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不以是否「共同生活」界定近親屬

2021-01-09 澎湃新聞

民法典草案擬明確:不宜以「共同生活」來界定近親屬。12月2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在京召開。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沈春耀在作關於《民法典各分編(草案)》修改情況時透露,婚姻家庭編草案擬刪除「共同生活的公婆、嶽父母、兒媳、女婿視為近親屬」的規定,並進一步明確隱瞞重大疾病婚姻的撤銷機關為人民法院。

澎湃新聞注意到,婚姻家庭編草案共5章、79條。草案三次審議稿第八百二十二條第三款規定,共同生活的公婆、嶽父母、兒媳、女婿,視為近親屬。

有的全國人大代表提出,「共同生活」的認定較為困難,不宜以此界定是否為近親屬,建議刪除這規定。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建議刪去該款規定。

有關無效婚姻的認定情形也更趨完善。草案三次審議稿第八百二十八條第四項規定,以偽造、變造、冒用證件等方式騙取結婚登記的,婚姻無效。

有的專家學者和地方提出,以偽造、變造、冒用證件等方式騙取結婚登記的情形較為複雜,其中既可能有重婚、未達到婚齡等問題,也可能僅是違反結婚登記的形式要件,不宜一律認定為無效,可在實踐中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婚姻效力。

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建議刪去該項規定。

此外,草案擬進一步明確對隱瞞重大疾病婚姻的撤銷機關。草案三次審議稿第八百三十條第一款規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應當在結婚登記前如實告知另一方;不如實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者人民法院請求撤銷婚姻。

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部門提出,由婚姻登記機關對一方在結婚登記前是否如實告知對方患病情況進行認定較為困難,建議統一由人民法院行使撤銷權。

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建議刪去此種情況下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請求撤銷婚姻的規定,由人民法院統一行使撤銷權。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分組審議:建議保留「視為近親屬」規定
    有委員建議保留公婆、嶽父母、兒媳、女婿視為近親屬的規定。1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分組審議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針對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擬刪除「共同生活的公婆、嶽父母、兒媳、女婿視為近親屬」的規定,有委員認為不宜刪除,建立保留原有內容。
  • 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民法典草案 近親屬界定等議題獲熱議
    此次提請審議的草案是民法典各分編草案與2017年制定的民法總則「合體」後,首次以完整版形式亮相的中國民法典草案。在分組審議中,近親屬界定、離婚撫養權、各分編順序編排等問題獲立法者熱議。相較此前三審稿,此次提請審議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中,一項主要修改是擬刪除「共同生活的公婆、嶽父母、兒媳、女婿視為近親屬」的規定。
  •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委員建議對「同居」作出法律界定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姝)26日上午,本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分組審議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時,委員楊志今建議,對法律意義上的同居問題作出一定的界定。楊志今表示,草案規定,「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
  • 「設置離婚冷靜期是善意的提醒」 夏吟蘭談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
    民法典即將問世之際,澎湃新聞專訪了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副會長夏吟蘭,詳析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的立法精神和特色。據她觀察,民法典編纂工作啟動後,婚姻家庭編草案有關內容備受社會關注。在多次審議、徵求意見上,這一草案就有關條款不斷進行修改、完善,積極回應了時代需求與民眾期盼。
  • 民法典裡的民生熱點:居住權、子女撫養、近親屬等均被提及
    從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編纂民法典,到2017年民法總則通過,再到2019年12月「完整版」民法典亮相,民法典編纂穩步推進。民法典與我們息息相關,每個人從出生到去世,都離不開民法。民法典啟動編纂以來,其「熱度」一直居高不下。2019年11月,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一個月共徵集到26.7萬條意見。2019年12月28日,民法典草案在中國人大網公開徵求意見,不到5天就徵集意見近3萬條。
  •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界定夫妻共同債務,防止「被負債」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堅持與時俱進、因時而變,亮點不少,比如設立離婚冷靜期、明確夫妻共同債務「共債共籤」原則等,都彰顯了人文關懷,可以更好地呵護家庭幸福。夫妻一方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但是,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三審稿詳解,照顧無過錯方體現在哪?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二審稿規定了婚姻無效或者被撤銷的法律後果。此次提請審議的草案三審稿在此基礎上增加一款規定,即婚姻無效或者被撤銷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全國律協婚姻家庭法專業委員會主任李亞蘭表示,對婚姻無效或被撤銷而受到損害的無過錯方的法律保護和權利救濟作出規定,反映出不僅要從法律原則上否定違法婚姻,還要通過法律責任的方式使用經濟手段制裁過錯行為人的立法取向。
  •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三審 維持法定結婚年齡
    網絡配圖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21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三次審議。草案三審稿對婚姻無效或者被撤銷的,增加了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的條款。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表示,婚姻家庭編草案二審之後,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地方、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提出,婚姻無效或者被撤銷的,還應當賦予無過錯方請求損害賠償的權利,以有利於保護無過錯方的權益。草案三審稿增加一款規定:婚姻無效或者被撤銷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三審:法定結婚年齡未作調整
    正義網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謝文英)今天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三審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對於法定結婚年齡,仍採用現行「男不得早於22周歲,女不得早於20周歲」的規定。  今年6月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二審時,有的委員建議適當降低法定婚齡,而且隨著條件的變化,沒有必要在婚齡上做出男女的區別。但是,也有的意見認為法定結婚年齡應維持現行規定。
  • 【民法典·她權益】誰是你的近親屬?
    李卉:國浩律師(濟南)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誰是你的近親屬?法律上對於近親屬的認定,或許與你理解的並不完全一致。國浩律師(濟南)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卉提醒說,當血緣、婚姻、收養等法律行為,牽引一個人融入了一個家庭,這個人便在家庭關係中,享有法定的權利和義務,很多財產糾紛其實都是以身份關係為前提。因此,法律對於在多大範圍劃定親屬、近親屬、家庭成員的身份,慎之又慎。
  • 楊立新:民法典對婚姻家庭生活有哪些影響?|民法典專家談③
    民法典頒布實施,將原婚姻法和收養法編纂成為民法典婚姻家庭編,使婚姻家庭法終於回歸民法,以新的面貌出現在我國的社會生活中。經過三年的修改,我國的親屬法律制度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在親屬制度上有哪些創新和發展,應當進行檢視。這不僅對民法典親屬法的司法操作具有重要意義,更重要的是對社會以及婚姻家庭生活的引導具有更大價值。
  • 楊立新:民法典對婚姻家庭生活有哪些影響?丨民法典專家談③
    婚姻家庭編雖然沒有對親屬制度進行詳細規定,但是,確認了親屬的概念和基本類型,確認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為近親屬,構建了以配偶、血親、姻親構成的基本親屬體系,分為近親屬和「遠親屬」,在近親屬之間發生法定的權利義務關係的基本親屬法律制度。  這是在以往的婚姻家庭法律中從來沒有明確規定的,標誌著我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就是民法的親屬編。
  • 「七大姑八大姨」中誰是「近親屬」?民法典有了明確界定
    父母兄弟姐妹、公婆兒媳女婿……誰才是我的親屬、近親屬和家庭成員呢?法律的界定和老百姓的認知可能存在不同,民法典新增了對這三個概念的明確界定。在家庭中所處關係的不同,意味著享有權利和應盡義務的不同。房山法院法官助理劉婷婷介紹,根據民法典的規定,「親屬」「近親屬」「家庭成員」從所涉範圍上說,是一個逐步限縮過程。「親屬」包括配偶、血親和姻親,這符合人們的日常認知。「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因此,日常生活中往來密切的「七大姑八大姨」等都不屬於民法典所界定的「近親屬」。
  • 近親屬「擴容」對生活有啥影響?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陳偉斌「我的祖父母原來都不算近親屬!」、「丈母娘是不是近親屬?」、「兒媳女婿公婆難道還不夠親?」……近日,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進入二審稿審議。其中有關「近親屬」的劃定引起網友們的關注。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二審稿第822條第二款規定,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為近親屬。此前,我國《刑事訴訟法》中對近親屬的範圍規定為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於是,就有了網友們的疑問。
  •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三審:男女結婚年齡不變、隔代探望權刪除!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三審:男女結婚年齡不變、隔代探望權刪除!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10月21日開幕,會議對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進行三審。此前審議中,曾有適當降低法定婚齡的建議。
  •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委員建議適當下調法定結婚年齡
    原標題: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委員建議適當下調法定結婚年齡委員建議婚姻家庭編將法定結婚年齡調整為男18歲、女18歲。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姝)現行婚姻法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本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二審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沿用了現行法律關於法定結婚年齡的設計。
  • 誰才是我的親屬、近親屬和家庭成員?民法典明確界定這三個概念
    父母兄弟姐妹、公婆兒媳女婿……誰才是我的親屬、近親屬和家庭成員呢?法律的界定和老百姓的認知可能存在不同,民法典新增了對這三個概念的明確界定。在家庭中所處關係的不同,意味著享有權利和應盡義務的不同。房山法院法官助理劉婷婷介紹,根據民法典的規定,「親屬」「近親屬」「家庭成員」從所涉範圍上說,是一個逐步限縮過程。「親屬」包括配偶、血親和姻親,這符合人們的日常認知。「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 ——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熱議民法典婚姻家庭編...
    ——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熱議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新華社記者黃玥、白陽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22日分組審議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三審稿。常委會組成人員普遍認為,草案三審稿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在維護平等、文明、和諧的婚姻家庭關係方面取得較大進步,總體已經比較成熟。
  • 夫妻共同債務怎麼界定?——律師帶你走近民法典
    《借款合同》中明確約定為張三的經營需要,李五單方的承諾行為不能證明該債務用於家庭生活需要,亦不構成王五的夫妻共同債務,故現原告要求三被告共同承擔還款義務,法院不支持。三種情況屬於夫妻共同債務:A. 夫妻雙方共同籤名;B. 夫妻一方事後追認所負的債務;C. 夫妻一方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夫妻一方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
  • 王歌雅: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價值闡釋與制度修為
    親屬倫理既體現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一般規定與各項制度中,也體現在具體規範中。為維護親屬倫理,協調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係,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在「一般規定」中,界定了親屬的種類、近親屬的範圍、家庭成員的構成,完成了親屬制度的基本架構,彌補了婚姻法欠缺親屬制度的立法空白,實現了界定親屬涵義、護佑親屬權益、促進家庭和諧的立法目的。基於親屬法理與民俗習慣,親屬包括配偶、血親和姻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