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第五期的Pointer 花花(Erin)2018年就加入小數點哦。很高興跟大家認識也很感謝空白給這樣一個機會來跟大家做個分享。分享之前做下自我介紹,我是13年開始工作的近6年都是專注在招聘領域,前3年在甲方做HR,近3年在外資獵頭公司,我專注的行業是消費品行業,對接的企業是(強生,雀巢,雅詩蘭黛,星巴克,阿迪,聯合利華,瑪氏,元氣森林...)
雖然截止在目前我的職業經歷都是在做招聘,但是獵頭和HR還是很不一樣的,HR更多的是要充分將內外部的人力資源去做更好的互補和綜合,而獵頭則更需要對市場有深入洞察,有更強的商業邏輯和更好的談判技巧。
今天的分享可能更針對3-8年工作經驗的人並且確實想要跳槽的人,為什麼呢?因為3年以下的職位ROI太低,獵頭一般是不會接的,除非是KA,或者我們所謂的快單,就是從推薦到入職流程比較快。那8年以上的職場人士呢其實跟獵頭打交道已經很有經驗了,並且應該會有自己熟悉信任的獵頭;
接下來我就從四個方面來跟大家聊聊與獵頭合作的關鍵點吧
一、 要不要和獵頭建立聯繫?和什麼樣的獵頭建立聯繫?
答案是肯定的。在你的職業生涯進入到某個階段之後,通常我們認為是3年以上,你會被越來越多的獵頭聯繫到,網際網路時代,信息是開放共享的。但是信息量太大,對你而言有價值或者說你需要的信息很大一部分是無序的甚至你都不知道如何去獲取,他可能是只會在一個圈子裡面流通。因為有些職位,特別是中層管理以上和高階人才職位,用人單位不一定通過招聘網站發布,會直接給到獵頭。而且招聘網站發布的職位其實有很多是過期的殭屍職位,所以不要排斥跟獵頭建立聯繫。
因為第一,你可以多一個信息獲取渠道;第二,通過獵頭得到的信息更定向更靠譜。因為和你聯繫的獵頭大部分是專注和你行業職位相關的領域。
提到靠譜,很多小夥伴要說,「聯繫我的獵頭太多了,我不知道他們當中誰靠譜誰不靠譜,而且市場上的獵頭公司五花八門很多我聽都沒聽過」
哈哈,這個我會從下面的描述中來側面告訴大家如何判斷。
很多人判斷一個獵頭靠譜與否,大多數看獵頭所在的公司。獵頭所在的公司重要嗎?重要,但是也沒有那麼重要;因為獵頭這個角色最早是來源於歐美發達國家,在中國差不多是90年代開始興起的,剛好是伴隨著我們經濟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在國內的外企越來越需要獵頭服務,同樣國內的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也越來越需要獵頭服務,獵頭公司當中最厲害的「五大」都是外資,前幾年胡歌演的電視劇《獵場》也有提到,「五大」主要是海德思哲、史濱莎、億康達、光輝國際、羅盛,這幾家公司很多人可能都沒怎麼聽說過,很正常,因為這幾家獵頭公司更偏諮詢公司的性質,他們挖的人是真的能對整個行業呼風喚雨的,比如說阿里的前首席人力官關明生,從GE挖走的,比如去年字節去年從迪士尼挖走一個高管擔任Titok全球執行長,當然這個人沒多久又離開了。所以大部分普通工作者是不太會接觸到五大的。
那其餘的獵頭公司,尤其在一線城市真的是遍地開花,上海大大小小的獵頭公司就有3000多家,所以從候選人的角度其實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了解去打聽這個獵頭是哪個公司的,因為獵頭公司不是規模越大就代表他的職位越好,很多小的獵頭公司他只專注一個行業,比如醫療比如IT,因為專注這一兩個行業去做所以他們也會有很不錯的職位,所以關鍵還是看這個獵頭顧問,顧問的專業素養很多時候比他所在的公司更重要;
我建議大家可以通過2種方式去判斷一個獵頭的專業或者資深程度:1.去看他的linkedin(或者脈脈,我用linkedin比較多),看他是不是專注做這個領域和職能的,在這個領域做了有多久;2.在他跟你介紹職位的時候,你可以問他幾個問題:
這個職位是替代的還是新增的?
是替代的話原先的人為什麼離開?
是新增的話又是因為什麼原因?是要開拓新的業務嗎?公司對這個新的業務規劃是怎樣的?
團隊的架構是怎樣的,這個職位匯報對象是誰,再往上是匯報給誰?
也許有些獵頭不能立馬回答你,但如果他真正想給你推薦這個職位他肯定會有始有終,會去幫你了解這些情況的,這樣你基本就能判斷這個獵頭是不是靠譜以及這個職位是不是靠譜?
二、怎樣和獵頭進行有效的溝通?我應該告訴獵頭哪些信息?
溝通是雙向的是相互的,有效的溝通無非就是雙方都能獲取彼此想要的信息;
獵頭推薦候選人的一般流程:
1. 初次電話溝通,初步判斷彼此是否合適,謹慎細心的候選人可能要先去了解目標公司的業務發展情況/高管團隊/近幾年財報;
2. 推薦環節:候選人推薦報告(在簡歷基礎之上會對候選人經驗&優勢背書、目前薪資和期望薪資、擇業動機、家庭情況等);
3. 面試環節:崗位面試流程、面試輔導、面試官角色和風格、可能溝通的內容;
4.面試反饋:候選人面試結束及時與獵頭聯繫,方便獵頭推進後續流程;
5. Offer談判和離職輔導;
6. 保證期的跟蹤維護。
三、獵頭喜歡什麼樣的候選人?候選人和獵頭到底是什麼關係?如何在跳槽時利用好獵頭?
我在入行時聽前輩培訓經常提到一個詞——MPC(most placeablecandidate), 意思就是這個候選人的簡歷推薦給領域內或者跨領域,大部分公司都是想面試Ta的,但是這種人並不是很多,而且也不是每家公司都有合適的職位或者都能offer得起,所以獵頭的工作本質是把合適的人推薦到合適的崗位上,把合適的崗位推薦給合適的人,合適的其實才是最好的;
以我的經驗來講我比較希望候選人具有以下2個特徵:1. 聰明,2. 坦誠;聰明不是指智商有多高,而是要擅長溝通,知道別人的問題真正想聽的是什麼,不管是跟獵頭還是用人單位面試,都能to the point,言簡意賅,一語中的。坦誠是候選人和獵頭要互相尊重,坦誠地分享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內心想法,因為候選人和獵頭的關係從本質上來看是站在一條船上的利益共同體;
如何在跳槽時利用好獵頭,利用這個詞有點功利,換句話說其實就是怎樣在跳槽時讓獵頭更好地幫助你,最開始我們就說到,通過獵頭可以獲取行業內有效靠譜的職位信息,針對崗位去分析你的優劣勢,在面試階段給你輔導;在offer談判的階段去幫你爭取預算內最好的薪資;分享行業信息,提供職業發展建議。
四、獵頭不喜歡什麼樣的候選人?跳槽、面試、offer談判的tips?
不喜歡的候選人tips:1.不要簡歷造假,2. 不要突然玩消失,3. 不要跳過獵頭和用人單位溝通。
跳槽tips:定期了解市場行情/關注獵頭朋友圈職位/與獵頭保持互動
面試tips:
1.確認面試時間、地點、流程、面試官等信息,注意著裝,提前查好交通方式,不可遲到(提前5-10分鐘為宜)。著裝方面有些公司可能會有一些特殊的要求,獵頭會提前提醒你的,比如說你去面阿迪的數據分析經理,就不要穿耐克、安德瑪的衣服,你去面LV不要穿Gucci,有些品牌是有特殊的要求的。
2.再次熟悉公司熟悉JD,挖掘目標職位與自己的相關點。每個公司每個職位都不同,提前針對性地準備相關的項目或者案例分享,項目介紹儘可能用數據說話,你擔任的什麼角色,做了哪些事情,遇到哪些挑戰困難,怎麼解決的,最終取得了什麼樣的成果。
3.在整個面試過程中,要表現得積極、自信、落落大方。
4.再次熟悉自己的簡歷。
面試基本上都是圍繞簡歷上的內容進行深度了解和交流的,所以大家必須要對自己的簡歷非常熟悉,每段工作經歷、每個項目內容、每段工作的離職原因等等,確保能做到面試過程不卡殼。
5.面試過程中不可取的行為,離職原因不談錢、不吐槽、不抱怨、不討好
a.不要說因為薪資問題離職或想看機會,否則對方會擔心你的穩定性和職業發展格局。
b.不主動談薪。切記薪資談判請交給你的獵頭,專業的事留給專業的人去做。當然面試不可避免會問薪資問題,要先表明自己更看重的是機會本身,機會和長期發展比薪資重要;如果hr或用人主管堅持問,就告知期望薪資範圍/區間,而不是具體的薪資或漲幅。這樣獵頭在後期代表你去談薪酬的話,會更有主動性更有談判的空間。
c.不要抱怨現在及之前的領導同事,不要故作聰明說覺得目前團隊節奏慢,自己更追求效率,這種回答反而弄巧成拙。
d.不要討好或與面試官套近乎,也不要主動向面試官要聯繫方式。積極自信,落落大方做自己就好。
6.面試後
面試結束後,第一時間和獵頭電話溝通,詳細說明面試過程(溝通的問題,自己如何回答,面試官的反饋等),而不是粗略地說「面得不錯」、「還行」,這也是為了方便你的獵頭在與企業後續溝通中掌握主動,甚至可以幫你適度挽回面試時回答的不好的部分,幫助你揚長避短。
不要直接向公司諮詢面試結果。這樣公司很可能會降低你的薪資期望,對你或獵頭都不是好事。而且有些公司其實很介意候選人不按流程跳過獵頭來詢問。談薪、入職等問題請交給獵頭去談判,既節約你的時間精力也能幫忙爭取到更多對你有利的東西。
Offer談判:告訴獵頭2個數字: happy to go& bottom line
把影響接offer的因素列出來,和你的獵頭溝通分析,他們會站在中間人的角度給你專業客觀的建議:
1.薪水的詳細組成部分(搞清楚稅前還是稅後,有沒有補充公積金,有沒有固定津貼,獎金組成部分和發放時間,季度發還是年度發,年度的是什麼時候發,在特殊時間點有可能會幫你爭取到sign on bonus,你擁有公司的股票期權是如何行權的?一般實報實銷企業hr都不會作為參考,薪資提前和獵頭講清楚)。
2.你可能出現的家庭情況(家人是否支持異地是否支持跳槽)。
3.你可能的培訓補償(了解自己勞動合同中對培訓費用的規定,看自己在職期間接受過哪些培訓)。
4.你合同中對離職的一些特別規定, 比如競業協議(某些技術崗位或者核心崗位會有競業協議要求,看清楚自己的勞動合同是如何規定的)。
5.你目前的工作安排對新崗位的入職時間是否有影響(有些人可能目前還在負責一些項目,必須要出差幾個月,不要和目標公司要求的入職時間有太大的衝突)。
總的來說,候選人與獵頭的每次溝通,都是為了更好地合作。獵頭在每個環節幫助候選人協調安排,候選人也應該積極配合獵頭。獵頭這個職業是通過時間和資源不斷積累的,候選人在成長,獵頭也在成長,你們的合作可能是長期的,據前輩說,他陪伴著一位候選人從經理成長到上市CEO,長達十年,如同共生關係,平時還會出來喝喝酒聊聊市場機會、行業發展。所以候選人和獵頭應該互相尊重以達成合作共贏。
END
Erin hua 領英:https://www.linkedin.com/in/erin-hua-92b858118/
Erin對接的基本上是百萬年薪候選人,幫助候選人成長。所以如果你也在上述行業裡,不妨跟她Linkedin建立聯繫哦。
如果大家對以上內容有興趣,想進一步了解,可以在空白女俠後臺輸入:獵頭直播分享「關鍵字,可以收穫一份直播視頻回放。
點乾貨點個在看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