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怎麼寫漢字?日本人有優勢

2020-12-11 日本頻道

原標題:外國人怎麼寫漢字?

漢字又被稱作「方塊字」,它的形成和演變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漢字的書寫也經歷了多種變化,筆畫由繁到簡,字形也由圖畫變得規整且靈活。漢字在結構上又分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種,這無疑給外國的漢語愛好者增加了書寫上的難度。

近日,旅美作家劉墉出版了《漢字有意思》一書。在書中,劉墉給每個漢字都配上了圖片和故事,還在每個漢字的下面將這個漢字演變歷程展現出來:從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隸書、行草、楷書,讓學習者直觀地看到漢字演變的歷程。用配上圖片、故事和漢字演變歷程的方法,可以使中文學習者更高效地學習漢字。那麼,外國的中文學習者該怎樣學寫漢字呢?將方塊字寫好的竅門又是什麼?

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大衛·朗德在知乎話題「外國人寫漢字難嗎」中評論道:「很多外國朋友中文說得很流利,卻不會讀寫漢字。漢字是一門迷人的藝術,我認為應該先學習如何寫漢字。」他分享了自己的學習經歷:小時候在舊金山唐人街看到漢字覺得很奇妙,認真觀察後發現,漢字的結構和筆畫的布局是遵循一定的邏輯和規律的,許多漢字都有相似點,只要學會偏旁部首,寫漢字就會容易很多。所以在練習書寫的時候,大衛習慣把漢字拆開,這樣就容易記憶了。比如說,「煩」這個字就是「火」和「頁」放在一塊兒,而3個「木」疊在一起就是「森」,這樣的字非常有趣。「另外,有些長得很像的字還要多拿出來練習,以防混淆。」他補充道。

來自北京一家漢語培訓機構的許老師介紹說,外國漢語學習者的讀寫教學和普通中國學校的教學模式有一些差異。因為筆畫、部首、字形以及漢字的發展對於外國人來說非常新鮮。中國小學生可以一次學一二十個毫無關聯的漢字,但是外國學習者不行,他們需要將漢字串起來學。由於大多數學習者起初是用圖畫的方式記憶漢字的,所以幾乎沒人能寫對正確的筆順。許老師說:「在入門階段,我會告訴學生,記憶漢字需先記住一個字中最突出的部分,比如『美』這個字,中間是一個『王』字,再在上下兩端補上兩點和『大』字,這個『美』字就組成了。但是正式教學時就會要求他們用規範的米字格紙來書寫,並且採用正確的筆畫順序。」

曾在山東大學留學的日本學生佐藤認為,簡體漢字的學習相對容易,但是繁體漢字卻很難寫。由於中日兩國文字的相似之處很多,漢字書寫對於他來說幾乎沒有困難,只需要將中文和日文對照起來看就能學會。但是繁體字就不像簡體字那樣容易書寫了,因為繁體字在簡化的過程中,很多部首偏旁都用簡單的筆畫代替了。他舉例道:「比如說象棋裡的『車』,這個字中間的部分就用『撇折』來代替。」在觀察和練習繁體字的時候,佐藤習慣於先查閱漢字的來歷,這樣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他說:「其他繁體字如『親』『買』『關』『龍』等,都有不同的簡化方式,只要理解了這些字的起源和含義,一一對應,那麼書寫上的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歷經幾千年,漢字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它的變化始終遵循著書寫的規律。對於外國漢語學習者來說,漢字書寫是學漢語中非常重要且不能繞過的部分。在學寫漢字的時候,了解漢字的含義和發展過程,通過形象的方法記憶,並掌握規範的筆畫順序,那麼漢字書寫就不是什麼難事了。(仇子興)

相關焦點

  • 野島剛:不會寫漢字的日本人
    如果能識讀這些漢字,大概足夠應對日常生活了。有人說一般日本人實際使用的漢字也就500個字左右。戰後「教育漢字」和常用漢字一直在逐漸減少,已經減到不能再少了。中文裡有多少個漢字呢?據說1994年版的新華字典收錄了8萬5千個漢字。大部分都是我沒見過的字。
  • 【外國人學日語】最愛寫的日語漢字是?
    對外國人來說,學日語的過程漢字算是一個不小的困難,即使讀音能夠掌握,書寫起來卻沒有那麼容易。折磨人的漢字真的令人討厭嗎?外國人有沒有格外中意的漢字呢?對此,日本某網站以20名旅居日本的外國人為對象進行了調查。 ■檸檬 這兩個字太複雜了,但是會寫這兩個字讓我覺得很驕傲。(英國男性) ■苺 這個字看起來非常可愛。(匈牙利女性) ■龍 寫這個字的時候,真的覺得會有兩條龍從紙上飛出。
  • 中國人寫漢字都快寫不過外國人了,你覺得你還像個「中國人」嗎?
    不過通常來說,漢語對外國人來說相對還稍微簡單一點(當然,也沒那麼簡單,漢語的發音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之一),而漢字,因為不像國外的文字都是由基本的字母拼出來的,漢字全都是象形字,需要大家一個一個去記,沒什麼規律,稍微不注意,很可能就寫錯。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裡,不少外國人都是只會說漢語,但不太會寫漢字。
  • 為何日本韓國書法大多寫漢字?原來是因為這個!
    所以無論在亞洲各地,只要寫書法的人,都會寫漢字。當然,隨著時代的變遷,如日本韓國等書法,從以前的漢字轉變到他們本國文字,而漢字書法則成了一個「主流分支」,是他們的「傳統書法」。我們比較熟知的一個碑就是《好大王碑》這就是韓國人寫的,原碑名字是高句麗好大王碑。
  • 漢字在日本人心中有多高級?日本年輕人:不用假名全用漢字高大上
    近些年,在日本年輕人中颳起一場「偽中國語」的旋風,甚是好玩。所謂「偽中國語」就是在日文中不用假名全部使用漢字,但語序還是按照日文的語序。他們覺得全部使用漢字很酷,很高大上,裝作很有學問的樣子很好玩。透過這種心理,我們可以看出漢字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
  • 日本人與漢字:愛寫漢字讀音卻多錯
    中國漢字在日本國民心目中有著特殊的地位,他們習慣一筆一划地寫漢字,對漢字始終保持敬畏的心態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在2009年元旦時潑墨寫下「安心活力」四個字,以此證明自己對漢字和書法的掌握其實沒那麼糟糕在日本,人人都知道首相是個動漫迷,卻經常因為讀錯日文漢字鬧出笑話。有記者曾經問動畫大師宮崎駿對麻生念錯字的看法,他冷冷地說:「這實在是日本的恥辱。」「其實念錯漢字在日本很正常。」日本A-COMMERCE公司社長秋葉良和談起首相的糗事時說:「把漢字念錯的日本人不在少數,有的也是不得已。」
  • 【外國人學日語】最中意哪個日語漢字?
    而有的外國人卻認為,沒有這個漢字更能表達相應的意思了。一起來看一看外國人最中意哪個漢字。 喜歡它的字形 「木」。這個字的字形與意思最相配。(敘利亞男性、30多歲) 「凸凹」。不像是漢字,倒像是圖畫。同樣是漢字、同樣的意思,日語與漢語卻有很大區別。 情感類字詞 「手藝人」。感覺這個詞能夠傳達日本的精神。(韓國女性、30多歲) 「和」。看到這個詞就覺得氣氛非常和諧。(印尼男性、40多歲) 「靜」。能讓人心平氣和。(中國女性、30多歲) 「幸」。幸運的字,能夠讓人永遠幸福。
  • 外國人眼中的漢字是怎樣的
    一開始,丹麥女士非常焦慮,問她寫漢字時需不需要像寫英語單詞那樣空格,要是不用,那怎麼讀,在哪裡停頓,之後她便學習了「木」字,覺得很有趣。等到老師又寫出了「森林」,丹麥女士大吃一驚:這是什麼?!老師趕緊解釋這是兩個字,但是丹麥女士不聽,她覺得老師寫了一堆「木」,還強迫她接受這是兩個字。
  • 國外網友:漢字那麼難學,日本人為何還要用?且看日本美女怎麼說
    在東亞地區,漢字是被廣泛使用的,懂漢字意味著你可以很容易猜出標誌牌的意思,例如你去香港、臺灣、韓國旅遊的時候,那些漢字標牌還是很容易看懂的,至於中國大陸,可能會難一些,因為他們使用的是簡化的漢字,但是也有很多日本人表示,在必要的時候,他們用筆談的方式可以跟中國人進行溝通。就像Yumou 提到的那樣,使用漢字的人,他們來日本來旅遊的時候,他們是有文字優勢的。
  • 外國網友熱議:漢字那麼難學,為什麼日本人還要用呢
    在外國人了解學習了漢語後,對日本能夠使用漢字表示不解,在美版知乎quora上提問:Why do the Japanese still use the Kanji (Chinese characters) when it is so difficult to learn? 漢字那麼難學,日本人為什麼還要用呢?
  • 為什麼韓國人的身份證上會有漢字?你是怎麼看的?
    歷史上韓國有一個叫世宗大王的,大王哥體諒人民不認識漢字,報告給朱元璋說我們發明了個表音文字,人民怎麼說話,我們就怎麼寫字,於是就有了現在蝌蚪文,而當年的朝鮮士大夫對於他們的文字是嗤之以鼻的,認為只有賤民個低等人才用那玩意……朝鮮人性格狹隘,要面子,加上這幾年經濟好點,當然就得找回民族自尊心了,又把他們嗤之以鼻的蝌蚪文給搬了出來,而且禁止學習漢字,結果就可以想像了,我們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哈:滿大街的漢語拼音
  • 日本推出面向外國人的起名軟體 可將英文名自動轉換成漢字
    日本推出面向外國人的起名軟體 可將英文名自動轉換成漢字 發布時間:2017-05-25 14:27:18.0人民網-日本頻道       人民網東京5月25日電 手機軟體開發公司Libre 24日推出了一款可以將歐美人名字自動轉換成漢字的軟體「KANJINAME」。
  • 漢字為何能令外國人痴迷?與英語相比漢字有什麼魔力?
    學習中文的外國人雖然少,但痴迷漢字的外國人可不少。有一個理察.希爾斯的美國人痴迷漢字20年,創建了字源網,專門研究漢字的起源和發展,其對漢字的痴迷令人動容。世界上有很多熱愛漢字的外國人,他們通過自學掌握了不少漢字,每天在網上討論漢字的構造和寓意,樂此不疲。還有很多外國人把漢字刺在身上,認為漢字很神秘,像神秘學中的符號。
  • 讓日本人放棄漢字到底有多難?| 漢字文化圈的那些事兒01
    而1995年,阪神大地震造成6434人死亡,奧姆真理教製造沙林毒氣襲擊事件撼動全社會,日本將第一個年度漢字定為「震」......每年一個字,不僅總結了大事記,也留下了人們當時的感受。只是...大和民族公元4世紀確立王權,早就創造了日文體系,有片假名和平假名兩套體系。
  • 顏真卿書法展在日本受熱捧:日本人不寫漢字為什麼喜歡中國書法?
    日本人喜歡中國的書法,甚至超過中國人喜歡中國的書法。有數據顯示每三個日本人就有一個學中國書法的,而每100個中國人才有一個學中國書法的。日本人喜歡中國書法勝過我們自己,這有些讓人匪夷所思。我們學書法最不濟的目的就是能寫一手好字,日本人學書法有什麼用?寫出來給誰看?
  • 日語中的「漢字」在日本人眼中是什麼樣的存在?
    所以歸為漢藏語系和孤立語的漢語,和黏著語的日語在面對同樣的漢字時,會有非常不一樣的思維方式。日本人的「漢字bug」其實日本人對於漢字的認知如果以中國人視角去看的話,的確是存在bug(漏洞)的,但是,如果真正學習過日語後,你會發現像中國人那樣深的對漢字的了解,可能是無用功甚至是不需要的。
  • 信息爆炸,漢字優勢盡顯,漢語會成為我們領先西方的重要工具嗎?
    哪像漢語,隨你出現什麼新東西,漢字都可以排列組合,一招打遍天下。漢語的優勢在於面對新知識的無縫融合性,別的語言面對新的領域一定會擴大單詞量,而漢語可以通過現有詞彙結構讓沒接觸的外行也能儘快融入,所以漢語一定是未來最有前途的語言。
  • 講座|雖然日本人用漢字越來越少,但「漢字力」仍在
    他說,《日本人的畫像》這本書是他這一兩年內寫的,「說老實話,和以前比,不太有什麼進步,但是隨著時間的進展,隨著日本社會的演變,也會有新的發現和新的思考。」《日本人的畫像》,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7月版凌嵐去年出版了《美國不再偉大?》一書,這本書是對美國的觀察,但不是遊走中的旅行文學。
  • 日本滿大街的漢字,但你可能一個都看不懂!
    外孫說不會英語,阿嬤說在答卷上寫「我是日本人」好了;漢字也不太會,寫「我可以靠平假名和片假名活下去」。去過日本旅遊的,也許會驚訝街頭處處可見漢字,文物古蹟上的漢字,就更多了。這些漢字是從日本傳到中國的,特別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脫亞入歐,積極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還有政治經濟法律,翻譯成日文時,就用了中文裡的漢字,賦予了這些漢字新的意義。但是現在日本教育的漢字,越來越少了,只有1006個,常用漢字2136個。如果能識讀這些漢字,大概足夠應對日常生活了。有人說一般日本人實際使用的漢字也就500個字左右。
  • 日本人喜歡漢字嗎?
    不管有沒有學習過日語,大家都知道日本人是使用漢字的,但是日本人也自己創造了一些中國人看不懂的假名(雖然是從漢字的邊旁部首演化出出來的),有網友說,日本人應該更加喜歡假名吧,畢竟漢字是從外國進來的,屬於「養子」,而假名是自己創造的,假名才是「親兒子」。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