小李則介紹說,自己是11日下午收到英傑教育機構的工作人員發來信息,稱英傑教育校長張杰宇已經將學習機構轉讓給「100教育」,同學們還是可以在新機構上課。
「當時我問她,校長也要走嗎?還是繼續代課?她回答說,要看那邊怎麼安排。我就沒有太在意,當天晚上,一起上課的同學拉我進群,我才知道Ken不見了。」小李告訴記者,自己是去年4月29日報的名,斷斷續續上了一年,繳納了1.7多萬元的學費,眼下學費去向不明,她和同學們都十分心急。
「現在,130名左右的同學的沒有學完的學費不知去向。每位同學入學的時候繳納一萬到兩萬不等的學費,剩餘的課時數也有多有少。但是新機構並不承認Ken給了他們剩餘的學費,不給我們退學費。」小李透露說,大家還在原來的英傑教育辦公室裡發現了被粉碎的收據等。通過Ken和一名老師的聊天記錄,同學們懷疑是一起詐騙案。因此,4月11日下午和12日上午,分別有部分同學到松江區派出所報案登記。
[記者調查]
前校長和現負責人說法矛盾
據學生們稱,11日至12日中午,校長Ken一直處於失聯狀態。記者昨天試圖加Ken的微信,對方沒有通過。撥打對方的手機,一直顯示處於關機狀態。
打開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海),上面顯示:英傑教育的註冊名是上海士大夫文化信息諮詢有限公司,經營範圍是:文化信息諮詢、文化藝術交流策劃(以上除經紀),商務信息諮詢,企業管理諮詢,市場營銷諮詢,企業形象策劃,翻譯服務,市場信息諮詢與調查(不得從事社會調查、社會調研、民意調查、民意測驗),展覽展示服務,會務服務,電腦圖文設計製作,廣告設計製作。其中並沒有提到教育培訓。登記狀態顯示「存續(在營、開業、在冊)」。
昨天下午,事情突然有了轉機。Ken突然在朋友圈裡對事件作了說明,並附上場地轉讓及學生安置協議,還有部分合同籤署內容。他首先向學員道歉,並強調說,「我沒有捲款潛逃,或是惡意詐欺。轉讓合約裡註明了我所留的學費,讓願意留下上課的學員使用。另外我也預留了轉讓費的30%至2016年7月11日,避免財務上有糾紛或給予學員退費。選擇繼續上課或是退費的學員理應都可以得到滿意的處理方式。」
昨天下午,小徐告訴記者,這兩天有很多學員紛紛給Ken留言,但只有極個別的得到了答覆。「我和他聊天,他剛剛回復我了。中心意思就是自己沒跑路。」
Ken在朋友圈發布消息後,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維權群裡炸開了鍋。「我們都覺得很無助。感覺各有各的說法,不知道誰說的是對的,到底誰是騙子。」小戴告訴記者。
記者昨天撥打英傑教育的諮詢熱線時,接線的工作人員葉小姐表示,「我們現在已經是「100教育」了。之前的老闆把房子轉租給我們後跑路了。」對方還稱,新機構是4月11日搬過來的,本來約好當天上午9點多和前老闆協商學生安置事宜,沒想到對方把時間一拖再拖,一直等到晚上9點仍沒見到人影,最後索性聯繫不上了。
昨晚,記者聯繫上「100教育」的負責人潘先生,他表示,「我們和學生沒有糾葛。只是轉租了英傑教育的房子,合同上寫明了轉讓費和裝修費,不包含學生的處置費。之後Ken說會把錢打給我們,讓我們代為履行學生的義務。4月8日籤合同後,我們交了5萬元定金。在談及學生交接事宜時對方失聯了。」
「這兩天我們一直在找他。我們是4月11日報的警,在派出所核對時,我們發現Ken將一些重要信息打了馬賽克。還在微信裡繼續欺騙學生。」潘先生表示,目前他們在配合公安、松江大學城管委會、街道,將學生的損失降到最低。「我們也是受害者。考慮到部分學生月底就要參加英語考試,急著出國。所以我們先給每個人送10個課時。」
潘先生透露說,自己將和街道第二天開會協商此事。但具體的細節不便透露。
[區教育局]
英傑教育並非教育局審批的培訓機構
昨天,記者輾轉聯繫到松江區教育局的工作人員。對方表示,「英傑教育」並非松江區教育局審批的培訓機構,建議記者可去工商局和派出所了解進一步的信息。
昨晚,記者又聯繫到松江區工商局的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遇到類似情況,工商部門會上門查看該公司的主體是否合法,是否超出經營範圍。「第二天我們會上門檢查,了解具體情況。」
[律師點評]
建議相關部門調查學費去向
上海申浩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張玉霞分析說,根據目前的情況,構成合同詐騙的證據還不夠,達到刑事程度,必須要有充分的證據證明一開始對方就是主觀惡意不履行合同,打算攜款潛逃。客觀上,騙取對方的財產。倘若是一開始想要履行,到後來無力履行則屬於民事範疇。
她指出,一旦變成合同糾紛,對於受害者即合同相對方來說就很被動,就算起訴打贏了官司,也可能面臨拿不到錢的風險。
「建議相關部門可以查錢的去向,對方有無轉移資金攜款逃跑的情況,如果查證對方的動機是將錢佔為己有,而非履行合同,就可以以刑事案件立案偵查。」
(為保護學生,文中學生名字皆為化名)
(實習生朱嘉雯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