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故事》《82年生的金智英》:解析婚姻是愛情墳墓的內在原因

2020-12-17 靜一故事頻道

在前一段時間大火的兩部劇《婚姻故事》和《82年生的金智英》都是關於女人在婚姻中失去自我以及找回自我的故事。

豆瓣8.6分的《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是由諾亞·鮑姆巴赫導演,斯嘉麗·詹森、亞當·德賴弗等主演。在影片中,由亞當·德賴弗飾演的丈夫查理是戲劇導演,斯嘉麗·詹森飾演的妻子妮可是女演員,兩人結婚多年並育有一子。雖然兩人都有工作,但這些年來妮可一直以丈夫查理為中心,活的沒有自我,現在婚姻也走到了盡頭。所以當老家洛杉磯有劇組向她拋出橄欖枝後,她開始想要去獲得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在這場為了爭奪撫養權的離婚拉鋸戰中,展現了關於愛情、婚姻和家庭的思考。

同為豆瓣8.6分的《82年生的金智英》是由韓國導演金度英執導, 鄭有美、孔侑等主演。影片中,鄭有美飾演的妻子金智英是一名全職主婦,在外人看來她的生活是幸福美滿的。孔侑飾演的丈夫鄭大賢對她溫柔體貼,孩子乖巧漂亮......然而即便如此,她也覺得自己活在牢籠中,活在看似自由實則壓抑的狀態中。一直在尋找突破口而不得,甚至一度抑鬱成疾,直到最後把寫作當做事業才突出了重圍,找到了自我。

在這兩部影片中,女主角在結婚前都是相當成功且自信的職業女性,受過高等教育,工作努力拼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結婚之後反而失去了自我,陷入了困境。可見不管是在以崇尚自由為代表的美國還是在女性的社會地位普遍低下的韓國,女性在婚姻中都會遇到同樣的失去自我的問題。

其實在中國,也存在同樣的現象。

《紅樓夢》中賈寶玉對結婚前和結婚後的女人有經典的評論:「女孩兒未出嫁,是顆無價之寶珠;出了嫁,不知怎麼就變出許多的不好的毛病來,雖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珠了;再老了,更變的不是珠子,竟是魚眼睛了。」

那麼,結婚之後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一現象的發生呢?本篇文章從自我價值、文化理念、溝通方式三個角度,解析「婚姻是愛情墳墓」的內在原因。

01 斬斷了向外拓展的自我需求,導致自我價值的缺失

《婚姻故事》裡,妻子妮可原來是一位在洛杉磯小有名氣的演員。結婚後,離開了自己熟悉的、有著家人和朋友的洛杉磯,跟隨丈夫來到了紐約。雖然在丈夫的劇團裡擔任演員,但是這份工作並不能發揮自身的特長。她崇拜丈夫的才情,但對自己不自信,而且即使有想法也常常會被丈夫拿走當做他自己的創意。在生活中也是以丈夫的意志為主,住所是查理喜歡的,沙發也是查理選的,想要回洛杉磯過一段時間也一直被查理拖著應付。可以說在結婚後,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妮可都是處處以查理為中心,主動閹割了對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

《82年生的金智英》中,生活在以男權為尊社會風氣中的金智英,在成長的過程中就遭遇了父親的不公平對待。家裡的好東西都要優先的給弟弟。工作後要忍受職場的性別歧視。如果說結婚前還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對抗這種不公,努力追尋自己的價值的話,那麼在結婚後,特別是生孩子後,自己則進一步失去了抗爭的機會。在眾人約定俗成的期待下,她辭掉工作,成為一名全職媽媽。

根據亞伯拉罕·馬斯洛於1943年提出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有5種需求,從低到高依次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在滿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後,我們還有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

那麼,人類需要這些需求的內在驅動力是什麼呢?或者說為什麼這5個需求是必須的呢?

伊恩·萊斯利在《好奇心》一書中指出,我們和靈長目動物的不同在於,除了擁有三個相同的基本驅動力:食物、性和庇護所之外,我們還擁有人類發展的第四驅動力好奇心。

什麼是好奇心呢?

發展心理學家讓·皮亞傑認為,好奇心更多的是一種認知行為,它源於我們內心想要理解這個世界的心智需求。他提出,當一個人感知到了期望與現實的不一致時,好奇心就會被激發出來。這種不一致是指他以為他自己所知道的信息和眼前所看到的信息之間的出入。

我們天生有著理解世界、探索世界的需求。就像我們一生都站在一個洞穴的入口前,徘徊於熟悉事物所帶來的安全感與新奇事物所帶來的嚮往感之間。因此,好奇心驅動著我們去尋求社交、獲得尊重以及實現自我價值。

《婚姻故事》中,一開始,妮可因為查理而感受到了「活著」的感覺。結婚後,她的關注點一直在丈夫和孩子身上,崇拜丈夫的才華、尊重丈夫的愛好以及照顧孩子。工作、社交和生活也都沒能超出查理的掌控範圍。不再關心自己的喜好和追求,也不再對超出這一範圍之外的事物感興趣。不再想要了解外在的世界,失去了好奇心。結果,幾年婚姻生活下來,妮可越來越自卑、憔悴,失去了自我,眼睛裡越來越沒有光彩,也越來越得不到丈夫應有的尊重。這與最後當她找到自己喜歡的導演工作時所展現出來的光彩照人的自信和笑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同樣的,在《82年生的金智英》中,妻子金智英雖然衣食無憂,但被社會、被婆婆、被丈夫,甚至自己的原生家庭限定於女人就應該做家務帶孩子,為家庭做出犧牲,不可以考慮自己的框架中。這讓她切斷了對自己的關注,以及對外界的探索,失去了好奇心,也滿足不了自我實現的需求。這也是她為什麼在放棄外出找工作後會抑鬱的原因。後來,當她把寫作當事業,有了自己的探索世界、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後,即使依然沒有外出工作,她也找到了內心的平和與喜悅。

就像某位哲人說過的那樣:「最好的相愛不是互相凝視,而是望向同一個地方。」

婚姻中,我們可以為對方、為家庭付出,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愛好,擁有自己探索世界,滿足好奇心,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即使這需要自己奮力爭取才能實現。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婚姻中保持獨立的個體,擁有自主意識,也才能讓婚姻更美滿、更長久。

02 「女主內,男主外」、「為家庭付出」的文化理念,將女性困於繁重的家務之中,無法自顧

雖然男女平等的口號已經喊了很多年,女性的地位也比以前提高的很多。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在依然是男強女弱的父權社會。處於婚姻中的女性,從古至今都處於弱勢地位。這一點無論是在法律、社會文化理念,還是傳統習俗中均是如此,一個典型的特徵便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與意識形態。即使是經過女性的不斷努力與抗爭,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這一情況有所改善,但這爭取來的空間與權限也十分有限。

在傳統觀念中,帶孩子,做家務都是母親這一角色應該做的事情。做一個好妻子、好母親是女性的天然義務。就像《婚姻故事》中的離婚律師所說的那樣:聖母瑪利亞是處女生子,男人甚至都不用出現。人們通常對婚姻中的女性要求頗高,但卻允許男人犯錯。

父權社會的另一個特徵是,結婚後一般是女性離開自己熟悉的生活場所,進入屬於丈夫的那個對自己來說完全陌生的環境中生活。使得妻子成為了丈夫生活部落中的他者,需要依靠丈夫的支持。

在《婚姻故事》中,妮可跟隨丈夫來到他的工作與生活的紐約,離開了自己成長、事業和親人的生活之地洛杉磯。在紐約,與婚前相比,丈夫查理的生活環境幾乎沒有任何變化,依舊在做自己喜歡的戲劇工作,生活在自己原先的公寓裡,裡面的擺設與家具還跟原先一樣,都是自己選擇和喜歡的。而妻子妮可來到這個陌生的環境,不但工作上要重新開始,生活的環境也是完全陌生的。她不但要上班,還要照顧孩子,做家務。想要回洛杉磯過一段時間也要等查理有時間才行。

《82年生的金智英》中,在結婚後,妻子金智英就被明裡暗裡的要求生孩子,生完孩子又「理所應當」的辭職當全職媽媽。不光要照顧好自己家,逢年過節還要去婆婆家裡任勞任怨的做家務。當老公想要幫忙刷碗時,婆婆心疼的說 「我的兒媳婦,真的有個好丈夫啊。」,金智英還得趕緊解釋一句:「媽,在家都是我洗的。」甚至小姑子回來了也是「女兒回到娘家應該好好休息」,而讓兒媳婦自己在廚房裡忙活。後來在金智英想要出去工作時,丈夫還好心的讓她在家帶孩子休息,完全沒有認識到做家務與帶孩子的艱辛。

在這樣默認女性就應該做家務帶孩子,照顧丈夫,以丈夫為中心的社會傳統意識中,婚後女性的時間和精力基本上全用在了繁重的家務上。阻礙了女性去關注自我,尋求發展。

雖然要想改變這種不平等的傳統婚姻關係、制度和觀念,還需要長期的努力。但在當下我們也可以通過努力來改善這一狀況。就像馬雲曾說過的那樣:「夫妻之間不應該是相互磨合的關係,而應該是相互培訓的關係,彼此欣賞,相互成就。」

妻子在意識到自己必須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性的同時,也需要努力的與丈夫溝通,讓他意識到夫妻共同成長的重要性,並讓他實際參與到做家務和帶孩子中來,讓他感受到作為妻子的艱辛,以此來尋求對方的理解和幫助。就像《婚姻故事》中,丈夫查理在爭取撫養權的時候來到洛杉磯暫住時,便深刻體會到了在陌生環境下生活的艱辛,以及帶孩子的不易與辛苦。兩人在接下來的離婚官司中都選擇相互退讓一步,查理最後還主動接受了一個需要在洛杉磯暫住一段時間的項目,以及看到妮可在離婚時所寫的對他的印象時所流下的眼淚。

03 男女溝通方式的不同,致使夫妻之間矛盾叢生,進一步將女性推向孤立無援之地

《婚姻故事》中,查理和妮可婚姻破裂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查理不接受妮可的影響。在劇團裡是他的說的算,妮可表現的好壞也要受查理的評定。生活中,公寓裡的沙發的家居也都是按照查理的喜好擺設。當妮可提出想要洛杉磯住一段時間後,查理也是以目前沒有時間為藉口拖延,實則根本不想去,不考慮妮可的感受,也不會因為她而改變自己的行為。妮可感受不到查理的尊重和關心,不斷地發生爭吵,最終離婚。

被稱為「婚姻教皇」的約翰·戈特曼在《幸福的婚姻》一書中指出:

在一項針對130對新婚夫婦的長時間研究中發現,即使是在婚後的最初的幾個月裡,與那些抗拒妻子影響的男人們相比,接受配偶影響的男人們擁有更幸福的婚姻,他們離婚的可能性也較小。當男人不願意同他的配偶分享權利時,他婚姻破裂的可能性是81%。

這並不是說在婚姻中女人完全沒有責任,只是絕大部分妻子,即使是婚姻不穩定的妻子,都能夠做到接受丈夫影響她們的決策,而男人則常常做不到接受妻子的影響。

丈夫的這種抗拒妻子的影響,在當夫妻討論到某個可能引發衝突的話題時,表現的尤為明顯。在表達憤怒或其他消極情緒時,妻子很少採用通過火上澆油的方式來增強丈夫的消極情緒,而大部分丈夫則相反。

比如,丈夫說:「你不聽我的!」,妻子一般會用緩和情緒的語句說:「對不起,我聽你的了。」而相同的情況下,約有65%的男人會採用批評、鄙視、辯護或冷戰的會增強妻子消極情緒的方式來回應。妻子說:「你不聽我的!」丈夫要麼無視妻子的話(冷戰),要麼為自己辯護(「我聽了」),要麼是批評妻子(「不聽是因為你說的都是廢話」),要麼是鄙視妻子(「你這是在浪費我的時間」)。

可見,丈夫寧願用批評、鄙視、辯護或冷戰來摧毀妻子的觀點,以及蓋過妻子的話,也不願意關注她的感受。這是使得婚姻不穩定的主要因素,即使是在不經常使用這種方式的情況下,還是會提升婚姻破裂的可能性。

研究表明,與那些丈夫不反對妻子對自己施加影響的婚姻相比,丈夫不願同妻子分享權利的婚姻早晚會終結,不幸福的可能性是前者的4倍。

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化,從男權文化向男女平等文化轉變已經是不可逆轉的了。在婚姻家庭中,由男人當家到男女平權的轉變也成為了必然。在這場變革中,如何接受妻子的影響便成為了男人需要面對的問題。

要想做到這一點,除了轉變自己的觀念,解決衝突,接受妻子影響的關鍵在於:學會讓步。即丈夫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向妻子讓步來接受她的影響。找到妻子的要求中你能妥協的地方,就能解決衝突。比如,普遍存在的「馬桶蓋問題」,當丈夫便後沒有把馬桶蓋蓋上時,即使妻子只需要花一秒鐘把蓋子蓋上,她的反應仍然是火冒三丈。對很多女人來說,豎起的馬桶蓋是男權意識的象徵。因此,丈夫就可以通過把蓋子蓋上來做出讓步,贏得妻子的好感。

04 寫在最後

總結起來說,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是人類的5大需求。它們來源於人類基本的四大驅動力:食物、性、庇護所與好奇心。結婚以後,受困於女主內,男主外」、「為家庭付出」等男權社會傳統理念的影響,女性主動或被動的會將注意力逐漸轉移到丈夫和家庭上。逐漸的受困於繁重的家務之中,越來越不關注自己,也會失去對外界探索的動力和好奇心。加上男女溝通方式的不同,很多丈夫缺乏尊重妻子的意識,當婚姻中出現問題時,夫妻之間又會矛盾叢生,爭吵不斷,會進一步將妻子推向孤立無援之地。

長此以往,自我價值感的缺失,婚姻中的孤獨感,會讓妻子越來越失去自我,變得抑鬱。若沒有及時的補救,最終會消磨掉愛情,婚姻也會解體。

婚姻是一場修行,它會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也會受到社會發展的影響,且始終都會遇到各種各樣棘手的問題。這其中有自己的原因,也會有外界的原因。只是我們改變不了外界和他人,唯一能夠做到的就是改變自己。

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提升自己區分這兩者之間的認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管怎樣,我們都要努力讓自己生活的幸福快樂。

參考文獻:《好奇心》——尹恩·萊斯利著,《幸福的婚姻》——約翰·戈特曼、娜恩·西爾弗著。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82年生的金智英,嫁好男人仍「抑鬱」,擊垮她的才不是婚姻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01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曾在韓國引起不小的爭議,這部描繪已婚已育女性難處的電影,遭到了部分男性觀眾的抵制,真的是蠻諷刺的。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有人說,金智英抑鬱的原因是因為結婚生子,婚姻給了她巨大的壓力,做全職媽媽的她,不僅要料理家務,還要精心照顧孩子,連踏實喝杯咖啡的時間都沒有,金智英在婚姻裡身心俱疲,於是生病了。
  • 再看《82年生的金智英》:女性的困境,不只是婚姻裡被低看
    如果你有故事,就來找我點擊上面的「關注」,為你解決情感難題作者:愈姑娘原創作品,抄襲必究很喜歡《82年生的金智英》這部電影,之前我寫過影評。第一遍看的時候,我看到的女性困境更多的是在婚姻。男主外女主內,女人辭去工作,成為家庭主婦,終日操勞,失去自我。男人的不作為,婆婆的強勢,外界的閒話,都在把她推向深淵。其實困住她的又何止是婚姻,還有從小到大的點滴。
  • 他們不喜歡《82年生的金智英》
    韓國影視作品以浪漫和多愁善感著稱,《82年生的金智英》打破了定式。正如趙南柱試圖描繪的那樣,這部電影展現出生活中常見的夫妻關係——充滿瑣碎的日常,毫無浪漫可言。「電影講述的不是某個特定女性的故事,而是關乎每個女性。」首爾中安大學社會學教授李娜揚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有多少女性遵循了金智英的生命軌跡,始終與歧視、排斥和暴力同行?」
  • 《82年生的金智英》:她是千萬人的投影,是一個女人平凡的一生
    導語:「由衷期盼世上每一個女兒,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這是出現在《82年生的金智英》扉頁上作者趙南柱送給廣大讀者的話,她將這句話送給每一個「女兒」。既是從家庭的角度希望父母可以提供支持,也是從女性的角度希望每一個女人都有追求夢想的勇氣和決心。
  • 《82年生的金智英》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嗎?
    毋庸置疑,《82年生的金智英》是一部「大熱」的小說,輿論場中的相關討論,至今仍未平息。2019年,由其改編而成的同名電影上映,再度引發熱議。「金智英」,就此成為當代女性所面臨的困境的代名詞。儘管作者趙南柱記敘的是韓國主婦的日常生活,但她的人生故事,同樣能夠廣大中國讀者的共鳴。
  • 《82年生的金智英》:從未想過婚姻如此艱難
    我沒有看見什麼故事在跌宕起伏,劇情平淡到就是一個已婚女人的生活史。但我哭了。這個短暫的故事把現當代女性在婚姻家庭裡的縮影全盤託出,一條直線式表達,曲折表現心理狀態。它在韓國的評價非常極端,好評的人是女性群體,差評的人是男性群體。
  • 《82年生的金智英》刷屏,但我不想成為這樣的人……
    這一事件發生後,韓國作家趙南柱深受觸動,她切身體會到社會對女性,尤其是對母親的苛責,於是下筆,寫下了這本《82年生的金智英》。小說自2016年在韓國出版,銷量突破100萬冊,成為現象級暢銷書。最近,《82年生的金智英》中文版也正式發行。
  • 為什麼很多女性,都拒絕成為82年生的金智英?
    這部電影和書的名字就是《82年生的金智英》。《82年生的金智英》海報因「媽蟲」而寫作的書2014年,韓國出現了一個新的詞彙「媽蟲」,是結合英文「mom」和「蟲」的韓文新造單字,用於貶低無法管教在公共場合大聲喧鬧幼童的年輕媽媽。
  • 《82年生的金智英》:為什麼現在女性不想結婚了?並非婚姻可怕
    他們依然渴望婚姻,但是找不到合適的結婚對象。而問女性,則很少有人說因為男人太渣而不想結婚,她們會說因為一個人過得也挺好,不太需要一個男人來參與自己的生活。她們已經不渴望婚姻了,除非碰上一個特別想嫁的人。」
  • ...82年生金智英"首曝預告 揭秘韓國零出生率的秘密? – Mtime...
    時光網訊 根據韓國暢銷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曝光首款預告片。孔侑和鄭有美繼《熔爐》和《釜山行》之後再度合作,在片中飾演一對夫妻。這部在韓國暢銷突破100萬冊的「女性主義」小說也剛剛在本月發行了內地中文版。
  • 《82年生的金智英》:女人一輩子要過三道坎
    今天,梅也為大家推薦一本亞洲10年來少見的現象級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這本書講述了一個36歲平凡女性金智英的前半生,卻也可能是我們真實的生活。不管你是男性還是女性,都很值得一看。年輕的時候,被要求做懂事的女孩《82年生的金智英》講述了一個叫做金智英的女性的故事。
  • 82年生的金智英:你要在愛情裡活成自己想活成的樣子
    文 l 時光漫漫車馬遠車馬君今天看完了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這部韓國電影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家庭主婦這樣一個女性群體。但是,外人不知道的是,金智英在丈夫眼裡,是無條件支持他的決定的妻子,在婆婆面前是愛護丈夫又勤快懂事的媳婦,在孩子面前是無所不能又堅強好脾氣的媽媽,可是,她唯獨不是她自己。(一)在婚姻裡,你要活成自己想活成的樣子。
  • 孔侑《熔爐》後再改編女性主義小說 「82年生金智英」首曝預告...
    根據韓國暢銷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曝光首款預告片。孔侑和鄭有美繼《熔爐》之後再合作,在片中飾演一對夫妻。這部在韓國暢銷突破100萬冊的「女性主義」小說也剛剛在本月發行了內地中文版。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的主人公金智英1982年4月1日出生於首爾,31歲那年她和大學學長結婚,婚後三年有了女兒,那之後在眾人「理所當然」的期待下,她辭掉了工作當起了平凡的家庭主婦……但某天,金智英的言行開始變得異常,口氣會變成自己的母親,或者已經過世的學姐,不得不接受心理治療,而在治療的過程中,金智英自己的人生故事也慢慢被揭開……
  • 高分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揭露婚姻真相:有些女人活不到30歲
    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上映的時候,韓國國內對這部電影的評分出現了兩極分化,女性狂打高分,而男性則用低分表達不滿。它出現如此明顯的爭議,源於終於有電影將女性生存的難處講了出來,但男性對此是恐慌和反對的,他們要樹立絕對的男權地位,並不希望女性覺醒,但即便沒有這部電影,也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追求獨立和自我了。
  • 《82年生的金智英》——抱歉,我是1982年生的金智英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類型:劇情導演:金度英主演:鄭裕美,孔劉上映時間:2019年10月23日「金智英」在韓國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名字,就像我們身邊的小偉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中的「金智英」是一個1982年出生於韓國公務員家庭的普通女人,婚後她成為全職太太,既是女兒、姐姐、妹妹,也是妻子、母親、同事、下屬,過著看似平淡幸福的生活。2019年,金智英的生活突然出現「裂縫」,眼前的完滿生活變成一個牢籠把她困住,不斷地消耗自己維護各種關係,稍有不慎一切就會崩裂。
  • 《82年生的金智英》:她婚姻這麼幸福,卻還是生病了,真相在這裡
    《82年生的金智英》是韓國一部關於女性話題的電影,豆瓣評分8.6,非常值得觀看的一部電影。對於女性來說,這部電影已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它是很多已婚女性的縮影。電影的整個基調是很溫情的,恰恰是這種溫情的基調每時每刻都觸動著觀眾,在每一刻金智英隨時都可能要爆發。看起來溫馨的場景卻異常的緊張。
  • 《82年生的金智英》:都說這是女權電影,誰看到屬於男性的思考?
    而在《寄生蟲》創下韓國電影歷史的同時,作為與《寄生蟲》同期上映的另一部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也在韓國掀起了一場」風暴「。在《82年生的金智英》中,女主金智英自小生長在一個重男輕女的環境裡,因為不懂得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所以內心一直非常壓抑。
  • 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82年生的金智英》小說2016年出版至今,已是韓國的暢銷小說,發行量已突破一百萬冊,作者趙南柱在書中以1982年4月1日出生的「金智英」一角,道出韓國社會重男輕女,女性受到差別待遇,包括性騷擾、階級歧視等現象,引起多數女性讀者迴響。金智英這個名字在韓國非常常見。「可以說,每個韓國女性身上都有金智英的縮影。」
  • 《82年生的金智英》,看完令人「失望」之極!
    因此《82年生的金智英》這部電影,從開始立項,哦不,從原著小說開始出版的時候,就吸引了我濃厚的興趣。到底是什麼樣的內容,令千千萬韓國男性如此的恐懼呢?Red Velvet女團成員Irene說讀過這本書,會被男粉絲剪碎、焚燒照片示威;女演員鄭裕美宣布要參演這部電影,會被大量脫粉回踩;韓國食品巨頭企業樂天製作了和《82年生的金智英》的小說封面一模一樣設計的海報,但是把「金智英」換成了「豬」;當本片已經開始立項拍攝時
  • 《結婚十年》和《82年生的金智英》:不同時代下女性的覺醒與抗爭
    《結婚十年》是作者蘇青寫自己從結婚到生子再到離婚的十年婚姻故事。文中的她化身主角蘇懷青,毫不避違地把自己的「醜事」曝光在大眾面前,實在真實得可怕,讀者讀來如同感同身受。《82年生的金智英》是韓國作家趙南柱的成名作,她寫這部小說的動機,是因為,2015發生的「媽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