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關注的地理科普平臺
火鍋,受到許多美食愛好者的極力追捧。
有人喜歡重慶火鍋的「辣」,
有人喜歡老北京火鍋的「鮮」,
那麼各式各樣的火鍋種類你都認識嗎?
我們一起往下看。
四川火鍋
四川火鍋可以說是在全國範圍內傳播最廣的火鍋種類之一了,每年都有許多遊客特地前往當地品嘗特色四川火鍋。
在川渝地區,每5家餐館裡就有1家是火鍋。當地人民對火鍋的熱愛絕不是其他地方能比的。
重慶麻辣火鍋
重慶一派的火鍋油多、口麻、辣味重!重慶火鍋能涮的食物非常多,毛肚、鴨腸、鵝腸、血豆腐、豬腦花,都能涮。
串串香
「串串香」最早始於街頭。成都的市民以竹籤串豆乾、兔腰,在滷鍋中燙熟,蘸上麻辣調料,成為了最早期的串串香。
串串香實際上是另一種形式的火鍋,所以也常常被大家叫做小火鍋。串串香已成為四川味道的代表之一。
老北京涮肉
老北京火鍋用的鍋是銅鍋,火用的是炭火,與電磁爐相比更加方便控制火源,與銅鍋搭配,才能達到"涮"的效果。
老北京銅鍋興於清朝,與「麻辣鮮香」的川渝火鍋不同的是,它僅在「鮮」字上做文章。紫銅鍋子注滿清水,最多放些蔥段、薑片、紫菜或者海米,去腥提鮮,絕不影響食材本味。清水火鍋,對食材的新鮮程度有著很高的要求。
羊蠍子火鍋
除了銅鍋涮肉,冬天一到,還有一種深受北方人喜愛的火鍋——羊蠍子火鍋。
羊蠍子主要用料是羊脊椎骨,因其形跟蠍子相似,故而俗稱羊蠍子。
羊蠍子火鍋比起涮肉吃起來就要省事多了,大多端上來的時候基本都已微熱,且調好了味道,待開鍋之後便可夾到盤中,不需要蘸任何小料,直接戴起手套大快朵頤即可。
東北白肉火鍋
白肉火鍋是一種標準的北方式火鍋菜。這種火鍋的高湯為海鮮湯,涮肉為煮成半熟的豬肉片,再加上細粉絲、酸菜,佐料以醬油、蒜泥為主。吃時還可配上蟹肉、血湯,風味濃厚。
廣東海鮮火鍋
海鮮火鍋選用上等的海鮮食材入料,純天然不添加任何添加劑,如海鮮滑類、以及海鮮原料等,在秋季到來時,品一鍋清淡鮮美的海鮮火鍋,絕對的極品美味。
臺灣沙茶火鍋
沙茶火鍋是一種清湯火鍋,想要做出美味的沙茶火鍋,湯汁、沾醬、食材都是至關重要的,一般製作沙茶火鍋都會選用扁魚,而且還會搭配花生粉、藥方香料等,令沙茶火鍋的口感綿密細緻。可說是臺式火鍋第一代表。
澳門豆撈火鍋
「豆撈」源於澳門,由於澳門海產品豐富,澳門人將當地盛產的富饒海產品變換著多種不同的方式加工後置於鍋中涮煮以求口感變化,久而形成了豆撈火鍋的這種獨特吃法。
「豆撈」一詞取自「都撈」的諧音,以「撈」字的口彩寄語發財旺運。意思是不僅撈得鍋中的丸、滑、海鮮,更能撈得到財氣、運氣 。
苗族竹蓀鵝涮鍋
這個火鍋算得上是我國苗族地區的一種風味美食了。苗族竹蓀鵝涮鍋首先是採用山珍之首的竹蓀和八珍之一的鵝,用獨特烹飪方法製成了營養豐富的竹蓀鵝火鍋。
其吃法也是頗有講究的,先喝湯,後吃竹蓀,之後是鵝肉,再涮蔬菜,最後是吃燴麵,這便是吃竹蓀鵝鍋的五步法。
貴州侗族「牛糞」火鍋
這種看似"牛糞"的東西叫牛癟,實際上是一種液體。在侗家是一種上等菜,一般只有過年才能吃到。
這種菜分兩種,一種是小腸裡面拿出來的,比較貴,一種是大腸裡面拿出來了,比較便宜。
做法是,在前一天晚上,用上等的青草加中草藥材餵飽牛,第二天殺之,將這取出,過濾,用其汁做湯,做火鍋,鋪之牛肉等,上鹽,油,五香(一種特有香草,長在河邊)麻椒等香精。味道極好,在黔貴地區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美味。
蘇杭菊花火鍋
傳說菊花火鍋是慈禧太后首創的,不但味道鮮美,而且清香爽神,風味獨特。
其做法是將鮮菊花瓣浸泡洗淨後,再放入加有明礬的水中漂洗一遍,撈起瀝乾備用。在火鍋中加入雞湯或肉湯之類的湯汁,煮沸後先將雞片、肉片、魚片等等生料投入,過1分鐘左右投入菊花瓣,再煮片刻即可食用。
浙江八生火鍋
八生火鍋是以雞胸脯、雞肫、豬腰等主料為原料的浙江名菜。
享用時,只需把「八生」和「四色蔬菜」入水汆熟,入口前再蘸上麻辣醬、蝦油滷等佐料即可食用,此菜原料精細,製法別致,素葷搭配,營養豐富,風味絕佳。
雲南滇味火鍋
滇味火鍋具有典型的雲南風味,其特點是以新鮮蔬菜為主料,火鍋中必定有火腿片,再配以薄片牛肉、豬肉、雞肉、魚肉和香菇、木耳、黃花菜等,使火鍋色香味俱佳。
吃時蘸辣椒粉、麻油等拌成的調料,鮮嫩香辣,回味無窮。
冬天的胃,起碼有1/3是留給火鍋的!火鍋就是連接著人心的那個「小火爐」,當身體和大腦都被老北風吹得僵硬,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這時候就需要一管有熱量的強心劑。
——吃頓火鍋,打起精神,準備戰鬥!
喜歡吃火鍋,因為喜歡這個熱氣騰騰的世界,
喜歡一桌朋友,三兩肉、兩杯酒的氛圍。
形形色色的火鍋,
就像性情迥異的朋友。
人生有百態,火鍋也有,
我大中華一方水土養一方火鍋:
如果要舉行一場全國火鍋大賽,
食客們恐怕要擠破了頭。
四川火鍋鮮香麻辣,
紅油鍋底翻滾著香辣的熱氣,
點滿一桌子豐富的食材,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
沒有不能下鍋的。
相比於鄰居四川,
重慶火鍋的口味更加麻辣火爆,充滿匪氣。
牛油鍋底,厚重熱辣,再撒滿花椒,
味道那叫一個爽麻,非常考驗吃辣的功力。
北方的銅鍋涮肉是響噹噹的「火鍋之王」,
甚至讓帝王讚不絕口,在北方冰天雪地之時,
於家中起爐燒炭,滿屋飄著羊肉香,
從心底暖到腳底。
潮汕火鍋則精細得多,
清水湯、薄牛片、時令蔬菜,邊煮邊吃,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鮮、嫩和韌,那種肉在牙齒間
欲拒還迎的撕扯,絕對上癮。
中國地大物博,各地美食獨樹一幟。
唯有火鍋有足夠的包容性。
認識的或不認識的圍聚一桌,
三言兩語間就結下了深厚的「火鍋情誼」。
火鍋吃的多了,就容易映在人身上。
你會發現一個能常吃大火鍋的人,
人緣一般都不錯。
因為,吃火鍋是要看人品的,
聚眾一桌,共涮一鍋,
生熟堆疊,推杯換盞。
太講究的人,招人嫌棄。
一雙筷子拈著用,左選選右挑挑,
拎出來一片菜葉就說飽,
一邊嫌棄大家共用一鍋,
一邊又怕湯水濺在身上大呼小叫。
這種人講究太多,聚眾的火鍋,
只要是能躲得過的關係,是不會帶著的。
不講究的人,也招人嫌棄。
推杯換盞,酒撒鍋裡。
筷子撈鍋底挑來挑去,
不提那食至大汗淋漓時,光背抹肚的糙漢,
最怕的還是不講衛生者,
把碗裡不熟的菜,倒回鍋裡。
瞬間,那香氣四溢的火鍋就變成了,
棄之可惜,食之噁心的廢湯。
實在讓舉箸不定的人進退不得。
所以能經常被邀請吃大火鍋的人,
人緣一般都不錯。
能在與同桌動輒十數人中,不惹人嫌還能被大眾歡迎,
起碼舉止和禮儀上,一定是有修養的,
言語做派上是讓眾人舒服的。
再者火鍋口味眾多,
或辣或酸或香濃或個性,
皆能就味入席者,
也絕不是一個善計較的小氣之人。
食物如人,看著生猛,
也有稜刺,但都遇不得熱情,
在滾燙濃烈的湯汁中一過,
一個比一個乖順柔軟,脾氣好得一塌糊塗。
每次撐到嗓子眼兒吃不動了,
我說我停止戰鬥了,
我朋友就拿著筷子指著我說:「掛機的隊友!」
說罷又補充一句:「我再去調點醬料……」
各取腹所需,各吃口所長,
桌子上不外傳的秘密,
就是你我心照不宣的情誼!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火鍋的包容性和多元性,
就像我們生活的國家一樣,
讓它能夠輕易徵服每個人的胃。
在越來越冷的日子裡,
我們用這一鍋的豐盛,
與一桌的圍座犒賞自己,感謝彼此。
火鍋飄著熱霧,果汁碰撞有聲,
吃它的同也就在發酵著故事。
一方水土一方人,
各個地方的火鍋都藏著各自人的性格。
而這世界上最大的火鍋叫中國,
它包裹著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情感,
也孕育著骨子裡的熱血,包容著中國人的精神。
中國人的性格裡藏著中國的火鍋,
因為一鍋裡滾著的是家國的味道,
也是你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