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孩子「財商」的培養,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太小,為時尚早。然而事實並不是如此。
西方教育專家認為,寶寶從3歲開始就有經濟意識。美國著名理財專家認為,4~12歲是兒童理財教育的關鍵期。
說起對於孩子「財商」的培養,不得不提到美國,他們對此十分重視。下面讓我們來看看中美兒童理財現狀對比。
1、不和孩子提錢vs用錢規劃孩子人生
在中國很多家長認為提錢有些庸俗,會讓孩子太早接觸到「銅錢」氣息。所以無論孩子做什麼,家長都保持著孩子與錢隔離的心態,這極大的引起了孩子對理財、財商培養的教育缺失。
在美國很多家庭中都認為理財能力關乎孩子一生的幸福,他們大多3歲起就把理財教育做成實現孩子幸福人生的規劃。
2、理所當然花錢vs兼職賺錢
在中國獨生子女數目的劇增與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家長把所有的積蓄都留給孩子,孩子怎麼花都不心疼。這養成了孩子理所當然花父母錢的思想。
美國家庭則教育孩子: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
他們更鼓勵孩子自力更生,即使家庭再有錢,也應該靠自己的能力出去兼職賺錢。
3、再窮也不能窮孩子VS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在中國「再窮不能窮孩子」的觀念根深蒂固,即使是一些貧困的家庭,父母也會千方百計的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
在美國則不然。
世界上第一個擁有10億元財富的美國洛克菲勒家族,對小時候的約翰・洛克菲勒三世還提出非常「吝嗇」的約法三章。
由於觀念的差異,結果也不盡相同。在中國「富不過3代」的例子比比皆是。而洛克菲勒家族卻有著百年發家史。
美國人在孩子3-6歲時就對孩子財商的開發十分重視。
3歲開始辨認錢幣,認識幣值、紙幣和硬幣。
4歲學會用錢買簡單的用品。
5歲能明白錢是勞動得到的報酬,並正確進行錢貨交換活動。
6歲能數較大數目的錢,開始學習攢錢,培養「自己的錢」的意識。
1、賣玩具換收入
在美國常見的景象:孩子常常將自己不用的玩具在家門口進行擺攤出售,孩子們會誇讚自己玩具的優點,吸引更多的人來買,在交易的過程中也會存在討價還價。在這個過程當中,很好的培養了孩子與人交流和對金錢管理的能力。
2、購物預算
美國家長在每個月給孩子錢的時候,會讓他們進行記帳,清晰的知道自己金錢的餘額,以及對未來購物做出預算。做到凡事心中有數,按照預算進行合理消費。
3、建立孩子的「小銀行」
美國人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學會節省,並告知孩子節省下來的錢他們可以自己隨意支配,但是都花光了父母不會再給。這樣長此以往,孩子會建立自己的「小銀行」。學會儲蓄與計算。
除此之外,美國家長還注重寓財商教育於遊戲、鼓勵孩子要花錢、打工以及與人分享錢財等等。他們對孩子金錢教育、培養孩子財商的方式十分值得中國家長來借鑑。我對此深受啟發,在孩子剛滿3歲時就注重孩子「財商」的教育,為孩子買了《小小理財專家財商培養繪本》。
這套書中包含《熊大媽砍價》、《小汽車受傷了》、《吝嗇的奶奶》、《母親節禮物》、《貪吃鼠逛超市》、《小鬼當家》、《小豬的儲存罐》、《小兔種田》。通過8個理財啟蒙故事,讓孩子學會珍惜父母的勞動所得,培養孩子的金錢觀。
《小小理財專家財商培養繪本》涵蓋了以物易物、學會記帳、勤儉節約、理智消費、認識保險、價格差異、學會儲蓄、資源再利用等方面的內容,通過故事的形式,幫助孩子了解基本的經濟概念,訓練孩子養成正確的理財消費習慣,奠定未來精英之路。
形式活潑、內容有趣,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財富觀。一個個詼諧生動的小故事對孩子來說特別受用,他們從故事中體會正確使用金錢。這比平白的說教更能深入孩子的內心。
《小鬼當家》這本書中的故事我家孩子已經聽了好多遍,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孩子現在清楚的知道生活所需的必要品。
此外本套書是中英雙語繪本,幫助孩子在培養財商的同時可以更多地接觸英文,更了解英文與圖片、情景之間的聯繫,對孩子的英語啟蒙也會有幫助。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不要錯過「財商」培養的最佳時期。這套原價120元的繪本現在團購僅需52.8元,家長們下方連結買起來!
我是欣欣寶貝的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記關注、點讚、收藏。我將為你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