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的開州男孩「小龍」刷新了一個網絡消費新數據:5秒鐘6萬元!
這是個老新聞了。直播是最近幾年興起的,感謝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
我是90後胡椒粉兒,今天繼續分享財商教育避雷指南系列。
今天分享的是12歲的孩子就應該對應每個時間段學習的財商教育。
我看問題的角度一般比較新奇,不是老生常談。
因為我關注到了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行動支付的興起與普及,包括比特幣快被美承認為貨幣的新聞,這些都對金錢觀產生了一定影響,畢竟貨幣是金錢的表現形式與載體。
現在的財商課我也聽了一些,也看了經典書籍,不過關於這塊的內容,很少有人涉及。
就這個比較新的角度,分享我的思考與觀點,歡迎評論區討論。

比特幣:美國首次承認比特幣等於貨幣
我們那個年代才剛剛開始有小靈通,還沒有智慧型手機。但是那時候就有夢幻西遊那些網遊了,可以充點卡,買裝備。現在,遊戲幣、虛擬幣、直播打賞,金錢越來越趨於無形之中,連我們大人在動動手指一秒間就掃碼支付一大筆錢也沒什麼重量感。
網絡虛擬賭博,賭錢棋牌也很泛濫。我有個認識的人,本來是研究生畢業找到一家國企上班,跑野外工地監工,半年不著家。迷上了網絡賭博一類的東西,輸掉了買房的首付。你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會在面對金錢時,迷失在欲望裡。他的財商教育也沒做好,儘管他已經步入社會有了賺錢的能力,但是卻沒有留住錢的能力。
有錢是個好東西,會不會管理,留不留得住,還要重視財商教育。只有掙錢的智力是不行的。
越來越多小孩打賞主播,事件爆出來的時候,不能只斥責小孩不心疼父母的血汗錢,更深層次的原因我認為:問題出在了財商教育上。
今天分享乾貨,行動支付下孩子12歲之前就應該樹立的金錢觀時間對照表
- 小孩在3歲的時候,就可以讓孩子明白:錢是可以用來交換的。這裡建議超市購物,菜市場買菜就是對孩子最好的生活教育。現在更多是行動支付,比如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並且可以APP下單送菜,買水果與外賣;小孩對貨幣的認識還沒有建立起來,我建議還是多支持實體商店,最好先用現金消費,讓孩子看到真錢看到實物,看到錢可以買到東西的過程。
- 4歲就可以讓孩子開始認識基礎的貨幣單位。相信之前家長已經用數字卡在和小孩玩遊戲了,這時候可以直接上真錢,不需要虛擬遊戲幣,因為假的永遠真不了,何必多此一舉?現金為王,而不是直接看手機上的數字,小孩連實體貨幣的概念都沒有,是無法理解虛擬數字背後的意義的。
- 5歲就可以讓孩子知道錢是勞動的結果。這點很重要,錢是要踏踏實實、合法獲得的,這樣小孩才會學會珍惜錢,珍惜父母的血汗錢吧。講故事,給小孩讀繪本,讓他知道爸爸媽媽的錢來的不容易。還有個最好的實踐教育辦法,就是讓小孩力所能及做一些家務活。
- 6歲開始,小孩上小學了,這個時候一般有零花錢的需求了。這個時候就可以讓孩子開始學習攢錢,明白攢錢可以減少買的次數,可以提高買的質量。現在可以給現金,如果有手機也可以打到微信錢包裡面。這個時候一定要給小孩用錢的自由,只要限制總金額即可,因為失敗也是一種教育,這個時候小孩浪費也不過是幾十元的零花錢而已,學費成本很低的。如果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花超限額,買一些無用甚至不安全的玩具,父母就要開始引導和約法三章了。可以買存錢罐。
- 7歲就要讓孩子認識到要克制欲望,延遲消費,因為錢是有限的。可以通過遊戲來實現,比如陪孩子玩變廢為寶的遊戲,玩具是可以自己利用廢舊物品製作的,從玩耍中培養這種發現價值的意識,畢竟,發現價值是創造財富的基礎。
- 8歲就可以帶孩子去銀行單獨開戶。具體政策看各地各行。
- 9歲就可以讓孩子學習用錢計劃。比如帶孩子學習使用紙質、電子優惠券。甚至可以帶孩子去砍價,只是現在這樣的地方越來越少了。
- 10~12歲可以開始親子記帳。通過這種方式,溝通,讓孩子了解一部分家庭開支,讓孩子學會總結、計劃自己的零花錢。這裡可以是電子帳目也可以是紙質帳目。這個時候學校也會組織一些義賣活動,比如小孩也加入擺攤經濟之中啦。之前我看抖音就有這樣的內容。(這個小孩擺攤經濟財商教育後面專門研究寫篇文章,可以關注我的帳號)
以上,胡椒粉兒全部總結了,各位家長心中應該有一個可以對照檢驗的時間表了,每個年齡段都有財商教育的側重點。
12歲之前的財商教育更多是家規樹立,好習慣養成。通過遊戲啟蒙,生活情境體驗式感知。
這是一個求索女性自我價值實現與育兒兩不誤的帳號,下一期繼續分享行動支付下的財商教育,分享手留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