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這裡談的農產品線上銷售,是從兩個方面來談的。
1、農產品線上零售
2、純銷售,不包括種植
先簡述一下,關於波特五力模型的意思,波特五力模型,是從市場競爭的角度切入,分別從: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購買者的議價能力、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分析你所處的競爭環境。
關於更多學術上的解釋,在這裡不做過多闡述,我們直接結合實際的農產品線上銷售來具體應用。
農村電商發展速度是越來越快了,一方面得益於政府與電商平臺的牽線,另外一方面農村確實有非常多優質農產品。現在好了,這些優質的農產品,可以通過電商平臺,走向全國各地,甚至有些都賣到國外去了。
如果你現在想做農產品的線上零售,但是自己家又沒有親自種植這些農產品。對於這件事行不行得通,我們來分析一下。
一、農戶的議價能力
起步的時候,你的銷售渠道沒有拓展開來,農產品的量跑不起來,很難從農產品供應商那裡拿到低價優質的農產品。一般來說,農戶自己種那麼多年的農產品,敢擴大種植規模的都是有穩定的拿貨方的。你過去找這種農戶,由於量小,一般談不下低價的。所以,你在農產品的價格上是沒有優勢的。除非有一定量,但是從零到一定量的規模,這中間有個發展過程。如果一開始,就投入大筆資金來採購農產品,你估計心裡也沒底。
也許你會想著,去找一些有特色的農產品來銷售,這塊你更沒有議價能力,為什麼?農戶既然自己願意種一些有特色的農產品,那麼他自然不會說用低價賣給你。每年市場上都會出現一些奇奇怪怪的農產品,這些產品價格本身來說並不低。
你在拿貨的時候要是進入了一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區域,這種區域,政府一般都會進行價格指導,甚至還會在什麼時候採摘都有文件公示的。這也是為了保護這個區域的產品,不至於破壞這個區域農產品的平衡,導致最後農戶都沒錢掙。當然,在現實中總有那麼些農戶不聽指揮,破壞價格。你在拿貨的時候,能不能遇到這種,還真不好說。
二、消費者的議價能力
做農產品銷售的企業太多了,消費者可以購買的渠道太多了,線下實體店,線上別家銷售平臺等等。而且同種類型的農產品,消費者選擇太多。所以,對於農產品的價格而言,消費者一再要求低價而且還要讓你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要是你不答應或者你沒有這種產品和服務。消費者就選別家了。比如:獼猴桃,如果你賣的是紅心獼猴桃,這相比綠心和黃心來說口感更好些,你拿貨的成本也高,所以你自然想賣高些價格,不然怎麼保證毛利。這個時候,消費者就說,你的紅心獼猴桃便宜些,便宜就買,而且不能有壞的。你不答應。消費者立馬扭頭換別家買去了。低價有銷量,沒利潤;高價沒銷量,更沒利潤。這就是你面臨的困境。
三、新進入的競爭者
農產品銷售的門檻很低,進入者也是越來越低,你說競爭大不大。無論是個人還是公司,都能輕易地搭個臺開始進行農產品銷售。並且這些進入市場的新進入者,很多還是攜資本進入的。對於這種競爭者,你更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四、替代農產品的威脅
農產品同一品類中,還有非常多的品種。比如:哈密瓜,光新疆這個地方的都有很多個品種,什麼西州蜜、什麼伽師瓜等等。你要是賣的是西州蜜是不是客戶還可以選擇伽師瓜。
總結一下:
說了這麼多,是不是有種感覺,好像農產品銷售沒法做。在這裡並不是要製作恐慌的氣氛,更多是大家需要從這些方面來考慮,提供一個思維框架。
面對這些競爭,找到一個切入點,總有一條路適合你。比如,做一件代發的,大部分資金是投入在產品包裝上,然後在農戶那裡籤一個階梯供應價,賣到多少農產品是什麼樣的價。然後消費者那裡,對高品質的產品需求始終在,可以想辦法獲取高端目標用戶,這條路雖然慢些,但是一旦客戶群體積累起來,就有了自己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