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中對「母」的解釋是「母,牧也」,按照大白話就是「養育子女就像餵養小動物」。動物養的時間久了,會產生感情,更遑論一個活生生的人呢?《奧羅拉公主》中的母親在女兒不幸被害之後,不惜付出一切,只為女兒復仇,為觀眾演繹了比海深比天高的深沉母愛,今天本文就以《奧羅拉公主》為例解析這部懸疑電影背後的現實意義與其獨特魅力。@
《奧羅拉公主》上映於2005年,由韓國方銀振執導。方銀振導演並非科班出身,她作為演員參演過多部話劇與電影。2005年的《德奧羅公主》是其作為導演的處女作,展現了她驚人的現場指揮和導演能力。該片豆瓣評分僅有7.2分,但卻讓很多觀眾淚流滿目,為母親的愛,為她的犧牲與執著。
影片講述了嚴正花飾演的鄭順貞在女兒被害之後的一系列復仇事件:鄭順珍與丈夫離婚之後,與女兒相依為命,有一天她接女兒遲了,女兒遭姦殺之後,被扔在垃圾場裡。兇手是個富二代,在律師的作偽下,假裝精神病,躲過法律的懲罰,鄭順珍決定自己為女兒報仇.......
不少人認為《奧羅拉公主》雖為懸疑片,但其懸疑色彩並不濃厚,警察破案情節並不出彩。但我認為,這部影片主打的並非懸疑元素與破案技巧。
更比起故事內容,更重要的是隱藏在背後的主題以及導演對於整個社會的思考。今天本文將從創作手法、象徵符號、主題呈現以及現實思考4個方面,解析《奧羅拉公主》的藝術價值與現實意義。
01、主線採用「母親」視角為主的「復仇」單一線性結構,用副線「女兒」視角為主的倒敘手法解釋母親瘋狂的原因,邪惡的行動搭載正義的出發點,引起觀眾共鳴
整篇故事以被雨打溼的車窗開啟,奠定了本片沉重壓抑的氛圍。影片剛開始時,觀眾很糊塗,不知道該片講的什麼故事,但隨著故事的不斷推進,兩條線索逐漸展示在觀眾的面前。
故事以母親鄭順貞為切入點,她先在超市裡,殺害了毆打繼女的後媽,警察開始出動破案。隨之鄭淑珍做護理,趁著服務員休息的時候,跑去用面膜使得女老闆窒息而亡。她又用利用試車的機會,用美色勾引了女老闆的情夫,用氰化鉀毒死了他。因為10塊錢而拒載女兒的計程車司機以為刮蹭之後對她進行無理糾纏的烤肉店主的兒子,她都沒有放過。接著是收了錢而將富二偽裝成精神病的律師,在最後,她假裝精神病,去醫院治療,最終用刀片殺死了姦殺女兒的富二代。
影片用女兒的視角講述故事發展的原因。母親和父親離婚之後,母親一個人帶著她。那一天因為母親在路上發生了刮車事件,對方對她不依不饒,導致女兒被接遲了。女兒被老闆攆了出來無處可去,坐計程車的時候因為差10塊錢被計程車司機趕下了車,導致她被富二代騙上車,最終姦殺,被扔在了垃圾堆裡面。
如果法律能給母親鄭順貞一個滿意的交代,那她也不會走上如此的地步。但是法律卻辜負了她,富二代利用自己家的錢,利用律師偽造自己患有精神病,逃脫法律的制裁。當正義得不到施行的時候,一個失孤且絕望的母親,唯有自己拿起刀,刺向自己的每一個敵人。
如果說該片前面的劇情過於平淡單薄,那麼劇情最後的反轉才是整部片子的高潮。女主知道前夫是警察,且留下了那麼多的證據,前夫肯定會找到自己,那她為什麼這麼做呢?所有的觀眾的心都被提了起來。她用女兒的語氣跟丈夫哭喊,指出丈夫的軟弱。她在精神病的時候,丈夫送給她一本《聖經》,當晚她在《聖經》裡面找到刀片。第二天,她將刀片插在自己手心裡,用刀片割掉了殺人犯的頭,自己也自殺了。
將刀插在自己的手心裡,躲過醫院的檢查,需要多麼大的忍耐力。這背後的一切都是因為想要為女兒復仇的決心在驅動著她。在醫院內,她殺掉了最後一個兇手,但在醫院外,還有一個逍遙法外的律師,這時候拿起屠刀的卻是她的丈夫,曾經的警察。
成為兇手的人,曾經也是受害者的親人,邪與正的轉化,邪惡的行為背後卻存在如此正義的出發點,隨著最後一個律師的死亡,觀眾心中的憤恨也得到疏解,戳中很多觀眾的「爽」點。
02、女主多米諾骨牌式殺人的背後,人性的冷漠與母愛的熾熱相互碰撞,也是導演對於現實的反思與人性冷漠的對抗,貫穿全劇的歐若拉貼紙和女兒的歌聲,對於父親母親都有不一樣的意義
物品隱喻可以說是《奧羅拉公主》的一個特點,女主殺的每一個人,既是間接造成女兒死亡的從犯,也是導演對於整個社會的反思。
打人的繼母:繼母雖然並沒有對女兒的死亡造成實質性的傷害,女兒曾經說繼女想要後媽快點死。她認為這是女兒在世上的一個願望,所以她要滿足女兒,這也代表了她對女兒的愛,與僅存的善意。婚紗店女老闆和情夫:女兒放學之後待在婚紗店,但女老闆因為要和情人約會,就將女兒趕了出去。女老闆的情人是有老婆的,但是他依然出軌,女老闆做了別人的小三,暗示了對於現代不良社會風氣的反對烤肉店老闆的傻兒子:當時鄭順珍本來想去接女兒的,但卻在路上與他發生了刮車事件,他不僅無賴,還罵她長得像個狐狸精。表達了對於現在社會對女性的文化,用外表來決定一個人的形象。計程車司機:當時女兒坐了他的車,但他卻因為女兒缺少十幾塊錢,就將她在中途放下了,明明只差十幾塊錢,卻不願意送女兒一程,在他的心裡表示金錢利益高於人性道德。最後的律師:為了金錢泯滅良心,將兇手洗白,使其逃離監獄的命運。身為一個律師卻蔑視法律,不為正義說話,卻為金錢折腰。殺人棄屍的富二代:躲在監獄中,也逃脫不了被殺的命運,說明就算可以得到一時的安全,但最終也會得到應有的懲罰。
明明只是伸一下手就能幫助的事情,卻因為這麼多人的漠視,而使一條鮮活的生命,消失於人世間。女主扼殺的不只是這些人的生命,也是世間醜陋的人性與人類的劣根性。
導演為被殺的人也安排了其他的罪孽,女老闆叫了外賣,因為外賣來遲而不要了,並羞辱阿姨;情夫有了小三卻還想勾搭女主;烤肉店老闆的兒子見女主從朝鮮來,哄騙她,用工作做藉口,想要行不軌之事,律師更是不將法律放在眼中。導演意在告誡觀影者:人性的小惡與自私,最終會造成惡劣的結果,重者傷人性命,輕者傷害自己。
伴隨每一個案件的發生,現場都會發現一張奧羅拉貼紙。因為這是女兒最喜歡的動畫片,也是女兒的綽號,平時父母都稱她為「奧羅拉公主」。女主明知道前夫會根據這個線索找到她,她卻依然這麼做,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她的孤注一擲,為下面的自殺做出鋪墊。
奧羅拉公主的貼紙也是她苟活世間的理由,也是她對過去美好的懷念與心裡最後的一點善。可憐的女人,女兒被害身亡,丈夫逃避躲責。她孤身奮戰,利用女人的優勢,去殺害一個又一個人。身處地獄,心裡卻住著天堂,為了女兒,她甘願付出了一生。
03、女主復仇的背後,既是對於兇手的憤恨, 也是對於正義的追求,更是作為母親的自我救贖
我的女兒才6歲,清早被人發現丟棄在這裡,赤裸著身體和這些垃圾一起,而那個人卻在醫院裡接受治療。
這是女主在垃圾場被圍捕的時候說的話。她對這些造成女兒死亡的人嫉妒憎恨,她曾經想過將這些人繩之於法,在期待中兇手最終被找到了。她以為訴求能夠得到滿足,但是沒有。富二代利用家裡的錢,找到厲害的律師,偽裝成精神病,逃脫了法律,或許在某一天他就能被放出來。
法律的公正性已經被金錢和權力掩蓋,在人性自私、事態冷漠、陰暗不公裡,失去女兒的她,不能親手將犯人送進監獄,替女兒報仇,那她就只能自己成為劊子手。
當年替被告辯護的律師說:
殺人?沒有那樣的罪。在犯罪的範圍內能不能結束?殺人、搶劫、誘拐、強姦,有史以來天天發生的事情,在我們決定他們為犯罪的時候,他們就開始成為犯罪了,推翻也是一瞬間的事情。法不是開玩笑的。
這樣的話從一個律師的嘴中說出來,極為諷刺。所以丈夫在面對妻飛蛾撲火般的復仇計劃中,終於不再逃避,奧羅拉公主在他心裡復活了,他辭去警察的職位,不再想成為牧師,而是接過前妻的斧頭,致律師於死命。
女主鄭順貞對於殺人犯富二代的恨,無可置疑。對從犯的恨,也是可以看出來的,不然她沒有必要殺掉這些人,只要殺掉真正動手的富二代就行了。
心理學中有一種防禦機制叫做轉移,也叫移置。就是將對某個對象的情感欲望和態度轉移到另一家為安全的對象上,而後者完全成為前者的替代品。以減輕自己心理上的焦慮。
女主知道這件事情最應該怪的是自己和丈夫,如果不是自己忙於工作而忽略了女兒,女兒不會沒有人接,導致最後的慘劇。她也怪自己的丈夫,如果他沒有大意,沒有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如果記著女兒的生日及時來接她,那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所以她不能接受女兒遭到這樣的事情,再加上兇手竟然沒有被繩之於法,她心裡不甘,所以她將自己所有的仇恨都轉移到了阻礙她去接女兒的人。
在為女兒復仇的路上,她雖然是在追求正義,也是在自己贖罪。她利用丈夫殺掉了逍遙法外的律師,在她看來,她和丈夫兩個人都是該死的。她知道丈夫害了人之後,不會免於法律的追捕,所以她在舉刀自殺的時候是笑著的。這笑裡有為女兒復仇的暢快、即將去見女兒的開心、也有為自己與丈夫贖完罪的釋懷。
04、基於《奧羅拉公主》的沉重主題,談談我對於現實的思考與感悟
在這場復仇悲劇的背後,是人性的冷漠與正義的缺席,俗話說雪崩之後,沒有一片雪花是孤獨的①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如果如果劇中烤肉店主的兒子不對女主胡攪蠻纏,那她也不會耽誤接女兒的時間。劇中的老闆娘能夠接收小女孩在店裡,等她母親來接完她之後再走,小女孩也不會自己去坐車。如果的哥願意給小女孩送回家,那麼也不會遇到富二代。
可是世間沒有如果,也沒有不會。一點點小小的惡就能造成很大的惡果,一點點的小善,就會有一個好的結果。就像那些被殺的、看似無關的人,他們直到死之前,才知道自己曾經的一點點漠視,造成了一條生命的逝去。在生活中我們遇到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儘可能的伸出自己的一點手,可能這一點點的伸手,對於對方就是很大的幫助。
②工作最重要,但孩子還是要放在第一位。
劇中的父母都是為了自己的工作而耽誤了孩子。母親因為工作,接女兒太遲;父親則是將工作放在第一位,連女兒的生日都給忘掉了。所以女主才會在垃圾場的時候一聲聲的哭訴,「爸爸爸爸,我好疼呀!」也是從那裡,父親開始轉變,意識到自己對女兒的責任,開始一改之前的逃避,給了被關在醫院裡的妻子一本夾著刀片的《聖經》。最終製造律師車禍身亡的現場。既圓了前妻復仇的夢想,也圓了對女兒的愧疚。
不要總是等到失去的時候才知道珍貴,等到失去了卻已經來不及了。在生活中,掙錢很重要,但是家庭更重要。很多人父母都說要掙錢養孩子。即使讓孩子物質生活滿足,但精神世界卻很缺乏。這和「物質生活缺失,但精神世界豐富」又有什麼不一樣呢?你所說的對孩子好,只不過是你以為的,孩子卻不一定這樣認為。孩子的成長沒有多久,好好陪陪他們才是最重要的。
③「程序正義和情理正義到底該怎麼抉擇」這個話題,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但是要相信惡有惡報
按照程序正義來說,除了富二代,案子裡的每一個人都罪不至死。因為他們並不是直接的殺人犯。但在情理正義當中,這些人都極端自私,冷漠。繼母覺得他不過是在管教孩子,女老闆自以為是,攆走小女孩之後還說「沒本事劇別養孩子啊」。富二代殺了人之後,在精神病院裡依然是開開心心地摺紙。這些人沒有得到懲罰,那些人甚至沒有愧疚過,而受害者的父母卻每天都在接受內心的譴責與焦灼。
正是這樣的程序正義與情理正義之間的糾結,讓這部片子多了更加讓人審視的意味。如果法律不能夠維持公正,那麼到底該不該執行私刑處決?這是一個亙古不變、值得討論的問題。但是我們相信隨著法律的健全,現代化社會的建設,我們應該相信法律,相信正義,不值得為惡人付出自己的一生,就像古話所說的「惡有惡報」,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
總結一下:
看完《奧羅拉公主》後,我的腦海中不斷閃現那一張張奧羅拉貼紙與小女孩的歌聲,可惜這樣的生命再也不會有了,那樣幸福的母女也不會生活在世間了。雖然只是電影,卻給人很多的啟迪。
也許我們都曾在無意中拒絕過別人的伸手,但如果當我們成為被害者時,又有誰會出來拉我們一把,給我們伸一下手呢?所以在平常生活中,伸出手給別人一點幫助,可能下一次你也會受到別人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