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後三個月的時候,所擁有的技能明顯和最初兩個月不同,可以說是他們快速成長的一個分水嶺。
當然三個月的寶寶依然是小寶寶,他們會有自己的情緒,會有自己的表達方式,經常會通過哭聲傳遞一些信號。
如果想讓寶寶變得既聰明又健康,那麼就不要錯過寶寶三個月這段時期,特別是這些方面的能力訓練更是不可缺少。
由於三個月的寶寶還不具備語言表達能力,所以我們要首先了解他們的肢體語言,特別是他們的哭鬧代表著什麼。
01寶寶哭鬧無外乎這些原因
1、小肚子餓了
由於寶寶腸胃系統還未完全發育,所以他每一次的進食量並不多,這就需要媽媽每隔兩個小時左右就需要餵養一次,否則他們便會用哭聲提醒媽媽。
2、拉粑粑了感到不舒服
這個時間段的寶寶都是兜尿不溼的,如果他們拉了粑粑但是父母沒有及時察覺,在無法得到及時清洗的情況下寶寶自然非常難受。
所以他們只能本能的發出哭鬧聲,這樣才能夠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
3、想要睡覺
小寶寶們在睡覺之前都會表現出些許的煩躁,他們有時情緒會突然變得不開心,又或者直接大哭大鬧。
這些都代表著他們已經有了睡意,希望父母能夠及時把他們哄睡,儘快地進入睡眠。
4、身體不舒服
如果寶寶身體感到不適,自然就會因為難受而發出哭鬧,這時父母就要考慮他們是否生病了。
當然這時寶寶發生腸絞痛和腸脹氣的機率也會比較多,所以要求父母平時應該多掌握一些育兒技巧,以便能夠及時判斷出孩子哭鬧的原因。
02訓練寶寶這些能力,孩子聰明又健康
1)、獨立入睡的能力
這時父母要培養孩子獨立入睡的能力,當然並不是指把孩子放到床上就對他們不管不問。
而是要陪在他們身邊,輕輕地撫摸著他們的後背,給予他們充分安全感,讓孩子在不用抱,不用喝奶的情況下就能夠自己一人進入睡眠狀態。
這種習慣的養成是非常難得的,對於低齡的寶寶更是非常困難,所以需要父母有足夠的耐心。
2)、精細運動的能力
孩子此時非常喜歡活動他們的小手,經常把小手在臉上蹭來蹭去,無意間有可能會抓破自己的皮膚。
這自然讓父母非常心疼,讓孩子戴起棉質的小手套,防止他們把自己弄傷。
但是這反而會限制孩子的精細活動能力培養,讓孩子的雙手缺乏必要的鍛鍊,對於他們的發育是沒有好處的。
父母此時應該做的是經常幫孩子修剪指甲,同時多買一些玩具給孩子練習抓握能力。
比如說一些小的搖鈴玩具就是非常適合孩子,這些玩具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聲音,而且顏色比較鮮豔,所以孩子很容易被吸引。
他們便會想要嘗試著把這些玩具抓到自己面前,無意識的自然會讓他們的精細運動能力有所增強。
3)、認知能力的培養
三個月大的寶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所以這時父母要有意識對其進行培養,多陪孩子玩一些適合他們的遊戲。
比如說可以把孩子面前的玩具突然放到身後讓孩子去尋找,這時孩子肯定會覺得非常神奇。
父母可以選擇在幾秒鐘後把玩具突然拿出來,告訴孩子這是什麼玩具,讓孩子知道玩具並沒有消失。
同時父母可以故意把玩具發出聲音,寶寶這時會根據聲音去尋找玩具。
這對於提高寶寶的方位辨別能力有著很大的幫助,能夠讓寶寶方位感更強,對事物的認知能力也會提高。
4)、語言交流能力
雖然這時寶寶不會說話,但是父母也不能忽略他們的感受,而是要多傾聽他們的聲音。
正如我們之前所說的,寶寶的哭聲都代表著不同的含義,父母一定要學會理解寶寶所要傳達的意思。
這樣才能及時解決寶寶遇到的問題,對於寶寶而言也是一種激勵。
同時父母也要時常和寶寶進行交流,如果寶寶發出聲音,大人也要有所回應。
另外我們在帶寶寶玩的時候可以告訴寶寶這是什麼,有什麼用途,通過不斷的語言輸入讓寶寶對語言充滿興趣。
這樣他們便會願意去嘗試和父母交流,對他們的語言能力肯定是有幫助的。
寶寶在三個月的時候真的越來越像一個小大人,他們各方面的能力都在不斷的提高。
這時父母一定要多幫助寶寶,引導寶寶,讓他們變得越來越能幹,越來越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