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只有「熱」會中暑,「冷」也會中暑

2021-02-23 中國藥店

暑是夏天的主氣,為火熱之氣所化。暑邪致病有嚴格的季節性,《素問•熱論》有云:「先夏至日為病溫,後夏至日為病暑」。

 

暑為外感「六淫」之一,其性炎熱,易傷津耗氣,易挾溼邪為患。故有「陽暑」和「陰暑」之分。著名醫家張景嶽曾說:「暑月受寒,故名陰暑;暑月受熱,故名陽暑。」

 

陽暑,暑熱天氣,辛勤勞作,動而得之,類似於現代所稱的「中暑」;陰暑,若在炎夏時節,避熱貪涼,靜而得之。

陽暑是指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暴曬出現的中暑現象,而人們卻往往忽略了陰暑。大部分中暑現象的原因是陰暑。人們一般對陽暑的防治較為重視,但對陰暑證往往認識不足。

 

正如《時病論》所說:「暑熱逼人者,畏而可避,可避者犯之者少。陰寒襲人者,快而莫知。莫知則犯之者多,故病暑者,陰暑居其八九。」

 

明代張景嶽指出:「陰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故名陰暑」。所謂「陰暑」,是指「暑熱在內、寒溼在外」,很多陰暑是夏日人們由於過度避熱貪涼而致。

 

所以,陰暑是夏季氣候炎熱,而又乘涼飲冷,感受風寒所致病變。換而言之,陰暑的致病原因不單純是暑邪,而兼有寒和溼,所以陰暑不像中暑那樣明朗化和發病急驟。

 

現在,很多人在外面暴曬回來突然進入空調房;在室外打完籃球後立即用冷水澆頭洗澡;為了降溫快速飲食大量冷飲等等原因,都可導致邪氣侵體而引發陰暑。

 

陰暑的特點是頭暈、噁心、乏力、沒食慾、大便稀、舌苔膩,貪涼喜冷飲的人更容易罹患。陰暑發展比較緩慢,常持續好幾天。桑拿天裡感覺頭重、噁心、身重,往往是中陰暑的先兆。

 

治療陰暑主要以解表清暑為主,首選藿香正氣類藥,具有散寒化溼、和中祛暑的作用,適用於因過度避熱貪涼引起的「陰暑」,表現為頭痛身重、四肢酸痛、怕冷發熱、無汗等,有的還伴有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胃腸症狀。
一旦患陰暑,治療宜用解表化溼之法,可選用藿香正氣丸(水)內服。藿香正氣水,由蒼朮,陳皮,厚樸(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廣藿香油,紫蘇葉油等成分組成。有解表化溼,理氣和中之效。用於外感風寒、內傷溼滯或夏傷暑溼所致的感冒,症見頭痛昏重、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洩瀉,腸胃型感冒

當然,對於陰暑,也可服用香薷飲。香薷飲由香薷、厚樸、扁豆等成分組成。香薷,疏表散寒,祛暑化溼;扁豆,清熱滌暑,化溼健脾;厚樸,燥溼和中,理氣開痞。有外解表寒,內化暑溼之效之效。

 

用於因夏季暑熱,食用太多生冷食物,吹了過多空調引起的,腸胃不適、腹瀉、受涼感冒等症。

 

香薷飲在《紅樓夢》二十九回中也出現過,黛玉的「中暑」,也屬於陰暑。香薷飲對於黛玉之疾當為對症之方。 

「香薷飲」與「藿香正氣水」均用於「陰暑」。若將用於治療「陰暑」的辛、溫、發散之藥,用來治療「陽暑」必適得其反,嚴重者關乎生命,望大家重視!


相關焦點

  • 別以為是中暑,真的會「熱死人」的熱射病有多可怕
    進入7月份以來,氣溫持續升高,中暑事件頻繁發生,熱射病是最近新聞頻繁出現的一個詞。   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熱射病呢?   根據我國《職業性中暑診斷標準》(GB11508-89),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症中暑三種類型。
  • 中暑會致死?別掉以輕心!
    「近日北京連降大雨後,高溫高溼的環境正是容易中暑的時候。」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急診科主任張向陽教授提醒大家,隨著氣溫進一步升高,市民應儘量迴避上午10點至下午4點露天工作。並非只有暴曬才會中暑「中暑死人是由於高溫引起身體機能失常,從而使人身中樞功能發生障礙,最終導致多個器官功能衰竭而引發的。」
  • 別以為只有高溫天氣才會中暑,「冷中暑」你見過麼
    按理來說,吃冷飲吹空調不會引起中暑吧,聽了中醫的這番話,橘子君才感覺自己真的是「才疏學淺」,中醫周宗翰在接收《ETNEWS》採訪時告訴大家:「別以為待在冷氣室就不會中暑,因冷氣室與室外溫度相差極大,跑進跑出容易導致人體溫調節不及時從而導致不能有效散熱引發中暑
  • 熱射病、熱痙攣、熱衰竭怎麼區分?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症中暑有...
    高溫作業者單純暴飲淡水會加重心臟、腎和胃腸道負擔,甚至引起熱痙攣的發生,故以含鹽量0.15%-0.2%的飲料為佳,飲水方式以少量多次為宜。可選用鹽開水、鹽汽水及鹽茶等,飲品溫度以10℃左右為宜。  太冰的食物會對腸胃甚至心腦血管造成強烈刺激,食物不要從冰箱裡拿出來就吃。  保證蛋白質的充足供應,其中魚、肉、蛋、奶和豆類等優質蛋白應佔總攝入量的50%。
  • 抽筋,中暑和熱衰竭
    現在為大家介紹的是和熱相關的疾病。登山時也有碰上天氣炎熱的時候,比如在炎熱的夏天攀登一些海拔並不太高的山峰,或者是在陽光燦爛的午後穿著羽絨服在雪地上行走,炎熱會帶來三種疾病:熱抽筋,熱衰竭和中暑。對於抽筋的預防,最好的就是及時的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關於電解質的補充,今後會在營養類的文章裡面為大家介紹。水分和電解質的流失除了導致抽筋外,還會導致熱衰竭和中暑。
  • 真的會熱死人!戶外、室內都會中暑,2種人體溫調節差要小心
    炎熱的夏天,常會聽人說『熱死了』,但這不是開玩笑!中暑處理不好,真的有人會被熱死;另外,別以為室外才會中暑,就連室內也會發生,尤其是老人與小孩體溫調節比較不好,更要小心。 中暑可分為三級根據嚴重程度不同,中暑大概可以分為三級:第一級:熱痙攣當氣溫很熱,身體會流汗,汗水中有電解質如鈉、鉀,大量流汗時體內電解質也會跟著流失,身體會有一點不平衡,造成肌肉痙攣,所以中暑比較輕的症狀,可能是小腿肌肉抽筋或是某些肌肉不自主抖動
  • 中暑又上熱搜?寶寶一旦有這些症狀可能是中暑
    一早就看到#東京八月高溫致79人死亡#的熱搜。 孩子中暑了會出現哪些症狀: 高溫天氣,孩子比大人更容易中暑,輕度的中暑,孩子會出現頭暈、頭疼、面色潮紅、
  • 別被「中暑」忽悠了 有4種病容易和中暑混淆
    不過,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狀是胸前部疼痛,同時伴有全身不適,這點可與中暑區別。一旦出現上面說的症狀,別輕易做「中暑」的判斷,可以先將懷疑「中暑」的人迅速轉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如果配合其他消暑措施後,症狀還是沒有好轉,您就要考慮到醫院診治了,千萬不能掉以輕心。要知道,心梗患者的救治,時間非常關鍵。
  • 會中暑 中暑?分陰陽解暑大不同
    南報網訊(記者 顧小萍 通訊員 錢鈺玲) 「小暑不算熱,大暑正伏天」,眼下,一年中最熱的時段來了,不管在家還是外出都要注意。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主任醫師王長松介紹,中暑分陰陽,解暑的方法大不相同。空調吹多了也會中暑,這叫陰暑。
  • 冬季寶寶也會中暑,天氣再冷萬萬不可這樣穿衣服!
    給寶寶捂的太厚,在冬天也會「中暑」你也許沒聽過「冬中暑」,但你一定這樣做過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殊不知,這樣的行為會導致寶寶「冬中暑」。說起中暑,大家一定覺得只會發生在炎熱高溫的夏季。其實不然,中暑只是一種病症,在冬季,尤其是新生兒,也會出現冬中暑的情況。那麼究竟什麼是冬中暑呢?
  • 中暑急救:中暑的症狀及中暑後的急救措施
    這類中暑又可分為四種類型: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玻(1)熱痙攣症狀特點:多發生於大量出汗及口渴,飲水多而鹽分補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鈉濃度急速明顯降低時。這類中暑發生時肌肉會突然出現陣發性的痙攣的疼痛。(2)熱衰竭症狀特點:這種中暑常常發生於老年人及一時未能適應高溫的人。主要症狀為頭暈、頭痛、心慌、口渴、噁心、嘔吐、皮膚溼冷、血壓下降、暈厥或神志模糊。
  • 空調房裡也會中暑
    【大課堂】  作者:王睿林(解放軍302醫院中醫科主任,戴欣整理)  馬上就要進入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了,持續高溫極易導致中暑。  當氣溫超過35℃時,由於外界溫度與人體溫度接近,甚至超過人體正常溫度,會造成人體體溫調節障礙。主要影響人體對流和輻射散熱,使得體熱積聚,體溫升高,容易發生中暑。如果在高溫環境中和在炎夏烈日暴曬下從事一定時間的勞動,且無足夠的防暑降溫措施,尤其在溼度大於60%、通風不良的情況下就容易中暑。  需要強調的是,很多上班族雖然在空調房裡辦公,但中暑概率也很大。
  • 中暑的症狀是什麼 怎麼治療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症狀的總稱。夏季是中暑的高發期,中暑後若不及時處理會引起不可預知的後果,必須及時治療。  嚴重中暑也稱熱衰竭,症狀表現為:皮膚涼;過度出汗;噁心、嘔吐;瞳孔放大;腹部或肢體痙攣;脈搏快;眩暈;頭痛;意識喪失。  二、怎麼治療中暑?中暑後急救方法  1、馬上脫離高溫環境,迅速將中暑者轉移至陰涼通風處休息。  2、鬆開或脫掉衣服,讓病者舒適地平臥,頭部抬高。可以用東西將頭及肩部墊高。
  • 運動性中暑,溫度不高可能也會中暑,夏天運動需警惕
    昨天湖南高一新生軍訓時死亡的新聞登上熱搜,教育局通報系因突發熱射病去世。熱射病是中暑的一種類型,是中暑最為嚴重的一種類型。與普通的中暑相比,運動性中暑(exertional heatstroke,EH)帶來的損害更大,我在工作中,經常會為大型運動比賽做保障,運動性中暑的情況發生並不少見,今天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運動性中暑。
  • 熱射病就是中暑嗎
    正是高攀不下的溫度,也讓一個醫學名詞——「熱射病」逐漸進入公眾的視野,多地都出現了因熱射病而喪命的報導。 那麼,什麼是熱射病?哪些誘因可以導致熱射病?我們應該如何避免熱射病的發生呢? 最嚴重類型的中暑 所謂的熱射病是指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的神經器官受損。
  • 什麼是中暑 中暑症狀有哪些
    一到夏天,全國多地就會出現持續高溫的天氣,高溫中暑病例經常發生。那麼什麼是中暑?中暑症狀有哪些?  在高溫環境下,如果出現大汗、口渴、頭暈、胸悶、噁心、四肢無力及發麻等情況,就要考慮中暑的可能。根據症狀的輕重,中暑可分為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1.輕症中暑:表現為頭暈、頭痛、面色潮紅、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脈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體溫升高至38.5度以上。
  • 我們為什麼會「中暑」?
    這時如果周圍溫度又很高的話,體熱就沒法有效地散發出去,身體散熱機制開始超速運轉,努力想把熱散發出去:呼吸變得急促,心臟快速跳動,大量地出汗。人會覺得很不舒服,出現了頭暈、頭疼、身體虛弱、肌肉痙攣、噁心、嘔吐等症狀,醫學上稱為熱衰竭。    熱衰竭如果不治療,可能出現更嚴重的後果:體溫調控出現障礙,反而不再出汗了,皮膚變得乾燥,體熱在體內急劇積蓄。
  • 天氣炎熱,千萬別把中風當中暑!
    長期在炎熱的天氣下工作,很有可能會出現頭暈、頭痛等情況,很多人會以為這是中暑症狀,但經過補水後還是沒有任何的改善。為何會這樣?那是因為大家把中風當成了中暑啦!中暑與中風都有這樣的共同症狀:頭暈、頭痛、噁心、走路出現不穩由於中暑跟中風的症狀如此相似,那到底如何分辨它們呢?今天小林就為你一一道來。
  • 姓暑也怕熱會中暑 小夥生僻姓氏成話題女友姓冷
    暑鴻預是四川人,3年前的夏天來廈門,第一個月就中暑了。去醫院吊瓶時,護士好奇地跟同事議論「這個中暑的人姓暑啊」,旁邊一位病友聽到後自言自語:「姓暑的還怕熱?」這一頓「即興相聲」,把小暑說得汗都流出來了。
  • 孩子發燒,會不會是中暑?
    當身體由於感染、炎症或其它問題產生了致熱源,下丘腦裡的體溫中樞能接收到信號,然後調高體溫設定點,同時發出信號讓身體增強產熱,收縮皮膚毛細血管減少散熱,然後體溫上升,這就是發燒。如果房間開著暖氣,要降溫只需要用遙控器把暖氣關了,如果不關暖氣而想通過在房間裡澆水來降溫,自然效果差。所以,發燒降溫要靠退燒藥,而不是物理降溫。(回復「物理降溫」可詳細了解)如果房子著火了,要做的是澆水滅火,而不是去關暖氣,因為不是暖氣導致的著火。所以,中暑降溫要靠物理降溫,而不是吃退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