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結婚證書:那些古老而珍重的「一紙婚約」

2020-12-22 南京江北新區

文| 許芳、荊紹福

來源| 鳳凰網讀書

「兩姓聯姻,一堂締約,良緣永結,匹配同稱。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綿綿,爾昌爾熾。謹以白頭之約,書向鴻箋,好將紅葉之盟,載明鴛譜。此證。」

這段民國婚書上的證詞,如今也作為書寫愛情誓言的範本,被人們反覆摘抄、傳頌。然那時的經典「情書」,並不僅此一篇。本文摘選自《老結婚證書》,從諸多份民國年間的訂婚、結婚證書裡,重拾「從前慢」的愛情與詩意。

物理博士夫婦的婚書

證書上內容為:葛庭燧,系山東省蓬萊縣人,年二十八歲,民國二年三月二十七日時生;何怡貞,系山西省靈石縣人,年三十歲,宣統二年十月十三日時生。今由陸學善、楊承宗先生介紹,謹詹於中華民國三十年七月七日下午三時,在上海清華同學會舉行結婚儀式,恭請胡敦復先生證婚。嘉禮初成,良緣遂締。情敦鶼,願相敬之如賓,祥葉螽麟,定克昌於厥後,同心同德,宜室宜家,永結鸞儔,共盟鷲牒,此證。結婚人葛庭燧、何怡貞,證婚人胡敦復,介紹人陸學善、楊承宗,主婚人葛庭烜(吳有訓代)、何澄。中華民國叄拾年柒月柒日謹訂。

▲1941年葛庭燧、何恰貞結婚照

何怡貞(1910-2008年)固體物理學家,山西靈石人。1930年畢業於金陵女子學院數理系。1933年獲美國蒙脫霍育克學院化學系碩士學位。1937年獲美國密西根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任燕京大學、東吳大學物理系講師。

葛庭燧(1913-2000)金屬物理學家,山東蓬萊人。193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40年獲燕京大學理學碩士學位。婚後共同赴美,1943年獲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物理學博士學位。1949年偕夫人及子女回國,曾任清華大學物理學教授。

▲葛庭燧的求婚信

兩人於1939年在燕京大學相識,直到1941年葛庭燧從西南聯大給何家寄去附有自己照片的五頁長信,介紹了自己的情況並懇請老人同意之後,才正式確定了婚姻關係。葛庭燧、何恰貞婚後雙雙赴美學習、工作和生活。

手工著色的訂婚證書

證書上內容為:朱守紳,安徽省歙(she)縣人,年二十一歲,民國十六年七月二十五日卯時生;洪素貞,江蘇省上海人,年二十二歲,民國十五年一月十七日午時生,今由陳錫疇、李錦翔先生執柯,並得雙方家長同意:締結良緣,玉成佳偶,謹於民國三十六年十一月廿三日在上海新利查西菜社訂婚。珠聯壁合,欣看紅線緊系,花好月圓,喜卜白頭永偕,此證。訂婚人朱守紳、洪素貞,介紹人陳錫疇、李錦翔,主婚人朱寶祥、洪硯卿。證明人華洪濤。中華民國三十六年十一月廿三日謹訂。

「柯」是指斧子柄。「執柯」意同「作伐」,即媒人。證書很中國化,宴會卻在西餐廳舉行,中西合璧,反映了當時上海的時尚文化特徵。

大富人家的絹制婚書

證書上內容為:黃雪梅,江蘇省海門縣人,年二十二歲,癸亥年五月初八日申時生;李寶生,四川省巴縣人,年二十三歲,壬戌年八月初二日卯時生。今由陳秀英,丁劍鳴先生介紹,謹詹於中華民國三十三年四月十八日下午四時,在海安舉行結婚典禮,恭請姜坤先生證婚。兩姓聯姻,一堂締約,良緣永結,匹配同稱,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綿綿,爾昌爾熾,謹以白頭之約書向鴻箋,好將紅葉之盟載明鴛譜,此證。結婚人黃雪梅、李寶生,證婚人姜坤,介紹人陳秀英、丁劍鳴,主婚人黃楨先、李子元,中華民國三十三年四月十八日謹訂。

雖已是民國後期,但該證書卻未採用慣常的國旗、紅囍字等圖案,而是採用了中國傳統的婚書圖案語言。證書所繪吉祥圖案疏密有當,筆法純熟,意境深遠,民族風情濃鬱,其色調與邊框協調,古色古香,給人一種歷史厚重感。

一般結婚證書,慣以暖紅色調為主,這一份手繪的結婚證書卻別出心裁,滿目青翠蔥蘢。文字亦考究,文中有畫,畫中有喻,哪裡像條款語句,簡直是可以當作文學來讀了。文中還引用了《詩經·國風》裡的《桃夭》典故,「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大意是說,桃樹繁茂,桃花如霞,女子出嫁,和美一家。富貴人家的結婚證書不少,但如此詩情畫意者卻不多見。

以男女相擁為背景的證書

李如祥,浙江省餘姚縣人,年二十八歲,中華民國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亥時生;王金鳳,浙江省鎮海縣人,年二十四歲,中華民國七年十二月十九日子時生。今以雙方意志相投,堪與偕老。承凌繼舜、俞水亭先生熱心介紹,於中華民國三十年五月四日在上海廣西路三四九號天天飯店舉行訂婚,家長互經同意,親友相與證明,佳偶良緣,永締白頭之約,鸞箋鴛譜,愛書紅葉之盟,交換信物,謹訂婚約此證訂婚人李如祥、王金鳳,家長李惠卿、王大榮,介紹人凌繼舜、俞水亭,證明人盧善案。中華民國三十年五月四日謹訂。

該證書粉黃底色上有男女相擁圖案為背景,採用中國吉祥圖案圍邊。邊框上的吉祥圖案甚為豐富,鴛鴦、彩蝶、牡丹、喜鵲、月季、雀翎等均有印製。證書上部中央印有「訂婚證書」四個大字。邊框上部兩側各有一紅囍字,邊框下部兩側分別印有「五世其昌」、百年好合」吉祥話語。在證書左下角還印有書籍圖樣,上書「同心永愛」。

難得一見的再醮婚書

這張婚書上內容為:再醮婚書。孀婦再嫁與否絕對尊重其自由,再婚禮節與初婚禮節相同,婚嫁應力卻迷信,務求表心處多,表力處少,堅情處多,顯欲處少,婚嫁須得父母雙方同情與贊助,禮節告成以取得媒介人與主婚人之同意,今承尉橋先生介紹,雙方家長同意,情願結為秦晉。現年三十二歲山西省縣人,年七月初九日丑時生;現年三十五歲省縣人年冬月十日時生,介紹人尉橋,主婚人劉錦棠、柴德元。

再醮婚書,也就是再嫁婚書。從婚書內容可見:當事人不但得到了再醮婚書,而且在婚書上明確承諾「再婚禮節與初婚禮節相同」,可見該家家長是一位為人和善的開明人士。然而,畢竟由於時代的限制,該女子雖然得到了再醮婚書,具備了初婚禮節,但是在婚書裡卻沒有寫明夫妻雙方的姓名,而僅有出生日期、時辰。雖然仍是父母作主,但可以看出,孀婦再嫁與否是自主的。

該婚書立意清楚,文字嚴謹,書法工整,布局合理,足見態度之認真,辦事之細緻。

「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些都是我國民俗中對鳥崇拜的文化反映。喜鵲作為我國民間習俗中的吉鳥,當之無愧地進入男婚女嫁這一古老的話題。喜鵲圖案,也就順理成章地被人們視為吉祥的象徵而被印製在婚書上。

印有小天使的訂婚證書

證書上內容為:賈文貴,河北省交河縣人,年二十一歲,中華民國十七年二月二十一日辰時生;張夢織,省市南皮縣人,年二十三歲,中華民國十五年二月十二日寅時生。今蒙於世昌、張書奇先生熱心介紹,雙方意志相投,從茲締結良緣,訂成佳偶,永為鴛侶,謹此訂立婚約。介紹人於世昌、張書奇,主婚人男家賈俊升,主婚人女家張奎元,訂婚人男賈文貴,訂婚人女張夢織。中華民國三十七年九月十八日訂。

此證書上吉祥圖案以西式裸體小天使配以中式古典之花鳥魚蝶而成。「天使」,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宗教比作神的使者。在西方文化中,「天使」的形象多為帶翅膀的少女或小孩子,現在常用來比作天真可愛的人。婚書選他為圖,是寓天賜(天使之諧音)良緣,家庭幸福,早生貴子之意。

寓意豐富的訂婚證書

證書上內容為:訂婚證書。廣東省花縣人,現年廿〇歲,民國一年四月七日子時生;廣東省花縣人,現年十九歲,民國二年六月五日戌時生,今以雙方意志相投,性情相契,堪與偕老,蒙張偉良先生介紹,於中華民國廿一年五月八日在成珠樓訂婚,互換信物,並經雙方家長親友在場證明,行看花好月圓欣燕爾之,將詠海枯石爛指鴛侶而先盟此約。訂婚人林琴海、蔡玉珍,家長林賢治、蔡圖宏,介紹人沈賢如,證明人何澤輝。 中華民國廿一年五月八日訂。

該證書設計獨特,印製精美,堪稱上乘之作。婚書上的一對孔雀,寓意吉祥太平;一對鴛鴦,寓意夫妻和諧美好,恩愛無間,正如舊時新婚洞房對聯所言:「屏中金孔雀,枕上玉鴛鴦」;一對飛燕,比擬情侶,象徵春光;棲於樹梢的喜鵲,寓意喜上眉梢,歡天喜地;一對蝴蝶,寓意至愛真情,地久天長;婚書牡丹花開,百年好合。

襯有「同心永愛」底字的訂婚證書

證書上內容為:毛節慶,浙江省鄭縣人,現年廿二歲,民國十一年拾貳月廿三日辰時生;劉文豔,浙江省鎮海縣人,現年十八歲,民國十五年六月初五日未時生。今由楊文彬、劉祖良先生介紹,謹詹於中華民國三十二年八月十日下午四時,在南京新記公司舉行訂婚儀式,恭請林百年先生蒞場證明,從茲締結良緣,訂成佳偶,志同道合,早經牢系赤繩,意治情投,行看永偕白首,花好月圓,欣燕爾之,將詠海枯石爛指鴛侶而先盟此約。訂婚人毛節慶、劉文豔,證明人林百年,介紹人楊文彬、劉祖良,主婚人毛廉甫、劉倫楚。中華民國三十二年八月十日謹訂。

其他各式結婚證書

印有雲南財務廳印章的結婚證書(1919)

中華基督教結婚證書(1928)

手工繪製的結婚證書(1942)

集團結婚證書(1947)

「鸞鳳和鳴」結婚證書(1949)

本文節選自

《老結婚證書》

主編: 許芳、荊紹福

出版社: 中國檔案出版社

出版年: 2009-26

相關焦點

  • 民國時期的結婚證(組圖)
    年近6旬的吳先生收拾屋子時,無意中打開了家中一隻塵封多年的老箱子,沒想到竟於箱底翻出了「寶貝」——一張已經過世的父母留下來的結婚證書以及一份刊登了這則結婚啟事的《大公報》!「結婚證和報紙都是民國時期的,比我和老伴兒的年紀都大!」
  • 從「一紙婚書」到一本證書,從前的誓詞太溫婉浪漫,美到讓人...
    不僅是法律的認可更有人文的關懷婚書溫婉浪漫的誓詞,美到讓人忍不住想要結婚。(WiFi下點視頻,看看古代結婚都有啥)珠聯壁合周朝專設管理婚姻的媒官,成書於先秦時期的《周禮》記載有媒氏司婚姻之事:「媒氏,掌萬民之判」。周朝的男女訂婚後,即立婚書報之,不報者為私約。婚書書於竹簡、簡櫝或絲帛之上,男女兩家各持其半。
  • 民國時期的四大才女
    中國古代的觀念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可是這畢竟是落後的封建思想,在清末已經逐漸被人們所遺棄,相反湧現出了很多的才女,比如民國時期的四大才女。蕭紅(1911-1942),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
  • 一封英文情書演繹民國愛情範 瞧!民國結婚證書似現代獎狀 揚州這對...
    &nbsp&nbsp&nbsp&nbsp泛舊的婚書上印紅色篆體「結婚證書」四字的暗紋,字體格式為繁體、豎寫。證書內容主要包含:新人的姓名、生辰、籍貫、結婚時間、地點、結婚證詞、證婚人、介紹人、主婚人姓名及紅色印章。其中介紹人3位,符合「三媒六證」的傳統。
  • 專屬民國時期的浪漫,細數民國時期的結婚證祝詞
    民國時期的結婚證書不同於如今的結婚證書,其不僅承載著夫妻之間的情感,還承載著政府以及時代對婚姻最美好的祝福,下面讓我們一起領略一下民國時期專屬的浪漫。「兩姓聯姻,一堂締約,良緣永結,匹配同稱。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綿綿,爾昌爾熾。
  • 鬥羅大陸:白鶴一紙婚約讓慵懶的鳳凰上了心 史萊克七怪都有了自己...
    鬥羅大陸:白鶴一紙婚約讓慵懶的鳳凰上了心 史萊克七怪都有了自己的真愛時間:2020-04-25 13:54   來源:延晨的動漫窩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鬥羅大陸:白鶴一紙婚約讓慵懶的鳳凰上了心 史萊克七怪都有了自己的真愛 南海一行,不知歲月幾何!其正當豆蔻,一無媒妁、二無婚約。
  • 千金盡散名跡留芳:那些民國時期的收藏家
    千金盡散名跡留芳:那些民國時期的收藏家心和美術轉載▼標籤:雜談千金盡散名跡留芳:那些民國時期的收藏家隋代·展子虔《遊春圖》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唐·杜牧書《張好好詩》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民國時期的收藏家,不僅收藏數量龐大,在遇到古代藝術精品時,更是不惜代價。收藏家張伯駒不惜重金,其藏品多是國寶級別,且是中國現存較為古老的繪畫和書法。張伯駒從30歲涉入收藏界,出手就是頂尖級藏品。他曾以當時6000大洋購得北宋範仲淹《道服贊》、6000大洋購得杜牧《張好好詩》。
  • 民國時期,婚禮上最有面兒的事
    民國時期的結婚證和離婚證✚●○律師博物館保存了一張民國時期的結婚證書,證書最上面有四個字:鸞鳳和鳴。證書描述了兩位新人經介紹相識,於民國37年5月24日上午10時舉行結婚儀式,嚴蔭武大律師作為證婚人,「婚後願兩位新人相敬如賓,同心同德,美滿幸福。」
  • 茅以升作證婚人的結婚證書亮相唐山(圖)
    辛亥革命以後,民國時期逐漸流行的以自由戀愛「文明婚禮」為代表的新婚俗,打破了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辦婚姻」為代表的舊婚俗的束縛。  證婚人是「文明婚禮」中的重要角色,是婚姻合法的證明人。證婚人由結婚的男女雙方共同邀請,大多是在社會上有地位的知名人士或在民眾中有威望的長者。證婚人是結婚典禮的主持人;主婚人則是新郎、新娘雙方的家長。
  • 圖說結婚證書花樣變遷,中國人的愛和浪漫都在細節裡
    圖案上,民國時期的婚書了既沿用了古代常用的龍鳳、神祇,也有一些新的元素出現。仙女在中國神話中總是代表著對理想愛情的追尋,像牛郎與織女、嫦娥的故事總是經久不衰。在民國時期的婚書中,仙女以送子娘娘的形象出現。下圖上的仙女們有的手抱童子,有的手持蓮花。蓮花與果實蓮蓬是同時生長,也暗含生育特徵,婚書四周又用蓮花點綴,以此借喻「早生貴子」。
  • 軍嫂文,一紙婚約,她從村姑變軍嫂,喝靈泉補身,一年生下雙胞胎
    軍嫂文,一紙婚約,她從村姑變軍嫂,喝靈泉補身,一年生下雙胞胎哈嘍,書友們好,好久不見,感謝大家點進來閱讀,最近呀小編非常喜歡看小說,有喜歡追書又特別容易書荒的小夥伴們,可以點個關注咯,小編每天都會分享精彩小說噠,會精心挑選一些文筆好、好評多的小說給大家看的哈
  • 訂婚後男方要求解除婚約,彩禮還能退回嗎?
    情投意合的小芳和小明(均為化名)很快便訂立了婚約然而好景不長就在訂婚兩個多月後小明卻一紙訴狀將小芳和小芳爸告上了法庭要求解除婚約和追回彩禮2020年2月9日在介紹人的見證下,雙方訂立了婚約。小明總共給付了小芳及小芳爸現金11萬餘元,含禮金10萬餘元,小芳、小芳爸及小芳親屬見面禮1萬餘元。訂婚前後小芳與小明共同生活了三個月左右,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後因小明認為小芳與其前男友聯繫,雙方發生爭執,小明要求解除婚約,並要求小芳及小芳爸返還彩禮。
  • 婚約是否受法律保護
    婚約是指民間雙方以結婚為目的訂立的一種協議。  一、婚約是否受法律保護  婚約不受法律保護。婚約又稱訂婚或訂婚,是男女雙方當事人以結婚為目的而達成的協議。訂立婚約不是結婚的法定必經程序,男女雙方確立夫妻關係,完全以他們在婚姻登記機關的登記行為及結婚證書為依據。因此說,婚約不受法律保護。我國法律對婚約的態度。
  • 黎川往事民國時期黎川照相業
    黎川是江南古鎮,商埠繁榮,經貿興盛。在照相術尚未傳入黎川之前,人們要把自己的形象保存下來,只能求助於畫師,利用傳統的繪畫技法,把人的容貌留在紙上。而照相技術的流行,將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古老的習俗與傳統。至於照相技術何時何人傳入黎川,史料沒有記載,且民間說法不一。
  • 葉非夜經典小說:一紙婚約,你給我溫暖時光,我許你一世傾城!
    葉非夜經典小說:一紙婚約,你給我溫暖時光,我許你一世傾城!大家好,小編今天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5本葉非夜經典小說:一紙婚約,你給我溫暖時光,我許你一世傾城!喜歡這類小說的小主趕緊收藏起來啦,關注小編有更多的好文推薦哦。1.《致我最愛的你》作者:葉非夜簡介:「老公,我今晚肚子有些不舒服,求休假!」
  • 民國時期高小畢業證現身撫州
    想知道民國時期的高小畢業證是啥樣的嗎?日前,撫州市臨川區檔案館在開展館藏民國檔案搶救工作中,發現1947年臨川縣立第五中心學校高小(民國時期4~6年級為高小,實際水平相當於目前的初中水平)畢業證書10份。  據介紹,這些畢業證書每張的幅面為42.5×29.5釐米,由證書及存根聯兩部分組成。畢業證書內容包括:學生姓名、籍貫、年齡、學業情況、畢業時間。
  • 民國各種版本的婚書,婉約浪漫的誓詞,看完絕對想找個人結婚!
    所謂婚書,現在叫結婚證,是人們結婚時所訂立的文書。「喜今日赤繩系定,珠聯璧合。卜他年白頭永偕,桂馥蘭馨。此證。」據現有資料考證,民間婚書起源於唐代,而後各個朝代均有所變化。但從歷史的縱向觀察,其主要內容與形式還是基本不變的。
  • 民國時期的結婚證美侖美奐,上面的誓詞美翻了
    反觀我們現在的結婚證,更多的是一種締結契約精神,那些濃情蜜意,山萌海誓的情,淡了。清朝時期的結婚證一般稱做婚書,宣紙或絹面手書居多,有的長度可達1米多,上面還要寫有雙方的生辰八字。合八字現在很多偏遠地區還有的,也算是時代的延續吧。民國時期的結婚證, 黃底黑字,大紅鑲邊。
  • 民國時期人們喜歡吃什麼?上海的糕點在民國時期有哪些種類?
    歡迎來戚記聊古今文化,有人問,民國時期人們喜歡吃什麼?今天小編來給大家揭秘一下。民國時期人們的主食和現在類似,就是米飯、麵食和糕點。和現在一樣,民國時期南方人的主食是米飯,北方人的主食是麵食。民國時期上海人的主食除了一日三餐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糕點,上海的糕點最初只有小圓子、小餛飩和米松糕等,後來隨著民國時期很多外地人到了上海,各式各樣不同風味的糕點開始在上海流行。其中蘇州糕團最先到了上海,蘇州糕團的最初經營者是南京東路的五芳齋糕團店,這家店的工作人員都來自蘇州。
  • 看完民國時期的一場婚禮才知道,老北京人結婚是多麼不容易
    一說起結婚的程序和禮節,很多當代青年就覺得頭大,然而,如果了解民國時期北京城的男女嫁娶流程,人們頓時就會長舒一口氣,感嘆道:「幸好我們沒生活在那年代……「作為幾代封建帝王的建都之所,從清末到民國,北京民間的結婚儀禮,從訂婚到最後結合,需要經過許多繁瑣的禮儀程序,可謂極其奢華,充滿了繁文縟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