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科發2019年教育科技融合趨勢,AI領域的應用點有這些

2020-12-15 多知網

  多知網11月24日消息,日前慧科研究院發布了2019年教育科技融合趨勢前瞻(NExT 2019),以教育與科技深度融合的視角,基於對未來2-3年教育行業需要關注的領域和趨勢發展做出研判。

  慧科研究院院長陳瀅指出,當前,在信息化革命的大背景下,課堂正在成為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組成的融合體。從簡單的桌椅、多媒體、智能化教室到智慧學習空間的進階,信息技術極大程度地重塑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2019前瞻以「課堂計算」為主題,關注未來課堂的新型表現形態,從課堂大腦、知識圖譜自動構建、個性化評價、師資賦能、機器人教師五大方面闡述了未來教育與科技深度融合的趨勢。

  

慧科研究院院長陳瀅

  趨勢一:課堂大腦

  課堂大腦是由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虛擬實境、邊緣技術、富媒體交互和移動技術等新科技構成的課堂智能中樞。在課堂教與學的整個過程中,課堂大腦將通過對課堂場景的數位化和深度感知、實現教學過程的數據化,分析學生行為並形成課堂洞察,打通線上線下教學資源,輔助教師高效完成課前預研、課堂教學和課後復盤分析。一方面,學生不僅能與教師、專家學者進行跨越空間的互動,還可以與技術、環境、資源展開互動,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對預設資源進行編輯和註解,以教學內容的創造者參與到教學過程;另一方面,通過課堂大腦的實時反饋系統及大數據分析系統,在教學數據平臺上,融合教學場景各環節,將教學行為、學習行為、學習結果等數據連結,實現教學過程的實時數據化和可視化,分析課堂中教與學的狀態,對異常行為實時反饋,及時診斷學生學習成效。

  課堂大腦將推動教師課堂教學新範式的形成,豐富教學內容表達多元性、體驗真實性、反饋及時性、師生互動性和線上下連通性。

  趨勢二:知識圖譜自動構建

  知識圖譜成為推動網際網路搜索、自然語音理解等語義相關智能場景發展的核心技術,在大數據時代,知識圖譜將從單純的搜集獲取信息,轉變為多源、大規模、自動化的知識抽取,建立以知識點為圖譜節點,融合所有學科的巨大知識網絡系統,形成「結構化的百科知識庫」。知識圖譜內的各種資源也將通過學生的不斷學習進行自動抓取,如視頻、學習資料、試題等,構建出相應的資源圖譜,學生將從被動接受者成為教學資源的創造參與者。此外,根據學習者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知識圖譜將生成不同的學習路徑,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課程,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

  課程設計、課堂教學、微課和學習評估等領域都需要豐富全面、及時的知識圖譜,多源、大規模、自動化生成的知識圖譜成為AI在教育領域應用的重點。

  趨勢三:個性化評價

  個性化評價也將成為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的核心應用場景。個性化評價系統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化發展,大幅深化過程性評價,弱化單一的結果性評價,把單一的考試評價轉變成持續不斷的包括對學生動機、情緒、行為的分析,通過不同學生的個體數據、結構化數據、規律性數據、異常數據等,生成不同學生的學習態度、認知風格、認知水平、職業發展趨向等方面的個性化評價體系。同時,個性化評價系統能與行業人才需求數據打通,形成不同行業所需人才的素質、能力、技能評估標準。

  個性化評價使課堂教學評價更為合理,教和學可以更融洽匹配,最大程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為學生提供量身定製的學習支持,為教師實施精準教學提供重要參考,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趨勢四:師資賦能

  教師能力極大程度上影響育人效果,當前,新興產業發展日新月異,教師不僅要能勝任理論教學,又需要完成指導學生實踐。因此,同時具備教學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愈加重要。師資賦能不僅針對教師教學能力,同時,對行業認知能力、專業實踐能力、技術前瞻能力都有相應的設計。

  一方面,以實戰為導向,產業技術賦能,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的教學方式和不同階段的課程設計提升教師真實項目實戰水平和應用水平;另一方面,建立教師資源管理大數據平臺,通過對教師「畫像」,可以智能評估教師發展;此外,教學支撐系統也將協助教師以開放的行業案例、實踐資源包開展實踐教學活動。

  趨勢五:機器人教師

  機器人教師不僅可以在自動批改作業和簡單的人機互動方面節省教師人力,還可以通過大數據、機器學習和快速的自我更新迭代,全面滲透到課堂中教、學、考、評各個環節,創造出嶄新的未來課堂模式。通過自適應學習系統,機器人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按照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制定相應學習計劃,完成一對一的個性化問題解答和輔導,為學生匹配符合其學習進度和能力的資源,並提供實時反饋。除此之外,機器人教師有助於創建更複雜的學習場景,例如基於仿真環境創建的智能虛擬實境環境,為學生提供沉浸式體驗,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對學習內容形成全新認知,提升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事實上,機器人教師不僅扮演老師的角色,它可以承擔助教、輔導員、同學等虛擬人物的功能,與教師、學生一起協作完成學習任務,節省教師人力,提高教學效率,創造出嶄新的未來課堂模式。

  來自高校的專家學者也對2019前瞻發表了觀點。北京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辦公室副主任、數位化學習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馮菲表示了對五大趨勢的認可,並提到,當前科技融入課堂教學的主要痛點在於操作的複雜性,「課堂大腦」將通過技術賦能教師,提供智能化的教學工具,實現一鍵解決相應問題。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育技術學院副教授李爽指出,當前教學模式正在經歷升級和轉變,教育供給側正在發生深刻變革,老師的群體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教師賦能不僅是個體本身知識、能力的發展,更是社會協同發展,對教育群體的整體賦能。

  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副教授朱鄭州表示,當前新技術轉化為教學內容的周期越來越短,需要知識圖譜的自動化生成,提高教學效率。此外,未來要實現自適應學習,必須以個性化評價為落腳點,在評價的內容、方式和指標上深思熟慮。

  慧科集團合伙人、教育產品副總裁歐巖亮以《計算機學院如何賦能教師開展更深入的產教融合》為主題,就計算機學院如何幫助教師提升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學生培養效率和效果、計算機專業教師如何利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現代工具來解決複雜的工程問題等問題進行了相關分享。

  開課吧合伙人、營銷中心總經理崔超分別圍繞慧科在「課堂大腦」、「師資賦能」和「機器人教師」方面做出的探索和實踐進行了分享。慧科不斷匯聚教育教學資源生態,推動學習環境智能化,匯聚教育教學資源生態,協助教師開設課程,賦能學生學習,並通過師資訓練營的形式開展師資賦能,打通雙師教師能力提升的渠道,攜手高校和老師共同賦能學生。

  自2014年起,慧科研究院每年相繼研究並發布了以「重新定義學習」「整合多樣化」「學習工程」「新教育」「學習升級」為主題的「教育科技融合趨勢前瞻」,從教育與科技深度融合的視角,對未來2-3年教育行業需要關注的領域和趨勢發展做出研判。

相關焦點

  • 「課堂計算」-慧科研究院2019年教育科技融合趨勢前瞻正式發布
    )北京】11月22日報導2019年11月21日,以「教育科技,洞見未來」為主題的慧科研究院2019年教育科技融合趨勢前瞻(NExT 2019)發布會在慧科集團總部舉行,慧科研究院以教育與科技深度融合的視角
  • 慧科2020教育科技融合趨勢前瞻正式發布,聚焦數位化人才
    12月21日,以「Digitalent數位化人才」為主題的慧科研究院2020教育科技融合趨勢前瞻發布會在慧科集團總部舉行。
  • 慧科研究院2020教育科技融合趨勢前瞻發布,聚焦數位化人才
    藍鯨教育12月22日訊 昨日,以「Digitalent數位化人才」為主題的慧科研究院2020教育科技融合趨勢前瞻發布會在慧科集團總部舉行。慧科集團合伙人、慧科研究院院長陳瀅博士基於對未來2-3年教育行業發展趨勢的洞察,從教育與科技深度融合的視角,與到場的專家學者、高校老師、媒體等共同探討後疫情時代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必經之路。
  • 專家探討後疫情時代教育科技與校園場景的融合發展
    來源:東方網8月19日,第六屆「網際網路+教育」創新周開幕在北京舉辦。中國高等教育和新職業教育領軍企業慧科集團成為中關村科學城網際網路教育產業發展聯盟第一屆理事單位。其中慧科集團合伙人、慧科研究院院長陳瀅受邀參與「融合在線教育的共建與共享」圓桌論壇,與多位教育界專家學者一同探討後疫情時代教育科技與校園場景的融合發展。
  • 慧科:深耕產教融合,培育數位化創新人才
    成立於2010年的慧科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慧科」)始終秉持「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的理念,專注高等教育和新職業教育十年,探索和踐行產教融合創新模式,累計助力培養了近千萬名高端創新人才,以人才賦能支持中國產業升級。產教融合,適應時代發展新形勢新興科技日新月異,產教融合成為轉型升級的助推器、促進就業的穩定器和人才紅利的催化器。
  • 新東方發布2020年教育科技十大趨勢預測
    中新網1月17日電 在2019年,國內教育行業持續深化變革,其中教育與科技的結合不斷加速,更日益深入。教育+科技也成為了各教育公司和網際網路巨頭意欲爭奪的「高地」。作為國內教育行業的領軍企業,新東方在教育+科技領域也在持續發力。
  • 2019年25大AI應用趨勢:假肢、農作物監測、面部識別、聊天機器人……
    每天都有新的發展,以下是今年25大最佳人工智慧趨勢:1.開放源框架由於業內採用了開源軟體,外界進入人工智慧領域的門檻比以往都要低。谷歌在2015年開放Tensor Flow機器學習庫,拉開了這個趨勢的帷幕,之後主要技術人員紛紛效仿。
  • 慧科推出「慧科職教」品牌 構建新職業教育全產業鏈
    11月25日,在GET2019教育科技大會上,慧科集團共同創始人、CEO嶽喜偉宣布慧科集團推出面向高校的職業教育品牌「慧科職教」,並揭幕全新的慧科職教品牌
  • AI晶片2019年的六大關鍵詞和2020年的四大趨勢
    2019年2月,兩位圖靈獎得主 John L. Hennessy 和 David A. Patterson發表長篇報告,展望未來十年將是計算機體系架構領域的「新的黃金十年」。這一年,架構創新、小晶片獲得了更多的關注,從初創公司到巨頭公司,從終端到雲端,都有AI晶片相繼推出。
  • 2019年中國在線教育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線上線下融合將...
    我國在線教育產業發展十分迅速近年來,在線教育產業發展十分迅速。尤其是2018年以來,在線教育平臺動作不斷,除了洋蔥數學、考蟲、作業盒子、火花思維、VIP? KID、阿卡索等平臺紛紛融資外,諸多在線教育平臺紛紛啟動上市計劃。2018年7月,新東方在線啟動上市計劃並於2019年3月成功上市。
  • 2019 牛津大會召開 各界專家探討科技與教育融合
    2019年4月18日,北京,牛津大學出版社成功舉辦2019牛津大會,牛津和出版、教育和科技界的領導及同仁一起,共同探討在時代對於人才需求的變化時,如何通過融合應用實現教育個性化。上午各位出版界的領導、專家圍繞「如何向世界講述中國」和「計算教育的革新與低齡化趨勢」進行討論。國家新聞出版署趙海雲副局長此次也蒞臨牛津大會。趙局長鼓勵中外出版企業共同探索如何圍繞講好中國故事開展合作,為中國故事和中國文化進一步走向世界添磚加瓦。下午各位教育界科技界大咖分別就「科技與教育的融合」、「教育解決方案」以及「國際教育雙語教師發展」三個方面展開討論。
  • ...學融合2.0 新職業教育驅動力 | 2019 WISE × 新職業教育創新峰會
    慧科有很多科技、創新創業課程,還有跟這個領域相關的分支課程,會融入到主幹課程和選修課程。所以學科專業、課程體系的內涵都在發生變化。教育部這兩年新的學科審批速度越來越快。申報新專業的學校也非常多。可以看到今天學科的發展,已經從原來的分散、分離到今天重視內涵、重視複合型人才的培養。
  • 「AI+教育」的各種應用場景和趨勢分析
    北美另一大科技巨頭Facebook,在OC3大會上也宣布將投入1千萬美金到VR教育領域。不僅是北美,韓國科技巨頭三星也在德國推出了VR教育系統,這個VR教育系統主要是給7年級和9年級的生物課提供應用。通過佩戴Gear VR,學生就可以觀察到器官是如何工作的。雖然AR技術並不是全新的,不過AR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才剛開始。
  • 藍象資本發布《2018-2022 年Edtech教育科技趨勢報告》
    以下為報告全文(有刪減):解析教育科技現狀與趨勢1、10萬億教育市場,資本投入井噴式增長從上圖中能看到: 2017年中國教育行業總體規模已達到7.79萬億,近三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達8.52%,預計於2020年突破10
  • 兩岸金融科技界人士廈門暢談金融、科技與新經濟融合
    「2019海峽金融科技論壇」,10日在廈門舉辦。供圖中新網廈門9月10日電 (楊伏山 閆旭)2019海峽金融科技論壇10日在廈門舉辦,來自兩岸金融科技界人士相聚廈門,相互切磋金融、科技與新經濟融合發展的未來走向。
  • 佳發教育鄧曉兵:教育信息化的趨勢是以AI為主的內容應用|藍鯨商學院企業家特訓營
    不僅能節省時間,智能設備還能更加生動地展示抽象概念幫助學生理解消化;最後,教育信息化還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這些年來,教育信息化經歷較長的發展過程。我國教育信息化從1.0到2.0的建設,主流仍以To B業務為主,大部分財政資金流入K12。
  • 慧科集團全國首發「人工智慧AI+」教育解決方案 大連理工等六所高校率先採用
    「人工智慧AI+」教育解決方案面向高校,主要提供不同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教學方案、實驗室與配套環境搭建方案,以及線上線下融合式職業人才培訓方案。課程內容以人工智慧為核心,與雲計算、大數據、智能硬體等領域相互交叉融合,強調人工智慧在各個行業的應用。慧科集團自創立以來,推出了全國首個雲計算、大數據等多個領先的前沿領域教育解決方案,取得巨大成功和積極社會反響。
  • 六部門印發《陝西省關於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實施意見》
    》(國科發高〔2019〕280號),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創新能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省科技廳、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省財政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廣播電視局共同研究制定了《陝西省關於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實施意見》。
  • 全球化視角下的教育與科技融合丨GES 2019未來教育大會前瞻
    據「未來研究所」預測,2030年85%的工作種類還沒有被發明出來。順應全球化趨勢,培養未來人才,是當代教育的應有之義和核心目標。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藉助科技的力量,促進教育與科技的融合。從線下教室到在線直播;從紙質教輔到AI老師;從課本知識到多元教育資源,科技既擴大了教育資源觸達的邊界,也豐富了教育資源的呈現形式,甚在一定意義上開始顛覆傳統教育的理念,讓學無國界,教無所限。除了在教育領域的科技實踐外,如何能夠融合全球教育經驗,發揮本土化優勢,也是當代教育面臨的重要挑戰。
  • 「易點慧」助力海鹽英語教學 攜手發展優質均衡教育
    在此背景下,引進了浙江師範大學智慧教育研究院自主研發的「易點慧智慧英語教學系統」,借力人工智慧技術,賦能英語教師,提升英語教學品質,縮小和消除城鄉英語教師教學的差距,推進「以教師為要,夯實優質教育均衡發展的根基」的重要舉措。       2019年11月1日到2日,海鹽縣中小學智慧英語教學項目啟動暨培訓活動在海鹽電大如期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