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連跌夾雜著疫情這隻黑天鵝的影響,從產業製造的上遊到消費下遊,整個市場都在為這個脆弱的生存環境而擔憂,什麼主機廠的零件供應鏈斷裂,市場消費低迷……大家似乎遺忘了經銷商所承受之壓力。
流通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只有28.8%的經銷商實現盈利,超過七成的經銷商虧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認為,造成經銷商虧損的原因,主要是產能釋放過度與市場需求相對不足的矛盾以及經銷商經營服務能力不足造成的。
汽車市場轉向存量時代的陣痛疊加新冠肺炎疫情,以更為劇烈的變革之勢撕裂了汽車經銷商固有的經營觀念,為其生存與發展帶來巨大衝擊。
在這種變革之下,經銷商的經營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培育二手車業務能力也成為經銷商重塑競爭優勢的必然選擇。為了挖掘更多經銷商集團構建二手車業務體系的標杆案例,在「走進優秀 分享經典」第二站中,汽車公社與車易拍一同探訪河南合眾汽車集團,尋找其重塑二手車業務體系的經驗。
被遺忘的角落
提及合眾二字,大家最先反應的大都是合眾新能源這家整車企業,這也反映出經銷商是被市場和消費者遺忘的角落。
對於消費者方而言,經銷商被認為所代表的是品牌,畢竟消費者買什麼品牌的車,走進店裡看的是車標,買的也是車標;對於廠家而言,建設經銷商網絡本就是過渡,其最終目點還是賣車,是與消費者之間的強關聯。因此,經銷商很少出現在車市的第一戰場,也不會留下太深的第一印象,要麼悶聲發財,要麼默默死去。
那麼,和大多數處於虧損狀態經銷商相比,合眾汽車集團的生存狀態又是如何的呢?
對此,合眾汽車集團董事、總經理張春雷認為,「當經銷商集團的主營業務不再盈利時,我們要敢於驅動自我變革」。據他介紹,合眾汽車專注於打通消費者用車全產業鏈,將新車與後端衍生業務形成一個產業鏈的閉環。
二手車業務便是合眾汽車針對汽車全生命周期重點布局的業務。合眾汽車在2013年成立二手車部門,後來將二手車業務獨立為集團下屬公司,開始了二手車業務的品牌化建設和規模化打造。據合眾二手車總經理侯婭霞介紹,目前,合眾二手車佔據新車銷量的17%,未來五年,這一比例將達到50%。
最初,合眾汽車在採用車易拍系統時也遇到了阻力。但在車易拍專家團駐場輔導之下,讓二手車業務員工看到了組織人效的提升和業務保障的提升。侯婭霞以「收銷定價」舉例:二手車一車一價,而且變化非常快,如果沒有數位化介入,收銷車需要安排大量人力參與,還不能保證收銷定價合理;數位化介入後,通過對海量的歷史數據和歷史行情進行大數據分析,能夠給出可參考的區間,這種效率是人力難以比擬的。
目前,合眾汽車所有的二手車都會先通過車易拍268V檢測後上線拍賣。之所以採用車易拍的拍賣模式,也是基於人效考慮。拍賣讓整個交易流程更加公開、透明、公正,而合理競爭也讓合眾的利潤實現最大化。據侯婭霞透露,與車易拍合作後,合眾二手車毛利率已經提升了30%,銷量也實現了翻倍增長。
雖然合眾汽車集團在數位化浪潮下的自我改革中實現了二手車的數據攀爬,但放眼整個中國二手車市場,卻有太多的心酸,太多的紅黑面。
二手車市場的紅與黑
如果有人說現在的二手車生態是完全健康的,要麼是愚鈍,要麼有所圖。
中國二手車行業發展至今已有30餘年曆程,市場規模逐步擴大,2018年中國二手車交易量達到1328萬輛,同比增長11.5%;2019年這一數據雖然來到了1492.28萬輛,但同比增幅回落至7.96%。儘管近幾年資本市場對於網際網路二手車平臺的炒作助推,諸如「中國二手車即將進入發展快車道」等言論甚囂塵上,但客觀數據表明,中國二手車發展仍然呈現明顯的「大而不強」狀態,並且是不健康的。
哪怕全國二手車交易市場達1000餘家,從業主體數量眾多,僅百強二手車市場的從業人員近10萬人,平均每家市場從業人員近千人。與此同時,多數二手車商盈利困難,半數以上毛利率降至4%以下,獨立二手車銷售商虧損面高達50%。
而且,從近年二手車的經營現狀與市場反饋來看,其生態是存在漏洞的,其局面是尷尬的,哪怕是二手車頭部公司之間也因所謂「不正當競爭」而出現過訴訟的情形。縱覽之下,二手車市場總體存在三大問題:行業缺乏公信力、經營效率和抗風險能力差以及流通體系不完善。
因此,與新車市場相比,中國二手車行業總體仍處於起步階段。產業制度環境不健全、流通經營主體成熟度低、尚未形成有機合理的產業結構,這些都是明顯存在的問題。更難以達到對新車、二手車市場統籌運營的程度。
這是二手車市場的現狀,是它不得不面對和解決的問題。那麼,既然發現了問題所在,中國二手車發展,如何才能真正有所突破?正如合眾汽車集團董事、總經理張春雷所言,「存量要增量,管理要效益,並在此基礎上完善產業鏈布局」是關鍵所在。
除此之外,國內二手車市場的制度環境必須得到改善。如果限遷、稅收、登記制度「三座大山」無法撼動,那二手車流通勢必還將難以擺脫灰色化、碎片化、個人化的低水平經營狀態,市場中也就難以真正產生大的資產運營主體,二手車規模化運營效率、產業結構優化等發展目標就不可能真正得到落實。
其次,在制度環境改進的情況下,各方市場主體也需要進一步明確自身參與二手車流通的核心目標和價值,找到自身發展定位,從而逐步形成有序的產業結構,並最終形成新車、二手車流通良性協作的閉環體系。
對於汽車廠商而言,參與二手車交易,如果僅為賺取差價的話,這種業務體量和模式根本不值一提。真正對廠商的核心價值,在於介入二手車交易,通過新車、二手車兩網合併,進行保值回購、把控二手車定價權,由此實現資產價值由廠商統一管控,廠商未來邁向出行服務供應商、進行全周期資產運營的道路才能鋪平。
另外,二手車市場上的車商不少,但是沒有大規模的二手車經銷商集團,小作坊式的二手車商居多,這就造成了資源無法以最優組合有效運行,獲取最佳經濟效益。
行業需要優秀的企業引領,市場上也需要良性競爭來引導。隨著交易商的分層,服務商未來也將逐步規範,其抗風險能力與公信力也會進一步加強。當二手車價值作為交易核心依據,有了行業標準化、統一化估值體系,那時,市場上二手車估值公司眾多、估值標準眾多的現象將成為歷史,行業也才會真正取得長足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