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我是Matt,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堅持科學育兒、理性育兒。
這次和大家聊的話題是:為了孩子父親別再缺席
「喪偶式」教育、「詐屍式」教育、以及「爸爸帶娃活著就好」,這些形容父親在家庭教育中所扮演角色的代名詞,近幾年在網絡上成為了熱議話題。所有父親們都背上了一個「父之過」的罪名。
有很多媽媽也曾經向我抱怨,「就我們家那位,想讓他管管孩子比登天還難。」、「孩子從小到大都是我帶起來的,指望老公根本不可能。」、「讓他看孩子,孩子也是受罪。」
這麼多怨言並非是空穴來風,的確有那一些人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一船人」,還是有很多優秀的父親在任勞任怨的照顧那個小家裡的每一個人,全心全意地做一個合格的爸爸。
爸爸帶娃也不是只有「活著就好」,應該客觀看待這個問題,媽媽覺得不好的方式,或許還有意想不到的好處,只不過這需要時間的驗證。
前兩天北京下大雨,雨後空氣品質非常好,難得有一個藍天白雲的大晴天,我帶著兒子在樓下的小廣場上玩,下了一夜的雨,廣場上一塊一塊積滿了小水坑。這對於孩子來講就是天然的最佳玩具,沒有哪個孩子不喜歡踩水的。我兒子也是這樣,看見水坑就非得要踩上一腳,然後開心的大笑。
這回小廣場上的水坑一個接著一個的,這樣兒子興奮起來,使勁地跳起來重重的落在水坑上,濺起的水花弄的從鞋上到腿上,最後濺到臉上和頭上,可就這樣也沒有影響孩子開心的心情,最後,又來了兩個小朋友,三個孩子一起在水坑上跳來跳去。
我在旁邊看著也樂得舒服,可回家之後,被老婆一通埋怨,我能理解老婆的擔憂,但我更希望看到孩子能夠盡情的玩,這對孩子的成長百利而無一害。當然,好在現在是夏天,溼了衣服很快就幹了,而且回家之後趕緊洗乾淨防止感冒,只要做好這些保護措施,偶爾放縱一下也沒關係。
這只是眾多爸爸帶娃案例中的一個小例,這也是真實發生的事。從類似事件中可以發現,父親帶娃有著特別的方式,從而也會帶來獨特的優勢,而這種優勢或許媽媽們只能甘拜下風。
★★★爸爸帶大的孩子更有主見。
爸爸帶孩子時不太會強迫孩子去做什麼,一般情況都是先徵求意見,或者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不管父親出於什麼原因的考慮,但這種做法的確可以讓孩子鍛鍊獨立思考的能力。
★★★爸爸帶大的孩子更喜歡挑戰
尤其對男孩,父親大多會放手讓孩子自己玩一些遊樂項目或者做一些有一定難度的事,父親只是在孩子身後為其加油,所以,這樣的孩子相對更勇敢一些,也更喜歡去挑戰。
★★★爸爸帶大的孩子性格都好。
很多爸爸們大大咧咧,看似什麼都無所謂,其實也表現出一種樂觀的性格,跟著這樣爸爸長大的孩子,同樣會具備樂觀的心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處事態度反而更適應現在的社會。
這種優勢的產生有時候並不是刻意去培養出來的,而是爸爸們被認為不靠譜的帶娃方式中慢慢展現出來的,所以,媽媽們在看待一些事的時候也需要換個維度去思考。
另外,在家庭教育中並不是只靠一個人的教育,而是整個家庭成員共同參與的一個事情,所以,當父親帶娃的時候,母親也不能完全不管,也需要母親的配合。
媽媽在家庭教育的位置獨一無二,但獨木難成舟,媽媽需要爸爸的配合,同樣爸爸也需要媽媽的幫助,這樣,在這個家庭環境中才能充滿正能量、才能更好的對孩子實施管教。
所以,爸爸帶娃時,建議媽媽這麼做。
第一,給爸爸充分的信任。
既然放權就充分信任,否則疑神疑鬼、指手畫腳的話,哪個爸爸願意在被呼來喝去中帶孩子,所以,和爸爸溝通充分,交待關鍵事宜,然後就可以完全放手,如果爸爸沒做好,也得要罰。
第二,效果讓時間檢驗。
媽媽不要總對爸爸所做的決定給予否定,或許現在你看不到什麼效果,但不代表爸爸的方法就是錯的,所以,給大家一些時間,讓時間去檢驗,也許真的可以給媽媽帶來驚喜。
第三,清楚自己的角色。
爸爸帶娃是主力時,媽媽就是配角,所以,千萬不要喧賓奪主,搶了爸爸的風頭。任何一個男人心裡都有一個王者的夢,媽媽學會示弱不僅是對孩子,也要對老公。
家庭教育是兩個人的事,並不是完全交給一個人就可以做好實現的,所以,每一位爸爸都要參與到對孩子的教育中,同時,每一位媽媽也要改變對爸爸的看法,共同攜手做好家庭教育。
今天講的是:為了孩子父親別再缺席,我是Matt老師,感謝大家關注,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