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飯叫廣西的五色糯米飯,清香美味,一次吃3大碗都不夠

2020-12-18 幸運四月草

三月三,古稱「上巳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三月三在飲食上還有蠻多習俗的,比如三月三要吃薺菜煮雞蛋,艾葉粑,五色糯米飯等。不同的民族和地區,有著不同的習俗,在飲食上也各不相同。

五色糯米飯是壯族的傳統美食。五色糯米飯,又稱「烏米飯」、「青精飯」,因糯米飯呈黑、紅、黃、白、紫5種色彩而得名。壯家人十分喜愛五色糯米飯,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穀豐登的象徵。每到三月初三或清明,天還沒亮,各家的主婦們便紛紛起床,把泡好的五色糯米放入蒸籠裡用文火蒸煮。蒸熟後,左鄰右舍會相互比看誰家蒸出的糯米飯更黑、更黃、更紫、更香,並引以為豪。

三月三吃五色糯米飯這一習俗沿襲久遠,清代《武緣縣圖經》載:「三月三日,取楓葉泡汁染飯為黑色,即青精飯也。」關於三月三吃五色糯米飯還有這樣一傳說,相傳有位才智超群的壯人韋特桂,在土皇帝手下為臣。一年大旱,他為解除百姓疾苦,奏邀土皇帝親往壯鄉視察,用計使皇帝免去皇糧。土皇帝後來發覺上了當,把特桂視為眼中釘,下令捉拿他歸案。壯鄉百姓聞知,連夜送特桂上山躲藏。皇兵捉拿不著,就放火燒山,那天正是農曆三月初三。皇兵走後,鄉親們在一棵大楓樹洞裡找到特桂屍體,含淚把他葬在楓樹旁。以後的每年三月三,壯人就用楓葉等植物顏汁把糯米染成紅、黃、紫、黑等色,蒸熟後拿到山上祭祀特桂。

五色糯米飯五彩繽紛,鮮豔誘人,還有滋補、健身、醫療、美容等作用。很多外地人都很好奇五色糯米飯是如何做出來的。五色糯米飯用的都是純天然的植物染料,分別用來紅藍草(紫色、紅色) 、黃花草(黃色)、楓葉(黑色),照傳統的加工浸泡出液,分別拌著糯米。然後合而蒸之,不僅色彩斑斕,而且味道香醇,象徵生活的多姿多彩。

因此,五色糯米飯不僅色、香、味俱全,而且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用來染紅顏色的「紅蘭草」具有生血作用,染黃顏色的「黃花飯」或梔子具有清熱涼血等作用,而染黑顏色用的則是楓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說:楓葉「止洩益睡,強筋益氣力,久服輕身長年」,還說用楓葉煮成的青精飯,人食之能「堅筋骨、益腸胃、能行、補髓」。

五色糯米飯怎麼做?

所需食材:糯米5斤、楓葉1把、紅藍草2把、黃花1把、蒸籠一個

注意:製作五色糯米飯比較講究技巧。糯米染色前,切記不要洗。同時把糯米分成五份。

製作步驟:

1、黑色糯米飯,即用楓葉及其嫩莖之皮,放在臼中搗爛,稍為風乾後浸入一定量的水中,浸泡一天一夜後,把葉渣撈出濾淨,即取得黑染料液。黑染料汁要放入鍋中文水煮至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

2、紅色和紫色糯米粉是用同一品種而葉狀不同的紅藍草經水煮而成。葉片較圓,顏色較淺,煮出來的顏色較淡,泡出來的米即成鮮紅色;葉子比較長的,煮出來的顏色較濃,煮出來的顏色較濃,泡出來的米即成紫色。

3、黃色糯米飯,可用黃花汁、黃梔子、黃羌等植物的果實、塊莖提取。將黃花汁煮沸,或將梔子搗碎放入水中浸泡,即得到黃澄色的染料液,也可用黃羌搗爛後與糯米拌均用力搓,可得黃色的糯米(可直接蒸,不用浸泡)。

4、白色糯米飯就是糯米本身,不用經過染色,洗淨再浸泡一段時間即可撈出待用。

5、就這樣我們得到了五種不同顏色的糯米了,等其上色後就放到蒸籠中蒸熟即可,這樣五色糯米飯就算做成了。

蒸熟的五色糯米飯

這種純天然植物染制而成的五色糯米飯,不添加任何化學製劑,對人體有益無害,各有清香,別有風味。這樣五彩繽紛的糯米飯,你吃過了嗎?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廣西,清明臨近,又到廣西壯族五色糯米飯飄香時
    舌尖上的廣西,清明臨近,又到廣西壯族五色糯米飯飄香時廣西人愛吃的五色糯米飯,可香可香了,每逢清明節、農曆三月三、四月八、牛王節、端午節等。廣西壯族五色糯米飯,用來祭祖祭神。色彩繽紛,香氣撲鼻的五色糯米飯,不光顏色好看,別有風味,食用對人體還有很多保健功效哦。五色糯米飯,是壯族人民寄語幸福、和諧、如意的象徵。據歷史文獻考究,五色糯米飯的歷史可追溯到宋代年間,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因糯米飯有5種色彩黑、紅、黃、白、紫而得名,是壯家人用來招待客人的傳統食品。話說這五彩繽紛的糯米飯是用什麼做呢?
  • 廣西傳統特色美食「五色糯米飯」,寓意好,你吃過嗎?
    五色糯米飯是廣西壯族地區的傳統特色美食。因糯米飯呈黑、紅、黃、白、紫5種色彩而得名,又稱「烏飯」。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或清明節時節,廣西各族人民普遍製作五色糯米飯。壯家人十分喜愛五色糯米飯,寓意好,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穀豐登的象徵。三月三是壯族的傳統節日。亦稱三月歌圩。
  • 五色糯米飯的做法
    今天我們來做色彩誘人、味道清香甜美、吃起來回味無窮的五色糯米飯。那麼是怎麼做的呢?下面我把做五色糯米飯的技巧分享給大家。我們用幹的蘇木塊打粉,用清水熬煮成汁熬出了橙紅色,淡淡的木香。蘇木有祛瘀生新的作用。密蒙花熬出了黃色,有提神醒腦作用。紫米草熬出了紫色,紫米草有健脾開胃作用。
  • 廣西每到三月三,家家戶戶都做五色糯米飯,是怎麼做的呢?
    廣西每到三月三,家家戶戶都做五色糯米飯,這些原材料都是用原汁原味的葉子,花和果子搞成,絕對的純天然搞成。五彩繽紛美食是人們勞動智慧的結晶。五色糯米飯就是利用天然的植物染料染成紅、黃、紫、黑等顏色,彩色的糯米飯味道清香而甜美,吃起來令人回味無窮,還具有強筋健骨,延年益壽保健的作用。具體做法,材料:有糯米4斤,紅藍草(紅飯葉)一把,紅藍草(紫飯葉)一把,楓葉適量,黃姜適量,油少許。紅蘭草紅飯葉做紅色糯米飯,把紅飯葉切成段,鍋中加水,放入紅飯葉燒開煮出顏色,得到了紅色染料的汁液,晾涼以後400克糯米浸泡一夜 。
  • 不吃一口五色糯米飯,怎能算過了「壯族三月三」
    五色糯米飯,是「壯族三月三」節日的代表性符號之一,它不僅是壯鄉的傳統美食,更是壯、漢等多種民族文化交融的表現。五色糯米飯製作的背後,有一代代壯鄉人的匠心傳承。三月三吃五色飯傳統,古有記載據《廣西地方志》記載,五色糯米飯俗稱五色飯,又叫青精飯或花米飯,因糯米飯呈黑、紅、黃、紫、白5種顏色而得名。它是武鳴壯族群眾過清明節和農曆三月三歌節時,家家戶戶都蒸煮的一種糯米飯,是壯家用來招待客人的傳統食品。
  • 廣西龍勝少數民族民眾製作五色糯米飯 喜迎「三月三」
    【來源:中國新聞網】  3月24日,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江底鄉建新村,村民在採摘用於製作五色糯米飯的植物原料。 吳生斌 攝【來源:中國新聞網】  3月24日,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江底鄉建新村,村民在採摘用於製作五色糯米飯的植物原料。
  • 廣西南寧:懷念以前街邊的臘腸糯米飯,現在很少看到了
    廣西南寧:懷念以前街邊的臘腸糯米飯,現在很少看到了。個人認為南寧的糯米飯在冬天的時候非常受大家的歡迎。平時南寧常見的有糯米飯加綠豆蓉和臘腸、五色糯米飯、扣肉糯米飯等吃法。在冷冷的冬天,吃上一口熱氣騰騰的糯米飯,糯米香噴噴的,便宜又管飽,真的是非常的贊,你們吃過桂林的糯米飯嗎,配料都有十來種,酸豆角,蘿蔔乾,香腸,綠豆,炸酥圈...幾乎每個早點攤位都有賣,香糯可口,想來就流口水。
  • 廣西特色小吃五色糯米飯,好吃顏值還高!
    常見的糯米飯煮熟後呈白色,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包上酸菜、扣肉、香腸等配料。大家都吃過糯米飯,那你吃過五色糯米飯嗎?五色糯米飯是壯族地區的傳統風味小吃,俗稱五色飯,又稱烏飯、青精飯或花米飯,因糯米飯有5種色彩黑、紅、黃、白、紫而得名,是壯家人用來招待客人的傳統食品。
  • 清明將至,廣西人用這幾種染料製作的五色糯米飯,你吃過嗎?
    上大學的時候,有幸在廣西得見了當地的一種美食,當地人稱做五色糯米飯。這是一種純粹用植物染出來的糯米飯,當地人利用綠油油的楓葉,染出黑顏色的糯米;再用不起眼的紅藍草,染出了紅顏色和紫顏色的糯米;用黃姜染出了黃顏色的糯米讓人眼中一亮。
  • 習慣用白色的糯米做甜酒了,清明節換個做法,用五色糯米也可以做
    低頭湊過去一聞,一股甜酒的清香撲面而來,一下子讓人沉醉其中。甜酒再加入一點紅糖、薑片、一個雞蛋,煮出來更加地鮮香甜美。寒冷的冬天,吃下一碗甜酒,整個人從頭到腳就暖和了。我的家鄉廣西,糯米的吃法有很多種。
  • 又快到三月三了,想念壯鄉的五色糯米飯啦,來看看做法
    轉眼間,壯族節日三月三又即將來臨了,想到散發植物清香的五色糯米飯,口水不由得從嘴角往下淌啊,哈哈。相信五色五色糯米飯不止壯鄉有啦,別的地方也是有不同的做法的。我們這邊做五色糯米飯主要是黑色,黃色,紅色,紫色,白色(純糯米),黑色染料是楓葉,黃色染料是黃花,紅色和紫色的植物長的有點像,紅色的我不懂學名,紫色的染色植物我們都叫紫葉。
  • 廣西三月三五色糯米飯配上這道菜會更香,有人愛吃葉,有人愛吃梗
    每年的這個時候不僅有山歌對唱比賽,還有美味的五色糯米飯吃。有些地方還有拜山掃墓的風俗。但是,今年肺炎疫情把所有的活動安排都取消了。有一段時間沒回家,家門口的三角梅已經開得很漂亮。一大早,每家每戶都在忙著蒸五色糯米飯。大家都很關心誰家的黑色糯米飯夠黑,夠香。有時候還會跟左鄰右舍一起交流經驗。
  • 美好的五色糯米飯,顏色豐富寓意吉祥,還有讓人無法忘記的好口感
    對於很多朋友來說,五色糯米飯並不是很常見的一種美味,它是壯族等少數民族在三月初三和清明時節的食材。每到這種特殊的時節,當地家家戶戶都會製作這道五色糯米,看起來美麗好看,吃起來也是入口清甜。關於五色糯米飯,還有很多美好的傳說,流傳最廣的是說有一個孝順的兒子,母親長期癱瘓,因為不放心母親獨自在家,所以便在自己上山勞作的時候,背著母親一起去,然後將母親安置在一個較為舒適的地方,並給母親留下美味的糯米飯。但是這一幕被一隻猴子發現了,於是便經常會趁著小夥子去勞作的時候,將母親的糯米飯搶走,母親因為行動不便,只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食物失去。
  • 3杯糯米經過蒸籠一蒸,美味傳統油飯就出來了,又香又糯又好吃
    在南方糯米是我們做小吃最重要的材料了,我們廣西的五色糯米粉很漂亮,用的顏色都是植物中提取的,用的都是土方法提取顏色,小時候我都跟我媽媽學了哪些植物有什麼顏色,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原本綠油油的植物經過這麼加工可以有這麼漂亮的顏色。
  • 三月三隻有廣西放假,要祭祖對歌吃五色糯米飯
    今天是廣西的民族節日農曆三月三,主要是壯族人民祭祀祖先和對歌的日子。這個節日有好幾天,大家從外地回來,共同祭祀祖先,也是個親人團聚的日子,很多壯族地區的人們還開展對歌等娛樂活動,熱鬧非凡,搞得廣西以外的省份都羨慕我們有這麼個節日,還放幾天假。
  • 溫州糯米飯,香氣撲鼻,是溫州人念念不忘的特色早點
    溫州人有一種紮根心底的懷念,叫糯米飯(也叫炊飯),它是溫州市井生活的標籤之一,是很多溫州人念念不忘的美味早餐。溫州人每天早飯最喜歡吃的就是糯米飯,拿一個小碗,盛兩大勺剛炊好的糯米,勺幾勺香噴噴的肉湯,再撒點油條碎,還可以根據喜好加一些蔥和蝦米,一碗又香又有嚼勁的糯米飯就可以開吃啦!
  • 立夏要蒸五色飯,這個做法更健康,先煮後蒸古法蒸製,美味不油膩
    中國向來注意節氣飲食,在舊時立夏節,浙江一帶的鄉間會用五種不同顏色的豆子拌上白粳米,煮成「五色米飯」,稱之為立夏飯,寓意「五穀豐登」,同時還認為立夏吃了集五種豆子營養於一體的五色飯,可以讓人一年到頭身體健康,無患病之憂,寄託著舊時人們對身體健康的美好祈願,頗具儀式感。
  • 湛江這種常見的野菜葉子,清香又滋補,煲飯做粽子太美味了
    蛤蔞有十幾二十個別名,但湛江人就叫它「galou」。蛤簍是一種野生低矮植物,分布於湛江各地,尤其是丘陵地勢明顯的灌木叢中,是一種很常見的野菜。它也常生長在村邊的竹林邊緣,或和竹子混生在一起。注意事項——煲蛤簍飯可不能放平時煮飯那樣多的水,因為這裡的米經水浸泡過加上用油炒過了,吸水率會降低一倍左右,所以加水也要相對應減少。蛤簍飯還可以加瘦肉一起炒,肉香加上葉香,美味無比。蛤簍粽由蛤蔞葉、糯米、五花肉、蛋黃等材料精製而成。
  • 清蒸糯米飯,香甜軟糯,因加入它微微有點酸,吃再多也不會膩
    這次過的端午節,美味當然就是粽啦!令人不捨得粽子,在這幾天假期期間已經被我們消滅光了,可包粽子的食材還剩下許多,尤其是糯米,每年老媽怕家裡包的粽子不夠吃,總會買好多糯米回來,今年也不例外,又剩下許多,剩下的糯米怎麼辦,難道還要再一次包粽子?
  • 南寧人愛吃的五色糯米飯出鍋全過程,香噴噴看著流口水
    往年這個時候廣西都會放假幾天,今年不一樣,疫情還在,節假日也取消了。一大早,自駕車回到老家。沒有了山歌比賽,吃五色糯米飯也是可以的。五色糯米飯,顧名思義就是有5種顏色的糯米飯糰,一般有白、黑、黃、紅、紫五色。蒸五色糯米飯都是要提前一個晚上把糯米泡好的。把準備好的原材料熬出不同的顏色汁,拿來浸泡糯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