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到直線的距離150題及解析

2020-12-12 初中數學習題解析

例一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個數有( )( )

①兩點之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

②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③平行於同一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④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叫做點到直線的距離.

A. 4個 B. 3個 C. 2個 D. 1個

【分析】

本題考查了直線、線段的性質,點到直線的距離,兩點間的距離的定義,是基礎題,熟記性質與概念是解題的關鍵..根據直線的性質,兩點間的距離的定義,線段的性質以及直線的表示對各小題分析判斷即可得解.

【解答】

解:①兩點之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正確;

②過平面上的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故本命題錯誤;

③平行於同一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正確;

④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度叫做點到直線的距離,故本命題錯誤;

綜上所述,正確的有①,③共22個.

故選C.

例二

點P為直線MN外一點,點A、B、C為直線MN上三點,PA=4釐米,PB=5釐米,PC=2釐米,則P到直線MN的距離為( )

A. 4釐米 B. 2釐米 C. 小於2釐米 D. 不大於2釐米

解:如圖所示:

∵PA=4釐米,PB=5釐米,PC=2釐米,

∴P到直線MN的距離為:不大於2釐米.

故選:D.

根據題意畫出圖形,進而結合點到直線的距離得出符合題意的答案.

此題主要考查了點到直線的距離,正確畫出圖形是解題關鍵.

例三

如圖,在三角形ABC中,AD⊥BC於點D,BE⊥AC於點E,若AC=4,BC=6,BE=5.

(1)求點B到直線AC的距離;

(2)求點A到直線BC的距離.

解:(1)∵BE⊥AC於點E

∴線段BE即為點B到AC的垂線段.

∵BE=5

∴∴點B到直線AC的距離為5.

(2)∵AD⊥BC於點D

∴∴線段AD的長度即為點A到直線BC的距離.

【解析】

(1)依據點到直線的距離的定義進行判斷即可;

(2)先利用等面積法求得AD的長,然後依據點到直線的距離的定義進行判斷即可.

本題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點到直線的距離,等面積法的應用是解題的關鍵.

私信回覆:七下知識點

1、可獲得「七年級下冊知識點《垂直100題含解析》」Word版資料

2、可獲得「七年級下冊知識點《垂線段最短100題含解析》」Word版資料

3、可獲得「七年級下冊知識點《點到直線的距離150題含解析》」Word版資料

相關焦點

  • 初一數學下冊知識點《平行線之間的距離150題及解析》
    解:①如圖1,當b在a、c之間時,a與c之間距離為3+4=7(cm);②如圖2,c在b、a之間時,a與c之間距離為43=1(cm);故答案是:7cm或1cm.本題主要利用平行線之間的距離的定義作答.要分類討論:①當b在a、c時;②c在b、a之間時.此題很簡單,考查的是兩平行線之間的距離的定義,即兩直線平行,則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垂線段的長叫兩平行線間的距離.
  • 初一數學下冊知識點《點的坐標》150題及解析
    例三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A的坐標是(3a5,a+1).(1)若點A在y軸上,求a的值及點A的坐標.(2)若點A到x軸的距離與到y軸的距離相等;求a的值及點A的坐標.【解析】本題考查了數軸,解決本題的關鍵是熟記坐標軸上點的坐標特徵.
  • 《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推導
    點P到直線l的距離,就是由點P向直線l作垂線,垂足為Q,線段PQ的長度就是點P到直線l的距離。
  • 高考數學,圓錐曲線大題,判斷點到直線的距離是否是定值
    高考數學,圓錐曲線大題,判斷點到直線的距離是否是定值。題目內容:已知點P,Q的坐標分別為(-2,0),(2, 0),直線PM,QM相交於點M,且它們的斜率之積是-1/4。⑴求點M的軌跡方程;⑵過點O作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與點M的軌跡交於A、B兩點,試判斷點O到直線AB的距離是否為定值,若是請求出這個定值,若不是請說明理由。第一問比較簡單,需要注意的是,因為直線PM和QM的斜率都存在,所以x≠±2。
  • 初一數學《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150題及解析
    例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個數有()()(1)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必平行;(2)同旁內角互補;(3)相等的角是對頂角;(4)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叫做這點到這條直線的距離(1)根據平行線的定義解答;(2)根據平行線的性質解答;(3)根據對頂角的定義解答;(4)根據點到直線的距離的定義解答;(5)根據平行公理解答.
  • 將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應用到極致的淺談
    同學們好,很高興在高二相遇,你們遇到了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這個是高中解析幾何中常用的公式之一,主要應用環境是直線和圓的場景。當然還有其他的應用場景在此不一一贅述,今天主要探討直線與圓的問題中,點到直線距離公式的應用。
  • 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推導及應用
    高二上同學們正在學習平面解析幾何的知識,其中有關已知點的坐標和直線的方程,怎樣求點到直線的距離?
  • 初一數學下冊知識點《平行線的判定150題及解析》
    例一如圖,下列條件:①∠1=∠3,②∠2+∠4=180°,③∠4=∠5,④∠2=∠3,⑤∠6=∠2+∠3中能判斷直線l1 // l2的有( )A. 5個 B. 4個 C. 3個D. 2個【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平行線的判定,熟記平行線的判定定理是解答此題的關鍵.根據平行線的判定定理對各小題進行逐一判斷即可.
  • 點到直線距離公式的深入探究
    Q群: 314559613  ,1078982440 (限時免費)編者按:相信很多老師在講到高中必修2第三章3.3.3《點到直線的距離》時都會有種遇到雞肋的感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高老師和劉老師此文對於這節課嘗試作了方法和策略上的優化,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當然看菜吃飯,如果生源基礎薄弱,不少老師處理這節課時是直接給出公式,然後簡略講一下推導的思維過程,這種因地制宜的做法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對於學生層次較高的高水平學生,小編認為點到直線距離公式的推導正是培養他們良好數學品質、滲透數學學科素養以及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學習精神的較好題材之一
  • 初一數學下冊知識點《平行公理及推論》150題及解析
    故選:A.根據平行線的定義,平行公理以及平行線與線段的區別對各小題分析判斷後利用排除法求解.本題主要考查了平行線的定義及平行公理,都是基礎知識,需要熟練記憶.其中正確的個數有( )A. 1個 B. 2個 C. 3個 D. 4個【分析】此題主要考查了平行線,關鍵是掌握平行公理: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平行; 推論: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麼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根據任意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是相交
  • 高中數學說課稿:《點到直線的距離》
    《點到直線的距離》說課教案攀枝花市三中黃意南一、教材分析:1、地位與作用:解析幾何第一章主要研究的是點線、線線的位置關係和度量關係,其中以點點距離、點線距離、線線位置關係為重點,點到直線的距離是其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它是解決其它解析幾何問題的基礎。
  • 推導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到底有多少種方法?
    【總結】方程思想,這也是解析幾何的主題思想,幾何問題代數化,轉化為代數計算. 優點:思路簡單清晰易於理解. 缺點:計算量較大.【心路歷程】在解析幾何中,求點到曲線上的點的距離的最值或取值範圍,通常設點,套距離公式,轉化為函數求最值或取值範圍.這個想法nice!
  • 教師招聘考試:高中幾何「點到直線的距離」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點是幾何中最簡單的元素,直線是幾何中最簡單的曲線,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從距離的角度定量來刻畫點和直線的位置關係,為研究兩直線的位置關係及曲線和曲線之間的關係等整個解析幾何奠定基礎。
  • 距離公式的應用——點到直線的距離平行線的距離
    (一)平行線間的距離M、N是兩條平行直線之間上任意一點,它們之間最短的距離就是該平行線之間的距離。利用平行線間的公式就可以求出。平行線間的距離應用(二)點到直線的距離直線的傾斜角為三十度,與圓交於y軸,根據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以及勾股定理求出直線與圓相交的弦長,從而得出
  • 點到直線距離公式證明
    用高中數學知識推導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的方法.
  • 《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答辯題目及解析
    《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答辯題目及解析第一題:判斷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有幾種方法?分別是什麼?【專業知識問題】【參考答案】有兩種:(1)定義法:看直線與圓公共點個數(2)比較法:圓心到直線的距離d與圓的半徑r做比較
  • 高考數學考題:拋物線上的點M到焦點的距離為10,M到y軸距離多少?
    高考數學考題:若拋物線y2=4x上的點M到焦點的距離為10,則M到y軸的距離是多少?怎麼運算解答?現在下面開始解答吧解答方法:解:拋物線的準線為x=-1,∵點M到焦點的距離為10,∴點M到準線x=-1的距離為10,∴點M到y軸的距離為9.故答案為:9.
  • 36:高中數學: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平行直線間距離公式推導證明
    36:高中數學: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平行直線間距離公式推導證明 原標題:36:高中數學: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平行直線間距離公式推導證明
  • 高考數學,解析幾何壓軸題,如何證明直線過定點
    高考數學,解析幾何壓軸題,如何證明直線過定點。題目內容:已知四點P1(1,1),P2(0,1),P3(-1,√3/2),P4(1,√3/2)中恰有三點在橢圓C上;(1)求C的方程;(2)設直線L不經過P2點且與C相交於A,B兩點.若直線P2A與直線P2B的斜率的和為-1, 證明:L過定點。
  • 高中數學裡面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你要掌握的必備考試技能
    這次,我們把目光聚集在坐標平面上點到直線的距離。從A點開始往直線上引垂線,A點到直線的距離即垂足B與A的距離。如何計算A點(1,3)與直線2x-3y-1=0之間的距離——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當然,我們可以通過A點計算出垂線的公式,將兩個直線公式聯立,得出垂足B的坐標,之後通過距離公式(勾股定理)來求得AB間的距離。但是這種方法的計算量較大。實際上,求點到直線的距離時,用向量來做是非常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