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個別外媒對我國經濟數據質疑無任何事實依據

2020-12-25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網

國家發展改革委定於2019年10月21日(周一)上午10:00,在中配樓三層大會議室召開10月份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出席發布會,發布宏觀經濟運行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我的問題是,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形勢?近期外媒報導,對中國經濟數據提出了一些質疑,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出現了嚴重的放緩,對此您如何評價?另外,當前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和種種矛盾挑戰,中國經濟又如何保持穩定發展?謝謝。

袁達:目前,國內外都很關注中國的經濟形勢,上周五國家統計局發布了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各方面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解讀。

今年以來,在國內外困難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情況下,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民生福祉不斷改善,既實現了「穩」,又取得了「進」,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2%這個速度,在主要經濟體中是最快的。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三季度經濟增速雖略有放緩,但發展質量仍在持續提升。比如,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4%、8.7%,明顯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7萬人,已基本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1%,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生態環境質量總體穩定。總之,隨著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只要就業擴大、居民收入增加、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發展質量效益逐步提高,經濟增速高一點低一點都是可以接受的。

個別外媒質疑我國經濟數據,認為我國經濟是「嚴重放緩」,這是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站不住腳的。以實物量指標為例,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全國鐵路、道路、水路、民航共發送旅客超5億人次,收費公路交通流量達到3.7億輛;10月1日當天全國鐵路客運量達到1713.3萬人次,刷新國慶假期單日客運量歷史記錄。前三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增長4.4%,其中工業、服務業用電量分別增長3%、8.7%;貨運量增長5.9%,其中鐵路貨運量增長6.1%。這些實物量指標是經濟增長最直接的反映,完全能夠支撐我國經濟總體平穩的判斷。

當然,我們也充分認識到,當前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依然複雜嚴峻,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經濟運行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但是我們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實現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一是,發展優勢不斷顯現。在國內外形勢複雜嚴峻、困難挑戰增多的情況下,我國的政治制度優勢和超大規模經濟優勢更加凸顯,有底氣有能力應對外部衝擊,確保經濟大盤穩定。

相關焦點

  • 發改委:我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和大趨勢沒有改變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主持發布會(中國網 郭天虎攝)  以下是文字實錄:  記者:我的問題是從上半年的經濟形勢看,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風險和挑戰是什麼我們有沒有信心實現全年的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謝謝。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謝謝你的提問。大家都知道,昨天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態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因素在不斷增多。  所謂「穩」,是指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
  • 美年健康澄清:個別媒體文章誤導公眾,扭曲事實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駱民)美年健康發布關於媒體報導的澄清公告稱,個別媒體發布的文章為了達到抹黑目的,將其因果關係明顯的所謂「漏診」案例強加於公司,更是用「人死了」這樣的誇大標題誤導公眾,扭曲事實。此外,部分媒體轉載的「死亡醫生」籤發體檢報告的問題。
  • 民辦園收費說漲就漲 家長質疑漲價依據
    34:46 | 來源:中新網-中國教育報 | 作者:杜文靜 蔣夫爾   幼兒園說漲就漲,收費翻了一倍多,不少家長質疑
  • 「小學名校榜單」引發質疑 專家質疑排名依據
    「小學名校榜單」引發質疑 專家質疑排名依據 這是榜單中對某一流一類學校所做的描述,語言中充滿詩情畫意,但沒有列出任何評價數據。  北京晨報記者對比後發現,對小學進行排名和分類的並沒有統一的標準,一些學校提到了重點中學升學率、師資水平、教育實力、硬體設施、學習氛圍和口碑等內容,如某小學「一二年級小孩期末考98.5分也會排倒數前幾名,性價比很高」。
  • 鶴壁一高校被企業收購 疫情後個別專業新生開學學費漲幅近88.5%? 學校:漲價有發改委文件
    本報記者近日,鶴壁一則《鶴壁某高校被企業收購,學費暴漲》的文章在朋友圈瘋傳,眾多家長致電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質疑鶴壁汽車工程職業學院被企業收購,疫情後開學,學費、住宿費暴漲的依據從何而來?給學生開具的收費票據為何又被收回?
  • 批判性思維的3個認識:依據標準、質疑能力、輸出訓練
    批判性思維通俗一點講就是評價,評價是有依據、有價值標準的。具體地理解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行:第一,評價的標準和依據是什麼?任何事情更有利於廣大人民的發展的,我們就支持,只是有利於局部個人而且還要傷害更廣大的人民利益的,我們就反對。這就是我們非常簡單樸實的評價標準。第二,評價需要質疑的精神、反對的能力。為什麼需要質疑的精神呢?我們現在玩朋友圈,很多人看到發過來的信息似乎覺得對我們有益的,措辭似乎都是為人好的事情,直接就轉發了。
  • 看了一組數據:我國經濟重心全面南移,事實真是如此嗎?
    根據統計局城市經濟三季報,綜合數據看,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總量排名前10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蘇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漢。天津首次掉出前十席位,排名第11,北京成為唯一留在前十榜單裡的北方的城市。
  • 發改委報告稱我國1/4居民沒有清潔飲用水
    資源環境約束強化:1/4居民沒有清潔飲用水  隨著經濟總量擴大,我國能源、淡水、土地、礦產等戰略性資源不足的矛盾越來越尖銳,長期形成的高投入、高汙染、低產出、低效益的狀況仍未根本改變,帶來水質、大氣、土壤等汙染嚴重,生態環境問題突出。  國家發改委相關報告稱,我國能源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佔有量低,且分布不均衡。
  • 今冬我國可能再次出現氣荒 發改委決定上調氣價-我國天然氣 峰度...
    這是5月3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提高國產陸上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的通知》之後,城市居民用氣價格調整依法舉行的後續規定動作。  這一輪氣價調整,對我國天然氣市場供需將帶來哪些影響?幾乎每年冬春之季都會大面積暴發的「氣荒」現象,今年還會不會重演?《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採訪中獲得的答案令人吃驚:如果按照目前天然氣市場無序增長的勢頭,中國「氣荒」問題也許將不可避免。
  • 超6億人次出遊的長假是對質疑中國疫情數據造假的最好打臉
    89%的受訪者表示對中央政府在疫情期間的應對感到滿意,81%的人表示有足夠的日常用品和防護用品,中國省級和市級地方政府的滿意率也沒有任何一個低於50%。  文章還引用了另一項哈佛大學的研究—只要經濟持續繁榮,中國人就會對政府給予積極的評價。中國的經濟復甦,與許多正在經歷經濟大幅下滑的掙扎中的國家形成鮮明對比。  看到這裡是不是極度舒適?
  • 外媒解讀稱大陸在進行所謂「灰色地帶戰術」消耗臺灣軍力和經濟,國...
    有外媒解讀,現在北京在進行所謂的「灰色地帶戰術」,用這種方式消耗臺灣軍力和經濟。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朱鳳蓮:你剛剛提到外媒文章,應該是路透社12月10號的那篇報導。那篇報導引述了一些所謂專家的言論,在我們看來是毫無事實依據的。
  • 裁員、無薪休假多發 吳敦義批蔡英文:美化經濟數據騙人
    裁員、無薪休假多發 吳敦義批蔡英文:美化經濟數據騙人 2019年09月05日 10:37: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  中國臺灣網9月5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國民黨主席吳敦義4日於國民黨中常會上表示,中美貿易摩擦已影響臺灣中小企業進出口廠商接單狀況,無薪假、裁員人數逐步增加,但是看不到蔡當局拿出有效對策為中小企業解決生計問題,只看到蔡英文每天忙著跑選舉行程,再將經濟數據美化欺騙民眾。
  • 落馬高官異地審判三大爭議:有無法律依據引質疑
    然而,異地審判的優勢在不斷彰顯的同時,其不足也逐漸顯露,並因此受到一些專家學者的質疑。  高官異地審判有無明確法律依據  對高官異地審判的第一大質疑主要是認為其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因為目前的《刑事訴訟法》及相關的司法解釋中,沒有任何關於高官腐敗案件異地審判的專門規定。另外《刑事訴訟法》第24條規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 鑑定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出庭作證,鑑定意見不能作為判案依據
    一審法院審理後認為,鑑於本案雙方當事人所爭議事實,即轎車的分動箱、分動箱電腦損失項目與水淹事故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依賴於鑑定機構出具的鑑定意見方能作出判定,鑑定中心拒絕指派相關鑑定人履行出庭作證義務,直接導致本案事實無法查清。法院依據本案其他證據,不能對雙方當事人所爭議的事實作出客觀判定,因此亦不能支持原告基於上述爭議事實所提出的訴訟請求,遂駁回原告某公司的訴訟請求。
  • 外媒稱北京在進行所謂的「灰色地帶戰術」消耗臺灣軍力和經濟?國...
    有外媒解讀,現在北京在進行所謂的「灰色地帶戰術」,用這種方式消耗臺灣軍力和經濟。對此,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那篇報導引述了一些所謂專家的言論,在我們看來是毫無事實依據的。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中國任何一塊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 全文|發改委:擬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3億補貼生豬生產
    一是激活新要素,重點試驗數據生產要素高效配置機制。探索數據高效安全流通的法規制度和機制化流程,完善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創新成果。二是培育新動能,著力壯大數字經濟生產力,促進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數字產業化,推動農業農村跨領域融合應用,促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應用,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三是推進新治理,優化調整數字經濟新型生產關係。
  • 怎樣看待當前經濟形勢?註冊制改革後效果幾何……發改委一一回應
    來源:證券時報·券商中國6月16日,發改委舉行網上例行新聞發布會。發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當前經濟運行情況,並就怎樣看待當前經濟形勢、註冊制改革後效果幾何、如何做好物流降成本工作等近期熱點問題一一作出回應。來看會議要點:1、今年5月發電量同比增長4.3%,增速比4月份提高4個百分點。
  • 中國「跨山大橋」無任何支撐,德國工程師質疑:你們是怎麼做到的
    中國「跨山大橋」無任何支撐,德國工程師質疑:你們是怎麼做到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歡迎收看本期內容。就比如我國的三峽,在三峽建立之前很多國家都覺得不可思議,所以後來建設成功之後驚豔了全世界,但這次又有一個建築令大家吃驚,中國「跨山大橋」無任何支撐,德國工程師質疑:你們是怎麼做到的,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
  • 如何看待一季度經濟負增長?發改委:疫情衝擊和影響是階段性的
    中國網財經4月21日訊(記者 暢帥帥)國家發改委20日上午召開4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回應了物價、GDP、「美日企業撤離中國」以及「新基建」等熱點關注話題。如何看待一季度經濟負增長?疫情衝擊和影響是階段性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為1992年有季度統計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 柯炳生:對我國大學現狀的評價——是非與事實
    目前,社會輿論對我國大學現狀的評價,感覺上是肯定的很少,批評的很多。這導致了很多人有意識地或下意識地認為我國的大學今不如昔。這是一個大是大非問題,直接關係到今後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方向。本文嘗試著用一些具體事實和數據,作一些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