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生命教育-去「體會」,而非「指導」

2021-02-07 小花生網

【檁子語】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臺灣著名教育家洪蘭教授。關於生命教育,她的觀點是:最重要的不是要怎麼教孩子,而是要讓孩子感同身受。

 

我去一個小學演講,經過音樂教室前,看到一個孩子伸著兩隻穿著襪子的腳,坐在教室門口哭,我正想問他為什麼哭時,老師一把把我拉住說:「不要幫他穿鞋子,開學已經六周了,每次上音樂課,他都要老師幫他穿鞋子,已經三年級了,還不肯自己學著穿,每次都哭到有人替他穿為止,我們現在決定訓練他自己穿。他要自己肯學,別人教他才有用。」

 

我聽了非常訝異,怎麼有三年級還不會穿鞋子?父母會不會保護過頭了?老師說現在孩子成熟得慢,有進了小學還不會拿筷子的孩子,也有不會扣扣子的等等,令人想到英國的查理王子,連牙膏都要侍從替他擠。有人認為這是福氣,什麼事都有人做得好好的,自己不必動手,我卻認為這是看不起自己,把自己當廢物看待,侍從一不在,自己就不能生活了。

 

無獨有偶,回到家把報紙打開來看時,看到嘉義有位老師,讀者投書「小小晉惠帝,你我是幫兇」,原來這位老師在班上讓學生看一部電影《跑吧!孩子》,講一對小兄妹沒有錢買鞋子,輪流穿一雙鞋,有一天鞋子不見了,引出一串風波的故事。

 

演完後,老師問學生的感想,學生說鞋子不見了,再買一雙就好,幹嘛這麼辛苦,大費周章呢?電影中,小女孩的母親要臨盆了,她趕著去鄰村請產婆,跑到一半,鞋子壞掉,她只好光著腳跑過滿是碎玻璃和尖石頭的路,滿腳鮮血淋漓,我們的學生完全不能了解為什麼小女孩不顧自己的痛,還要繼續跑,七嘴八舌在批評她不會想別的方法,沒有想到她的母親正躺在床上等她去求救。

 

建國中學有位專門帶數理資優班的老師,在他寫的書《我的資優班》中,也提到颱風時,豪雨引起土石流,把山地一個村莊給埋掉了,他在感嘆生命無常時,一個學生說:「活該,誰叫他們要住那裡,幹麼不搬下來到安全的地方住!」一句話令人馬上想到晉惠帝及法國大革命時的皇后瑪莉‧安東尼。

 

我們的教育怎麼了?怎麼連第一流學校資優班的學生思想都如此幼稚?他們難道以為每個人都像他們一樣要什麼有什麼,吃好的,用好的,暑假去美國、加拿大遊學?

 

這種飽漢不知餓漢飢的反應,使我想起桃芝颱風來襲時,尖石鄉居民用直升機撤離,一位小學校長向某慈善基金會要求緊急安置款,該基金會竟然要校長先寫計劃書送過來,等他們看了再決定,遠水救不了近火,令人感嘆。坐在冷氣房中的人完全無法體會無家可歸的緊急性。


臺灣的同理心,不但學生沒有,連大人也沒有。難怪政府官員的思考模式與決策都是如此自我中心,完全不知民間疾苦。他們大筆一揮「封山」,立刻斷掉梨山農民的生路,成堆的高麗菜爛在田裡,有車沒有路可以運下山去賣。孩子因此無錢繳學費,還得翻過中央山脈到宜蘭去上學,變成咫尺天涯。

 

看起來,我們真的是如嘉義那位老師所說的,都是幫兇。我們沒有讓孩子去體驗課本以外的生活,沒有給他們機會去感受別人的苦難。

 

歐洲有一個盲啞學校的校長規定,新進老師必須綁上眼罩一周,連睡覺都不可拿下,切實體驗盲人的感覺。校長說老師若不能體驗學生的狀況,便無法產生同理心,就無法拉近師生距離,便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這位校長真是對極了,因為老師在綁上眼罩不見天日後,立刻體會到盲童的辛苦,不再責怪他們動作太慢,不耐煩的催他們快點。

 

臺灣近年來自殺率一直居高不下,加上一連串的學童惡作劇,如把剪刀放在同學的椅子上,把同學的直腸戳破;把橙子當球從二樓擲下,打瞎同學的眼睛等等,這些無知所造成受害者不可逆轉的身心傷害,終於使政府看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開始推動生命教育。但是推行的方法仍然是課堂授課,由政府出錢編寫生命教育的課本,再擠壓原有的上課時數來「教」生命教育。

 

其實生命教育不是用「教」的,它是用「體會」的,考它、背它是緣木求魚,徒勞無功。老師只要不出一大堆家庭作業,使孩子有時間注意課本以外的生活情形,周末再安排孩子去孤兒院、老人院服務,從「實做」中體驗生命的意義,就可以大幅改善孩子的同理心。

 

父母本身也要改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心態,不要一味追求高分,讓孩子誤以為只有讀書是重要的,其餘都不屑一顧。其實在現在多元化的社會,行行出狀元,能力比學歷重要得多。

 

《侏羅紀公園》的作者 Michael Crichton 說:恐嚇是最卑劣的斂財方式。「不要輸在跑點上」就是句恐嚇的話,恐嚇父母如果不送孩子去補習,就會輸給別人。童年是人格成長、品德塑造最重要的時候,許多父母為了不輸在起跑點上,把孩子的童年犧牲掉了,真是可惡又可悲。

 

教養孩子沒有捷徑,也沒有快捷方式,父母最知道自己孩子的長處與習性,所以不要管別人怎麼補,安心的把孩子留在身邊,學習課本以外的人生知識。每個孩子都不同,天下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教養手冊,只要孩子每天迫不及待睜開眼睛,想趕快開始他的一天,你就做對了。

 

人生是很公平的,現在你陪伴孩子成長,將來他會陪伴你年老。


------------

感謝訂閱 「小花生網」

公眾號: xiaohuasheng99

每天推送國內外最優秀的教育資源

周一:分級閱讀圖書推薦

周二:優秀教育文章推薦

周三:兒童教育精品APP推薦

周四:優秀教育資源推薦

周五:家庭電影推薦

周六:品牌APP周末限免推薦

周日:優秀紀錄片、視頻推薦

相關焦點

  • 【教育文摘】洪蘭: 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 運動、閱讀和遊戲!
    而大腦一旦損傷,人就會在生理機制上遭遇障礙,日後再怎麼通過後天的教育努力,希望也是非常渺茫的。而從大腦發展的角度,洪蘭教授說,每個人的神經是具有可塑性的。海馬回的神經細胞再生,大腦的神經連接不停在改變。學習的時候,神經迴路會加強。
  • 洪蘭教授:腦科學揭示的5個教育秘密,你都知道了嗎?
    洪蘭:中國臺灣地區著名教育專家,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腦科學家。中國臺灣地區第一位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1.後天教育可以改變大腦父母不能打孩子,特別是打孩子的頭部。洪蘭強調,無論遊戲還是閱讀,都是重要的,但是,紀律是第一位的。孩子會質疑:你不是告訴我閱讀重要嗎?我正在閱讀,你為什麼還要我去做別的事情?
  • 中國臺灣地區第一位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訪談: 腦科學揭示的教育秘密
  • 臺灣腦科學和心理學家洪蘭: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運動...
    而大腦一旦損傷,人就會在生理機制上遭遇障礙,日後再怎麼通過後天的教育努力,希望也是非常渺茫的。而從大腦發展的角度,洪蘭教授說,每個人的神經是具有可塑性的。海馬回的神經細胞再生,大腦的神經連接不停在改變。
  • 洪蘭: "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 運動, 閱讀和遊戲! "
    洪蘭告訴大家,大腦的重要性因此,父母不能打孩子,特別是打孩子的頭部。因為,這可能造成孩子大腦生理機制的損傷。而大腦一旦損傷,人就會在生理機制上遭遇障礙,日後再怎麼通過後天的教育努力,希望也是非常渺茫的。而從大腦發展的角度,洪蘭教授說,每個人的神經是具有可塑性的。
  • 著名教育家洪蘭:激活孩子大腦發育,除了閱讀還有這2種方法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商高,於是,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家長就已經開始規劃怎麼教育孩子,才能讓他們贏在起跑線上,不過,對於孩子智商問題,家長不能急功近利,「偽早教」是錯誤的教育方法,這只會給孩子無限的壓力。
  • 著名教育家洪蘭:激活孩子大腦發育,除了閱讀還有這2種方法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商高,於是,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家長就已經開始規劃怎麼教育孩子,才能讓他們贏在起跑線上,不過,對於孩子智商問題,家長不能急功近利,「偽早教」是錯誤的教育方法,這只會給孩子無限的壓力。
  • 著名教育學家洪蘭:激活孩子的大腦發育,有3種方式,都非常簡單
    #洪蘭洪蘭是著名的教育學專家,是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的博士,腦科學家,曾經擔任過加州大學的研究教授。關於腦科教育的研究,洪蘭可以說是十分有話語權的。洪蘭教授說:每個人的神經都是有可塑性的,大腦裡面的海馬體裡面的額神經細胞可以再生,大腦神經的連接也可以不停的改變,在學習的時候,動腦越多,神經迴路就會越強。
  • 孩子做選擇,也需要父母的智慧,跟著腦科學家洪蘭開啟50個思考
    我被她的演講所吸引,想要知道她更多的觀點,於是了解到,洪蘭老師不僅是一位科學家,還是臺灣地區知名的教育家,她的教育理念與方法在臺灣盛行二十多年。她還是一名作家,著作譯作頗豐,尤其家教類圖書常常登上暢銷榜。尹建莉說,在臺灣地區,走進任何一家書店,洪蘭教授的教育圖書總在醒目的地方陳列。
  • 教育家洪蘭:3-6歲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除了閱讀,還有遊戲
    提起洪蘭這個名字相信大部分想到的都是那個3年前火爆全網的TED演講,洪蘭她是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腦科學家,腦科學在我們平常是一個很難接觸到的領域,但是洪蘭教授卻用生動幽默、由淺到深,循序漸進的為我們講解,讓大家明白了男女大腦結構的不同,拉近了普通人與科學之間的距離。
  • 從新冠肺炎思考「繪本中的生命教育」,第三篇:繪本中的生命教育
    那怎樣讓好的繪本觸發生命感受和體驗?在閱讀過程中,兒童需要成人的指導和啟發。不要用成人的理解代替兒童的理解,不要讓閱讀演變為傳遞;要觀察和理解兒童的閱讀過程,適當的時候給予有效的回應、啟發和指導。從成人引導角度思考,怎樣讓繪本觸發生命體驗?繪本非常好,但它不是我們教育的教材;許多家長通過繪本硬塞給孩子一個道理。但實際上,繪本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讀、去理解。
  • 生命教育英語繪本
    叢書介紹:新東方生命教育繪本系列讀者定位:5-12歲小讀者本書優勢及賣點:新東方生命教育繪本「人與己」系列幫助孩子了解自我的價值,激發出自愛與被愛、自我尊重與被尊重的能力。在「人與人」系列中,孩子通過學習會發現每個人都同樣重要、都有自己的價值,使孩子們能夠學會關愛他人、尊重他人。我們更運用「人與地」系列幫助孩子看見萬物萬事的美好,體會生命的意義,並珍惜所有生命。這三者包含了人格教育與環境教育。
  • 借鄉村振興擦亮「金字招牌」 平度南村洪蘭大蔥熱銷全國
    近年來,洪蘭大蔥不斷拉長產業鏈條,在南村鎮臨空經濟北區的助力下,以品牌拓展市場,線上線下齊銷售,帶動農民就業增收,促進鄉村產業振興。  「南村鎮設立臨空經濟北區後,隨著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交通的便利,環境的優化,以及青島農業大學等一批大項目落戶,洪蘭大蔥交易集散地更有名氣了,從產地市場變成交易集散地,每天交易車輛絡繹不絕,客戶也越來越多。」王聲君高興的說,「合作社又發動加工業戶去上海、浙江、福建等地承包土地大面積種植大蔥,用於填補冬季市場深加工。」
  • 「腦開發新浪潮」襲來,腦科專家洪蘭:這3個方法更有效
    看了洪蘭專家的講座,我對於孩子的大腦開發有了全新的認知。洪蘭專家的講座我總結了一下,和大家分享:洪蘭是誰?洪蘭是加州大學的實驗心理學博士、是我國臺灣省著名的教育家、腦科學家,也是臺灣第一位被任命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 從新冠肺炎思考「繪本中的生命教育」,第三篇:繪本中的生命教育
    那怎樣讓好的繪本觸發生命感受和體驗?   在閱讀過程中,兒童需要成人的指導和啟發。不要用成人的理解代替兒童的理解,不要讓閱讀演變為傳遞;要觀察和理解兒童的閱讀過程,適當的時候給予有效的回應、啟發和指導。  從成人引導角度思考,怎樣讓繪本觸發生命體驗?
  • 臺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教授的TED演講,超幽默
    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更致力於閱讀習慣的推廣,足跡遍及臺灣各縣市城鄉及離島近千所的中小學作推廣閱讀的演講。他個性很硬,當時洪蘭不準他在家講英文,一定要說國語;他回家就站在紗門外用英語把一天學校的事情講完,進門就不再說話。每天上學,都要抬手抬腳硬拖出門,還一路尖叫。這樣一直撐到國二,才讓他去讀美國學校。 他很喜歡聽洪蘭念各式各樣的書,打開他想像的世界。洪蘭跟他說,如果在學校不快樂,人雖不能離開教室,思想可以離開。果然是「虎父無犬子」。
  • 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裡:好好生活,就是教育
    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意味著付出與欣賞。洪蘭說在期待孩子有任何能力之前,我得先深刻體會或學習過那種生活,在培養出一個有趣的孩子之前,我想先做一個有趣的母親。」「培養自己」比培養孩子重要,言傳身教勝於一切說教。給孩子足夠的寧靜和食物,給孩子整段安靜的時光,和孩子一起吃飯,保持平靜的心情,教孩子一起做家事。
  • 洪蘭教授的神經認知心理學的聽後感受-育兒
    平時有時在家辦公,那天我特地去公司辦公,公司的環境會讓人可以靜下心來做事。(實際你會發現關鍵還是在自己的心態),用手機時順手就打開了混沌大學的洪蘭教授的神經認知心理學課程,一下子吸引了我,認真的觀看學習起來,內容很多,值得再學習一次。
  • 洪蘭:透過大腦科學看人生
    今天下午,洪蘭教授登上「揚州講壇」,主講「AI與人腦——從21世紀的腦科學看人生」。洪蘭,美國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在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和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接受博士後訓練,曾任教於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以及臺灣多所大學。
  • 教育家洪蘭:發展孩子大腦的辦法除了閱讀,還有2種也管用
    在教育家洪蘭看來,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3歲定終身」的說法,因為人的大腦是一直在發展變化的。人生是馬拉松,爭的是終點,而不是起點,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大腦不停因應外界需求而改變神經網路連接,它的神經迴路是可以改變的。而情緒是改變大腦最快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