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看了許多心理書籍,當時好像有點用,但沒多久又回到老樣子

2020-12-10 平易心理研究

傳統心理觀念的哥白尼革命

【簡介版 —— 04

【簡介版 — 03】請點擊 :

20歲時沒自信,40歲後卻自信從容,可這與我學習心理學無關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平易老師!

下面接著我上篇文章和大家繼續聊。

在我的「平易心理研究「帳號裡的各種文章和視頻中,也包括您正在看的《傳統心理觀念的哥白尼革命》這一系列文章中,我提出的有關心理領域的許多理論觀點,都是真正的原創性理論。所以,如果您無意看到了我的文章或者視頻,你會發現我這些原創性理論及觀點,與你以前所了解和知道的幾乎所有的心理理論完全不一樣,甚至可以說是與傳統觀點完全相反。因此,我的這些新觀點,可能會帶給你一種你大腦中的固有認知被徹底顛覆的感覺!

我要補充說明一點的是,如果你對「我們人類是如何做出思考和判斷的基本原理」有所了解的話,那你可能應該知道,其實我們每個人在做出某種思考和判斷時,必定是建立在大腦中已有的認識和觀念基礎之上的,所以,當我們遇到某個事物與自己過去固有的認識和觀點完全不同時,我們的大腦會自動的進行排斥。有關這一點,我會在後續的內容中,詳細地進行講解,並且明白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

所以,如果你沒有認真深入和全面的去了解和思考我的很多觀念,那麼很有可能你在不自覺中,就已經無意識地用了你頭腦中過去已有的觀念系統,來對我提出的觀點進行了『』自動化"的判斷,這時,你很有可能會覺得我說的觀點根本就是錯誤的。

實際上,我看了我最近一些文章和視頻後面的評論發現,有不少朋友不太認同我的一些觀點,這恰恰說明我的觀點太過顛覆,就好比這個世界上許多新思想新知識在剛剛誕生之初,都會被社會大眾所排斥和不接受是一樣的道理。比如,就像當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時,沒多少人相信它是正確的。

由於我從小喜愛科學,所以,我的思維方式,總是傾向於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考,還有科學的實踐精神,我從小就喜歡小製作小發明,後來是電子發燒友,曾經動手自製過收音機、擴音機、音箱等等。並且,我對科學史也有一定的了解,正是由於我自己在學習傳統心理理論效果並不好時,所以,大腦中曾經打下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索精神這個基礎,讓我對傳統的心理觀念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有關哥白尼天文學革命背後的科學方法論,我會在後面分析講解,並且後面我還會介紹我是如何運用哥白尼科學方法論,對傳統心理觀念進行重新的檢驗的。這裡就先不展開講了,只是提前預告大家一下。

好,我們再繼續返回到前面的話題。

必須強調的是,我提出的許多新思想、新觀點,絕不是毫無一點根據的在那信口開河,它們其實是來自我大量的研究實踐,是有實踐的堅實基礎作為支撐的。在心理研究領域我有著20多年的研究實踐,當然,我最開始研究實踐的目的是為了改變自己,這個階段大概有七八年時間,是從我20歲——28歲左右。除此之外,在我漸漸改變自己之後,從2003—2020年,我研究心理的目的則是為了更好地幫助求助者去改變,所以 ,這17年我一直從事心理培訓和心理諮詢輔導的工作實踐。

我還要提到的一點是:看過我的文章和視頻,以及了解過我的經歷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我是因為學習了許許多多傳統的心理理論方法很多年,可結果卻是,只有些許的改善,而並沒有真正的改變,所以,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我才靠著自己在生活的道路上,以及在社會實踐中,一點點的摸著石頭過河,逐漸靠自己的摸索而最終改變了自己。

因此,我所走過的一條「自我改變之路」,幾乎沒有人走過,所以,它必定和傳統心理觀念的理論的方向、路徑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我提出與傳統心理觀念完全不同的這套新的理論假設和新的觀點,其實是一種實踐後的必然結果。

所以,由於我的觀點完全是基於我自己真實的人生經歷和實踐,因此,它完完全全是原創的,甚至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還沒有的新思想和新觀點,是人類已有知識體系的「新增量」,而不是那種到處都可以看到的似曾相識的「二手知識」,也就是已有的「知識存量」。

比如在網上(在很多書上其實也一樣)我們就可以看到很多的「二手知識」和觀點。舉個具體例子,就好比「自信」這兩個字,你會發現不論書上還是網上的各種文章、視頻、講座等,大家對「自信」這兩個字的觀點和態度幾乎完全一樣,比如說,都認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對一個人很重要,因為沒有自信,就不可能擁有「好「的人生。

而對於「自卑」,許多觀點都一致認為:一個人之所以自卑,是因為不可能客觀評價自己,或者說是自我評價太低了,因此,一個人要想擺脫「自卑」而建立自信,首先要對自己有正確和客觀的評價。針對所謂「自卑」這類「心理問題「,你會看到許多文章、視頻什麼的,都在給你「開方子」提建議,說:你要學會客觀評價自己,要多看自己的優點,多看自己的長處,正所謂「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你養成習慣多看自己的優點長處,經常自我暗示,久而久之,你就會變得自信起來!

我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看過類似的觀點,我在20多年前曾經就看過不少書裡面是這樣寫的。我那時很「迷信」這種觀點和方法,所以,我經常把自己的手上,一些書上,寫上自己的優點長處,然後暗示自己,提醒自己,要多看自己優點長處,少看自己的不足和短板,提醒自己不要總和別人比,要和自己比,每天要進步一點點,然後多看自己每天的成功和進步。

上面這些所謂的方法,我想很多想通過學習心理學來改變自己的「追心族」們都不陌生吧,都用過吧?可我想問你,它真的管用嗎?真的有效嗎?或許剛開始還會有點些許的效果,但是你會發現,相對於要刻意的努力的去記住我們的優點和長處,我們似乎天生的更「善於記住和容易關注」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結果,沒過多久,我們又開始自動自發的忘記和忽視「優點和長處」,而「鬼使神差」的又去關注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於是,自卑又捲土重來!

我想很多學習各種心理相關理論方法的朋友,都會有這種切身體會的。

所以,你會發現,網上、書上流行的許多傳統心理觀點和理論方法,幾乎都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幾乎都是「二手知識」,人云亦云,並且,聽起來似乎都很有道理,你會感覺它們講的太對了!可實際上,這些所謂的「道理」和「方法」,根本無法與現實生活接軌,根本沒有可操作性,或者根本經受不住時間和實踐的檢驗。

所以,有一句話現在很流行——道理聽過那麼多,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那些所謂的道理,它們往往是「聽起來很有道理「」,可一回到現實生活中,我們卻很難做到?

針對這個現象,我提出一對概念,叫:書本邏輯和現實邏輯。

什麼叫書本邏輯?什麼又叫現實邏輯?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老樣子」用英語怎麼說?這譯法也太直白了吧!
    老樣子也就是沒變化,所以同學們可以用 nothing 表示老樣子。nothing much / nothing.   沒什麼事nothing new.   還是老樣子not much just busy. 沒什麼就是有點忙You look pale,is everything ok?你臉色有點蒼白,你沒出什麼事吧?
  • 「老樣子」用英語怎麼說?這譯法也太直白了吧!(音頻版)
    ,一直在重複過去的生活,那麼老樣子用英語怎麼表達呢?老樣子也就是沒變化,所以同學們可以用 nothing 表示老樣子。nothing much / nothing.   沒什麼事nothing new.  還那樣not much,same old.
  • 《江湖兒女》將映 賈樟柯:我還是老樣子是觀眾變了
    我寫劇本接受不了用普通話寫   華商報:從《小武》到《任逍遙》《山河故人》再到這次的《江湖兒女》,都是對於家鄉情感寶藏的挖掘,這種對於家鄉情感的挖掘還會持續多久?   賈樟柯:我覺得會佔據我大部分的創作吧。這是一個綜合的原因,我在寫劇本、處理人物的時候,就接受不了用普通話寫。
  • 選秀結束後,by2又回到老樣子,兜兜轉轉12年難回往日輝煌
    即便能力強,最後也只能獲得第三名,節目結束後給姐妹倆帶來的影響也並不明顯,很快by2又回到老樣子。節目結束後,by2與《明日之子》的選手們一起接了某零食的代言,也拍攝了雜誌,同時節目組給她們發行首張音樂合輯。表面看上去風光無限,但實際上對她們兩人的事業並無實質性的幫助。
  • 用心理書籍來幫助自身成長
    現象:心理類書籍銷售持續上升   如果你經常逛書店,你會發現書店裡心理保健類的圖書越來越多,甚至一些報刊亭銷售的心理保健類雜誌也越來越多。在大上海城的書店,銷售人員很含蓄地告訴記者:「好不好賣,你從書的數量上就可以看出來。」  「像心理醫生、心理學等心理保健類書籍,我們書店有很多,銷路也不錯。」
  • 你有多久沒讀書了?從現在開始喜歡你,我的書籍
    自從離開校園,你有多久沒有讀書了。我大概是三四個月吧。因為我離開校園也沒多長時間,嘻嘻。說起讀書,我從小便對這件事情有很大的興趣。從上學時期的教科書,不管看懂看不懂,只要新書到手,從頭到尾,我都能完整的看一遍。
  • 心理諮詢要做多久?
    來訪者的社會支持同樣是慢性胃炎,飲食清淡、工作輕鬆的病人,恢復速度比經常喝酒、壓力巨大的病人快。一周有7X24小時,而心理諮詢只佔了其中50分鐘。生活中發生的其它事,也會對來訪者的改變產生影響。諮詢師的流派認知行為療法(CBT)時間短,平均8-20次,圍繞症狀減輕和社會功能恢復進行。當症狀減輕到對生活的影響不太大時,諮詢就可以結束了。心理動力學療法,長程時間久,1-2年很常見,會涉及心理的各個方面。短程大約20-25次,一般集中精力解決一個問題。
  • 「你沒變,還是老樣子」,用英語口語怎麼說
    是呀,你還好嗎(這裡用的是現在完成時。)B:I've been alright.我很好。我一切都好。A:What have you been doing? 你忙什麼呢?(現在完成進行時)B:Just working. 上班唄。或者說:Nothing much. 沒忙什麼。
  • 看了很多書為什麼生活沒有改變?老祖宗2000多年前就給出了答案!
    網際網路給我們帶來了無數的便利,看書也是唾手可得,網購圖書方便又實惠,隨便一個app隨時隨地就能閱讀電子書,可以看書也可以聽書,還可以通過看視頻讓別人給你講解書。仿佛人人都可以博古通今,學貫中西,感覺肚子裡墨水真不少,甚至出口成章。可是問題來了,為什麼讀了這麼多書,好像生活沒有什麼改變呢?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生活就是自己哄自己,學會用情感智力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就像羅伯特·戴博德《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而她閨女當時的狀態則是,別人介紹的不想處,自己又找不到合適的,隨便找個人湊合吧,又過不了自己心理這一關。別人總說她挑剔,眼光太高。當「我」會走了,會說話了,爸爸媽媽你們開心的好像得了諾貝爾獎:「我們的寶寶真棒,真聰明!」那時候的媽媽,真的好像天使,用愛意滋養著「我」,好幸福啊。
  • 明天重返教室還是老樣子嗎 老師變身橢圓形機器人?
    寒假結束了,明天就要重返校園,重新開始熟悉的校園生活了,好像一切都是老樣子。走進教室,會不會發現裡面有些不一樣?作者 盧文重新回到學校,聽到了熟悉的上課鈴,卻沒見到熟悉的老師,進門給我們上英語課的老師換成了個機器人。這個橢圓形的機器老師,一米來高,一張臉就像個iPad,靠著兩個小輪子「走」起路來挺利索。
  • 你有多久沒看書了?當代大學生看書的現狀是這樣的
    你有多久沒看書了?你有多久沒看過一本課外書,也就是為了增加認知和樂趣的書?很多同學都想好好讀書。但是,一回到寢室或者家裡,便自然而然地拿起手機,點開微信或者微博,津津有味地刷了起來。沒過多久,我們便沉迷在網絡的虛擬世界裡了。那一個個有趣有料的標題,令我們不禁想點開一探究竟;那一篇篇讓人好奇的故事文章,又猶如一塊塊磁石般吸引著我們。
  • 我懷孕在家,愛計較的姑子非要來照顧我,沒多久我流產了婆婆笑了
    上個月我剛查出來懷孕,小姑子就趕著要來陪我,我覺得很奇怪,她跟婆婆一向都不喜歡我,平時別說來陪我了,就是一個桌子上吃飯都要想辦法奚落我,我都習慣了,儘量不跟她囉嗦,可是現在懷孕了,她居然來陪我,這倒是讓我有點受寵若驚,不過平時不來往,現在來陪我我跟她也沒什麼話說。
  • 豆瓣9.1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你為什麼不憤怒?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是一本獨特的心理寓言故事,作者用敏銳的心理洞察力和出眾的才華在這些對話情節中,我們也好像就坐在他們旁邊,成為了蛤蟆先生,接受著心理諮詢。蛤蟆先生為什麼不憤怒?蛤蟆先生的一個苦惱是,他好像不會對其他人生氣,不會憤怒,他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為了找到這個原因,通過與蒼鷺的交談,他探索了自己的童年生活,也是第一次客觀地梳理了與父親的關係。 蛤蟆先生雖然是一個富二代,不愁吃穿,還繼承了大莊園,有很多朋友,是學校的董事。看起來好像很幸福。
  • 抖音這個XX看上去好像有點中暑了是什麼梗 中暑梗的來歷
    抖音裡面有一句評論是「這個XX看上去好像有點中暑了」,「不如我們來。。」這是短視頻製作人華農兄弟的臺詞,經常會出現在他們的視頻裡面。抖音這個XX看上去好像有點中暑了  這個XX看上去好像有點中暑了,用於評論區意思大概就是救不了了,沒救了,乾脆燉了吧!
  • 「老師正在上課,突然好像有點不舒服」肚子疼嗎?
    許多父母對於教育孩子這個問題,確實也是非常的苦惱。有許多父母覺得說教無用,那就用武力解決吧!這位快遞小哥要求一位小朋友籤收快遞,可是小朋友卻不同意。原來是母親買的衣架,就是為了打他用的。這樣的關係確實是讓小朋友情何以堪啊!我怎麼可能籤收打我的兇器呢?
  • 書籍銷售八成仍是紙質書 為什麼紙質書報難以取代
    原標題:為什麼紙質書報難以取代 從前一陣火爆的北京書市,到逐漸回溫的實體書店,再到屏幕大熱的讀書讀信節目,紙質書報似乎又有回暖的趨勢。另外,許多參與者都表示,從電子書提供的內容來看,它們的價格有點太貴了,因為它們不像紙質書那樣有充實感,「好像點點屏幕翻頁,一本就過去了」。赫爾姆指出書籍是孩子們最早的互動對象之一,「實體書是非常特別的產品,我們知道實體書對於很多人來說意義重大。」
  • 產後心理健康調整:看心理書籍、增加運動、獨處冷靜、讀育兒百科
    後期自己看了心理書籍、時間安排的書籍來調整我的狀況,全職媽媽也可參考下:1、看多本心理書籍,讓自己適應媽媽的身份,適應後當遇到問題就迎刃而解;推薦以下6本書:非暴力溝通、為何越愛越孤獨、親密關係、婚姻的意義
  • 「我的心好像生病了」:用這四個字,治癒心理疾病
    欲望超過了自己的能力,不想落在別人後面,就特別急於求成,總想著走捷徑,用最少的努力去獲得最大的成績。世上哪裡那麼多容易獲得成就感的事情啊,如果有,成功也不值得人稀罕了。沒有獲得期待中的結果,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強,於是,我生病了。
  • 好想回到2001年,那時周迅還沒紅,高圓圓沒結婚…
    知乎有個熱門話題:如果可以回到過去,你想回到哪一年?高贊回答說:想回到小學5年級的某個夏日午後。那個扎著馬尾辮的姑娘,就坐在我身邊。記憶回到 2001 年元旦。當電視主持人用字正腔圓的口吻說「讓我們歡迎 21 世紀的到來」時,大家才發現,原來 2000 年不是21世紀初,2001年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