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時尚刺繡單品——香包

2020-12-16 哈哈哈哈或

香包,古代稱「香囊」,亦稱「佩帷」、「容臭」、「香袋兒」、「荷包」,慶陽俗稱「絀絀」或「耍活」。它是古代中國勞動婦女創造的一種民間刺繡工藝品。

它是用彩色絲線在彩綢上繡制出各種內涵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圖案紋飾,縫製成形狀各異、大小不等的小繡囊,內裝用多種濃烈芳香氣味的中草藥研製的細末,以作節令誌慶、生活實用和觀賞品玩用。

香包是以男耕女織為標誌的古代中國農耕文化的產物,是越千年而餘緒未泯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遺存和再生。

香包在《詩經》的一些篇章裡已有描述,說明早在約3000年前就有了香包。《禮記》云:「五採謂之繡。」香包用青、赤、黃、白、黑五色絲線刺繡而成,色彩絢麗,自然有裝飾衣著、把玩欣賞之審美功用,又因填有特殊的中藥材,兼有驅邪擗欹、除菌爽神功效。

香包,其製作和佩戴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戰國時期,屈原《離騷》中有:

「扈江籬與闢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江離、闢芷、秋蘭均為香草。紉,乃連綴之意。佩即佩幃,在這裡既指香包,也含佩帶之意。全句的意思是把裝滿香草的佩幃帶在身上。這說明香包早在屈子所處的戰國時代已是一種飾物了。

漢代《禮記》有云:

「男女未冠笄者……衿纓皆陪容臭」

容臭即香包,說明漢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是佩戴香包的。《禮記·類則》載,未成年男女,晨昏叩拜父母,必須佩戴香包,說明香包還有禮儀作用。

到了唐宋時期,香囊逐漸成為仕女、美人的專用品。而男官吏們則開始佩戴荷包了。有的官吏上朝時乾脆把荷包綴於朝服之上。

當然,那時的荷包與香包不完全一樣,香包裡主要裝的是香草,而荷包主要是「盛手巾細物」的。這與前不久華池縣雙塔寺出土的手包型「千歲香包」比較吻合。

至清代,香囊已成為愛情的信物了,成為了情侶之間饋贈的佳品。《紅樓夢》第十七回寶玉與黛玉之間的一次「鬧彆扭」便是由送荷包引發的。而歷史演化到近代,香包則多半用於民間端午節的贈品,主要功能是求吉祈福,驅惡避邪的。

從我國民間現存清代以來的香包看,大多數以花卉和動物為主圖,以隱喻象徵等手法表達各種情感寄託和美好嚮往。

比如:

用蓮花、荷花、牡丹、梅花等喻意女性;

松鶴象徵長壽、石榴象徵多子;

翻開這一層層厚重的文化積澱,面對這一幅幅多彩的生活畫卷,展示在我們面前的盡都是古樸而又拙巧、原始而又鮮活的藝術瑰寶。其實,這才是揭示人性慾望的藝術;表達思想信仰的藝術;展示生命活力的藝術。可以說是真正的民族文化、

相關焦點

  • 慶陽:香包刺繡「繡」出好生活
    我市通過扶持產業帶頭人、骨幹企業培育壯大、創建香包文化品牌等措施,形成了設計、生產、銷售等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初步實現了從「小香包」到「大產業」的華麗蛻變,讓慶陽香包走向全國,走向世界。57歲的左煥茸,是省級香包刺繡非遺產承人。這幾天,她正在繡制一份2020年新春賀禮。
  • 西秦非遺刺繡文化旅遊香包節,一場香包盛宴,精美絕倫的刺繡產品
    千陽縣舉辦了第二屆「絲路情·千陽蘋果賞花節」、西秦刺繡香包民俗工藝大賽、黃金周重點景區文化旅遊推介、全省非遺扶貧交流現場會等活動。創作的秦腔歷史劇《望魯臺》參與國際絲綢之路文化藝術節展演,被文化和旅遊部、省政府授予優秀劇目獎。年內舉辦了迎新春文藝晚會、元宵節社火遊演、首屆西秦刺繡香包文化節等大型文化旅遊活動。
  • 【網絡中國節·端午】巧手贏天下:鎮原香包刺繡「豔壓」端午節
    【網絡中國節·端午】巧手贏天下:鎮原香包刺繡「豔壓」端午節 2020-06-24 09: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鎮原縣:香包刺繡繪就脫貧幸福路
    據了解,2017年,任豔豔創辦了慶陽妙麗香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經營香包刺繡、編織等手工藝品的加工、批發、零售以及技術技能培訓為主要業務。在全省精準扶貧工作中,她先後在鎮原縣4個鄉鎮創辦了4個100名婦女以上的巾幗扶貧生產車間,在全縣16個鄉鎮舉辦了近50期的民間手工藝品婦女扶貧技能培訓班,先後培訓婦女近2000人次。
  • 甘肅慶陽香包節手工民俗藝術品拍賣 刺繡有亮點
    甘肅慶陽香包節手工民俗藝術品拍賣 刺繡有亮點 2014-05-31 16:05:01」的民俗藝術品拍賣會上獲悉,當地民間藝術家以刺繡方式再現了徐悲鴻先生收藏的《八十七位神仙卷》線描畫,以220萬元競拍高價成交。
  • 瓜州縣婦女手工「雙創」大賽參賽項目展示(二)小手工編織/香包刺繡
    瓜州縣婦女手工「雙創」大賽參賽項目展示(二)小手工編織/香包刺繡 2020-09-11 15: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慶陽香包」:一針一線繡出幸福生活
    形態各異的動物造型惟妙惟肖,五顏六色的香包繡品香味四溢。在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開邊鎮妙麗香就業扶貧車間,刺繡女工們正聚精會神地做著各種圖案的繡品。「慶陽香包繡制」是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之一,如今這項非遺與扶貧車間結合,讓許多住在周邊的婦女在農閒、帶小孩之餘,有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 帶著中國風的時尚單品
    從趣味貼紙到珠寶首飾,都成為了搶購的熱點越來越多的明星名人,將這些有著文化底蘊的單品加入到自己的穿搭造型和生活中你也想像他們一樣感受真正的東方古典文化嗎?想要擁有歷史感的時尚生活嗎?一起看看都需要什麼樣的裝備呢?
  • 慶陽香包繡制助力脫貧
    慶陽香包繡制是指以慶陽香包為代表的一切繡製品。「一枚繡花針,二分喜好,三縷彩線,四面八方,商旅不斷」,這是對目前慶陽香包繡制的真實寫照。慶陽香包繡制由「不起眼的手工針線活」演變為具有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實用性為一體的「文化產業」,並逐漸出海遠遊,受到海外市場的歡迎。
  • 蘇州緙絲名家匠品.緙絲刺繡香囊(或荷包)-運用緙絲和刺繡技藝!
    香囊與荷包起初是有區別的,目前很多人作為古裝漢服配飾或中國元素禮物,象徵意義大於實用,古裝漢服,除了仙氣飄飄的裙裾還有腰間的環佩叮噹,古人在腰間會系上玉佩,少不了的還有一個精緻的香囊!香包(sachet),古代稱「香囊」,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民俗學家靳之林在看過慶陽的香包之後大發感慨:「我考察過全國的香包,好的有兩個地方,一個是慶陽,一個是雲南。
  • 香包用來祈福、闢邪,你知道什麼樣的人,佩戴什麼樣的香包嗎
    端午節到了,除了紀念屈原吃粽子外,還有個習俗,佩戴香包。香包是民間大人、小孩端午節時所佩戴的飾品,是用來求吉祈福,驅惡闢邪的。香包香包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詩經》裡就有描述。它是用綢緞布和青、赤、黃、白、黑五色絲線刺繡而成,色彩亮麗,裡面裝有雄黃、燻草、艾葉等特殊的中藥材,在每年的端午節時佩戴,具有闢邪,除菌,提神和防蚊蟲叮咬的效果。
  • 以匠心守初心 淮陽香包手藝人倪莉:素手拈五色 潛心制香包
    香囊又叫花囊、香袋、荷包,香包、佩幃、容臭,它與瓊瑤、玉環、香帕等都是古人重要的佩飾之物。古人佩戴香囊的歷史可追溯到先秦時代,據《禮記·內則》記載:「男女未冠笄者,雞初鳴,鹹盥、漱、櫛、縰、拂髦,總角,衿纓,皆佩容臭。」即是說在我國古代,青年人見父母長輩時要佩戴香包以示敬意。
  • 小香包拓寬了她的致富路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不少朋友會買些節日的小物件兒,這不,延安市洛川縣脫貧鞏固戶王紅梅早就開始忙活了,因為每年這個時候她都要一針一線趕製香包,增加家裡的經濟收入。在王紅梅的家中,她和村裡的婦女們飛針走線、巧手翻飛,用各種質地的花布和五彩絲線精心繡制著香包。
  • 慶陽香包與《黃帝內經》的作者有關
    原創:馬韞菲慶陽香包是一種民間民俗物品,在慶陽俗稱「絀絀」,也是國家地理標誌性產品。慶陽香包悠久歷史,屬於刺繡珍品。其獨具匠心的造型加上精湛嫻熟的刺繡工藝,最後再配上清新典雅的天然香料,精緻美妙的慶陽香包就誕生啦。
  • 古版「香奈兒5號」-香包,氣味好,美觀,還兼做驅蚊治療
    1、幾千年前的時尚專場香奈兒的創始人可可曾說在「不用香水的女人沒有未來。」洪流時代,最經典的香水受到大多數人的追捧,甚至瑪麗蓮夢也送給了「種草」。莫蘭迪色系有了敬佩清朝女性的時尚感,幾千年後迪士尼公主風靡全球,天鵝湖和胡桃夾子中的公主在莫蘭迪色彩體系中是藍色和粉色的。這種搭配在清代女包中早已使用,這兩種顏色都用在衣服上,使人感到明亮。如果說清朝有時裝秀,那麼清代的女人都是她們自己的設計師。
  • 慶陽香包魅力知多少!
    香包在最早的時候被稱為是容臭,中國傳統的香囊多用綢布製成,在外邊繡上各色的圖案,裡面填充上香料(傳統上一般時候燻草和艾葉,加上雄黃),所以香包一般都被認作時候闢邪的祥物,在端午節的時候佩戴。屈原曾經在他的《離騷》中有「扈江籬與闢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其中江離、闢芷、秋蘭均為香草料,這句話的意思是:「裝滿香草的佩帶(即香包)帶在身上」,可見當時人們已經有佩戴香包的習俗了。
  • 慶陽香包:媽媽針尖上的藝術,民間文化的具體體現
    香包,慶陽民間稱作「耍活子」,也稱「絀絀」。在農村尤其盛行,端午戴香包也是每個孩子很期待的。祈福祝願,祛病保平安是慶陽香包的亙古主題。2002年慶陽市被中國民學會命名為「香包刺繡之鄉」。2014年4月8日,經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 蘆愛玲:匠心傳藝的「香包奶奶」
    在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蘆愛玲正在製作香包(6月2日攝)。  香包,是一種民間刺繡工藝品。今年63歲的蘆愛玲出身於香包世家,是河南省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代表性傳承人。  蘆愛玲對民間技藝有著深厚的感情,繼承了奶奶的香包製作技藝,很注重造型的創新,製作出擺件、掛件等多種香包。  蘆愛玲說,手工並不是香包製作的關鍵,香包的「核心機密」是香料。蘆愛玲遍尋中藥店,經過多年經驗積累後拿捏出自己的獨特香料配方。很多購買者感嘆:「聞到小時候的味道,好久不見了!」  蘆愛玲最大的心願就是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
  • 慶陽香包,針線裡縫得都是故事
    一說香包可以避邪,端午節時多會配掛香包。慶陽香包又稱"絀絀",是慶陽的一種民間民俗物品。按照剪紙的圖樣,在絲綢布料上用彩色的線繡出各種各樣的圖案,然後縫製成不同的造型,內芯填充上絲棉、香料,就做成一種小巧玲瓏、精緻漂亮的刺繡品。
  • 歐陽娜娜拍攝時尚大片,穿刺繡針織衫配牛仔褲,元氣滿滿少女感足
    除具有較強的商務能力外,歐陽娜娜在時尚穿搭方面也很有品位,對各種穿搭造型有著獨到的見解,日常 look也獨具亮點,大家不妨一起來看看。歐陽娜娜拍攝的時尚大片,穿著刺繡針織衫配著牛仔褲,充滿了少女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