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周易》、《易傳》,三者有何區別和聯繫?

2020-12-13 百家號

我們常常看到書架上擺滿了《易經》、《周易》、《易傳》,那麼三者到底有何區別呢?

首先,《周易》的名聲出現得最早,《周禮春官大卜》也就是所說的《周易》,「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在當時,《周禮》所說的《周易》到底有沒有包含《十翼》呢?以我個人之力,終究無法考證,而且這個涉及到《周禮》的成書年代的考究,學界也沒有明確的說法。

而《易經》的名聲最早是出現在漢初,漢初設立五經博士,此後開始稱為《易經》,其實當時的版本還應包括《十翼》,或者說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這一點由帛書《周易》的出土可以作為證據,並且二者的內涵基本相似。另外還有一個說法是《易經》只是涉及《周易》裡面的卦辭和爻辭,還沒有涉及到其它方面。

那麼《易傳》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十翼》,是孔子專門用來解釋《周易》的作品,成書時間大致是從戰國到漢朝初期。《易傳》分為幾個板塊,分別為《彖傳》上下部、《大象傳》上下部、《文言傳》、《繫辭》上下部以及《序卦傳》和《雜卦傳》等,而此書並非孔子一人所作,現如今的版本和《周易》已經融會貫通,無法分割。

三者的聯繫與區別不止於此,後續會更加詳細的論述。

相關焦點

  • 易經和周易是什麼,易經和周易的區別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易經與周易不是一回事。    《三字經》:「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所以周易只是三易之一。連山易以艮卦為首,歸藏易以坤卦為首,周易以乾卦為首。三易都是64卦體系。
  • 《易經》和《易傳》的基本內容
    首先,要明確的是《周易》包括經和傳兩部分內容,經是易的原文,是由伏羲文王兩位聖賢先後完成,經文全文不到五千字,極其簡古。但它是《周易》的核心內容。《易傳》是解釋和說明經的,最早最具有權威性的就是十翼,傳說是孔子所做。有了十翼,《周易》才能根據文字通釋。十翼是理解《周易》的橋梁,沒有十翼後人要了解《周易》就會困難很大。十翼包括《繫辭傳》、《彖傳》、《象傳》、《文言》、《說卦》、《序卦》、《雜卦》。《彖傳》、《象傳》、《繫辭傳》三篇各分上下。
  • 《易經》和《易傳》的關聯和不同之處
    《周易》包括《易經》和《易傳》兩部分。《易經》是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辭和爻辭;《易傳》是對《易經》的解釋。《易傳》包括彖辭,象辭,繫辭,文言,序卦,說卦,雜卦等,其中彖辭,象辭,繫辭,又各分為上下篇,因此共十篇,舊日稱《十翼》,總稱為《易傳》。
  • 《周易》有哪五個版本,區別在哪?《周易》為何會稱之為《易經》
    西漢漢武帝時期,從政治上和經濟上進一步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已成為封建統治者的迫切需要;主張清靜無為的黃老思想已不能滿足上述政治需要,更與漢武帝的好大喜功相牴觸;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統思想,仁義思想和君臣倫理觀念顯然與漢武帝時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相適應。
  • 結合帛書,來正確認識《易經》《易傳》《繫辭》之間的關係
    曾經有網友留言說《易經》不是《周易》,當然這樣的說法也對,那對於《周易》或《易經》這本書,到底哪種叫法比較合適呢?如果按照日常口語的叫法,《周易》即是《易經》,《易經》即是《周易》,就像我們通常說的《老子》即是《道德經》,《道德經》即是《老子》。
  • 易經入門利器——《周易辭海》
    世間關於易經的書籍多如牛毛,初學者難辨真偽,這是很多朋友學習易經入門的最大障礙。多少人有志探尋易經的奧秘,花了冤枉錢,耽誤了大量時間,結果還是誤入歧途。老套門的劉一恆先生帶大家了解一下《周易辭海》。《周易辭海》是郭文友先生編著,山東大學易學和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的劉大鈞教授做的序,雖然沒有見過郭文友先生,但是以劉一恆先生數十年的易學功力判斷,這是一本嚴謹務實,可以信賴的易學教科書。新書估計已經買不到了,朋友們有興趣可以去找找二手書(價格從幾十到幾百都有,注意討價還價)。這本書就像字典一樣,把易經中所有的字都一一做出了解釋。
  • 易經探析:周易對儒家、道家、佛教思想都有影響
    古代所稱的易經並不只是一本書,而是有周的《周易》、夏的《連山易》和商的《歸藏易》,合稱「三易」。《易經》一詞大約出於漢初,當時有五經博士,易是五經之一,故稱《易經》,包括六十四卦。為了解釋《易經》就有了《易傳》,共十部分故稱」十翼」,「傳」即傳述、傳承的意思。由此觀之,《周易》由文王所創,孔子傳授,漢代大儒發揚,顯然都是儒家傳人,所以易經一向都是儒家經典之一。像乾卦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卦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都是儒家觀念的體現。
  • 《周易》哲學——卦象、象數、卦爻辭、易傳形成過程
    《周易》卦爻辭所記載的內容主要包括物象、人生格言、事件描述,從而對其所占卜之事的吉兇進行判斷。《周易》是如何從起初的卦象、象數、卦爻辭研究,一步步走向《易經》哲學研究呢?本文對於這個問題作簡單概括。八卦還可以象徵一個家庭內父、母、子、女之間的關係,《周易·說卦傳》中描述到:「乾天也,故稱父,坤地也,故稱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因此,才可以八卦來解釋和預測人事的吉兇,為採用「象數」解釋《周易》提供了理論基礎。
  • 《連山易》、《歸藏易》、《周易》:這3部「易書」有何區別
    也許有不少的朋友都知道,《周易》和《易經》中間並不能畫等號,因為《周易》只是《易經》之一,而事實上《易經》其實共有三部,即《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易經》就是這3部「易書」的總和。
  • 張濤:論《易傳》的成書與學派歸屬
    我們認為,《易傳》既不屬於儒家,也不屬於道家,其中既有儒家、道家的思想成分,也與陰陽家、墨家、法家、兵家之說有相似、相通之處,《易傳》是綜合百家、超越百家的產物。關鍵詞:《易傳》成書 儒家 道家 陰陽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周易》包括經和傳兩部分。《易經》又分為上經和下經,由六十四卦及其卦爻辭組成。
  • 原來《易經》是這麼來的(國學經典)
    我們現代所稱的易經指的其實是《周易》,但易經學問其實更為久遠,那麼易經從何而來呢?發展到現代為何稱為《周易》呢?第三個易經經典就是由3000多年前周文王和他的兒子周公旦在前輩的基礎上共同完成的大名鼎鼎的眾人皆知的國學經典的《周易》,因此民間有說法叫「夏曰連山,商曰歸藏,周曰周易」。有學者理解成神農炎帝所作《連山》口耳相傳到夏代,彙編成書。軒轅皇帝所作《歸藏》口耳相傳到商代彙編成書。
  • 《易經》並非迷信而是超科學,與迷信的區別有5點,看完漲知識了
    《易經》由於傳統的卜筮功能和其廣大精微的預測思想,讓不知其詳的人認為《易經》是一本深奧神秘的古籍。因為神秘,很多人不懂,所以就有人借易經之名行迷信之事。這就加劇了我們普通人對易經的誤解。有人甚至直接把易經直接與迷信聯繫在一起,認為易經就是迷信。那麼《易經》到底是不是迷信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 輕鬆學《易經》:帛書《易傳》乾坤二卦集解(一) ——以《二三子》《衷》為中心
    所以《易經》說「亢龍有悔」。《淮南子》的觀點側重言「情」。考量帛書《二三子》「為上而驕下」,帛書《衷》「上盛而下絕」,傳本《易傳》「貴而無位,高而無民」,以及《史記》「上而不能下」,《淮南子·繆稱》「動於上,不應於下者」,可知五者之間是同源的。《戰國策·齊策四·齊宣王見顏斶》引用的古《易傳》文字可能也是「亢龍有悔」的解說:斶聞古大禹之時,諸侯萬國。何則?
  • 譯論|劉華文:理雅各《易傳》翻譯的哲學中立化:一種自證和互證方法
    這種不同風格的雜糅說明了理雅各在處理《老子》(《道德經》)的文本中的哲學性和文學性上的兩難境地。比如,他將其中第一章的兩句翻譯成了詩歌體,這樣就有別於主導原文文本風格的散文體式。[2]理雅各所翻譯的《易經》到底體現的是儒家思想還是道家思想長期以來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從作者角度來看,《周易》中的《易傳》據稱是孔子所作,這也就自然地讓人們認為《易傳》和它的連帶性的文本《易經》屬於儒家思想。
  • 易經入門 易經是什麼?都包括哪些內容?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易經》《易經》是東方最大的玄學。《易》準天地,廣大悉備,它從觀察天地日月陰陽變化出發,研究宇宙、自然、社會、人生中那些最高深、最本質,同時也是最普通、最平凡的道理;它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先哲創製並指導先民,以至現在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學術符號系統;它是中國最古老的典籍,群經之首,是中華文化的總源泉和智慧最高峰。
  • 【課堂二】學習筆記.周易9-1.漢代《周易》與天象.西漢易學人物
    今古文之爭2漢代易學之象數主要特點:依據《周易》的卦爻符號來解讀《周易》文辭,強調文辭與符號之間的絕對比附。主要優點:在很多地方體現了《周易》的原始面貌與原始邏輯關係。主要不足:複雜性,穿鑿附會,與筮法相結合。
  • 易經到底誰寫的?伏羲創八卦,文王演周易,孔子作易傳
    易經到底誰寫的?伏羲創八卦,文王演周易,孔子作易傳《易經》包羅萬象,奧妙無窮。是中華民族古代文化的精碎,也是公認的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易經》還是中國道家思想「易、老、莊」謂之三玄哲學的根源。在一些問答平臺和日常生活中,常到見有人在問:「《易經》到底是誰寫的?」其實,這部經典的成書,經歷了漫長的「三古」,並非某一人所作成。今天,「源易緣」就讀者交流下《易經》的成書歷程。
  • 中國古代著作《周易》
    若以《周禮》的系統來看,《三易》的名稱皆無朝代名,所以《周易》的「周」解釋為「周普」和其它兩種佔筮書,比較能夠相應。然而夏代是否有《連山》、商代是否有《歸藏》也都還是問題。兩書很可能也是「古史積累說」所言的現象。所以比較肯定的是,《易經》或《周易》原來只稱為《易》。   產生   《周易》的誕生地就是現在的千年古縣湯陰縣(河南安陽的一個縣城)。
  • 周易的智慧: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後《易傳》也成為科舉明經科考試的內容,與經文平起並作,甚至可以說《易傳》對中國古代哲學的影響逐漸超越經文的影響。有學者說,《易經》是專指經文,《周易》則兼指經傳,《易傳》則專指「十翼」。其實,「周易」之名較「易經」更早出現,還沒有《易傳》時就已經出現了,而且「周易」、「易經」二名在實際使用中並沒有明顯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