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積食是什麼原因?是營養過剩?兒科醫生告訴你真相!

2020-11-13 成易中醫育兒

寶寶積食是困擾很多寶媽的一個問題,今天我們來聊聊積食!


想解決寶寶積食,先搞懂原因!什麼是積食?為什麼會積食?我們首先要知道人體的消化系統,我們可以把消化系統看做一條管道,從口腔到食道、胃、小腸、大腸,食物進入體內不斷地經過消化吸收之後,最終要排出體外,所以說整個消化系統它是一個通暢的管道,而管道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在傳輸,對它最重要的就是要通暢,如果這個管道被堵住了,那就無法行使這個管道的正常傳輸功能,那麼我們的胃腸道就會受到幹擾而影響消化和吸收的能力,從而產生各種消化系統的疾病。

什麼是積食呢?

食積簡單來講就是食物從吃進去到排出去在人體超過了一天24小時,在體內過渡的時間堆積而影響到胃腸消化系統的正常功能。

寶寶為什麼會積食呢?

積食就是食物在胃腸道內待得時間過久,食物到了胃腸道是靠胃腸道的不斷蠕動、向下去不斷的推動、消化吸收、排除體外的過程。沒能夠正常的排除,說明胃腸道的動力出了問題,這就是我們中醫常說的脾胃,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出了問題,很多孩子一吃多點就積食,一吃多點身體就開始出毛病,其實根本原因是因為脾胃的動力太弱了,就是我們所說的脾虛了,脾氣虛脾陽不足,吃的多了肚子就會疼,這是脾陽不足的典型特點。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脾胃偏弱的狀況呢?首先這和孩子的生理特點有關係,小兒脾常不足,小兒由於生長發育的需求,要吃很多的食物,來提供自己的營養,但是,小孩的胃腸道還沒有發育成成人這樣強壯,功能還不足,消化力還偏弱,所以一邊吃得多,一邊功能不足就會導致脾常不足。積食的第二個原因其實就是過度的餵養,家長們的心情可以理解,總想著讓孩子多吃一點,長得壯壯的身體好好的,可是吃的再多,會影響脾胃的正常功能,給脾胃造成負擔,胃不幹活了你吃再好的東西又能怎麼樣,它吸收不了,反而把脾胃傷到了,所以家長們不能只想著給孩子什麼東西吃,而要想一想他能不能夠正常的吸收了轉化了,這是關鍵,你說對嗎?

了解了這麼多,那麼我們怎麼判斷寶寶是不是積食了呢?

判斷孩子是否積食可以看幾個方面:

1、看孩子的下眼瞼

下眼瞼發紅說明孩子剛剛積滯不久;如果孩子下眼瞼發黑、發青,說明積滯時間過久,甚至已經影響到睡眠了。

2、看嘴

如果嘴唇通紅說明積滯生內熱,如果嘴唇通紅伴隨著口唇乾裂說明這個積滯生熱傷津液。

3、可以看舌頭的狀況

舌苔比較厚膩說明積滯嚴重,同時伴隨著晨起嘴裡味道比較大,也是積食的一種典型表現。

4、觀察孩子的大魚際

就是孩子的板門穴,如果板門顏色泛青,說明脾胃虛弱容易造成積滯,如果用手去揉一揉,很僵硬很板結,說明孩子已經積滯了。

我是成易,關注我,用中醫的方法助寶寶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孩子又積食不吃飯了?這些原因千萬別忽視,聽兒科醫生這樣說。
    寶寶積食是小兒很常見的問題。有種餓叫「媽媽覺著你餓」,很多寶媽會追著寶寶吃下好多食物,就恐怕孩子吃不飽、吃不夠營養。但是,很多寶媽也向我諮詢:我家寶寶明明吃得不多,怎麼還老積食呢?,以下的幾種原因也千萬別忽視:1.缺乏運動,導致腸胃功能下降。
  • 兒科醫生告訴我:這些東西別給孩子吃,營養不夠還會積食
    在餵養孩子的問題上面,家長還是比較關注的,一般出生後六個月之內的寶寶。不需要操心,也不需要輔食,有母乳就足夠了,但是六個月之後,寶寶就可以添加輔食了,那到底應該吃什麼輔食比較適合,也成了寶爸寶媽的一個難題。
  • 兒科醫生提醒:寶寶積食有4個信號,常做3事,趕走積食胃口更好
    但時間一長,張麗也開始擔心起來,害怕長期下去會影響寶寶的身體健康,於是,張麗趕忙帶著寶寶去醫院檢查,經醫生問診才知道是由於寶寶積食所致。兒科醫生稱:寶寶年紀尚小,各種脾胃功能未發育健全,再加上身體生長發育較快,對營養物質的需求較強,食積日久,脾胃虛弱,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身體得不到足夠的營養供應,會造成小兒營養不良,就會影響生長發育,但寶寶積食是有許多異常表現的,家長要及時注意,一旦出現以下積食「信號」,需及時治療。
  • 兒科醫生:6種「毒輔食」沒營養還容易積食,不少寶媽還深陷其中
    6個月齡以內的寶寶,6個月後需要更加豐富的營養滿足發育;順應「拼娃」時代的發展,父母要為了孩子的未來著想,讓孩子長個大高個、聰明腦瓜,這些都來源於幼年時的營養補充。:6種「毒輔食」沒營養還容易積食,不少寶媽還深陷其中新手寶媽小孫的兒子剛滿6個月進進了醫院,原因是奶奶給餵錯了輔食。
  • 兒科醫生:寶寶3歲以內,米湯等八種輔食別碰,易積食還影響發育
    兒科醫生:寶寶3歲以內,米湯等八種輔食別碰,易積食還影響發育奧運冠軍劉璇曾因「育兒」上了熱搜,起因是她主張1歲以內不能給孩子吃鹽,引發了網友們的批判,認為她過度重視孩子了:@網友:調料不放能理解,鹽也不給放,一點味道沒有,孩子能吃的下去嗎?
  • 兒科醫生:還不到3歲的寶寶,這四種輔食別吃,越吃越容易積食
    前段時間閨蜜小楊的寶寶豆豆被送進了醫院,原因就出在輔食上。小楊是一位90後寶媽,平時會看一些兒育兒方面的書籍,在豆豆滿6月齡後開始添加輔食。小楊先是給豆豆吃了含鐵米粉還有少量的肉泥,隨後給豆豆添加不同種類的蔬菜水果泥。
  • 寶寶積食是萬病之源,兒科醫生這樣判斷積食,父母在家也能照著做
    判斷積食,學會六看是關鍵積食一症多發生於嬰幼兒,兒科被稱為「啞科」,兒童患者不會和醫生交流,所以在看是否是積食的時候,需要觀察以下六點來判斷。一是看腹部是否脹滿。摸摸孩子的肚子,是不是沒有吃什麼飯,也脹脹的,敲起來有小鼓一樣的聲音,按壓起來發硬。寶寶大一些,會表達的時候會不讓摸,哭鬧,自述說肚子疼或者肚子脹。二是看孩子的食慾情況。積食發生後,往往會食慾明顯不振。平日裡胃口大開的寶寶,對著自己喜歡的飯菜,也吃不下去多少。
  • 兒科醫生提醒:這4個壞習慣會加速孩子脾虛積食,家長別再這樣做
    兒科醫生提醒:這4個壞習慣會加速孩子脾虛積食,家長別再這樣做1.過量餵食孩子的腸胃體積相對有限,有些家長總覺得孩子吃少了,怕孩子一會兒會餓,所以常會給孩子餵食過量的食物。而且還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吃得多,吃得快,就能長高。
  • 孩子夜裡哭鬧,兒科醫生告訴你3個原因,做好或能安心睡眠
    明明親力親為,精細入微,明明一切照著書養寶寶,可為什麼寶寶還是出現了夜裡哭鬧、睡不安穩的問題?我想心塞的寶媽絕不在少數。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寶寶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呢?就讓兒科醫生告訴你答案!雖然夜裡哭鬧、睡不安穩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孩子的一舉一動卻時刻牽動著父母的心,孩子的絲毫不適都足以讓父母的平靜崩潰瓦解。那麼對於以上三種原因,到底應當怎麼有效緩解呢?
  • 孩子總是積食愛「趴睡」?兒科醫生:無非4個原因,家長別不在意
    都說「小兒脾臟常不足」,年齡小、消化功能弱,積食的情況就常有發生,有的家長覺得積食只是單純的吃撐了,過兩天消化消化就好了,這就打錯特錯了,總是進食不僅影響睡眠,脾胃功能也會逐漸變得虛弱,吃得少,食物也會堆積在腸道消化不了,脾臟吸收運化營養的效率低,孩子得不到充分的能量供給,免疫系統等各個系統的都能都變弱,發育變緩慢,孩子的健康和發育都會受到影響。
  • 孩子積食不長個?醫生:這3種營養亂補一通,難怪積食成這樣
    中醫講「積生百病」,相信很多寶媽在育兒過程中都遇到過孩子積食問題。孩子發生積食,就不願意吃飯,愛哭愛鬧,讓很多寶媽都束手無策。其實寶寶積食與日常飲食脫不了關係。
  • 7歲女孩積食不長個,醫生:這3種營養別亂補,難怪積食成這樣
    這段時間,孩子早上老是不想上學,吃東西也沒胃口,以為南方突然入冬,孩子還不適應引起的,結果孩子在前幾天晚上,票票說不舒服,量體溫有些發燒,沒一會兒還吐了,趕緊給孩子送到醫院,醫生說孩子是脾胃很虛弱,積食也有些時段了,才會真。
  • 兒科醫生:帶娃做到「早上3戒,晚上2堅持」,孩子脾胃好不積食
    兒科醫生:帶娃做到「早上3戒」,孩子脾胃受傷少1、早上要多吃「早餐要吃好」並不是「早餐要吃多」,但是很多家長不能理解這一點,認為吃好等於吃多,總喜歡孩子早期後多餵點,一味地讓孩子多吃點,這樣做實際上會給孩子的脾胃增加負擔,有可能脾胃工作一天都不一定能徹底運化,更何況不可能只有早上吃東西
  • 兒科醫生:孩子有沒有積食厭食?臉上出現這3個信號,一看就知
    很多新手爸媽在帶孩子的時候,想必大部分的人都會遇到孩子餵飯難,經常一頓飯得餵1-2小時,夏天還好,冬天飯涼了熱,重重複復飯裡得營養都沒有了,而且孩子吃了還不算,還得操心孩子是不是積食了,怎麼不愛吃飯,還便秘……家長被折騰得夠嗆,孩子也舒服,還會影響孩子得合適呢個在發育,很多家長就開始犯起了愁
  • 寶寶冬季積食易生病,大多是輔食營養不過關,冬季養胃刻不容緩
    所以在給寶寶進行冬季的進補之前,首要的是調理好寶寶的腸胃,尤其是積食的情況,到了冬季頻頻發生,可孩子為啥到了冬季積食更嚴重的原因,很多家長並不清楚。為啥嬰幼兒到了冬季更易積食情況?醫生表示:寶寶積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以脾胃功能較弱、餵食不當、活動較少為主,尤其是到了冬季,寶寶積食的情況多了很多。而冬季也讓兒科門診前排起了長隊,在孩子出現積食的症狀時,很多家長看不懂,等到孩子生病發燒了才意識到嚴重,帶著孩子去醫院。
  • 孩子天天宅家,不愛吃飯還積食,兒科醫生:教你3招,強脾清積食
    新冠病毒期間,全國各地的人沒有特殊原因的話,基本上都宅在家裡,尤其是孩子,現在為了孩子們的安全,開學的時間也都一拖再拖。現在孩子們天天宅在家裡,經常玩手機、看電視,吃了飯就躺下,基本上沒有什麼活動,這種情況肯定會影響到孩子的食慾。「久坐則傷脾」,現在的孩子脾胃本來就比較虛弱,在家活動少,時間長了也會讓脾胃變得越來越虛弱,時間長了很容易導致孩子積食,甚至讓孩子免疫下降,就算在家哪裡都不去,也可能會生病。
  • 寶寶明明吃得不多,怎麼還老積食?聽聽兒科主任怎麼說
    寶寶積食是小兒最常見的問題。寶寶若積食,常常會導致咳嗽,發燒,小兒反覆呼吸道感染,還有盜汗,舌苔剝落,厭食,入睡困難,夜啼……很多家長對於積食,往往會認為是寶寶吃得太多了,超出了機體脾胃運化能力。若寶寶脾胃功能差,即使寶寶平常吃得並不多,從食物中獲得的營養無法完全運輸到全身,長期積蓄在中焦,積滯日久,一下就瘀住了,甚至鬱而化熱、聚溼生痰。說白了就是寶寶脾胃太弱,攝入的東西超出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導致很多食物不能被消化吸收,使脾胃功能受損。
  • 什麼是積食?寶寶積食的症狀有哪些?
    積食一般發生於人們吃的過多或者過飽的時候,是由於食物短時間的集中在胃中無法及時消化,所以會導致胃脹不舒服等症狀。那麼,積食了怎麼辦?寶寶積食的症狀有哪些?積食了怎麼辦1、少吃對於積食的情況的來說,主要的原因就是吃多了的情況,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進行適量的飲食的。
  • 兒科醫生提醒:5個原因會影響寶寶睡眠,特別第一個,爸媽要重視
    實在沒有辦法了,悅悅只能到一個育兒群裡,求助有經驗的父母,寶寶這樣的情況是什麼問題引起的?該如何去應對?剛好群裡有位兒科醫生,這位兒科醫生耐心地為她解答了這個問題。兒科醫生說,寶寶夜間從睡眠中醒來,有所哭鬧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寶寶總是在0點~凌晨3點啼哭,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了,這是寶寶不舒服的信號。
  • 孩子積食怎麼辦?兒科醫生提醒:養護脾胃,堅持3件事
    阿偉前段時間帶娃去醫院檢查,兒科醫生告訴阿偉,孩子積食嚴重,食物滯留在腸胃裡面,沒有完全充分消化和吸收,損傷了脾胃功能,這就是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體質下降,經常生病的原因,長期積食不消化,還會影響到營養的吸收,耽誤娃的長高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