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雖然受父母遺傳因素的影響,但後天環境因素也不容忽視。讓孩子長高的環境因素主要包括營養、運動、睡眠、情緒四要素,家長可在這四個方面多加注意,通過科學的調整,可以促進孩子的生長激素分泌,改善身高,把影響身高的30%的非遺傳因素髮揮到極致。
1、營養
營養
營養膳食包括優質蛋白攝入、喝牛奶和補充維生素 D。動物性食物可多食如蛋、魚蝦、奶類、瘦肉等,蔬果可多食富含維生素C和A以及鈣等無機鹽的如菠菜、胡蘿蔔、豆類等。兒童的身高增長主要來自於下肢長骨的增長,蛋白質、鈣磷等無機鹽是構成骨骼的物質基礎,每天 400~500 ml 牛奶可以保證兒童充足而穩定的鈣 磷來源;維生素D促進鈣磷吸收,其在人體主要通 過皮膚合成和外界攝取。孩子的長高過程有兩個高峰期:一個是嬰幼兒時期(0-3歲),另一個是青春期,這兩個時期做好孩子的營養管理相當重要。
2、睡眠
兒童睡眠
充足的睡眠有利於孩子長高。生長激素是人體生長發育和促進長骨生長最重要的激素,其分泌有明顯的節律性。研究表明在入睡約1小時後,生長激素分泌達到高峰,而 70%~80%的分泌量是在夜晚睡眠中完成的,因此,充足的睡眠是生長發育的重要保障。 2017 年 11 月,教育部在印發的《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中明確提到「家校配合保證小學生每天10小時睡眠時間」。讓孩子22點前入睡,養成良好的早睡早起習慣,更有助長高。
3、運動
兒童運動
適當的運動能加快孩子的新陳代謝,促進全身血液循環使骨生長加速;運動還可以刺激生長激素的分泌。研究表明,運動 15~20分鐘 後,有 90%的兒童生長激素釋放明顯增加,對身高增長具有積極的正向效應。多讓孩子到室外活動,較長時間的陽光照射,也利於鈣的吸收。
孩子的活動應當選擇輕鬆活潑、自由伸展和開放性的項目,如跳繩、打籃球、跑步、遊泳、舞蹈、羽毛球、桌球、單槓等。父母可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來制定適當的運動項目,頻率建議每周 3~4 次。
4、情緒
身心愉悅有利於促進兒童生長,心理壓力大或精神抑鬱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因此,家長應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關係融洽、充滿愛的環境,讓孩子快樂成長。相反,家庭關係緊張、父母經常爭吵、單親家庭的兒童情感、安全感等得不到滿足,持續焦慮,體內生長激素分泌可能受到抑制從而影響身高。建議家長和社會應該給孩子們更多的關愛、減輕課業負擔。
此外,讓孩子健康成長還要積極防治疾病,因為各種引起生理功能紊亂的急慢性疾病對兒童的生長發育都能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 短期疾病主要影響體重,長期疾病則會阻撓身高。
注意以上幾點,家長們也能為孩子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科學身高管理計劃」,持續的對身高干預,定可以讓激發孩子的生長潛能,達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