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能做到「點石成金」嗎?如果化學反應不能,通過物理反應能嗎

2020-12-12 奇點使者

引言:自從人類從大自然中發現了金後,這種化學性質極為穩定的金屬逐漸成為了珍稀品,甚至成為了一個國家的財富象徵。黃金對人類的誘惑力很大,那麼人類能做到「點石成金」嗎?如果化學反應不能,通過物理反應能嗎?

中國有個古老的成語叫「點石成金」,它的表面意思就是一個人具備能讓一塊石頭變成金塊的能力,常常被用來形容一個人能力超強或者能力的應用恰到好處。同時該成語也體現了古人曾經在「鍊金術」上有過長期的追求,幾乎歷朝歷代都出現過與鍊金術有關的案例,在鍊金師眼裡,只要給一物體施加足夠的外力,就能夠改變它的本質。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這是不可能實現的,至少通過化學反應是實現不了的。

化學反應和物理反應都是這個世界上最為普遍的反應,從表面上看事物通過化學反應能夠發生質的變化,但從實質上看只是事物的形態和結構發生了變化而已,構成事物的元素一成不變。同樣的,所有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分子、原子和離子等微粒發生電子的得失,從而組成一種新的化合物,但是參與反應的元素根本沒有變化,因此不可能讓一塊原本不含金元素的石頭通過化學反應變成金塊。

有人就會問了,既然化學反應無法達到「點石成金」的目的,那麼物理反應是否可以呢?從理論上來說是可以的,而且現實中科學家們也實現過。在元素周期表上金元素是序號為79的金屬元素,序號排位越靠後,化學性質就越穩定,也就是說越不容易和其他元素發生反應。剖開金原子的內部我們會發現其原子核外有79個電子,核內同樣有79個質子和118個中子,讓金原子改變性質的關鍵就是改變核內的粒子組成。

從科學家的試驗情況來看,目前只能通過核聚變或者核裂變反應才能達到目的,因為這兩種反應具備足夠的條件讓金原子核內部的質子數量和中子數量發生變化。目前人類通過核反應已經造出了金的多種同位素,例如金-195、金-196等等。然而這些同位素的性質遠遠不如金元素本身穩定,其中有不少容易發生衰變,從金元素變成鉑元素或者汞元素。同樣的,讓其他元素的原子通過核反應變成金原子也是不現實的,至少目前仍未有一起成功的案例。

除此之外,「造金」的成本十分昂貴。儘管核反應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上最具威力的反應方式,但是它的反應成本並不低,利用這種方式來造金簡直就是在做虧本生意,因此人類社會中出現的所有金都是從自然界中開採出來的,沒有任何金是人造的。至於為什麼地球本身蘊藏著金元素,這就要從地球的誕生講起了。除了地球之外,宇宙中其他星球和天文現象也會產金,例如超新星爆發和中子星碰撞。

這兩種天文現象的發生都伴隨著極為劇烈的能量釋放,這為原子的本質轉變提供了可能性。總而言之,光靠人類的力量是無法真正點石成金的。

相關焦點

  • 複分解反應與化學反應的本質
    我們再來討論複分解反應:Ca (OH)2、Na2CO3晶體中,離子之間存在靜電力,它們被牢牢束縛住,離子只能在固定的軌道上振動(微觀物質不會完全靜止),此時不能導電,兩者也不能發生化學反應。這個過程是物理過程,因為Ca2+、OH-之間的作用力,以及Na+、CO32-之間的作用力原先就是存在的,沒有生成「新的作用力」。可是,如果將兩杯溶液混合在一起,Ca2+和CO32-之間的作用力是水分子難以破壞的(宏觀表現為CaCO3難溶),於是Ca2+和CO32-同時以CaCO3沉澱的形式析出,此時形成了新的作用力:Ca2+和CO32-之間的靜電力,我們說發生了化學反應。
  • 人類頭部如果能成功移植 那你還會是你自己嗎?
    許多科學家質疑,是否有先進的醫學技術支持卡納維羅在明年秋季完成人類頭部移植手術,但是卡納維羅聲稱自己會這麼做。事實上,他們質疑是否有研究能使頭部移植成為一個可行性選擇,即使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西北大學物理醫學和復原學副教授理察·哈維(Richard L。
  • 利用計算機,人類能發現「萬物理論」嗎?
    不同於所謂的專家系統,如IBM的沃森,它承載著人類和科學知識,神經網絡被設計成就像人類的大腦一樣。通過分析大量數據以尋找隱藏的模式,它們能很快就學會如何區分狗和貓、識別人臉、複製人類語言、識別財務不當行為等等。泰格馬克說:「我們希望能發現各種新的物理定律。我們已經證明,它可以重新發現物理定律。」
  • 化學反應的方向——說課稿
    (過渡: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二、學情分析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關於化學反應存在方向問題的感性認識,知道在常溫、常壓條件下有些反應容易進行而有些反應不能進行;有些在常溫、常壓條件下不能進行的反應在加熱或者加壓條件下則可以進行。
  • 【概念辨析】鍵解離能、鍵能、反應焓變
    通過調查四川省參加「國培計劃」的教師發現,大多數教師對上述3個概念極易產生混淆。主要表現之一是多數教師認為鍵解離能與鍵能完全等同,即鍵解離能與鍵能是同一概念。此外,對於鍵能和反應焓變的關係,多數教師認為:化學反應焓變可以通過反應物的鍵能之和減去生成物的鍵能之和來進行計算。
  • 上帝擲骰子嗎?中國科學家在最簡單化學反應中找到了一份答案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國科普博覽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在「最簡單」的化學反應氫原子加氫分子的同位素反應中化學反應的本質是什麼?跟量子有什麼關係?一個只涉及三個電子的化學反應裡居然同時存在兩種反應途徑?只佔0.3%的小概率事件也能被捕捉到?……戳視頻滿足你的好奇心!
  • 泡打粉和酵母粉能互相替代嗎,如果不能,那它們的區別是什麼?
    泡打粉和酵母粉能互相替代嗎?它們的區別是什麼呢?泡打粉和酵母粉可以說是烘焙裡面非常常用的兩種食材了。這兩種都可以叫做」蓬髮劑「,也就是說它倆的作用都是」讓食材蓬鬆膨脹「的,但是,在很多情況下都是不能互相代替的,而且區別還很大。左邊的是酵母,右邊的是泡打粉:泡打粉和酵母分別是什麼?
  • 蓮霧的皮能吃嗎?蓮霧不能和什麼能同時吃?睡前能吃嗎?[圖]
    蓮霧是一種長得和蛇果比價像的水果,色澤豔麗外形美觀的蓮霧備受大家的喜歡,口感甜美多汁的蓮霧不只口感甜美營養也是非常豐富的,蓮霧的特殊香氣深深誘惑著我們,含有豐富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蓮霧有清熱解渴、美容美顏的功能,很多人吃蓮霧的時候不知道它的皮能吃嗎
  • 如果黃磊來教物理,會更好嗎?
    如果黃磊來教物理,會更好嗎?,會更好嗎?但畢竟篇幅和理論深度所限,作為科普讀物,它能讓你知道什麼是相對論,但很難讓你真正懂得相對論。「知道一個東西的名字」和「真正懂得一個東西」是很不同的。聽完這七堂物理課,你對「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理解,恐怕也只能比一無所知好一點點。抱著「學物理」的目的而來的聽眾,難免會有些失望。但這卻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興趣入口。
  • 動物真的能預知地震嗎?地球:並不能
    群魚上岸,群蛙過路,地震雲等等似乎都跟地震聯繫在一起,真的有聯繫嗎?真的可以預測地震嗎?為何每每地震之後,都會出現疑似震前徵兆、津津樂道、廣為流傳的故事?
  • 中國要造人造太陽嗎?人類能登陸太陽的真正原因
    一直比較火的一個話題就是中國要造人造太陽,其實並不是造太陽,而是在核聚變反應的地方,取得了非常重要的進展。170度,這不就非常奇怪嗎?從人類所能理解的物理學和化學知識來說,能產生如此高溫高熱,只有可能是核輻射,任何其他的化學反應根本不能達到這個程度,就算達到這個程度,也是不可能保持幾十億年,據此科學家就得出一個結論,太陽正在進行核聚變。
  • 化學反應的量子效應
    圖片來源:Pixabay由於人類存在於溫暖的宏觀尺度中,所以幾乎不能實際體會到量子機制。為了觀察這些機制,物理學家試圖利用雷射冷凍原子,將溫度降至絕對零度以上萬億分之一開爾文的水平。低溫減緩了原子運動,科學家就可以觀察它們所遵循的量子物理規律。
  • 能用分子式將它表達出來嗎?是什麼化合物?
    組成世界的物質千千萬,但它們能燃燒的火焰卻都是雷同的,它們都是由同一種物質構成的嗎?組成這個世界的物質種類費曼在他的著作《費曼物理講義》中有一個有趣的假設,假如地球發生某種大災難,所有的科學知識都丟了,只有一句話能傳給下一代,那麼如何用最少的詞彙來表達最多的信息呢?
  • 哪些化學反應方程式必須寫反應條件
    所謂自發的化學反應,就是在常溫常壓下能發生的反應也,常溫常壓也是反應條件。通常所說的不需要條件反應,指該反應在常溫常壓下進行反應。如鈉常溫下被氧化4Na+O2=2Na2O,打開盛有一氧化氮的試劑瓶的瓶塞,瓶口氣體立刻變為紅棕色2NO+O2=2NO2,這樣的自發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就不需要書寫反應條件。常溫常壓下能自發的反應,在低溫低壓下不一定能自發。任何化學反應都是有條件的。
  • 我們的物理教材能培養出有創造力的人才嗎?談談初中物理教材
    這些內容都是以壓強作為先修知識的,沒有這些講熔點、沸點等,能講得清嗎?問題是氣壓的概念還沒有,除了能背熟沸點跟氣壓的關係外,學生能思考出為什麼高山上氣壓低,沸點就低嗎?我問了一位初三學生,你知道米的規定嗎?他不知道,當年初一學的時候沒記住。我告訴了這個規定。他第一時間的反應是難道原來沒有1米這個概念的?我告訴了他米原器。他還是很迷糊,為什麼1米就會等於這個奇怪時間,光走過的距離呢?我又跟他解釋了距離=速度*時間。解釋完了,他又問,為什麼要用這麼複雜的方法測?
  • 化學反應與熱能知識點總結
    首先一起來揭曉無機非金屬材料章節習題答案,C(CO2和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化學性質相似,但物理性質差別很大;矽酸的酸性比H2CO3弱,反應之所以發生,是因為CO2為氣體,可以脫離反應體系;CO2和SiO2與C反應時都作氧化劑;SiO2與HF反應時生成的SiF4不是鹽,所以SiO2
  • 拿掉3個質子8個中子鉛就變成黃金,化學家做不到物理學家能做到嗎
    經常聽到有些中學生討論到底是物理難還是化學難、物理重要還是化學重要。其實對於這樣的問題,在物理學家眼中根本就不存在,因為在他們看來,現代化學、生物學早已演變成物理學的分支了。歸根到底,科學追求的是世界的本源問題,這種追求源於人類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物理學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科學家們已經發現所有的自然規律都是建立在質能守恆、動量守恆、電磁理論、電荷守恆、力場守恆、薛丁格方程、海森堡測不準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熵增原理等等基礎原則之上,這些原則構成了我們認識世界的基礎。
  • 一斤鹽溶解於一斤水中, 最後能得到兩斤重量嗎?
    一斤水是500克,能溶解180克食鹽即達到飽和狀態。若把一斤鹽放到一斤水中,應得到680克食鹽飽和溶液和320克食鹽固體的混合物。我們知道水和鹽混合後,是不產生化學反應,然而水和鹽混合後,對任何器具的腐蝕特別強,即觸即蝕。很快就會損耗一部分。所以最後是得不到兩斤重量的食鹽溶液的。
  • 曲率引擎能利用物理定律漏洞實現「超光速」,人類有可能實現嗎?
    可能很多人看科幻小說都聽說過曲率引擎這個名詞,可是什麼是曲率引擎,卻沒有幾個人能說清楚。當然,如果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有研究的人,可能理解起來比較容易。引擎的基本原理就是通過某種可以產生極為強大能量的裝置,通過對飛船後面的空間拉平(曲率變小,時空膨脹),使得飛船前方的空間彎曲更厲害(曲率更大,時空縮小)。這樣飛船就可以減小直線飛行距離,從遠處看來,就好像飛船在進行「超光速」飛行,更快地到達目的地。當然,實際上飛船還是沒有超過宇宙限速的極限,因為在飛船所在的「氣泡狀」時空還是平直的時空,沒有曲率。
  • 科學家發現最簡單化學反應中奇特量子幹涉現象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楊學明和張東輝院士團隊在對「最簡單」的化學反應氫原子加氫分子的同位素(H+HD→H2+D)反應的研究中,發現了一種不常見的量子幹涉效應,並且利用這一量子幹涉效應首次揭示了化學反應中遠低於錐形交叉點的幾何相位效應。「該研究一方面再次揭示了化學反應的途徑是複雜而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