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開發公司押寶汽車製造業板塊上市,跟汽車經銷商上市公司押寶二手車板塊上市一樣。都是缺錢的一種表現。
因為當前利潤率最高的行業仍然是房地產,國內汽車業利潤比不過房地產開發。
但是房地產又不能在國內A股上市,那麼剩下的辦法就很少了。
除了分拆物業板塊上市,就是跨行進入汽車製造業,以汽車板塊上市融資。
正好新能源汽車概念很火,可以利用這個概念上市撈錢緩解企業現金流問題。
而汽車經銷商上市公司很清楚新能源汽車不夠短平快,投資又太大,乾脆押寶二手車業務,名義上是做好二手車零售業務,實際上跟網絡拍賣平臺聯合,一手抓置換數量,一手把置換車源通過網絡平臺拍賣,這樣平臺的拍賣數據也好看了,到時候再併購,一起上市。
這個想法是很好的,但是執行起來就有了很大的問題。
一、不顧實際情況,片面提高置換目標。
不通過認真研究業務流程,培養銷售顧問及服務顧問的客戶需求分析技巧,增加獎勵金額。而是將任務層層下發,最後都落在了4S店銷售顧問和售後服務顧問身上,變成了不得不完成的考核目標,完不成就扣錢,久而久之損傷了他們的推薦積極性。導致銷售顧問及服務顧問將線索介紹給外部二手車行。
二、提高置換目標後,無法顧及二手車零售。
例如置換率要求30%,某4S店一個月銷售新車100臺,置換目標就是30臺。而這家4S店二手車相關人員最多不超過4個,甚至有的只有2個人。2個收車,1個內勤,1個領導。這1個領導還得應付各種廠家及集團形式主義會議,那麼就只能通過拍賣平臺將車源處置,這樣效率最高,但是利潤最少。體現在上市財報上就會發現,一年賣了360臺二手車,淨利潤還不到100萬,連個品牌二手車行還不如。
三、從業人員壓力更大,人員流失更快。
為了防止員工腐敗,很多汽車經銷商集團不能單獨收購二手車,只有老車置換新車的業務員。就算是有單獨收購,一般都是收購後次日才打款到客戶銀行卡上。並且單獨收購不算置換率。也就是說,二手車業務只能以舊換新,或者以舊換舊。
因為一般二手車行是收購當天即打款,一手交錢一手交車,打款太慢,客戶自然不賣。
那麼在這樣的夾縫中,為了完成二手車置換目標,對二手車評估師的要求就會更高,甚至會迫使評估師從車商處收購車源,或者從熟客當中收購二手車。
由於4S店二手車從業人員與二手車行收入的巨大差距,4S店二手車評估師往往會更容易實現個人創業,最後4S店的二手車客源及車源被一併帶走,又回到了依靠新車銷售置換二手車的老業務上來。
對於二手車從業人員來說,這是好的機會。但是對於汽車經銷商上市公司來說,這樣做真的能把業務做上市嗎?真的能緩解缺錢的危機嗎?
答案只有交給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