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的一點體會

2020-08-17 英語老師塗塗

這幾天聽一蓮老師和子復老師的培訓,收穫滿滿,意猶未盡,培訓期間老師們的小組討論和分享也讓我受益匪淺,大家在討論交流時由衷地開心、自在、思想在交流中不斷地碰撞出新的火花,希望以後這樣的培訓和交流可以多一些。我對一蓮老師在培訓中所說的教育三論深以為然。

未論育人,先論心念

佛遺足跡於此,其跡長短,在人心念。老師要先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相信自己可以給他們帶來向善向上的影響,才能最終真的影響他們。就像皮格馬利翁一樣,將全部的熱情、全部的愛都賦予學生,學生一定會感知到這種心念,從老師的愛和熱情中得到滋養和生長的力量!

心念意味著純正之心。教育者需懷著純正之心去教育學生,動機至善,私心了無,做每一個決定前都要想一想:這是不是可以讓學生變得更好?我這麼做是為了自己更省事、為了更好地滿足家長期待、為了更好地迎合領導期待,還是更好地幫助學生成長?這些其實不應該是矛盾的,無論是家長還是校領導,他們真正想要的也是學生更好地成長。學生能夠更好地成長了,作為老師的我們自然而然地做事也就更輕鬆了,校領導們想要的好口碑自然也有了。只是有時這之中會被迷霧暫時遮擋,作為每天和學生在一起的老師,我們是最了解學生的在校學習和生活情況的,我們需要勇於衝出迷霧、以純正之心去做每一個決定,每一個決定都是為了學生更好地成長!那麼最終迷霧一定會消散,而且是自然而然的一種結果,如老子所言「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純正之心,也意味著老師看待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朵即將綻放的花兒,這些即將綻放的花兒顏色不同、大小各異、綻放的程度也不盡相同,但他們都有各自的美麗和芬芳,老師應以欣賞的眼光去發現每一朵花兒的美麗和獨特之處。

未論育人,先論善護

孩子天生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他們的思想天馬行空,極具創造力,他們渴望感知這個世界、了解這個世界,渴望和這個世界建立聯繫。如一粒發芽的種子,蓬勃向上、渴望擁抱陽光雨露。教育者首先要做的事善護孩子的這些與生俱來的品質。就像在周五下午的活動中,我觀察到樹上的小果子,它們每一個都很有辨識度很獨特,但它們都和成熟的果子一樣飽滿、有稜角,它們在大自然中自由地長大,依然保持了與生俱來的飽滿和稜角,如果人自以為是地用自己的方式去幹預它的成長,它們可能會長成千篇一律的圓圓的沒有稜角的果子,也可能長成任何我們想要的形狀,但這樣的它還是它嗎?

我又想到了龔自珍先生的《病梅館記》中所說的「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當人沒有能力欣賞一件東西的美的時候,便會用自以為是的方式去改造它,使其變成自己所認為的美,殊不知這種美是病態的,是以傷害這件東西為代價的。教育也是如此,孩子天生具備好奇心、創造力、對美的感知力、渴望與世界建立聯繫,但是他們從早教開始,就接受成人們的 「教育」,成人按照標準化的模式訓練他們,成為大家所認為的「優秀生」,最後進入名牌或重點大學,代代如此。中國人口基數龐大,每年重點名牌大學畢業的人數不勝數,但可以稱得上「傑出」的創新人才屈指可數,所以才會有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當孩子積極向善向上的天性被「改造」之後,他們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又何談創造?用標準化的模式打造的大學生,何談「傑出」?

善護孩子的天性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基礎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到的。

未論育人,先論育己

從生命的角度看,老師和學生一樣,都是需要善護的生命,老師首先要做到善護自己的生命、擁抱陽光雨露、積極向上,才能引領孩子一起蓬勃發展。雅斯貝爾斯在他的著作《什麼是教育》中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是生命引領生命綻放的過程。從職業的角度,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老師的專業素養足夠高、德行足夠端正,才可以稱為「老師」。自己做的足夠好,才可以談「教」別人。比如我們要去學生尊重他人,我們自己首先要做到尊重學生,一個動輒言語羞辱挖苦學生的老師,如何要求學生做到尊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教育上,這個道理依然如此,一個人無論做任何事,首先要修身,先提升自我的修養。有一句說「你若盛開,蝴蝶自來「,老師在教育學生之前,首先修煉自身,讓自己身心健康、品行端正,讓自己的綜合能力強大起來,再去談教育再去教學生,則一切都會水到渠成。從2017年至今的這幾年是我們進步最大的幾年,因為在這幾年裡,我才真正有意識地去提升自己,凡事反求諸己,不斷地反思並調整自己,也在「教育」自己:看一些自己以前認為無用的書,學習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網絡課程,不帶任何功利心的,純粹地去學習。在這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愛上「學習」了,突然好像理解了「學習」的含義,覺得一切事都是學習的機會、一切人都值得我學習,每個人都一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的老師曾開玩笑地說:「別人是『三人行,必有我師』,你是『三人行,都是我師』。在這一不斷的「學習」的過程中,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工作也越來越好了,幸福感越來越高了,而這一切並不是我最初「學習」的目的,又應了那句話「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這幾天的培訓中,一蓮老師又提到了學習的更高境界:萬物皆為我師。我深以為然,看來學習無止境!老師和學生原本就是相互影響、一起學習、共同進步的!與其說老師成就學生,不如說是老師和學生相互促進、成就彼此。一蓮老師說的教師是「點亮自己,照亮他人」,我覺得這個說法特別好,我不認為把老師比喻成蠟燭的說法「燃燒自己,照亮他人」是貼切的。一個是點亮自己,一個是燃燒自己,前者說的是由內而外地讓自己散發出生命的活力和朝氣,進而激發出另一個生命的活力,是一個共同成長的雙贏模式;後者是消耗自己犧牲自己去成就他人,不符合天道也不符合人性,必不能長久。關於「道」我的理解或許還比較淺,但是我認為萬事萬物,各行各業,小到一個人和另一個人的相處,大到人與自然的相處,「雙贏」才是符合「道」的,才是長久的。因此老師應該「育」好自己這個生命,自己首先綻放出生命之光,才去談「育人」,真正的教育就應該是老師和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相互促進、成就彼此的!

相關焦點

  • 關於校史研究的一點體會和認識
    關於校史研究的一點體會和認識劉桂生下面我就談談對校史工作理論基礎的一點認識和思考。具體來說有兩點,一是「跟上」,二是「擴大」。核心就是怎樣把「文化自信」「接地氣」等思想跟校史研究工作結合起來。「跟上」就是更新理論基礎,但「跟上」的前提是「擴大」,即理論更新和視野拓展分不開。以前研究校史,常常是就校史談校史,校史之外的事關注得比較少。而現在研究校史,視野要開闊、要擴大。
  • 關於全市開展黨紀條規教育和警示教育體會文章徵集活動的通知
    局屬各單位:為進一步配合全省「黨紀條規教育年」活動和全市「清正在心」系列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增強領導幹部遵紀守法、廉潔從政意識,提高領導幹部拒腐防變能力,根據省、市部署要求,在我局領導幹部中開展黨紀條規教育和警示教育體會文章徵集活動。
  • 關於英語教育的一點小想法
    關於英語教育的一點小想法路線設計一:高端路線二:大眾路線1:高端路線普通的學校教育完全無法滿足目前父母對孩子教育的期望總體來說,教育還是一塊很大的蛋糕,特別是二胎的放開,將會有更多的兒童青少年接受教育。
  • 我在工作當中對蘇格蘭中小學教育的體會
    作為一名曾經在蘇格蘭公立中小學教過兩年漢語的教師,小碗兒可謂是深切體會到了蘇格蘭中小學教育的特點。別說與國內中小學教育大不相同,就連和英格蘭相比都很有自己的特色。那麼接下來小碗兒就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在工作當中對蘇格蘭中小學教育的體會,想要對此了解的親們可千萬不要錯過哈!
  • 教育教學實習心得體會
    教育教學實習心得體會教育教學實習心得體會1作為一名新教師,面臨的就是新課程的教學。
  • 『經驗分享』關於三歲小朋友學遊泳的一點體會
    關於親子遊泳開始考慮給兒子報遊泳課是今年6月的事,因為覺得不應該再讓他留在那個五六米的小池裡掛著遊泳圈撲騰幾個海洋球了。於是在大眾點評開始找機構試課,一共找了三家(其實去了兩家試,後面說原因),具體機構名字不說了,需要的私信我。
  • 孩子真正體會「匠心」,勞動教育才會「走心」
    相信為人父母者大多會認同一點:從事必要的體力勞動,對孩子而言無論是健康成長,還是品性塑造和人格養成都大有裨益。但提到如今的勞動教育,大家也大多會坦率承認:和語數外等學科教育相比,勞動教育的「地位」有待提升。 8月28日,上海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從「一攬子」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為全市學生的勞動教育體系升級賦能。按照文件精神,勞動教育不僅將納入滬上大中小學必修課,而且勞動意識的培養還將前移至幼兒園啟蒙階段,真正從娃娃抓起。
  • 枝子專欄:兒女教育的一點體會
    回家後,狠狠地教訓了一頓,邊給他講了道理,讓他罰站半天 ,還讓龐娜陪著站,通過龐凱也捎帶著教育龐娜,防患於未然。1997年夏,龐娜上學前班那年,一天下午三點多,忽然滿天烏雲,黑沉沉的壓下來,天昏地暗。三點半,我從學校把龐娜接回家,把她鎖屋裡,嚇得她哇哇的哭,哭就哭吧,只要丟不了就行。
  • 研學歸來,關於家庭教育的幾點體會:靜觀世界,珍愛生命
    8月帶上女兒一起,去了趟三亞,和揚州關注家庭教育學習的爸爸媽媽一起,在愛飛揚團隊老師的帶領下,參加為期六天五晚的學習,玩得很愉快,學習上也是滿載而歸,關於世界和生命,隨著回來後的復盤,我都有了不同的感觸和體會。
  • 一點關於學習的小體會
  • 關於I140NIW的一點體會
  • 我讀繪本的一點經驗體會
    我個人體會,大概7、8年之久,每天晚上都是我老婆或我,陪伴讀書的,雷打不動。我們每年回媳婦湖北仙桃老家探親或過年,沉甸甸的的旅行包裡,繪本圖書都少不了,每晚陪伴閱讀就是常態。所謂教育,簡單說,就是薰陶,父母榜樣! 第五:參考資料。
  • 世衛組織官員談關於中國抗疫戰的幾點體會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 《參考消息》6日刊登美國《紐約時報》網站文章《關於中國抗疫戰的幾點體會》。艾爾沃德說,如果美國人因為擔心醫療帳單而推遲接受檢測,「那可能會造成嚴重問題,對這一點美國得考慮清楚」。  公民精神可以發揮作用。4萬多醫護人員——其中許多是自告奮勇者——馳援湖北。公路工作人員變成了體溫檢測員或幹起了快遞食物的工作。醫院裡的接診人員負責起感染防控。艾爾沃德說,志願者們「真正讓自己置身於保護中國——以及全世界——的戰鬥前線」。
  • 19教育見習心得體會
    然後是在雨課堂中關於教育創新:國外WISE教育諾貝爾,國內北師大serve教育創新研究院珠海在評展的了解。裡面有很多話說的很好,對教育發展進行的深思。「人工智慧時代來臨之際,人何以為人,教育能夠做什麼?如何認識人工智慧時代對教育的影響?如何重新思考政策和治理框架?學校領導力何以發展?為什麼社會情感學習至關重要?」
  • 洪蘭:生命教育-去「體會」,而非「指導」
    關於生命教育,她的觀點是:最重要的不是要怎麼教孩子,而是要讓孩子感同身受。 我去一個小學演講,經過音樂教室前,看到一個孩子伸著兩隻穿著襪子的腳,坐在教室門口哭,我正想問他為什麼哭時,老師一把把我拉住說:「不要幫他穿鞋子,開學已經六周了,每次上音樂課,他都要老師幫他穿鞋子,已經三年級了,還不肯自己學著穿,每次都哭到有人替他穿為止,我們現在決定訓練他自己穿。
  • 安全教育心得體會:學校安全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下面我就安全教育學習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抓好安全教育是我們教師進行教書育人的行動指南。  安全教育講座中重點談到了「教師」這一部分,它涉及面較寬廣,不但談到了教師所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規範,學校的安全責任,而且談到了教師必須應盡到的安全責任等方面。  我覺得安全教育講座給我們廣大教師提供了教書育人的行動指南。
  • 學習習近平教育思想體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教育理論進入了一個豐收期,教育事業發展進入了一個加速期。正是教育理論的創新,指導和推動了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治國理政進程中,把教育工作擺在突出位置,系統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重大問題,發表了許多富有創見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構成了科學完整的教育思想理論體系,即習近平教育思想。習近平教育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發展的最新成果,標誌著我們黨對教育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
  • 關於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幾點體會
    關於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幾點體會 2020-12-10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原創 關於孩子教育的一些心得體會
    我家有兩個孩子,老大閨女,老大兒子,對於兩個孩子的教育我們全家都很重視,這其中當然也包括我自己。 我現在有一個觀念,作為父母,想讓孩子有比較好的成長,父母本身就需要不斷的學習,做到跟孩子同步成長,而如果以後想孩子長大之後還能跟孩子和諧相處,就必須做到終身學習終身成長,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 當下的一點買房心得體會
    彭叔整理了一下當前樓市的一些買房的心得體會,分享給大家,希望對想要買房的人一點幫助。新房篇這段時間將會是新房集中打折的時期,如果近期必須要買房的人可以考慮考慮這些打折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