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邏輯學》:學邏輯學要做什麼準備

2020-12-27 百家號

在讀這本書之前先提出兩個問題,先想想你的答案,再在第一章中找正確答案吧?

經驗是不是可靠的?附加問題,為什麼?

撒謊是心理問題還是邏輯問題?

1

有邏輯的人才能說出有邏輯的語言,邏輯就是智慧的開端,想做個有智慧的人,就要學習邏輯學

我們成年人很多時候做事是根據慣性來的,但凡看到有一點相似的東西,就直接用之前的經驗來判斷這件事了,這就是我們日常做出錯誤決策的根本原因。

簡單的邏輯學

今天在得到聽了刻板性原理,其實就是人們為了省去對每一個事物都要認知的麻煩,所以會對一個群體,貼上一個標籤。

舉個簡單的例子,以前人們都覺得身上有紋身的都不是什麼好人,於是我們看見有紋身的人,就在自己內心給他打上了一個小小的記號,如果看見這個人做了一件很小的壞事,比如說是扔了一根菸頭,那麼我們就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判斷。

但不得不提及一個概念,自證預言,我們會有選擇性的看世界,我們偏向於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實。

學習邏輯學的前提就是摒除經驗,用心的觀察世界,關注細節,用事實說話。這一點讓我想到寫文章的時候,如果你提出一個觀點,那你文章裡用來證實觀點的理由就必須是切實存在的。

2

既然說到了事實,那事實其實分為事物和事件兩種。

事物很好理解,就是客觀存在的東西,電視、桌子、手機、書本等等,這些都是事物的範疇。

事實是什麼

事件是什麼?有些事情我們可以親身體驗,但很多歷史事件我們是無法體驗的,我們只能從書本、照片、相關部門去了解。

這裡面就又會有一個問題,就是個人的主觀體驗,比如說是坐過山車,下來之後告訴你他在上面感覺很爽,很開心,可是不一會他哭了,那你認為這個人的話可信嗎?這就要根據這個人平時的話可信度有多少了,你覺得他可信嗎?這本質上不能算是一種事實。

3

觀念是什麼?觀念就是我們的大腦對事物的描繪。正確的觀念反應其對象的客觀事實,反之,就是錯誤的觀念。

想到《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思維地圖,如果你看世界的方法是對的,你的地圖就是對的,如果你看世界的地圖不對,那你現實和思想中會有很多不對的觀念。

觀念是什麼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了巨嬰理論,一副典型的我弱我有理的樣子,想起來之前非要讓古典樂給他錢的那個人,他認為富人就該接濟窮人,你接濟了別的窮人,就一定要接濟我,這種思維方法本質上就是錯的,只是你自己的錯誤觀念影響了你的行為。

觀念的本源其實是客觀事物,和事物接觸的越多,理解越深刻,同時觀念也會越清晰。與事物多接觸也是破除刻板印象的一種方法。

我們的觀念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其實由三個步驟:客觀事物→大腦中的反應→為其創造的語言。

知道我們的觀念中哪些是錯誤的,非常重要。稻盛和夫在六項精進中說到要天天反思,反思就是總結和思考,這其中就有一點很可怕,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舉個例子吧,比如一個人特別自私,但他本人並不知道,在請求別人幫助時,別人都不幫忙,這時候他就會很苦惱。倘若他知道自己自私,就可以改進自己的行為,慢慢的別人會對他的印象有改觀,從而願意幫助他。

4

觀念是如何在人群中擴散的,當然是通過語言,這個社會將就效率,溝通更有效本質上來講就是語言更精準簡單。

詞語是語言的基石,邏輯的基石是命題。就像我們在高中時候學到的真命題和假命題一樣,在公務員考試中邏輯題也是一個重要部分。

很多親近的人之間會有交流障礙,因為我們本能的

語言是邏輯的傳播工具

認為對方了解我們,不用說就會知道我們在想什麼,但邏輯學告訴我們:不要想當然的認為你的聽眾會領悟你沒有直接表達的意思。

你在過情人節的時候,想讓戀人送你一個禮物,但你不直接說,你旁敲側擊,或是表現出一副不開心的樣子,對方可能就是沒get到點,於是矛盾就產生了,請清楚表達自己想要的,不要抱怨,不要含糊其詞。

溝通的時候有以下幾個要求:

說完整的句子。句子的結構小學就學過了,主謂賓、主系表,一定要說完整的句子,不然別人不可能聽懂。

不將主觀看法當作客觀事實。這一點應該跟《非暴力溝通》中有類似的點,溝通時,不要一開始就說,你總是那麼自私。應該先表達你看到的事實,我看到和你在一起的日子裡,你每次盛飯就只盛自己那一份,我覺得你很自私。

不要使用雙重否定。句子要簡單明了,其實用雙重否定不符合這個標準。

根據不同的對象,用不同的語言。在學廣告文案課的時候,很多人覺得讓別人看不懂就是高深,可現如今看不懂的東西,別人怎麼會買呢。假如你在講溝通課,對待5歲的孩子和對待25歲的年輕人,方法一定是不一樣的。

避免使用模糊和多義詞。模糊的詞,就是指向不明,公園裡的人真不友好。這裡公園裡的哪個人不友好呢?可以說是公園旁邊坐著的那個老大爺,越具體越好理解。

多義詞就是有多種含義。放在具體場景裡,讓人有兩種及以上理解的就是這種情況。

避免使用閃避式詞語。書中給出的例子是:終極方案,用來掩蓋一個罪惡的滅絕人類的計劃。這種說法有兩種危害,首先欺騙聽眾,其次對使用者來說,會扭曲他們對現實的感受。說到這我想到了邪教中的,極樂世界。

5

邏輯推理是用來幹嘛的?用來找到事物的真相的。

真相有兩種:本體真相和邏輯真相。

了解真相

本體真相:關乎存在的真相。邏輯真相,如你猜測的那樣,是邏輯學家直接關注的真相形式,是關乎命題的真理性。更進一步說就是我們的思想和語言自動呈現出來的真相。

決定一個命題真假的依據是現實情況,而邏輯真相是建立在本體真相基礎之上的。

撒謊又是什麼?撒謊是本身知道事實,但故意把事實給歪曲,本質上是一種心理問題,而不是邏輯問題。

一個孩子明明吃了兩顆糖,他知道事實,但媽媽問他是,因為害怕受責罵,於是說沒有吃糖。

6

最後有一個概念,其實我不是很懂,就是處於似懂非懂狀態,此處先做一個總結,之後有空再完善。

邏輯真相,反應的是命題內容與客觀事實之間的關係,本質上就是一種符合論。

融貫說是從屬於符合論的,指的是一個命題與某個已經得到證明的理論或是思想學說一致,那它就是真的。

作者給出的結論是這種融貫說,不一定成立,因為有些理論或是思想本身是錯的,或是過時的,與現實世界不相符。

寫著寫著似乎就明白了,比如很早之前的地球中心學說,如果現在還拿來當作已經被證明的學說,顯然是不對的,以此得出的任何結論也都不會是正確的。

相關焦點

  • 邏輯學概論(一)什麼是邏輯學?
    邏輯學的研究對象是「推理」,是用來區分正確的推理與不正確的推理的方法和原理。正確的推理往往有著許多客觀的標準,如果不了解這些標準,也就無法運用它們。邏輯學的任務就是去發現這些標準,去表述這些標準,並且去研究這些標準的基本原理。
  • 簡單的邏輯學:注意素質,學點邏輯
    學好邏輯,開啟生活的正確打開方式《簡單的邏輯學》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邏輯學家D.Q.麥克倫尼,旨在以輕鬆的方式為讀者建立正確的邏輯思維模式。邏輯學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也可以被認為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或者一項技能,它也完全可以被認為是這三者的綜合體。學好邏輯有什麼用?第一,讓自己的語言表達更清晰、更嚴密;第二,善於發現別人的謬誤或者識破騙局;第三,讓自己的思維更加縝密。學會邏輯,意味著我們可以對所生活的世界,保持一個正確的認識。
  • 《簡單的邏輯學》:邏輯學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1開篇用書中原文的一句話來簡述學習邏輯學的重要性:邏輯學被認為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或者是一項技能,也可以被認為是三者的綜合體。實際上邏輯學和人類理性的原理是相同的,邏輯學的涵蓋範圍更廣泛。邏輯學有四個基本原理:
  • 邏輯學非常重要,為什麼學校不教邏輯學?
    前一段時間,我在青島給中小學校老師們開了幾次邏輯思維課,在課堂上隨機調查了一下,發現在大學或在職階段學過《邏輯學》這門課的人數幾乎為零。這讓我非常驚訝,因為作為一個理科生我在上大學時還學過《形式邏輯學》這門課,對於教師這個職業,師範生學邏輯學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為什麼竟被取消了呢?
  • 【專題】邏輯學專業學什麼,畢業後可以做什麼?
    哲學會像高中政治教材那樣只學馬克思主義哲學,還要反覆地背誦唯物與唯心、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知識嗎?    我現在就帶領大家切除心中高中政治留下的兩顆毒瘤。第一,哲學不等於馬克思主義哲學,更不等於政治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 為什麼我們必須學點邏輯學?
    邏輯是一門獨立的學問,大家都要學一點。第一章,學習邏輯學的思想準備。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有邏輯的思考者需要搭建的必要思想框架。第二章,邏輯學的基本原理,闡述了引導邏輯思考的基礎事實。第三章,講邏輯學的語言——論證,「論證—邏輯思考」的外在表現形式。
  • 邏輯學專業介紹與解讀
    現在更多的是指什麼呢?思維中的規律。邏輯學就是一門研究思維的科學,是研究思維的形式、思維的規律和思維的方法的科學。第1個建立系統的邏輯學的人,亞里斯多德,說亞里斯多德關於演繹邏輯學的理論,特別是關於三段論的部分,直到今天還是非常有價值的。現代邏輯學與數學有非常緊密的關係,數理邏輯是現代邏輯學的一個主流。
  • 邏輯學的演進
    邏輯學經歷了怎樣的歷史演進過程?邏輯應用的範圍是什麼?現代邏輯有著怎樣的前沿課題和發展方向?本版今天特組織刊發3篇文章,希望能引發讀者的思考與討論。     邏輯學是關於論證分析與評價的學科,關注的是如何把好論證與差論證區別開來。
  • 邏輯學是科學的基礎
    古羅馬時期的一些重要思想家對「七藝」內容和體系做了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如卡佩拉正式提出「自由七科」。4 世紀,「七藝」被確定為學校的課程。6世紀,義大利威維爾僧院院長克修都若斯著有《學術通論》一書,正式使用「七藝」這一名稱。作為基督教教育的課程,「七藝」至此定型。1534年,耶穌會在巴黎創立。
  • 為什麼學校不教邏輯學?
    這讓我非常驚訝,因為作為一個理科生我在上大學時還學過《形式邏輯學》這門課,對於教師這個職業,師範生學邏輯學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為什麼竟被取消了呢?後來專門上網查了一些資料才發現,有許多理由是「不可描述」的,比如:理由1:《邏輯學》難教,沒有足夠的師資。
  • 《簡單的邏輯學》容易獲得機會的人,擁有這種能力
    比如,很多人在選擇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是用眼睛做選擇的,看別人做成功了,或者看別人賺錢了,就跟著做。而大部分人用眼睛看真相做選擇,最後的結局都不太理想。有另外一部分人,他們選擇做什麼事情,不是靠眼睛,而是扒開事情的表象,去看看隱藏在表象背後的本質,再結合自己的自身能力和資源,以及收集到的信息,去判斷這件事情是不是適合自己做。自己做成的概率有多少,對於自己而言,這件事情是不是一個機會?
  • 吳家麟與法律邏輯學
    非常榮幸我能有這樣一個機會,在這樣一個論壇上做一個簡單的發言。原來的計劃是要回寧夏現場參加這樣的會議,由於北京疫情防控的要求,以及高校裡假期安排和請假的困難性,所以我就在線上和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交流。對法律邏輯學我是沒有什麼研究,但是非常有幸在1993年到寧夏大學政法系工作以後,和吳家麟先生和湯翠芳老師有了長期的交集,他們對我的成長給予了很大的幫助。
  • 邏輯學是一門重要的應用型學科,學會了邏輯學成功將不再遙遠
    邏輯學簡單的理解就是研究事物發展變化規律的學科,學會了邏輯學你就可以進行科學的推論和假設。邏輯在生活中經常聽到,什麼這是符合邏輯的或者不符合邏輯的。表達了人們對一件事的思考,對事情的結果進行的推測。那麼邏輯學的用處有多大?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運用,只是沒思考過這是一門符合科學的理論學科。小到買東西壓價,大到選擇人生方向邏輯學都是非常實用的。學會了邏輯學,你的成功將不再遙遠。
  • 邏輯學在中國
    在近代史上,「Logic」還有過「辯學」、「名學」、「論理學」等漢語譯名。略言之,邏輯是一種思維工具,教人如何正確地思考和表達。科學研究對邏輯的倚重自不必說,人們的言行都離不開邏輯。說話沒邏輯,即不能有效表達和傳遞自己的想法;做事沒邏輯,就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缺少邏輯常識,會成為人云亦云的跟風派而遭愚弄。因此,20世紀初,邏輯傳入中國後,教育界將邏輯學納入到了正規課程之中。
  • 關於「邏輯學」的學術報告
    邏輯學是一門大學專修的學科,學術報告也太深奧了,會不會太難懂。我寫文章是為了傳播知識,我傳播知識的原則是要讓那些只要會認字的人們都能看懂我的文章,能知道我寫得什麼意思。/01/邏輯是什麼意思?別拿百科上的那些車軲轆話來回答,大家看不懂,你也未必懂。我們從人類文明的角度來思考,會更容易理解。
  • 邏輯學有什麼作用
    關於邏輯學的價值和意義,有一種「社會功能說」,即強調邏輯學的社會功能,比如能夠培養科學精神和提高人文素質,有利於道德教化和心理調節,有助於促進社會和諧等。這種「社會功能說」有一定道理,但總給人一種抽象、空洞的感覺,不知道這麼重要的社會功能在實踐中怎樣才能實現。
  • 邏輯學,正在清華「開花結果」
    Q您希望學生從課堂上獲得什麼?司馬亭:邏輯與哲學之間的相互作用非常複雜,也很迷人。要做好哲學的研究,學生們需要在邏輯方面有綜合全面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各種邏輯理論。範丙申:通過這門課,學生可以學到基本的邏輯技術,掌握以數學結構和形式語言為基礎的邏輯方法。我同時希望他們能夠感受、並欣賞當今的邏輯學的跨學科特點。這門課還具有跨學科視角,清華有很多思想開放的學生。
  • 邏輯學在中國遭難
    但在中國,邏輯學卻受到批判譏諷,邏輯教學缺席了數十年之久。今天,中國大陸的高校依然缺乏普及邏輯教育;甚至連兩千多年前亞里斯多德形式邏輯中那一點最基本知識,要在群眾中普及還十分困難。受其波及,一批受蘇聯影響極深的文人,也於20年代末開始掀起對邏輯學的批判。艾思奇等人宣稱要用「辯證法」來打倒邏輯學,甚至公開「宣布了形式論理學的死刑」。批判一直持續到30年代末,雖然聲勢浩大,卻未能撼動邏輯學在大、中學校課程中的地位。張東蓀、金嶽霖等人,也尚有空間與葉青、艾思奇進行論戰。1931年,金先生到美國哈佛大學與著名邏輯學家謝非教授一起學了一年的現代邏輯。
  • 邏輯學教育在中國
    金嶽霖(1895.7.14-1984)1925年回國,1926年在北京清華大學哲學系專講邏輯學,僅僅招到了一個學生,令人嘆息。 1920年代,蘇聯開啟了對邏輯學的大批判,勒令大、中學校取消邏輯課。受其波及,一批受蘇聯影響極深的文人,也於1920末開始掀起對邏輯學的批判。艾思奇等人宣稱要用「辯證法」來打倒邏輯學,甚至公開「宣布了形式論理學的死刑」。
  • 邏輯學在中國遭難
    1905年,嚴復翻譯的邏輯學著作《穆勒名學》(原名為《邏輯學體系》)進入民國後:邏輯學逐漸成為很多大學、高等師範學校乃至中學的必修或通習課目。金嶽霖(1895.7.14-1984)1925年回國,1926年在北京清華大學哲學系專講邏輯學,僅僅招到了一個學生,令人嘆息。1920年代,蘇聯開啟了對邏輯學的大批判,勒令大、中學校取消邏輯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