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體內出現轉基因作物中常見基因?純屬謠言

2020-12-19 人民網

  記者 馬愛平

  近日,微信公眾號「奇聞趣事糗事」的一篇文章《英國研究:中國人體內已出現轉基因作物中常見的基因,請當心下一代!》在微信朋友圈廣泛傳播。

  事實真是這樣嗎?並非如此。這實則是用有關轉基因的釣魚文和謠言文拼湊起來,為非轉基因食品雜貨店站臺的廣告文。

  世博會指定的食用油均包括轉基因大豆油

  這篇文章中說:「上海世博會不過只有幾個月時間,就動用了全國科技力量和科技資源,嚴格檢測和避免轉基因食品危害外國來賓的健康。」

  9月24日,基因農業網主編方玄昌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事實上,上海世博會、北京奧運會指定的食用油均包括轉基因大豆油。

  在科技部門戶網站上,曾發布過《關於世博科技專項行動中應用快速檢測技術檢測食品中轉基因成分的說明》,並強調,已有的相關檢測技術在上海世博會中的集成應用,目的是滿足上海世博會中將屬於我國轉基因標識目錄中的轉基因產品加貼轉基因標籤的需要,提供快速檢測和鑑別的技術手段,這與檢測病原體、有毒有害物質不同。

  有機食品超市Earth Fare 25%的商品是轉基因食品

  在這篇文章中有1/3的篇幅,是在介紹美國雜貨連鎖店「Earth Fare」出售著非轉基因食品。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醫學院藥理系博士後任金琪說,Earth Fare超市在美國並不是很流行,只在10個州開有店鋪。

  在其官方網站上,記者看到,該超市75%的產品不是轉基因食品,而剩下的25%仍是轉基因食品。

  科普作家、環保人士馬克·林納斯就指出,迄今為止,有食用有機食品致死的例子,但卻沒有人因為吃了轉基因食物而死亡。與有機食品相比,轉基因產業化20多年來,世界上有3/4的人口是生活在批准種植或進口轉基因的國家,從未發生過一例安全事件,那些著名的「安全事件」,事後證明都是謠言。

  杜撰《雪萊遺傳學通訊》和「SCoAL」基因

  實際上,這篇文章前半部分來源於關於轉基因的釣魚文,就在今年2月份,微信上就流傳著類似內容的「10萬+」文章——《觸目驚心:中國平民體內發現美國轉基因的SCoAL基因!》等。該文章稱:「只要是經過基因改造的食物,幾乎都含有SCoAL基因。」「『SCoAL』會在人體內合成化學物質丁二酸。」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林敏說,這些文章或來源於2012年7月右岸新聞社的一則報導。這些文章漏洞百出,其實,並沒有《雪萊遺傳學通訊》這本英國學術期刊,也沒有泰斯特羅莎醫學中心。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生物學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姜韜說,SCoAL基因名稱也應該是炮製的。

  「丁二酸,又名琥珀酸。所有生物,包括非轉基因作物,都會產生丁二酸。在轉基因作物中檢測到生命代謝活動產生的中間產物丁二酸,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林敏說。

  美國種植的75%的轉基因玉米都在國內消費

  該文章還稱:「在美國,乃至整個歐洲很多國家,轉基因食品已經被政府禁止。」

  這更是錯得離譜。就在今年,6月29日,美國國家農業統計局公布了2018年全美農作物種植面積及主要轉基因作物普及率。

  「美國仍然是轉基因作物的第一種植大國,約佔全球轉基因作物面積的40%。」武漢金玉良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定富說。

  去年3月28日,在「南北美大豆可持續生產和消費重要性暨與華貿易論壇」上,美國大豆出口協會主席吉姆·米勒就曾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在我的農場中,我種了轉基因大豆和玉米。美國種植的玉米85%是轉基因的,大豆95%也是轉基因的,其中75%的玉米和42%的大豆都是在美國國內消費的。」

  (科技日報北京9月24日電)

(責編:王仁宏、曹昆)

相關焦點

  • 關於轉基因,這十個知識點你需要知道
    轉基因食品中的基因和其他食品中的一樣,進入人體以後,被消化分解為各種核苷酸、磷酸、鹼基等小分子,不再是完整的基因,已經變成能被人體吸收的營養成分。因此,不會整合到人的基因組中,遺傳給下一代。吃植物和動物基因,不會把植物和動物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組中。人們吃一口水果,會吃進成千上萬個基因,沒有發生過吃水果把水果的基因整合到人身上的情況。所以吃基因不可能把基因轉到自己的身上,已經過無數代的驗證。
  • 蟲子都不能吃的轉基因大豆 人能吃嗎?
    破析六大「中國式」轉基因謬誤與謠言面對流行的謬論時,或許有人會痛斥民眾的愚昧和國人科學素養的低下但封閉的決策體系、缺乏監督和制約的政府機構、批評聲音被壓制、公共信息不透明,往往才是謠言和陰謀論泛濫的溫床。
  • 科普過大年 | 關於轉基因,這十個知識點你需要知道
    轉基因食品中的基因和其他食品中的一樣,進入人體以後,被消化分解為各種核苷酸、磷酸、鹼基等小分子,不再是完整的基因,已經變成能被人體吸收的營養成分。因此,不會整合到人的基因組中,遺傳給下一代。吃植物和動物基因,不會把植物和動物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組中。人們吃一口水果,會吃進成千上萬個基因,沒有發生過吃水果把水果的基因整合到人身上的情況。
  • 印度有望批准首個轉基因作物—新聞—科學網
    這種轉基因作物能否交到農民手中完全依賴於該國環境部長所做的一項政治決定,而後者或許正在等待印度最高法院對於幾個懸而未決案件的判決情況。 轉基因芥菜的培育已經持續了將近10年時間。1年前發布的一份植物風險評估報告選取了該國環境部下屬遺傳工程評審委員會(GEAC)給出的約700條意見。
  • 全球生物學界(含中國)對於轉基因安全的認識是完全一致的
    轉基因技術確實涉及到複雜的操作步驟,轉基因之「難」,難在找到穩定有效的功能基因,然後通過合適的方法讓基因在目標作物中「落地生根」,以及在轉入基因後從大量材質中篩選出表達效果更好的植株。有時候這需要運氣和眼光,有時候需要大量的重複勞動。轉基因育種的本質,是科學家在了解一個或幾個基因的功能後,將其轉入目標作物,讓目標作物產生農業上需要的性狀,這個過程是可預期、可控制的。
  • 聖女果紫薯小黃瓜是「轉基因」?專家:都是天生的
    溫州網訊 在菜市場裡,有許多這幾年才出現的新型農作物:聖女果、小黃瓜、小南瓜、彩色椒,以及紫得可以染色的紫薯等。一些網上流傳的說法認為,這些與正常品種不一樣蔬菜,是轉基因農作物。並稱溫州人喜歡吃的聖女果、紫薯等,就是轉基因農作物。  昨天,市農科院專家應記者之邀作出解釋:這些農作物個頭小是天生的基因差異,不是轉基因的結果。
  • 胡豔華:為什麼我會研究轉基因作物種植問題
    這在人類學史上太常見了。一般說來,許多人類學者往往是先下到田野地點,和當地的人們一起生活一段時間,然後從中發現值得關注的問題,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參與式觀察。可以說,轉基因作物種植與鄉村社會變遷這樣一個研究課題的形成,就是這樣一種研究方法的體現。2012年第一次下到潭村,我的確是想完成我的教育部課題,這一課題比較適合用社會學研究方法中的定量研究來做。
  • 聖女果是轉基因? 傳謠也得多讀書
    其實,生物的每一次進化都是一個基因改變的過程,袁隆平先生的雜交水稻就是轉基因技術的代表之一。轉基因並不是一個深奧的問題,生物的遺傳基因就像是穿起來的珠子,有時候,為了得到更好的性狀,科學家們使用物理、化學等手段把另一種珠子穿了進來,就是轉基因。 還是不太明白?那不如我們直接從謠言說起。吃了轉基因會絕育? 這個其實問到的是「人吃了轉基因食品,自身基因會改變嗎?」
  • 草銨膦——世界第二大轉基因作物耐受除草劑
    草銨膦是世界大噸位農藥品種,也是世界第二大轉基因作物耐受除草劑。毒性低,較為安全,在土壤中易於降解,對作物安全,不易飄移,除草譜廣,活性高,用量少,環境壓力小,殺草迅速,能快速殺死100種以上的禾本科和闊葉雜草,可用水做基劑,使用安全方便,這些是該品優於其他除草劑的特點,所以這個產品在出現了眾多高效超高效的產品後,依然可以暢銷。
  • ...轉基因技術 鹼基序列 轉基因作物 轉基因成分 玉米種子 老鼠藥...
    劉旻的懷疑源於轉基因食品在其他國家已經引起的動物反應。在世界多個國家的轉基因動物實驗中,都發現了與晉中和榆樹地區類似的動物異常現象。其中,美國國家科學院和美國衛生部等部門發表的文獻說明了世界各地由於使用轉基因飼料出現異常的案例,包括內臟發生異常的老鼠,假孕或不育的豬和非正常死亡的母牛。行業組織報告還說,英國市場出現轉基因大豆食品後,居民的過敏症上升了50%,巴西出現同樣狀況。
  • 轉基因作物利弊專家談:我們對生物安全的認識越來越清楚
  • 基因工程作物的安全評估與監管:歷史回顧與改革思考
    1996年是全球轉基因作物產業化的元年,在此之前和之後分別用非轉基因和轉基因飼料。美國對轉基因作物產業化前(1983—1995,13年)和產業化後(1996—2011,16年)的畜禽健康狀況做了調研,涉及1.0×1012頭畜禽,採集的數據包括畜禽產量、健康狀況、肉蛋奶中的營養成分等。報告表明,產業化前後實質等同,沒有區別。
  • 人們為什麼不相信轉基因?
    編輯的話:這並不是一篇傳統意義上的符合謠言粉碎機體例的文章,然而轉基因從來都是謠言產生的重災區,謠言粉碎機曾多次逐條破解其中關於轉基因認識的不實之處。在逐條剖析的同時,了解謠言產生背後的各種機制也應該被我們所認識並關注。由此,我們將此篇分析人們懼怕轉基因作物背後的心理分析發布此站,以便大家在今後遇到謠言時,可以對自己保持清醒的認識。
  • 專家:轉基因土豆削皮後不變黑等說法純屬瞎忽悠
    原標題:專家:轉基因土豆削皮後不變黑等說法純屬瞎忽悠   轉基因大豆不發芽、夏季產的胡蘿蔔是轉基因、轉基因的土豆削皮後不變黑、細長又很亮的大米值得警惕……近日,不少關於如何通過外形辨別轉基因作物的文章在網上風傳。   僅僅看這些外觀形狀,真的就能識別轉基因嗎,究竟什麼樣的食品才是轉基因?
  • 美國環境醫學研究會《轉基因食品健康風險指引手冊》
    四、在美國市場上的轉基因食品問題在美國市場上有八種商業化轉基因作物,其中: 大豆、玉米、油菜、棉花、以及甜菜這五大類,已經附著了細菌基因,這種基因使植物在大劑量使用除草劑後仍能存活。由於68%左右的轉基因作物有相當強的抗藥性,所以農民在種植這些轉基因作物時,更大劑量地使用除草劑,也導致了這些作物更多的除草藥劑殘留。
  • 為什麼菲律賓種轉基因作物?
    為什麼菲律賓種轉基因作物?「我還發現了轉基因玉米的一個好處。」朱莉對本刊記者說,「一些害蟲吃不了玉米,只能改吃雜草。Bt基因讓害蟲變成了益蟲,我們就不用殺它們了。」其實,朱莉對於有機農業的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 林擁軍:我國抗蟲轉基因水稻大米及米製品可以出口美國
    課程第五章的「對話轉基因科學家」實踐教學活動在11月實施,教學中要求學生課程學習小組代表收集小組成員想要問的問題,並凝練問題表達,通過郵件向轉基因作物研究科學家請教。本文是學生與轉基因抗蟲水稻的研發者 林擁軍 教授郵件交流實錄。文本信息經過林教授審核,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將納入課程的教學內容。
  • 世界10大轉基因食品,你轉基因吃多了嗎?
    以下列出世界上10大最常見的轉基因作物:世界10大轉基因食品1、轉基因棉花棉花全身都是寶,棉花籽油作為重要的油料作物可以食用,是一種世界上普遍種植的農作物,中國是世界上棉花產量最多的國家,15年來一直在對棉花的基因進行改造
  • 基因編輯大豆和轉基因大豆有何不同?作為食物安全嗎?
    轉基因,即轉移一段外源性基因(目標基因)到一種作物或動物的基因組中,以發揮目標基因的特殊功能,也屬於基因編輯。因此,基因編輯是一個大概念,轉基因只是基因編輯其中一個部分。現在的轉基因大豆主要轉入的是抵抗除草劑草甘膦的基因,也是一種抗除草劑的轉基因作物。現在推廣面積最大、經濟效益最高的轉基因作物就是抗草甘膦作物。除了大豆外,還有20多種抗草甘膦轉基因作物,包括玉米、油菜、棉花、甜菜、水稻、菸草、花生、西紅柿、馬鈴薯、向日葵、胡蘿蔔、洋蔥、苜蓿、波菜、南瓜等。
  • 科學網—轉基因在美國的真實情況
    轉基因在美國的真實情況——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Mart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