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非遺刺繡文化旅遊香包節,一場香包盛宴,精美絕倫的刺繡產品

2020-12-16 峰哥美景探尋記

6月5日上午,非遺購物節.第九屆寶雞市文化旅遊節—千陽縣第三屆西秦刺繡文化旅遊香包節在寶雞市行政中心廣場正式啟動。

千陽縣地處渭北高原西部丘陵溝壑區,地形複雜多樣。南屏吳嶽支脈箭筈嶺,海拔1000—1502.1米,北部橫座千山,海拔1000—1545.5米。南北山地面積782.31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78.5%。中部為斷陷盆地,匯入千河的溝溪切割成20多塊不規則的黃土殘原,面積138.7平方千米,佔總面積13.9%。千河橫貫山前臺原之下,形成衝積穀川,面積75.43平方千米,佔總面積7.6%,海拔710—860米。境內山嶺起伏,丘陵連綿,溝壑縱橫,臺原殘碎,谷川狹長,河溪湍急,為其地貌特點。地勢從西南、東北兩側向千河谷地傾斜。地貌明顯分為山、原、川三部分。

千陽縣舉辦了第二屆「絲路情·千陽蘋果賞花節」、西秦刺繡香包民俗工藝大賽、黃金周重點景區文化旅遊推介、全省非遺扶貧交流現場會等活動。創作的秦腔歷史劇《望魯臺》參與國際絲綢之路文化藝術節展演,被文化和旅遊部、省政府授予優秀劇目獎。年內舉辦了迎新春文藝晚會、元宵節社火遊演、首屆西秦刺繡香包文化節等大型文化旅遊活動。

千陽縣是中國民間藝術刺繡之鄉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西秦刺繡的主要傳承基地。全縣轄7鎮65個行政村,13.4萬人。今年以來,千陽縣在產業發展中,把西秦刺繡產業作為地域文化優勢產業積極融入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把刺繡產業作為實現農村婦女脫貧致富的重要之策,按照「政府扶持、市場運作、品牌引領、傳承創新」的發展思路,構建起以黨建引領,從校地合作、產業搭載到扶貧扶志、技能培訓、平臺搭建的全方位、全覆蓋、全產業鏈的非遺助力脫貧體系,各具特色的刺繡專業合作社、專業村、產業帶頭人的集聚發展效應已轉化為產業優勢。

千陽縣已建成西秦刺繡工藝品專業合作社21個,建成工藝品製作專業村11個,從事刺繡製作的婦女已達到12700餘人,其中合作社會員3613人,吸收貧困戶7721人,貧困婦女佔參與刺繡製作總數的60.8%,刺繡產業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優勢骨幹產業。

啟動儀式上,表彰獎勵了千陽縣2020年西秦刺繡香包民俗工藝大賽獲獎藝人,同時給6家第一批西秦刺繡非遺傳習所和2家非遺工坊進行了授牌。儀式結束後,全縣各刺繡合作社的刺繡、香包展銷活動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同時,現場還有20多個寶雞網紅進行直播帶貨,五顏六色、造型各異的刺繡、香包吸引了眾多遊客的關注。

本次西秦刺繡文化旅

本次西秦刺繡文化旅遊香包節,恰逢周末,可帶上家人、約上好友,一起赴一場香包盛宴,精美絕倫的刺繡產品、地域特色鮮明的農副產品等您來!

千陽縣是三賢故裡、中國民間藝術刺繡之鄉,民間工藝美術之鄉,擁有深厚的秦漢文化、儒家文化,千湖溼地是國家林業局首批命名的國家溼地公園之一,燕伋文化景區成功舉辦辛卯年燕伋尊師文化大典,千陽刺繡在中國首屆農民藝術節上喜獲「一村一品」優秀項目獎。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燕伋,西漢哀帝丞相司直郭欽,唐朝太尉段秀實史稱千陽「三賢」。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曾著有《段太尉逸事狀》一文,即段秀實傳記。縣內有陝西省最大的蓮花山狩獵場,有燕望魯臺,有風光優美的千湖萬畝生態觀光園,有翠柏長表的天台山風景等

相關焦點

  • 鎮原縣:香包刺繡繪就脫貧幸福路
    創辦扶貧車間的慶陽妙麗香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任豔豔說,像王旭霞一樣的貧困戶在扶貧車間共有26人,每年有2000元到5000元不等的收入。據了解,2017年,任豔豔創辦了慶陽妙麗香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經營香包刺繡、編織等手工藝品的加工、批發、零售以及技術技能培訓為主要業務。
  • 甘肅慶陽香包節手工民俗藝術品拍賣 刺繡有亮點
    甘肅慶陽香包節手工民俗藝術品拍賣 刺繡有亮點 2014-05-31 16:05:01」的民俗藝術品拍賣會上獲悉,當地民間藝術家以刺繡方式再現了徐悲鴻先生收藏的《八十七位神仙卷》線描畫,以220萬元競拍高價成交。
  • 慶陽:香包刺繡「繡」出好生活
    我市通過扶持產業帶頭人、骨幹企業培育壯大、創建香包文化品牌等措施,形成了設計、生產、銷售等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初步實現了從「小香包」到「大產業」的華麗蛻變,讓慶陽香包走向全國,走向世界。57歲的左煥茸,是省級香包刺繡非遺產承人。這幾天,她正在繡制一份2020年新春賀禮。
  • 古人的時尚刺繡單品——香包
    香包,古代稱「香囊」,亦稱「佩帷」、「容臭」、「香袋兒」、「荷包」,慶陽俗稱「絀絀」或「耍活」。它是古代中國勞動婦女創造的一種民間刺繡工藝品。香包是以男耕女織為標誌的古代中國農耕文化的產物,是越千年而餘緒未泯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遺存和再生。香包在《詩經》的一些篇章裡已有描述,說明早在約3000年前就有了香包。《禮記》云:「五採謂之繡。」
  • 【網絡中國節·端午】巧手贏天下:鎮原香包刺繡「豔壓」端午節
    慶陽花好月圓刺繡專業合作社位於鎮原縣廟渠鎮孫寨行政村良灣自然村,佔地面積10畝,合作社現有庫房3間,辦公房2間,繡工30餘人,主要從事純手工刺繡、電腦刺繡、各種香包服飾、精飾料、鞋帽精品、床上用品手工刺繡加工及銷售。
  • 「慶陽香包」:一針一線繡出幸福生活
    形態各異的動物造型惟妙惟肖,五顏六色的香包繡品香味四溢。在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開邊鎮妙麗香就業扶貧車間,刺繡女工們正聚精會神地做著各種圖案的繡品。「慶陽香包繡制」是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之一,如今這項非遺與扶貧車間結合,讓許多住在周邊的婦女在農閒、帶小孩之餘,有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 慶陽香包魅力知多少!
    在慶陽當地,屬正寧的香包最為出名,這裡的人們將香包俗稱為「耍活子」,在端午節的時候,大街小巷之間,奔跑遊走的孩子身上佩戴著各式各樣的「耍活子」,有的手上還帶著蒜骨朵兒,細心的人們也會在七彩繩上帶上鈴鐺,這樣孩子在遊走的時候就會傳來清脆的叮噹聲。這是一個民間的傳統藝術,也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巴馬文旅局舉辦「非遺+扶貧」民族服飾手工刺繡培訓班
    #巴馬旅遊攻略#為助力我縣脫貧攻堅, 幫助少數民族地區貧困群眾提高脫貧致富能力,結合我縣的實際情況,自治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舉辦「非遺+扶貧」民族服飾手工刺繡培訓班,來自我縣各鄉鎮刺繡愛好者、有製作基礎的帶頭人及創業手工藝人45人參加培訓。
  • ...雲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傳承人|團茶|刺繡|非遺|建水紫陶
    彝族服飾彝族刺繡、建水紫陶、白族扎染、鶴慶銀器、普洱團茶、麗江水酥餅、南澗火腿……6月13日開幕的雲南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線下非遺購物節上,來自9個州市的38項非遺項目的62個展位在楚雄開發區市民廣場集中亮相,吸引了市民、遊客競相購買,不少非遺好物更是補貨不停。
  • 臺繡:非遺手工刺繡技藝的現代時尚呈現
    「臺繡TAISILK」作為集非遺刺繡技藝與當代藝術於一體的本土文化品牌,在2020年浙江特色伴手禮測評活動中,「和合花韻刺繡長巾」這一款產品成功入選,成為台州入選的6件產品之一。這條真絲長巾,是因何奪得此項榮譽的呢?
  • ...雲裳雲上昆明民族時裝周」玉溪「小龍茵」非遺刺繡——飛針走線...
    玉溪「小龍茵」非遺刺繡。受訪者 供圖以前,玉溪民族刺繡和大部分的非遺產品一樣,生存境況並不好,在快節奏的現代化生活中漸漸被遺忘。談到此處,作為「小龍茵」的創始人錢曉麗,開始和記者訴說起了這段為理想而傾盡所有的「繡夢」過往。出身裁縫世家的錢曉麗,兒時的「繡夢」一直揮之不去。
  • 傳統漢族刺繡,「繡」出江東美好生活新畫卷
    藍天、白雲、高山、森林,在芒市江東鄉,除了可以賞山鄉美景、聽江東山歌,還可以與刺繡親密接觸,感受指尖上的非遺魅力。江東傳統手工藝文化是中原漢文化在邊疆的完美保留,至今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江東傳統手工技藝包括:古法織布、大襟服飾、繡花鞋、刺繡、掇花繡等,傳統手工技藝代代傳承。掇花繡手工藝是江東鄉傳統手工藝之一,歷史悠久,圖案主要以動物、植物、花卉為主,寓意著生活平安幸福、家庭和美,代表著淳樸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反映了勞動人民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 平谷區文化館「傳承非遺 共圓中國夢」非遺課堂 刺繡培訓班開班
    為貫徹落實中國殘聯辦公廳、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積極引導殘疾人參與非遺保護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為積極引導和支持平谷區殘障人士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非遺技藝傳承培訓,促進殘障人士「非遺+創業+就業」的文件精神。
  • 非遺大師開啟文化盛宴 市民可領「通關卡」體驗非遺
    12月5日,由西安城牆管理委員會和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在西安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拉開帷幕。刺繡展示區前,景區工作人員正微笑著向市民遊客介紹蘇繡與秦繡的特點。 記者在現場看到,由刺繡、花燈、皮影、剪紙、布糊畫、木版年畫六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構成的「非遺文化藝術迴廊」令人矚目。
  • 【致敬最美巾幗奮鬥者】王春霄:傳承非遺文化 助力脫貧攻堅
    【致敬最美巾幗奮鬥者】王春霄:傳承非遺文化 助力脫貧攻堅 2020-11-30 20: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瓜州縣婦女手工「雙創」大賽參賽項目展示(二)小手工編織/香包刺繡
    瓜州縣婦女手工「雙創」大賽參賽項目展示(二)小手工編織/香包刺繡 2020-09-11 15: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遺傳承人|酥餅|刺繡|火草|雲南|非遺|建水紫陶|彝族服飾|團茶
    彝族服飾彝族刺繡、建水紫陶、白族扎染、鶴慶銀器、普洱團茶、麗江水酥餅、南澗火腿……6月13日開幕的雲南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線下非遺購物節上,來自9個州市的38項非遺項目的62個展位在楚雄開發區市民廣場集中亮相,吸引了市民、遊客競相購買,不少非遺好物更是補貨不停。
  • 高勇:刺繡作為「中國名片」,正在為共建「一帶一路」文化繁榮...
    潮州國際刺繡藝術雙年展是截至目前在中國舉辦的第一個國家級、國際性的刺繡藝術雙年展,目的在於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振興與發展傳統刺繡工藝,促進國際交流;通過國內外刺繡藝術家相互學習、相互提升、博採眾長,激發傳統工藝的生機與活力,向世界展示刺繡傳統技藝的獨特價值與無窮魅力。刺繡文化博大精深,是世界上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
  • 慶陽香包 臨夏磚雕 滿滿「煙火氣」 走進百姓家
    慶陽香包 臨夏磚雕滿滿「煙火氣」 走進百姓家在文旅融合的趨勢下,越來越多的非遺項目作為重要旅遊資源獲得關注,「非遺+文創」,「非遺+旅遊」,「非遺+扶貧」等「非遺+」現象,使非遺被賦予越來越重要的文化使命。
  • 甘肅十大主題民俗文化旅遊活動廣邀四方來客
    (記者 徐靜雯)甘肅十大主題民俗文化旅遊盛宴喜迎端午小長假端午情濃,棕葉飄香,甘肅各地豐富多彩的端午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獨具特色。6月5日,記者從甘肅省文化旅遊廳獲悉,為彰顯端午主題、豐富假日旅遊產品,省文旅廳在整合推出全省旅遊黃金季十大旅遊產品的基礎上,特別推出十大主題、340多項民俗文化活動喜迎端午小長假,歡迎更多遊客走進隴原大地,體驗端午民俗,感受非遺魅力,品味別樣風情,暢遊如意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