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網
國家發展改革委定於2019年10月21日(周一)上午10:00,在中配樓三層大會議室召開10月份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出席發布會,發布宏觀經濟運行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我的問題是,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形勢?近期外媒報導,對中國經濟數據提出了一些質疑,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出現了嚴重的放緩,對此您如何評價?另外,當前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和種種矛盾挑戰,中國經濟又如何保持穩定發展?謝謝。
袁達:目前,國內外都很關注中國的經濟形勢,上周五國家統計局發布了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各方面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解讀。
今年以來,在國內外困難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情況下,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民生福祉不斷改善,既實現了「穩」,又取得了「進」,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2%這個速度,在主要經濟體中是最快的。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三季度經濟增速雖略有放緩,但發展質量仍在持續提升。比如,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4%、8.7%,明顯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7萬人,已基本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1%,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生態環境質量總體穩定。總之,隨著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只要就業擴大、居民收入增加、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發展質量效益逐步提高,經濟增速高一點低一點都是可以接受的。
個別外媒質疑我國經濟數據,認為我國經濟是「嚴重放緩」,這是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站不住腳的。以實物量指標為例,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全國鐵路、道路、水路、民航共發送旅客超5億人次,收費公路交通流量達到3.7億輛;10月1日當天全國鐵路客運量達到1713.3萬人次,刷新國慶假期單日客運量歷史記錄。前三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增長4.4%,其中工業、服務業用電量分別增長3%、8.7%;貨運量增長5.9%,其中鐵路貨運量增長6.1%。這些實物量指標是經濟增長最直接的反映,完全能夠支撐我國經濟總體平穩的判斷。
當然,我們也充分認識到,當前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依然複雜嚴峻,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經濟運行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但是我們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實現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一是,發展優勢不斷顯現。在國內外形勢複雜嚴峻、困難挑戰增多的情況下,我國的政治制度優勢和超大規模經濟優勢更加凸顯,有底氣有能力應對外部衝擊,確保經濟大盤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