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寶寶正常便便:
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便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粘稠度均勻如膏狀或糊狀,可能偶爾偏稀或偏綠,有酸味但不臭;
奶粉餵養的寶寶大便呈固體狀,淺黃色或淡黃色,偶爾會伴有臭味。
除上述正常便便以外,還有其他性狀的便便也是正常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每位寶寶的身體健康不同,生活環境也有所差異,會存在不同的排便情況。
比如下圖黑黑的便便,你是否會覺得寶寶便便不正常了呢?其實這是胎便。
寶寶出生頭一兩天排出的便便即為胎便,通常是黑黑的顏色(類似深黑或墨綠色黏土狀)。出生第三天以後,逐漸成為轉型便,是一種介於綠色和黃色之間的粘稠便。(如果不是剛出生的寶寶出現了黑色大便,就要考慮是不是腸道出現了問題,需諮詢醫生。)
(點擊查看大圖↑)
1、嬰兒會排出綠便是因為人的膽汁是綠色的,由於腸道蠕動過快,膽汁未來得及變成黃色就排出去了。而導致腸道蠕動過快的原因很多,比如受涼,乳糖攝入過多等等。在這裡要特別提醒媽媽們,當寶寶處於飢餓狀態時也會使腸道蠕動過快,導致出現稀且量少的綠便。
2、當鐵元素吸收不完全,便便被排出體外,在暴露空氣中後氧化成綠色了,這種情況多見於奶粉餵養的寶寶。
(點擊查看大圖↑)
便便帶泡沫是糖代謝不完全的產物。若純母乳餵養,常見於前奶吃的多,後奶吃的少的寶寶;也可能是媽媽吃的甜食較多。若是奶粉餵養,就要考慮奶粉中的糖分是否過多。
(點擊查看大圖↑)
其實就是沒有消化掉的脂肪就隨著便便排出體外。由於某些原因導致消化不良,或者吃過多導致營養過剩,消化不掉就排出體外了。
(點擊查看大圖↑)
寶寶大便發亮、油油的,偶爾放屁都帶點黃色油狀物。主要是由於油脂攝入過多消化不掉。常見於純母乳餵養,與媽媽的飲食過於油膩有關。
(點擊查看大圖↑)
除胎便以外,以上情況多與消化不良有關。消化不良並非是生病了,而主要是寶寶消化系統發育還未完全,比較容易因飲食不當等因素而引起消化不良。只要寶寶精神狀態好,生長發育情況良好,沒有其他異常,就不用擔心。此時,媽媽要多從寶寶的飲食以及相關清潔衛生裡找原因。
如果便便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就需要就醫諮詢了。
黃色,水分多、糞質少,如果寶寶精神狀態也不佳,就表示寶寶可能患有病毒性腸炎。
(點擊查看大圖↑)
便便為黃綠色帶粘液的稀便,有時呈「豆腐渣」樣,這表示寶寶可能患有黴菌性腸炎。
(點擊查看大圖↑)
表示出血的地方距離肛門不遠,可能與肛門裂傷有關。
(點擊查看大圖↑)
如果腸道裡面有不正常的組織或息肉,會造成不正常的出血。而且大便在經過腸道時,可能需要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因為血色素會和腸內細菌發生作用,所以顏色不會是鮮紅,而是暗紅色。
(點擊查看大圖↑)
如果是上消化道的出血,比如胃或十二指腸出血,顏色就會是黑色的。越高位的消化道出血,大便的顏色會越黑,越接近肛門的出血,大便顏色越鮮紅,而中間段消化道出血,大便則會呈現暗紅色或是咖啡色。
(點擊查看大圖↑)
正常的大便因為有膽汁,所以會呈現黃色或綠色,但如果大便呈灰白色,看上去像白陶土,這說明寶寶的膽道阻塞,膽汁不能流入腸道,要立即就醫。
(點擊查看大圖↑)
以上關於寶寶各種便便你分辨清楚了嗎?一定要謹記哦!不清楚的可以參考圖片進行分辨,才能正確護理寶寶健康成長!趕緊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寶媽、寶爸們看看哦!做到真正的明「便」是非。華西婦產醫院
助您舒適、安全度過孕期
陪你生,伴你一生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與線上專家私密問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