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宋代人那樣挽弓射箭 中國美院一群95後這麼玩弓箭

2020-12-20 浙江體育在線

上圖:國美弓社的學生穿戴札甲,在比賽現場特別惹眼。

下圖:這套札甲耗時半年打造。  

  浙江在線5月2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李穎 王瓊 通訊員 葉琛欣 文/攝)上周末在中國美術學院的象山校區舉行的全國高校聯合弓箭競技賽的現場,一個站在隊伍最中間的95後小夥,一上場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因為他身上,穿的是一件復古的藍色盔甲。而這套盔甲既不是網購而來,也不是從劇組借來的,而是中國美術學院弓社大二學生裴開東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參考了很多資料,甚至是文物的出土報告等,純手工打造的。

  弓箭,這項傳統體育運動,對這些95後學生來說,已經不單單是一項體育運動,更成為一種文化象徵,他們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長和一腔熱情,用自己的方式傳承傳統文化。

  美院大二學生

  花半年時間做了一套盔甲

  現場吸引無數目光的這套藍色盔甲,專業名字叫做「札甲」。(札甲是中國傳統盔甲裡的一種,鐵甲葉片通過繩子相互排列疊加成型,屬於漢服裡的戎服,應用於軍事。)

  這套精美的藍色札甲,出自弓社大二學生裴開東之手。裴開東是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的學生,今年剛剛20歲。

  說起和弓箭的緣分,他說:「我很早以前就接觸了射箭這項運動。高中的時候,花了好幾百在網上買了把競技反曲弓,在家裡練著玩,最近開始接觸傳統弓。」玩著玩著,裴開東不光開練,還迷上了弓箭的周邊,「我不是比賽型的選手,平時訓練不多,大概一個月練習兩次,每次練上三個小時,但弓箭周邊的盔甲和射箭很吸引我,因為這些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所以裴開東開始打造自己的第一套盔甲,「我最初在網絡和書籍上找了很多資料,還看了許多國內外同好(註:指對同一事物有相同愛好的人)提供的圖片、出土報告等,做這套甲的時候還參考了古代繪畫和雕塑,甚至國內外留存的實物。這頂『鳳翅兜鍪』(即頭盔),因為沒有相應出土的實物作為參考,所以有很大的想像成分。」裴開東還和記者科普了一把,「所以這套甲不能稱之為『復原』,準確來說是我對宋代盔甲外觀的仿製。」

  這套札甲分為兜鍪、批膊(肩膀部分)、身甲、甲群以及臂甲和脛甲這幾個部分,除了不鏽鋼的甲片是機器批量衝壓出來的,其他都是他親手操刀。全套裝備加起來差不多有30斤,「其實穿戴起來也挺麻煩的,」不過熟能生巧,現在裴開東穿盔甲只需要幾分鐘。

  做扳指、腰牌、排練舞臺劇

  95後的弓箭愛好者很專業

  這套札甲,只是裴開東作品中的一件,「比賽當天還有一套金邊立領對接鎖子甲,是我最近做的。」而在這場弓箭大會的比賽現場,由學生自己製作的弓、箭、盔甲、扳指……擺了滿滿一桌。

  在國美弓社乃至整個中國美術學院,和裴開東一樣,沉浸在傳統文化裡的95後還真不少。成立還不到兩年時間的國美弓社註冊會員已經有100多人。社團有專門的訓練場地,會定期組織訓練,這次的比賽當中,10個小項的前三名裡,四個都有美院學生的位置。去年中國射箭運動推廣理事會舉辦的全國比賽,也有學生闖進了前16強。

  除了比賽之外,社團成員還搗鼓起了弓箭周邊。裴開東介紹說:「在弓社,做弓、箭、扳指、弓囊箭壺、盔甲的,還有玩兵器對練的,都有。」國美弓社的徽章、為了弓箭比賽特別設計的腰牌形狀獎牌,古風十足的特色獎狀,還有長款射箭服裝,現場各種傳統元素十足的周邊產品,都是由學生親手設計的。因為愛好還有成員乾脆做起了創業公司,創業的項目就是做自己喜歡的弓。弓社裡還有人將弓箭演變歷史故事以舞臺劇的形式搬到同學們的眼前……從比賽到實物周邊再到藝術演出,他們把傳統文化玩出了新花樣。

  中國美術學院團委書記徐增鎏說:「美院濃厚的射箭文化氛圍,其實都源於同學們的興趣,他們自發的想把這項運動推廣起來。通過自己的專業特長,把傳統文化和體育運動結合了起來,其實也是給這項運動帶來了新的文化外延,相當於給體育賦能了。」

相關焦點

  • 挽弓當挽強,弓箭在中國古代戰場上的實戰運用
    與人們的固有觀念不同,「胡服騎射」並非是中國騎兵的騎射之始。至少早在趙國尚未完全立國的趙襄子時代(在位時間為公元前475 ~公元前425 年),趙氏便已擁有騎兵。可是,時人的服裝上衣、下裳(即遮蔽下體的裙)、寬袍、大袖,根本不便騎馬射箭,所以想要掌握嫻熟的騎射技術就必須改穿北方遊牧民族的服裝。事實證明,騎馬本是習慣於乘車的中原人所不熟悉的,在馬背上使用弓箭射中目標更是中原人一時難以掌握的。
  • 拉弓射箭 父子兵齊上陣
    事實上,在中國傳承最久、影響最廣的貴族運動,莫過於射箭。自西周開始,作為六藝之一的射箭運動被列入如周王朝的貴族教育系統,都是王公貴族必上的課程。 射廬80後老闆周明說,就算在成都的弓箭俱樂部玩一把真資格的射箭,也就幾十塊錢,「貴族運動真正的貴並不是消費,而是他們身上被人們賦予的內涵和品德。」
  • 成都上千愛好者學古人射箭 傳統弓文化正走近普通人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冷兵器時代,徵服者們都擁有一批陣容強大的弓箭手,箭如飛蝗、所向披靡。射石飲羽、轅門射戟等典故,則道破了傳統弓箭對力量和準度的不懈追求。然而,在如今的射箭運動中,與粉絲眾多的反曲弓和美式獵弓相比,傳統弓學習者寥寥。
  • 說說中國古代的射箭運動
    明代佚名作《明宣宗行樂圖》中「射箭」圖卷  射箭是中國一項歷史悠久的體育運動,早在仰韶文化時期,已經有了石鏃,說明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弓箭確已出現。據說在金石兼用的夏禹時代,已經出現了紫銅鏃,「禹穴之時,以銅為兵」,於是弓箭又從生產生活工具變成了武器。殷商時代,銅鏃基本上代替了石鏃,青銅的箭鏃又遠勝於紫銅的箭鏃,十分鋒利,在戰爭中獲得了極為廣泛的應用。從《考工記》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弓箭在商周時代的迅速發展。
  • 玩過弓箭你就知道,全身板甲真不適合射箭,西歐騎士近戰也是沒招
    或者採用鎖甲和板甲進行混搭的配置來保證肩背活動不受影響去完成射箭的需求。步兵穿乾脆卸掉護肩護臂的半身甲也是常態。如果無視全身板甲不適合射箭這一客觀事實,非要說全身板甲可以射箭,但就有點抬槓了。因為可以射箭和用弓箭作戰差著十萬八千裡呢。比如上圖中,船上穿全身板甲一名戰士就拿著弓看起來像在射箭。
  • 射箭是一種很酷的修行
    因為他覺得在精準度上,複合弓絕對是一流的,而且各類零件組裝拆卸的過程,能夠讓強迫症患者感到滿足,「反曲弓是奧運會比賽用的,複合弓是美劇裡那些孤膽英雄最常用的,至於傳統弓,比較難操作了,而且就我對圈裡的了解,玩傳統弓的要麼是大叔要麼是單身狗」。說到這裡,90後董胖胖估計要打噴嚏了,他就是個地道的傳統弓箭愛好者。
  • 太極拳:「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之「拉弓射箭」(二十)
    弓箭:冷兵器時代,最可怕的致命武器,威力大、射程遠的遠射兵器。弓包括彈性弓臂和韌性弓弦;箭由箭頭(銅、鐵或者合金構成)、箭杆(竹或者木質構成)和箭羽(雕、鷹或鵝的羽毛)構成。是古代軍隊與獵人使用的重要武器之一。
  • 夏天玩點不一樣的,新晉高人氣運動!一份超全的射箭小白入坑指南
    這幾年一些新興的運動健身方式也進入了大家的視野,比如像拳擊、瑜伽、鋼管舞,都是現在很火的健身項目。對於橘子而言,橘子這兩年開始接觸並愛上了一項運動——射箭!要說起和射箭之間的緣分,就不得不提一部經典的美劇《綠箭俠》!看著這個鬍子拉碴,頭戴綠帽的男人手拿弓箭站在樓頂,對著反派大喊一聲:「Wakanda forever!」
  • 中國傳統弓箭勝過現代弓箭?真的是這樣嗎?
    近期看到一篇文章,是關於弓箭的。文章稱,中國傳統弓箭在性能上超過現代弓箭,並且舉出了各種例子。諸如古代弓箭的製作工藝多麼複雜,選材多麼精良,設計多麼科學,並且還拿出了一個視頻作為佐證:▲視頻:蒙古族傳統弓對陣美式獵弓、現代競技反曲弓我本人也是傳統弓的資深愛好者,對古人的弓箭製造工藝的精湛也深感欽佩。
  • 冷兵器時代的弓箭有多大威力?圖解中國古代之八大名弓
    古代弓箭分成三大類,一類專門用於狩獵,一類專門用於軍事武器,而另一類則為娛樂用品。弓箭的製作和使用也都有著濃鬱的地域色彩,「就地取材」是首要的。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幾種弓箭(除了現代的複合弓之外)總結起來也分為三種;竹弓、木弓、角弓。中國南方弓、不丹弓、日本弓是竹弓的代表,中國桑木弓、英格蘭長弓是木弓的代表,蒙古弓、匈牙利弓、是角弓的代表。
  • 模擬弓箭核心射手教你正確的射箭姿勢
    模擬類手機遊戲種類很多,想必大家也玩了不少,但是模擬弓箭的遊戲可能有不少的玩家沒有嘗試過。那麼,遊戲廠商 Aleksi Rantonen 近日推出的一款全新的模擬運動遊戲 Core Archery 《核心射手》,將帶給玩家們一個可以在手機中體驗到弓箭射擊的機會。
  • "北海造"弓箭揚威奧運射箭賽場 助力世界健兒奪冠
    8月15日17時50分結束的北京奧運會男單射箭決賽中,烏克蘭選手維克多·魯班奪冠。這些天一直在韓國首爾觀看電視轉播的北海雙贏洋弓董事長樸敬來興奮不已,立即打電話給金虎淳:「魯班用北海生產的雙贏弓箭奪冠了!」使用北海造雙贏弓箭獲得好成績的不僅僅是維克多·魯班,俄羅斯選手拜爾·巴傑羅夫同樣是使用該公司生產的弓箭獲得銅牌。
  • 古代武舉科考的弓,到底有多「硬」?現代人可能連弓都拉不開
    中國有一套完整的科舉制度,一直延續至清朝,武舉經歷了幾興幾廢。通常人們都會產生一種錯覺,學武之人大多都是沒文化之人,殊不知這也不是常人能勝任的職位。武舉考試要過"過五關斬六將",每個朝代都有各自具體的標準。唐代除了考驗武力值還要看顏值,宋代需要考軍事策略,清朝較為重視武舉,拉硬弓,舞大刀,石礩子是必考項目。騎射是每個朝代都會涉及到的項目,拉弓射箭這一方面尤為重要。
  • 弓箭千千萬,不過這三樣!(傳統弓篇)
    在聊了兩期現代弓種後,我們終於迎來了傳統弓篇,之所以把傳統弓篇放在最後,是因為筆者也是一名傳統弓習射者,深知在傳統弓的很多知識層面都存有爭議,所以細細寫來若覺不妥還望海涵。作為三大弓種之一的傳統弓,多指歷史上曾經出現的弓箭,在漫長的歷史中各個文明,發展出的弓箭種類繁多而複雜,許多文明都有著自身特有的傳統弓,然而即使有這麼多的類別,我們依然可以將它們簡便的分為兩類——直拉弓和反曲弓
  • 霸王硬上弓的正確姿勢《格鬥江湖》射箭大戰搶先看
    俗話說得好,人醜就要多讀書,球踢得不好就要多射箭,順水推舟固然成不了大氣,霸王硬上弓才是最為正確的姿勢!《格鬥江湖》創意弓箭系統震撼曝光,特色射箭大戰即將火爆開打,帶血的箭矢射出一片天,精準的射術開創出全新的武林江湖!趕緊霸王硬上弓,一起射起來吧!
  • 弓箭手怕近戰?看看戰弓磅數,讓鄭成功鐵人軍告訴你啥叫弓兵近戰
    其中容貌俊美擅長射箭的精靈族的形象可以說是深入人心,現在所有文藝作品中的精靈族形象都是來源於此。所以各種文藝作品中容貌俊美擅長射箭的形象的主要來源大多也都是借鑑了《魔戒》中精靈族的設定。而遊戲中一般出於平衡性的考慮,弓箭手如果設定為遠程強大,近戰也很強大,那麼這遊戲實在難以玩得下去,因為別的職業沒人玩了。
  • 張舒心:醉心復原傳統弓箭
    喜歡舞槍弄棒的張舒心也不例外,他和小夥伴們一起玩彈弓,參加民間組織的比賽,還拿過名次。說起十二歲時做的第一把弓,張舒心仍記憶猶新。「那時候沒處找牛角,單純用竹片做的,也是反曲弓,非常漂亮。沒有箭頭,就四處尋找串村的打鐵師傅打。回來再用砂輪反覆打磨。沒有人指導,全靠自己琢磨,可能這就是天賦吧。」  大學時在博物館裡看到的古代弓箭,讓他的心海再起波瀾。
  • 古代軍隊中的弓箭手是怎樣射箭的?其實東亞和歐洲的方法不一樣
    在古代,射箭是很重要的技能,連儒家都把射箭當作「六藝」之一,冷兵器時代,弓箭是軍隊中最重用的兵器之一,很長時間裡也是遠程攻擊的幾乎唯一手段,17世紀後,隨著熱兵器崛起,弓箭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但一直到現在,在體育運動項目中,弓箭仍然是一個重要項目,人類還在以這種方式來紀念先輩這項重要技能。
  • 一起射箭吧
    不知道最近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銀川突然多了很多射箭館,而且,上周六,一場由寧夏祺聚射擊射箭俱樂部組織的國辦測試賽暨月賽和2018青少年室內射箭賽,也將大家的注意力轉移到這些弓友身上。 原來,如今的銀川,已經活躍著一個小小的「射箭圈」,不僅有很多成年弓友,還有許多少年射箭迷。他們私下裡活潑開朗,但在箭場,卻各個酷勁十足,時刻準備一較高下。 現場 九月的銀川秋風送爽,空氣很舒服。寧夏祺聚射擊射箭俱樂部的國辦測試賽暨俱樂部月賽在戶外賽場上舉行,比賽進行得激烈而精彩,讓人大開眼界,兩旁擠滿了加油的人群。
  • 弓箭是怎麼來的?使用弓箭還有這麼噁心的絕招
    弓箭其實是個很奇妙的東西。恩格斯說:「弓、弦、箭已經是很複雜的工具,發明這些工具需要有長期積累的經驗和較發達的智力。」恩格斯很清楚的說明白了弓箭的三個部分:弓、弦、箭。按現在人們的知識,人用力拉弓弦,這個力被拉開的弓弦轉化成了勢能,這是弓箭的基礎動力;弓拉開了,鬆手,弓弦彈回,勢能轉化成動能,箭被彈射出去,這是傳動過程;箭頭是箭簇,尖銳鋒利,這是工具或武器。所以說弓箭其實是一種原始的機器,它具備了三個基本要素:發動機、傳動裝置和工具部分。毫無疑問,弓箭是人類最早發明的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