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戚記聊古今文化,有人問,民國時期人們喜歡吃什麼?今天小編來給大家揭秘一下。民國時期人們的主食和現在類似,就是米飯、麵食和糕點。和現在一樣,民國時期南方人的主食是米飯,北方人的主食是麵食。民國時期上海人的主食除了一日三餐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糕點,上海的糕點最初只有小圓子、小餛飩和米松糕等,後來隨著民國時期很多外地人到了上海,各式各樣不同風味的糕點開始在上海流行。其中蘇州糕團最先到了上海,蘇州糕團的最初經營者是南京東路的五芳齋糕團店,這家店的工作人員都來自蘇州。
因為這家糕點店第一個在上海經營湯糰、赤豆糕、黃松糕等四季糕團,很快名揚上海,四季糕團也成了民國時期上海人最喜歡的糕點,成為當時上海人過節、結婚或是壽慶的必備糕點。之後在民國時期的上海糕點界佔據一席之地的有揚州翡翠燒麥、淮陽湯包、黃橋燒餅、廣東雲吞等等,加上上海當時本地有的生煎饅頭、排骨年糕、春卷等,民國時期的上海已經有上千種糕點。
這些糕點當時有被人們熟知的,幾乎大街小巷人人都知道的攤子或是店鋪,例如南翔饅頭,最早起源於上海嘉定縣的南翔鎮,因為南翔饅頭的形態小巧玲瓏,皮薄呈現半透明狀,裡面的餡料選材仔細,調味講究,蒸熟後飽滿且內含滷汁,味道鮮美,早就在南翔縣小有名氣。南翔縣的吳某在民國初期來到上海的城隍廟開了長興饅頭店,專門經營這種南翔饅頭,幾十年裡一直受到民國上海人的青睞。民國時期山東濟南的百姓常吃的是饅頭,當時叫饃饃,是當時濟南人常吃的主食。
還有鍋餅、單餅、麵條、煎餅、素餡餃子等,當時濟南百姓每年農曆六月六吃炒麵,夏天吃炒谷,用小米炒後吃。民國時期廣西平樂人吃的正餐是以油粘米飯為主食,還佐以腐乳、酸菜等。當時廣西平樂人午餐一般以粥為主。民國時期人們常吃的和現在類似,但是時代變了,現在的飲食更加豐富,無論哪個地區。感謝閱讀,本文由戚記聊古今文化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