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好書法,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這從古代書法家們練字時所下的非凡努力上就可以看到。明代才子解縉說:「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墨。鍾丞相入抱犢山十年,木石盡黑。趙子昂國公十年不下樓。巎子山平章每日坐衙罷,寫一千字才進膳。唐 太宗皇帝簡板馬上字,夜半起把燭學《蘭亭記》。」(解縉《春雨雜述》)
但是,一般人的練字不是為了成為書法家,只是為了滿足實用的需要,將字寫得不醜,拿出來不丟人就可以了。對付這個要求,還是容易得,簡單來說只要將字寫整齊就可以了。這正如跳舞不好練,但是做廣播體操還是容易的。後者看著隊形整齊劃一,雖藝術價值不高,但是看上去畢竟不醜了。
那麼,怎樣將字寫得如廣播體操隊形一樣整整齊齊呢?這裡我們介紹三個小竅門。
第一,打格子。
將字寫在格子裡,看著就整齊了。可以先藉助尺子或格子幫助,比較容易將字中心線對齊。注意要在格子的影響下,將一行字中心線對齊,而不是字的最下方筆畫對齊。手邊沒有遲子或不想這麼機械的話,可以將用來寫作業字的橫線本撕下一張,然後轉換方向墊在下面,形成格子(如果在白紙上寫,可以自己把撕下的橫線紙劃成7m左右的表格墊在下面寫)。等寫半年後,去掉這張表格也能寫得上下對齊了。
如果脫格書寫時,出現問題,不能將一行字中心線對齊。那麼,就退回去繼續用格子紙書寫,體會起筆和落筆位置對保持中心線書寫的影響。然後,再次脫格書寫,努力將一行字中心線對齊。等你的肌肉記憶練好了,寫字時所謂的「左緊右松,上緊下松,中宮收緊,橫斜豎直,快慢相宜」等法則達到自然融合的狀態,字體就算上一個臺階了。
第二,正姿勢。
寫的字如果東倒西歪,先得把身體正過來啊,握筆時要注意食指和拇指在距筆尖一寸遠的地方捏住筆桿,筆桿搭在中指並且斜靠在虎口處。寫字的時候雙腳落地平放,上身挺直,雙臂自然打開,雙肩下垂(如果夾緊,作業寫久之後肩膀和脖子就會很酸,而且也不利於體型,往往會造成駝背,圓肩。)
寫字時要注意指實腕虛。啟功說:「書寫落筆之前,先執筆在空中畫個圈,使所要寫的字不超出這個圈,就說明你這時執筆的高低、提腕還是懸肘等等是符合要求的,自然的。」寫字時手指只是起一個穩定的作用,主要是靠腕。筆到腕的半徑足夠長,這個弧線中的一段看起來也就非常直,腕是這個弧線的支點和圓心。因為主要是用腕,所以手指是放鬆的。寫完一字,再寫下一個字時要移腕,使其保持在一條直線上,寫出來的字就容易整齊。
此外,寫字別緊張,手越不受控制啊,越容易鑽進筆畫裡忘了結構。放鬆自己,用平常寫字的心情練字,增加練字的頻率,多花點時間在讀帖、臨帖上面,再看點理論貼,這樣子用心練習後,字自然會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很多。
第三,將錯就錯。
騎自行車的時候,路線也很難是一條筆直的線。其關鍵並不在於筆直,而是要把握住寫字時的平衡感,偏左則右矯,偏右則左正。同時騎車的速度要相對快一些,速度越慢車就越不容易穩定。也不要太刻意,越緊張車越容易倒。
寫字時也是如此,如果覺得字寫偏了,可以將錯就錯地將它矯正過來。如果從哪開始彎了,後面的就都以相同的弧度跟著彎,這樣顯得你是故意設計的,別人就不會覺得是寫彎了。 此外,寫字時也要適當寫快一點,但也不要太刻意,快速畫一條直線比慢慢畫一條直線會直得多。
再者,要給將錯就錯留下一定的改正空間。適當縮小字間距,擴大行間距,上下的間距可以留大概一個字的度。具體來說,也就是不要把每個字都寫得一樣大小,不然歪得明顯了就不好改。寫字時節奏要穩,變化時要張弛有度,將字寫得錯落有致,說難聽就是參差不齊(要想寫規範,可以看看行書字帖裡別人是怎麼安排的,多看看心裡就有譜了),不齊的單字圍繞著一根直線小幅度浮動,整體上就顯得很齊了。行距稍微大一些,上下對齊,這樣就容易讓字顯得更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